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课异构谈“赏”“评”|习作赏评课这样上才好

祖庆说 2021-10-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木易工作坊 Author 杨蓉




缘 起



最近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总会在同一个时间,来到同一间教室,做着同一件事情——课例研修。

赏课、品课、议课,总需要牺牲一点时间,但我也想去试试,于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这是我第一次很认真、很认真地去看课,反反复复,反反复复;这也是我第一次很用心、很用心地去品课,过程很煎熬,说不清,理还乱的煎熬。

但最终,我也像课中的那些孩子一样,生长、生长,成为收获最大的人!

嘘!开始了


写人、叙事作文是小学作文的半边天,现行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写人序列分布在七个学期,共八次写作,其中五年级下册出现了人物描写的习作单元,足以体现它在小学习作训练中的重要性。


然而,如何让小学生把人写活,仍旧是一个作文教学的难点。“抓住人物的特点,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个方面写具体、写清楚。”是我们常用的指导套路。

但往往在费劲口舌之后,收效甚微。那么,如何在孩子们作文之后,给予更有效地指导和激励,唤醒学生的写作欲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现在,我们就以张祖庆老师在广州和重庆上的同一堂习作赏评课《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为例,来聊一聊。

聚焦问题,以学定教



两堂课都由四个大环节组成,师生交流后相机提炼出三条“习作小贴士”,帮助五年级的孩子进行问题梳理和方法整理,最后再将“小贴士”变成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诊断,提高学生自评习作的能力,形成“自我检查与评改”的良好学习策略。

但是,由于教学对象不同,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也会不同。聚焦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问题来确定教学目标及设计,是学生习作后指导的最大特点,也是“以学定教”的具体体现。

对比两堂课,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是在选材与具体描写上有困难。

不同问题是广州版的学生在拟题上趋于常规、普通,重庆版的学生在习作开头上啰嗦、重复,废话较多。

由此,教师在第一环节内容的确定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使讲评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变得更强。

即使同样是选材的问题,也各有侧重。

广州版中,教师着力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筛选出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材料,来突出人物的特点,并告诉孩子“司空见惯的材料要少用,比较陌生的材料要适当的用,偶尔用一用生猛材料”,这样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重庆版则更注重于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特点选取典型事例,抓住细节、语言等将事例写具体。

而在具体的写法指导上,两堂课都聚焦到“让主人公说话”。不同的是重庆版的小贴士多了五个字“说自己的话”,此细节非常精妙——直接指明了说话要符合情境、符合人物的身份。

可见,教师指导用语越准确、越严谨,评改的指向性就越清晰、越明确。

善用策略,以评导学


日常里,教师主讲、主评,学生听、记、改是作后指导的主要形式,但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学生轻松愉悦、全情投入,师生共生共荣的思想交锋。

  • 巧用例文,引水于无痕


优秀习作片段是我们常用的讲评素材,如何用?才能恰到好处——

颜色区分,亮点鲜明。在PPT上呈现习作片段时,教师会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凸显出某些文字,引起学生关注,或与讲评要点有关,或暗示用语巧妙,或便于阅读观看。

大声朗读,见字如面。读是评、改的基础,张老师在课堂上交叉使用教师朗读、作者朗读、学生朗读,意图通过有声的文字将孩子们带进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将文字与人物发生勾连。

抛出问题,引发评论。课中,张老师不断用到选择、猜测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深入思考,以妙趣横生的师生合作评议推进讲评过程,方法指导水到渠成。

例如:在广州版课堂中,张老师两次用到文题引发孩子的思考——


第一次出现学生的习作题目,请学生选择,讲述理由,老师再步步点拨,引出拟题“陌生化、悬念感、相关联”的要求。

第二次是赏析优秀片段后回扣文题,在辨析、比较中点明好的选材要与众不同。

当优秀习作不足以解决问题时,张老师巧妙地借用了范文——


广州版第二环节“用鲜活的材料写人”,为了让学生理解何为“猛料”,教师节选了《南方周末》上王小姿的文章《儿童小胖》。

“午睡全裸”“吃得多拉得多”两个独一无二的材料和作者诙谐有趣的描写点燃了所有孩子的热情,高峰体验了一把“猛料”带来的奇异效果。

  • 情境再现,激情于无声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利用分角色朗读或角色扮演的方式把孩子们带入故事情境,体会人物形象。

