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去书店成为时尚,让阅读成为日常
祖庆说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改变,从阅读开始。”
陈曦工作室在导师陈曦的引领下一直行走在阅读的路上,“去书店成为时尚 让阅读成为日常”。他们静心阅读张祖庆老师所著的《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获得“悦读”的欢愉。
本书是张祖庆老师从教三十一年的教育生涯总结,以平实的叙述和实用的建议,赢得一线教师喜爱。全国各地有100多个工作室在共读这本书。此书入围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多家单位评选的《影响一线教师的100本书》,出版不到一年,重印八次。
一生都在备一节课,一生都在上一节课。这节课,叫生命。一名优秀的老师,必定是“心中有责任”“脑中有智慧”“手中有方法”的。一个教师,要想走向卓越,要有第三次生长的勇气。要敢于“野蛮”地长,加高短板,要把自己的绝招亮出来,要坚持做自己。——张祖庆《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
这个假期,导师陈曦校长请我们阅读祖庆老师的著作《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当得知阅读这本书的时候非常兴奋。因为,祖庆老师是我一直敬佩的小语名师,欣赏他对小语的情怀、对小语教育的深度研究、对小语教育的创新实践探索。
此书内容很多都是张老师日常在“祖庆说”公号上的系列文章,后期经过他整理、丰富、打磨的一本优质专著。2020年暑假作品出炉时,有幸第一次认真阅读。并在祖庆老师组织的共读此书的分享中,结合此书阅读交流承担“成长关键事件”板块的内容,当时我以《一位草根老师的成长勇气》作为阅读此书的分享主题(详见22号天空微信公号)。
而这次陈曦校长让我们读,正是阅读第二次的好机会。所以又认认真真地阅读了一遍这本书。细读发现,此书由一明一暗双线推进。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即语文教学的技与道是明线,而字字句句蕴含的则是祖庆老师从职初到骨干,从骨干走向卓越的“成长史”则是暗线。或许大家更多关注他的“课”,而我更多关注的是“课”背后的人。
通过读这一本书去读张祖庆老师这个人:作为一名从浙江小海岛到教育发达的杭城;从一名普通语文老师到省特级教师、全国著名语文名师;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的“野蛮生长”……从阅读中汲取成长“牛劲牛力”的智慧。
磨课就是磨人,上课就是书“人生”,读书就是读人的成长史。以后会继续认真研读张祖庆老师的人、课、文、书。研究他的教育思想,学习他的语文教育技与道。
我想:阅读就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在读《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不止收获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更是收获到对语文教育的敬畏之心。要做好一名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内涵、需要功底、需要历炼、需要突破、需要智慧。
我们的教育,需要一些’野蛮’的另类生长。总需要一些人,守得初心,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耐得住寂寞。——张祖庆《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
读到祖庆老师的这句文字,眼前浮现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叶嘉莹先生的模样。浪淘细沙拂旧岁,洗尽铅华润如初。满鬓的白发、清瘦的面颊、鼻梁上架着一幅眼镜,掩盖了她一切不堪回首的过往。这位风雅的先生,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都在做教师,一生传承古诗词。
无限感佩中,我想到自己最近的踯躅,有纷乱,有彷徨,有嘈杂,还有......其实,只要找到了自己,一切就会释然。于是,我问自己:作为一名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你对教育究竟何解?你究竟要教给孩子们什么?你真的读懂这群孩子了吗?他们喜欢的课是什么样的?跟孩子们的那些约定实现了吗?新的学期又将开启,你们又将踏上怎样的成长之旅呢?
慢下来,沉下来,找回自己,做回自己。不急,我等你!
