查看原文
其他

张祖庆:为什么边高喊减负边统测排名?!

张祖庆 祖庆说 2021-10-10

又到学期结束,语数英科的老师们,又一次如临大敌。
 
因为,市里县里区里,要统测(或曰“质量调研”“抽测”),要统测,就会有排名(不管是暗的明的最终都会成为明的)!
 
于是,语数英科之外的学科,统统提前半月结束(甚至包括学生最爱的体育课),开始了疯狂的复习冲刺。
 
于是乎,听写听写听写默写默写默写刷题刷题刷题刷题刷题刷题刷题分析出卷套路仿真模拟练习订正订正订正做得昏天黑地头昏眼花敢怒不敢言……
 
君不见,老师们白天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口干舌燥唾沫横飞晚上带回一叠叠卷子埋头批阅摇头叹息分析错题连打哈欠倦意袭来还有半刀卷子没有批完想到明天还有一堆表格强撑着批完最后一张卷子眼珠熬成兔子眼袋肿如熊猫……
 
所有机械重复的学习活动,目的只有一个——分数!
 
所有披星戴月的自我折磨,目的只有一个——分数!
 

最可悲的是,考试结束,一线教师和学生,见不到自己的卷子!
 
据说,这是为了减轻老师负担;

据说,这是为了减轻家长负担;

据说,这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

据说,这是为了淡化各校排名。
 
然而,不管怎样神神秘秘,不管怎样吊吊诡诡,哪个学校排名第一,哪些老师排名第几,慢慢地,都被大家摸得一清二楚。
 
照样,会有隆重的质量分析:某校质量名列前茅热烈庆祝,某校质量直线上升可喜可贺,某些学校尚需迎头赶上知耻后勇。
 
至于,学生的来源如何,学习的起点如何,一概不在这样的排名分析之中……
 
于是,校长亚历山大!

于是,教师压力山大!

于是,学生压力山大!

于是,家长亚历山大!
 
所谓的负担,一点都没减!
 
更可悲的是——

孩子见不到自己战战兢兢做的卷子!

教师见不到孩子辛辛苦苦答的卷子!

家长不知道起早贪黑接送的娃究竟考了几分!
 
考试的目的,最后成为了一堆神秘的分数和极其精确的排名!

是的,把分数搞出来,把名次搞出来,不痒不痛地给些建议,不咸不淡地提些希望。

大功,告成!
 
真正最需要不断反思与提升的命题本身,却研究乏力、管理乏力!命题者的命题理念与技术乃至偏好,往往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教学动向。遇到高水平的命题,一线师生幸甚至哉;遇到低质量的命题,一线师生苦不堪言。


年复一年,涛声依旧。
 
老师照旧不知道自己教的学科问题出在哪里;

学生们照旧不知道自己的学习问题出在哪里;

家长们照旧不知道孩子的学习问题出在哪里。

试卷都见不到,鬼知道问题在哪里?
 
一切,回到原点。
 
又到期末。又要统考(不,质量调研!质量抽测!!)
 
于是,又一轮——
 
听写听写听写默写默写默写刷题刷题刷题刷题刷题刷题刷题分析出卷套路仿真模拟练习订正订正订正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口干舌燥唾沫横飞晚上带回一叠叠卷子埋头批阅摇头叹息分析错题连打哈欠倦意袭来还有半刀卷子没有批完想到明天还有一堆表格强撑着批完最后一张卷子眼珠熬成兔子眼袋肿如熊猫听写听写听写默写默写默写刷题刷题刷题刷题刷题刷题刷题分析出卷套路仿真模拟练习订正订正订正……

可是,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比人的胸怀更广阔的是出卷人的套路”


这还不算,最可怕的是:明明领导信誓旦旦地说,教学质量绝不会简单地和绩效工资挂钩。但是,发奖金的时候却对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的老师以特别的教学奖励以示激励先进……
 
考试成绩,等于人民币!
 
拿到奖金者,请客吃饭;落后挨批者,灰头土脸。
 
这,就是相当多一线教师期末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中办、国办、教育部不知发了几百个减负文件。几乎每一道减负令都有“不得以任何理由给学生和教师排名”。然而,又有几个教育局、学校真正在执行国家教育政策与文件?!

我不相信,政府部门如果像抓禁止公款吃喝一样禁止抓考试排名还有敢有谁敢视文件如儿戏?!

可是,上上下下——

熟视无睹!熟视无睹!熟视无睹!

文字游戏!文字游戏!文字游戏!
 
文件贴在墙上,口号喊在嘴里,答案飘在风中。
 

尤其是初高中,月考、期考,照样每次排名。且学生座位、考场与名次挂钩,几乎成为了中国不少初高中学校管理的约定俗成。
 
以排名来管理(威胁)学校、教师和学生,似乎成为教育当局或者质量管理部门唯一的手段。
 
似乎不排名,教育当局就无法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
 
似乎不排名,质量监测部门就无法监测学生的学业水平;

似乎不排名,学校教师就无法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
 
于是,考试,不是成为过程性管理的手段,而是成为终结性管理的结果。
 
本该和老师们坐下来认真分析试卷的过程,被遮蔽和抽离了;
 
本该与孩子们一起反思学习质量的过程,被遮蔽和抽离了。
 
考试从来不是个坏东西。关键是考什么、怎么考、考后怎么办?

考试的目的,其实很简单:通过考试,发现教学经验,发现真实问题。
 
经验和问题,怎么去发现?
 
坐下来,认真分析每一张卷子,反思并总结教学中做得好的经验,与同行分享;
 
静下来,认真剖析知识与能力缺陷,发现导致缺陷与问题的可能原因,并尽力改进。
 
这才是考试本来该有的样子。
 
考试,不是为了区分三六九等,而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然而,我们的统测(包括所谓的“质量监测”“质量调研”),往往把考试当成高高举起的鞭子,一鞭一鞭地抽,让牛和马感到疼痛,撒腿往前。
 
于是,牛和马,恐惧地跑在一条叫分数的不归路上。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成为了血淋淋的口号。
 
而这些流血流汗获得的分数,常常是以恐惧学习和牺牲身心健康为代价换来的。分数,常常和真正的素养无关。
 
分数是高了,人却不见了。
 
考试,真的应该回归常识,回归它本来该有的面目。
 
如何回到常识?
 
两年前,我曾写过一篇《莱茵河治污与学科质量管理》(点击前面蓝色标题可阅读)。此文核心观点,不是反对考试。而是提出了“制定学科质量标准”“建立科学监测体系”“建设课程生态系统”“追寻绿色教育质量”四条对策。感兴趣的,可点击蓝色标题阅读。

                  【多余的话】
 
本文无意影射任何相关部门,更无意抹黑在质量监测方面卓有成效的探索。欢迎各地将好的经验与做法,投稿给zuqingshuo@163.com。希望更多人一起研究考试,用科学合理的考试手段,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救救教师,救救孩子!


关注“祖庆说”
            
在公号底部对话框输入
下面的关键词
查找你可能需要的信息
高分作文课|作文
敬畏  |统编教材
谷里书院|朗读 |书单 
 作文| 阅读| 课程| 成长|  电影写作课
书目 | 小说 | 草房子| 忠犬八公 |课堂课
说课|模拟上课|穷人|电影遇见书|转载|合作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