这一招,也被张老师巧妙地移植到赏评课中,对学生弄清楚什么叫做“让人物张开自己的嘴巴说自己的话”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广州版的第三环节中,教师邀请了两个写“快妈妈”的作者上台扮演自己的妈妈,模仿妈妈说话的方式、语气以及神态进行表演读。

作者羞涩读不好时,张老师又请孩子代言,或是师生合作读,将孩子们一步步引入到家庭生活场景中。


重庆版的第二环节聚焦了一个高频写作对象——孟琴靓婧(班级里一个特点鲜明的女生),张老师节选了多位学生的描写片段,邀请小孟上演影视同期声。

通过师生读演、生生互演、方言再现等多种形式,还原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笑声不绝。

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走进文字,又回归生活。将文中人与真实的人相互关联,感知如何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一个人的鲜明特点用具体事例再现于文字中,从而体验到习作带来的乐趣,激发内心创作的欲望。

  • 评练结合,指导于无形

除了拟题、选材,把人物写鲜活这些大方向的指导外,张老师也很重视在语言文字层面出现的问题,聚焦“绕死人不偿命”“哑巴文”这两个小点进行指导和训练。


“绕死人不偿命”是指开头啰嗦、重复,废话多。张老师先让学生赏析片段——

“……眼睛下面是红红的小脸蛋。那脸蛋在他紧张的时候是红的,在他激动的时候是红的,在他高兴的时候是红的,在我看到他的每时每刻都是红的。”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绕来绕去给人以特别的反反复复之感,强调了他的脸随时随刻都是红的,写得非常有意思,有一种故意的感觉。”

然后话锋一转,说“可有一些句子啊,绕来绕去可就不妙了。”顺势而导,指出习作中的问题,并出现实例,请学生谈读文感觉,进行口头评改练习。

将144个字的开头改为了40字,破除了学生心中“文长为优”的片面认识,引出写作第一美德“通顺、明白、简洁”。

“哑巴文”的处理都是放在最后,一种是纯粹的讲述——

“……表弟一上飞机就行风地乱跳、乱叫,连飞机起飞了都不戴安全带,还在座位上跳、叫。大家投诉他,但他却叫得更大声了。飞机上的姐姐过来劝他别叫。他竟然说是我带头的。真是无法想象。”

一种是语言不符合情境或人物特点——

“……马健达用出了他的杀手锏——‘不烂之舌’。重复地吼着:‘赔钱!赔钱!赔钱!’边说还边做着鄙视的手形……”

学生在前面的朗读、表演中已经对语言描写有了深刻的体会,情境再现的切身体验为此环节做足了铺垫,所以当“哑巴文”一出现,孩子们就自然地将自己置于情境中,或还原于生活,实现人物语言的再造。

一堂课,时间有限,孩子们的作文病总是层出不穷,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抓住其中一两点,重锤出击,即可!

赏润童心,唤醒自信


“聚焦问题”“善用策略”都是站在“评”的角度来看这堂课。


讲评课与赏评课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重视指导、修订,教师主讲,以挑刺为主;后者重视指导、欣赏,师生共情,以激励为主。

在张老师的课堂上,“赏”贯穿于整个“评”的过程,融为一体,和谐自然。

“马瞻希”

“肖天佑”

“肖天佑写得一手好字,我把你的作文给我们班的同学看,一下子拥有了很多粉丝。”

“孟琴靓婧,小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人。”

“我还知道你们同学有人很喜欢水浒传,我能猜出他是谁,保密。”

重庆版课前热身时,张老师如数家珍地点出孩子们的名字,暗示对班级同学的了解和赞赏,在初见面的第一分钟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拉近了师生关系。

“赏”从师生见面的第一分钟就开始发生了!