文史哲的阅读始终是一个教师的背景。职初教师,多阅读案例方法类的书籍;骨干教师阅读基础经典与理论;而卓越教师就需要深度的、穷尽式的阅读。如果再教小学语文,我会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张祖庆《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
祖庆老师在他的书中,明确告诉教师一定要重视自己的阅读。你能不能冒出来,最先可能取决于你的灵气;你能不能走远,关键看你的底气。底气何在?是从书堆里冒出来,阅读才能让一个老师持续往前走。你在哪困惑了,有问题了,就要去多读这一方面的书,读着读着,观念就更新了,眼界就开阔了,思维就改变了,做事的方式也就转变了。
语文老师不仅要自己读书,更要引导学生读书。而实际上学生唾手可得的书籍很多:家长购买,图书馆,教室图书角等。在大力提倡整本书阅读的今天,可一线老师用于指导学生读书的时间还是远远不够的,具体的读书指导课程,也不够得法,甚至于老师们给学生推荐的书,自己也没有读过。所以,老师们,我们还得读童书,才能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引导孩子们读书,读整本书,让孩子们在小学有丰富的阅读体验。
愿你我,趁着假期,多读书。读专业书籍,促进自身成长;读童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读人文历史,增加阅读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浸润书香,充电蓄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听课,是为了从“你”这里学习教学智慧,而不是为了让“你”更完美。事实上,世界上,是不可能有完美的课的。用“找毛病”的思维方式去看课,看到的,大抵全是问题;反之,用“找亮点”的思维方式去看课,看到的是值得学习的智慧。——张祖庆《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
在《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的序言中讲了尖毛草的故事,说被誉为草地之王的尖毛草,之所以叶茂,是因为把自己根部扎往大地深处28米。祖庆老师说:阅读是长根的事业。要想成为一个卓越的老师,必须要根植于深厚的阅读。书中说到:你能不能冒出来,最先可能取决于你的灵气;你能不能走远,关键看你的底气。底气哪里来?底气,是从书堆里冒出来的。
在《哪些与课纠缠不休的岁月》中,我印象深刻是《我的评课史》。教龄刚满一年的祖庆老师,需在县教研活动中评课发言。底气哪儿来?他在教研会前两三个星期,就着手准备:找来这这个主题相关的系列文章,一篇篇阅读,一段段摘抄,积累案例和策略,试着搭建评课框架。这样的评课,怎能不获得好评?
后来,祖庆老师又参加评课,当然成绩喜出望外。他在书中这样写到:所谓的惊喜,其实是努力到无能为力后的水到渠成。“努力到无能为力”,是怎样的状态?是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是收集的大量评课资料,是提前观名家课,评课,对比寻找不足的毅力!是200%的努力!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在反省中,生命的内在也灵动起来,而未来的方向大多也明朗起来了。读了这本书,了解祖庆老师的评课史,反观自己对待评课的态度,终究自己底气不足的原因,感概卓越背后的付出。唯愿多读万卷之书,做有底气之人!
有效的课堂教学,当从教师和学生相互倾听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能认真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回答,学生是否能真正专心耐心的听讲,这些都能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张祖庆《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
书中,张老师以自身的教学成长经历,给语文教师提出了很多可操作性的建议,尤其是《说来听听,听听来说》这一章节,对于我,很有感触。
目前正在教学一年级,一个学习习惯养成的初始阶段,尤其是倾听习惯的培养,更为重要。常常听到同办公室的老师们时不时抱怨,这些问题都讲过好多遍了,为什么还是出错?印象最深的是学月测试中,有一道题是检测韵母ü遇到声母j、q、x的拼写不写点,ju、qu、xu其中u读音(迂)不读“乌”。全年级六个班,每个班都是一部分学生出现同样的错误。
老师们都很纳闷,明明是已经讲过好多遍了,练习也是很多次了,为什么还会出错呢?