“我们来呼喊这些好题目的作者。”

“两个半星期以前,你们老师把同学的作文寄到我学校,我一直沉浸在喜悦和兴奋之中。你们的文章写得太棒了,我一篇一篇地批阅、欣赏,情不自禁地摘录了一些很精彩的语句。”

“文章写得太妙啦!使我想起了一部小说《水浒传》,古文文字功底相当了得!这个同学是谁呢?我叫他为“赛水浒”——李念恩。”

“掌声更要感谢这么多写小孟写得很精彩的文字的作者,请作者起立,感谢你们为大家带来欢笑!”

欣赏优秀片段,我们都可能做到,不过也仅仅是请孩子们来念一念。

张老师则会不遗余力地,发自内心地夸赞小作者。

一起呼喊作者的名字,给文笔优秀、有个性的孩子取“雅称”,请作者自己读文章,为小作者鼓掌……举手投足间流露出对孩子的喜爱。

“可是表达的效果不一样了是不是?有些时候写文章故意强调一下,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陈海东,陈海东你不要生气哈,陈海东在哪里?”

“其实这篇文章是夸你的,不要难过啊,最开始我也想要不要把你的名字隐去,但我想文章是夸你的就没有必要隐去。”

“张老师要感谢你,是你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的材料,让大家明白要把人写活了,要怎么写,是不是?好,把掌声送给彭梓斌。”

讲评时,引用存在问题的片段,或是例文中出现了被“揭短”的孩子,极少有老师会真正考虑和正确照顾到这些孩子的内心感受。

张老师却在赏评课中做出了极好的示范,随时护着、想着这些孩子,给予尊重、理解和欣赏。

“赏”从心开始,蹲下身子来看,总能找到一个“闪光之处”,用正确的方式,打开孩子写作的心门。

“小孟不要难为情,当同学说到你有一些负面的时候你的脸马上阴沉,说到幽默风趣阳光马上在你脸上。”

“小孟真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班级里有十来个同学都写她,给张老师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这些片段。”

“文章当中有很多精彩的细节。用精彩鲜活的细节来写,这个孟覃靓婧人物形象就鲜活起来。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幽默风趣。”

“小孟很幽默,我很欣赏。接下来出示的这个片段,你有可能有点不太高兴。”

“小孟是天生的喜剧演员。建议你上第四届“达人秀”。对海派清口周立波下毒手,下一届就是小孟。掌声感谢小孟。”

小孟是重庆版课堂中最大的亮点,幽默风趣、自信大方,对于张老师是有求必应,积极配合中还要略加一点料,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自己却还能泰然处之。

张老师也是毫不吝啬地把她一夸到底,那种打心底里的喜欢溢于言表,也让我这个观课者沉醉其中,怎么会有这么讨人喜欢的孩子?又怎么会有这么会夸人的老师呢?

尾  声


作文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规定主题、规定字数、考试时还得规定时间。

好不容易下笔后,写完还总要被老师“挑肥拣瘦”,哪个孩子还会爱上写作呢?

张老师将孩子置于课堂正中央,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的习作,将赏识融化在自己的眼神里、语言中、举止间,在整个教学磁场里顾及到每个孩子的需要。

记住每一个名字,摘录每一段佳句,朗读每一段故事,欣赏每一个孩子。

正如他所说:“习作赏评课的核心价值,不是规范、修改、提高,而是唤醒、激励、鼓舞——让每一次习作赏评课,都成为鼓舞人心的‘庆功会’,而不是‘批斗会’。”
 

—END—
来源 | 木易工作坊
编辑 |夏荷   审核 | 卓雅
  张祖庆:每个儿童都是思享者|《微电影与微影评》录评(新)  新书速读┃张祖庆《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新在哪?  恪守论道精神 方能完美亮剑——祖庆老师当众与专家”交锋“(视频)  张祖庆:那些年,我们上过的电影写作课|盘点
欢迎光临~谷里教育书店
近800种好书~等你来选
添加微信slxxzk
加入“谷里书院书友会”

在右下点个“在看”,我们心情一片灿烂!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