在细读了此书后,才找到了缘由。“讲过好多遍”这只能说,老师们重在了自己的“讲”,而忽视了学生的“听”。在此书的P172 页,就能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甚至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观察一班语言活动的使用频率,得到的结果是:“听占45%,说暂30%,独占16%,写占9%。(叶圣陶文集)会听,就是专注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会听,就是会梳理别人说话语中的重点;会听,就是让不同的想法和自己交流,或共鸣,或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
既然我们面对的是儿童,那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必须要像成尚荣老师倡导的那样,心里装着儿童,蹲下身去发现儿童,去倾听儿童的声音,给他们以倾听的表率,方能从行为上去影响儿童,教会他们学会倾听。
倾听,其实就是认真的听。我们可以从动作上去做,眼睛看着对方的额头,(看对方的眼睛怕会不礼貌)身体微微向前倾,面向被倾听者。在平时的课堂上加强训练,多给予表扬。
另外,可以采用这样的“复述”来检测学生的课堂倾听。比如课堂中的随机检测:老师刚才说了什么?或是刚才同学发言说了什么?让学生去复述,复述对了,给予表扬;复述错了,再请听人家说一次,再进行复述。一般情况下,对能在第二词倾听后正确复述。同时,让学生从两次的对比中去发现,为什么会第一次复述内容不对,第二次复述就对了呢?那是因为学会了倾听。
这样,反复多训练几次,学生的倾听你能力自然就会提高了。
与人交往,必须要学会倾听,这既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更是一种学习。正如张老师所说的,倾听,也是一种“阅读”。倾听别人的发言,就是在阅读别人的思考。学会倾听,自然就会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与学生在对话过程中逐步达成“视野融合”。这种融合,表现为“教”与“学”、“学”与“学”之间的对话、沟通与视野的融合。因为不同的阅读主体之间存在着相互沟通与交流,对文本的理解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才成为可能。——张祖庆《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
读张老师的仿课史,其中花的精力和心思,非常人能比。“仿其形—悟其神—学其格”,实用的仿课三步法。
读张老师的磨课史,何其幸运的张老师!幸运的背后,是他自身勤于学习,功底深厚的结果。
读张老师的裸课史、换课史、说课史、辩课史,课课精彩。即使是那些他自认为的败课,也是他成功路上重要的阶梯。
通过读这一本书去读张祖庆老师这个人:作为一名从浙江小海岛到教育发达的杭城;从一名普通语文老师到省特级教师、全国著名语文名师;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的“野蛮生长”……从阅读中汲取成长“牛劲牛力”的智慧。
连最普通最日常的听课,张老师也是与众不同的。
读张老师的听课史,他连第一次听公开课的时间和听课的场景读记得清清楚楚。一节一节的听,一节一节地梳理、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好课?好玩!有味!行云流水!细节!诗意!最后直指好课的本质:真。学生是否真正在思考、真正在主动学语文?教师是否在真正教学生思考,教学生主动学习语文?课堂是不是真的让每个孩子在思考、在主动学语文?精彩是教师个人的精彩还是教师唤醒学生,让每个学生真的走向了精彩?
这些话说到了我的心坎上。这些年我也听过很多很多的课,有喜欢的,也有腹诽的,还有持中立态度的,但是我之前对好课的认识也跟张老师差不多,看课时眼里看到的是老师的表现,却忽略了学生。到泡小天府后,我们研究分享式课堂,我的眼里才真正有了学生。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听他人的课,我会更多看学生的起点在哪里?卡点在哪里?老师如何为学生真实的卡点提供帮助?最后学生走到了哪里?用这个标准去衡量课堂,会发现很多看似精彩的课,其实是假课,学生并没有发生真正的学习。反而是那些朴实的课堂,能够看到学生在课堂里的真实生长。
“互联网+”时代,教师成长的密码:加固底板,积蓄力量;加高短板,自我调校;拉伸长板,形成品牌。——张祖庆《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
祖庆老师,一位卓越的语文教育专家,因为教育大爱的使命,放弃公职,放弃荣誉和光环,是因为他明白了“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祖庆老师在谷里书院,开辟了自己向往的事业,开启了全新的教育人生,对一线教师,做优质的培训,作深度的培训。
(一)阅读一生
祖庆老师说,“阅读是长根的事业。要想成为一个卓越的教师,必须要根植于深厚的阅读”。以前,我总是拿着一本书,一学期也翻不了几页,总是觉得一本书,怎么那么厚,怎么都读不完。正是因为自己的阅读太少,所以跟工作室老师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也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可就是没有动力阅读。读了祖庆老师的书,我才真正明白,我和卓越老师的差距就在我的阅读太少。每天固定给自己3个小时的专注时间,静心阅读、静心写作、静心反思、静心研究,有一天,你将会发现一个让自己惊讶的自己。现在,我每天给自己100页的阅读计划,我发现在安静的时间里,享受悦读,真是一件幸福而充实的事情,我发现每天定下目标之后,一本书原来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可以阅读完。把阅读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让自己在阅读中汲取能量,成就卓越。
(二)专注一长
祖庆老师说,“要想成为卓越教师,还有一道坎要迈过去,那就是要专注。凡是真正有成就的人,无不异常专注。”“一个老师,要想成为卓越的自己,必须要专注于一项,成就自己的品牌。”练自己的绝招,专注地练自己的绝招。自己对习作教学很感兴趣,购买了几十本相关书籍进行阅读,并借鉴运用于习作教学中。我以后要专注地练这一项,多反思、多梳理、多写作,把自己习作教学中的经验、问题进行反思提炼,形成经验性文章。多上一些习作公开课,让更多的教育专家为我的习作教学把脉,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当经验积累到一定厚度,理论积淀到一定深度,或许还可以向祖庆老师那样,出自己的习作专著。
(三) 模仿一人
祖庆老师的仿课史深深触动了我,原来,再伟大的名师,都是从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通过血与泪的奋斗换来的,谁都不会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为了模仿名师,祖庆老师抄名师的课堂实录,再把课堂实录压缩成教学设计,把每一个环节要点写在书上,把一些画龙点睛的评价语,抄在书上。就是通过这样刻苦模仿,让祖庆老师从一位不知名的新教师迅速成长为名师。其实,我们和名师之间,就是缺少了勤奋的勇气。祖庆老师说,要模仿名师,要模仿和自己的性格、气质相似的名师,否则会画虎不成反成犬。想一想,从教20年,我的教学风格是什么,我的气质跟哪位名师有那么一点相像呢?哦,窦桂梅老师,她的激情可以点燃每个学生心中的火种。我也是属于激情型的老师,每每上课,如果自己没有投入激情,就会觉得食不甘味,浑身乏力。我以后可以模仿窦桂梅老师,学习窦桂梅老师的教学风格。
真,才是好课的魂。好课,要少点花拳绣腿,少一点形式创新;好课,要慢慢回到语文,回归真正的语文学习。
语文,姓“语”;语文,姓“小”;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张祖庆《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
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儿童——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一个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生命,一个个充满求知欲的生命。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享受自由、快乐生活、快乐成长,快乐体会世界的美好。如何在语文的课堂上,成就儿童生命的意义,是我们每一位语文人应该追求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的最高境界。
然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追求对课文的深刻体会,追求题应试高分,扼杀了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课堂失去了快乐,在学习学习中失去了天真烂漫的的儿童生活,这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反思,值得我们为儿童改变,为儿童搭建生态课堂。以儿童的问题代替老师的问题,以儿童自主学习代替老师的讲解,以儿童的合作探究,替代老师的设计模板,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思、真学、真悟、真说……真正还原语文的“真”。
记得2019年11月应邀到陕西“国培计划”培训现场孩子们上课,本准备上《落花生》,学生来到会场落座,我才发现孩子们的书上作满了笔记,悄悄问几个学生,原来,老师已讲过。在现场的任景业老师知道后,立即吩咐换内容,临时换成《“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上完课,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临时换课,你备课了么?”“你觉得呢?”我故意卖关子。”“没有,因为您来不及!不过,我们喜欢您没备课,让我们自己学习、分享,我们很有成就感!”
全场掌声雷动。其实这篇课文我很熟悉,课文特点一清二楚,只是,我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孩子搭建生态课堂,让孩子们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后分享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阅读的感悟收获,我只相机点拨、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了真正的主人。
惊喜,其实是努力到无能为力之后的水到渠成。
阅读是长根的事业;不要害怕深度阅读,那是你通往未知世界的路。
专注,可以让一个看起来资质平平的人,取得非凡的成就。——张祖庆《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
祖庆老师说自己听课越多,对导师于永正先生的话越有了更多的体悟:如果我再教小学语文,我会引导学生不但多读,还得多背——在初知大意的基础上,多背点经典诗文。因为我明白了,学语文靠的是“童子功”——12岁以前,是人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这期间,人的记忆力最好而理解力弱,一定多背。现在的我正在努力朝着祖庆老师说的方向去做:一年级的时候我们读《声律启蒙》,二年级读背《笠翁对韵》,三年级读背《小古文》,四年级读背《小学生必背古诗75+80首》,五六年级开始走进《初中文言文》,寒暑假开展“经典咏流传”作品展播……
过去的一年早读,也很少重复的去读课文,而是带着孩子们做一些有趣的事,比如到古诗里找幸福: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幸福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快乐;幸福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迈;幸福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达……
这些都是考试不会涉及的内容,都与分数无关,但我们在尝试着做。就像祖庆老师说的,先把孩子们浸泡在经典诗文里,不要着急有没有用?什么时候有用?先浸泡着吧,积累多了,将来理解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许多原来理解不深的东西自然能做到“无师自通”。小时候读书背书,犹如在天空布云彩,云彩积厚了,自然就会落雨。
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灿若星河,它凝聚了前贤的大彻大悟,睿语哲思。正是有了这样宝贵的精神财富,才让我们在诵读经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浸泡在经典诗文中,芬芳在孩子们的生命里中。
说真的,倡导裸课,不是不磨课,而是把功夫下在日常的细水长流——所谓“功夫在课外”:对教材系统梳理,对学生深入研究,对课堂精准把握,对学科深刻理解。——张祖庆《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
读完张祖庆老师的《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掩卷暇思,脑海中不断浮现着祖庆老师每一篇真实课例,实在精彩,实在有趣。
张老师曾在磨课中飞速成长,或许是受益于王崧舟老师的告诫“一个人,想要走得远,必须寻找适合自己的路。”于是他决定:不再磨课,改磨自己,开发新课程,倡导“裸课”主张。他在倡导“裸课”的初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审视。可既然做好了开辟新航路的准备,那就不能害怕失败。
或许是在张祖庆老师身上寻到了共同点,让我对“裸课史”倍感亲切。正如张老师在文中所说,“很多人,是在争议中不断进步的。失败了——相当于在此处立一个牌:此路不通,请往他途。但倡导裸课,不是不磨课,而是把功夫下在日常的细水长流,努力把公开课上成常态课,返璞归真。”这提醒了我,教学前要对文本的反复钻研,对教学细节反复演练,重视锤炼自己把握课堂的能力,深入反思自己的课堂,每一课都不能忽视,每一刻都不容忽视。
每一堂精彩的裸课,少不了教师全方位的修炼,无论是遇到对路的课堂,或是稍有出入,都应该乐在其中,回味无穷,这才是一节好课应有的体验,让紧密的思维与开放的预设相碰撞,是勇气,也是动力。不得不佩服张祖庆老师,敢做敢为,将裸课进行到底。
教师时代应该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导师时代。人生是花,语文是根。在我的引导下,每个学生的“根”会长得粗壮、有力。
好课,要少点花拳绣腿,少一点形式创新;好课,要慢慢回到语文,回归真正的语文学习。——张祖庆《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
听课、仿课、磨课、裸课、说课、评课、辩课、败课——祖庆老师的语文教学历程仿若所有一线语文教师教学生命的集结;又若一部3D电影,在立体空间里共鸣共振。读此书,在巨人的肩膀上再走一遭的愿望愈发强烈。当然,无重生时却有二十多年未来时,认识自我,找准定位便能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淡定;专注一项,练就绝招,定能少一些跟风,多一些集中;持续阅读,汲取能量,必能少一些茫然,多一些方向的笃定。
行云流水、诗情画意至今仍是我们用十八般武艺在语文课堂追寻的境界,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课堂是否是孩子听、说、读、写的主阵地,我们的设计是否真正地触发了学生的思考,发现与分享、对话与探究、实践与反思是否在课堂真实发生——“真”才是语文课堂的魂,学生生命的持续生长才是语文课堂的航向。
读祖庆老师的《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不觉热血沸腾,无形中收获到一种“野蛮”生长的力量。相信,每个喜欢语文的“语文老师”都不得不羡慕、敬佩祖庆老师的那份勇气甚至是“霸气”,而我更羡慕的是祖庆老师的“底气”。虽然祖庆老师离开了体制,但他依然紧紧和教育拥抱在一起,这份底气,首先便是对教育深深热爱、执着的追求,在祖庆老师毅然从容的讲述里,无不透露着对教育热爱,这种热爱是发自内心,不附加条件的。
想想自己,从教也是20多年了,如果说没有取得什么成绩,那便是对教育爱得不够深沉,不够纯粹;这份底气,还来自不倦的、大胆的实践:祖庆老师的听课史、仿课史、磨课史、裸课史、说课史、评课史、辩课史、换课史、败课史,哪一样不是硬碰硬的实践,都是实打实的付出,能不能取得成功,确实不是因为曾经说过什么,而是因为曾经做过什么;这份底气还来自祖庆老师对教育教学深沉地思考和探索,这不正是当今时代老师们最需要的气质吗?祖庆老师的三次“野蛮”生长,哪一次不是张老师把自己的样子调整到适合时代教育发展的最佳状态,这哪里是“野蛮”生长,简直就是最富“营养”的生长。
一个老师,要想成为卓越的自己,必须要专注于一项,成就自己的品牌。公开课,论文,家常课,课程,都是可以专注去做的。就看你怎么选择。你想选择的点太多了,你就没有办法深入。
木桶理论,在“互联网+”思维下,也许是可以发展的,比方说,当我们把木桶倾斜的时候,决定盛水多少的不是最短的那一块板,而是最长的那一块板,常常,我跟年轻老师说,你不要到处去补短板,短板补得差不多了,你就要去练自己的绝招,专注的练自己的绝招。
为什么听了那么多课,依然上不好公开课?要我说,原因就是——你听了太多的课!尤其是进入成熟期或者风格形成期的教师,绝不可乱听课。要寻找和自己的教学气质相契合的课,细细的听,一遍一遍的听,从模仿开始,慢慢走向创造。这才是听课之道。听得多,不如听得对;听得对,不如听得专。——张祖庆《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
祖庆老师说过“无论一个教师身上有多少荣誉,他大概只能走过这三个阶段——职初、骨干、卓越。”于是,赶快对号入座。教龄21年,走过中学、小学政治和语文教学,送走多届中小学毕业生;荣获市级市级优秀德育工作者、高新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撰写过多篇论文荣获国家级、省、市级奖励。窃以为把自己定位在骨干教师应该不为过。可是这些所谓的荣誉,人人都可以获得,并非我独有的标签,尤其在语文教学这一块,真不敢说自己是骨干,更别企及卓越了。但读了祖庆老师的书,不由得心中升腾起一束温暖的光,照耀着卓越的远方。
认识自我,准确定位。“在成功的路上,你要有充分的准备,更要遇见一个随时嗓子都会哑的主角,你才能够崛起”。张祖庆老师的自我定位,义无反顾的辞去常务副校长职务投身于语文世界,这种信念,这种勇气,让我钦佩。人生中我们总会面对“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里去?”的问题,就如老子所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明确自身位置,方向与目标,责任与任务,不断学习成长才会抵达远方。
“能量”
持续阅读,摄取能量。“阅读是长根的事业。不要害怕深度阅读,那是你通往未知世界的路。”读到此时,仿佛一把钥匙开启了我的阅读世界。回想自己的阅读历程,没有规划没有目标,在“小我中”徘徊而没有真正的聚焦、深入、拉大自己的格局。在这里张老师给予了通向卓越的锦囊——阅读,正所谓一个不爱阅读的教师教不出爱阅读的学生,阅读是教师的必经之路,他还为各层次教师指引了阅读方向,让我们妥善利用灵气,积攒散发底气,阅读路上事半功倍。
“专注”
专注一项,练就绝招。“一个老师,要想成为卓越的自己,必须要专注于一项,成就自己的品牌”。适当的取舍,才有办法深入。著名作家朗达·拜恩曾说过:“任何事物,专注它,就是在创造它”。张祖庆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专注使他的“野蛮”生长绽放出如此美丽的花朵。人无完人,要敢于把自己的绝招亮出来,坚持做自己,十年磨一剑,创造品牌。
从“我的听课史”到“我的败课史”,从“公开课教案从繁复走向简约”到“集体备课的正确打开方式”,从“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到“语文公开课艺术化的忧思与追问”,张祖庆老师讲述的一段段故事,一个个案例,让我深深体会到他对语文的那份热爱与笃定。“方向、能量、专注”三个关键词贯穿于他对语文事业追求的始终。我们每一位小语人,无论在职初、骨干,还是已成为卓越教师,都应该坚守这三个词,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关注学生的心灵与思想,主张“尊重儿童的语文”,实践“为了儿童的语文”,追求“发现儿童的语文”;坚持多种角色的教师观,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育教学的开发者、创造者,使语文教学回归本体,回到常识,做到“简单语文”,务实,求真,简约而丰满。同时我们又应做到“翻转课堂”,反转师生关系,反转教学顺序,反转学习方式。打破语文“一张脸”格局,勇于创新,因为要想走向卓越就必须有勇气去“野蛮”生长。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掩卷而思,这本书不仅让我见证了张祖庆老师的成功经历,领略到张老师的教学秘笈,学习到卓越教师的教学精华;更多的是为我指引了方向,给予了我前进的动力,让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目标更加明确,求真教学,不断积累,勇敢成长,翻过“方向、能量、专注”三道坎,才有机会抵达卓越的远方!
●张祖庆:走向卓越之路,就是寻找自我之路
将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茫茫人海中,永不失散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点击“设为星标”(或在右下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