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的这些表现应引起父母老师注意! | 特别关注

祖庆说 2021-10-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民教育 Author 程路

以下文章来源于人民教育,作者程路


祖庆说

近期,成都49中一名16岁学生坠亡事件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在还原事件来龙去脉,为正值花季的生命默哀的同时,我们也不禁反思: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走向这样的结局?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又该如何避免悲剧的发生?今天的这篇文章,希望唤起您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再次关注。


偶然间又看到了一个花季少年“离去”的新闻……

青少年自杀无疑是最让人心碎的事了,而两段监控视频更是让人震惊:一则来自上海卢浦大桥的监控,一名17岁的男生因为无法接受妈妈的批评,在桥上当即开车门下车,毫不迟疑地跑向桥边,一跃而下,母亲甚至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孩子就已经从这个世界消失了;另一则来自湖北省某初中学校走廊的监控,一名九年级的孩子因为在教室与同学玩扑克牌,班主任便请了家长,孩子的妈妈到来,当众给了孩子一记耳光,这个孩子在走廊上呆立几分钟后,突然爬上女儿墙毅然跳下五楼。

视频里,让人震惊的是这些孩子对死亡毫无畏惧,决定了就没有一丝迟疑,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孩子的心中可能很早就没有了对生活中各种美好事物的眷恋,才会走得如此决绝。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出,这些家长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自杀,他们不知道孩子的心早就死了。


早在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单位就发表了《联合国<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实施十周年(1995-2004)特别调查:中国青年发展报告》,调查得出一个结论,我国17岁以下青少年及儿童中,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必须得到相应的干预才能避免不良后果。十多年后的2018年,国家卫健委再次采信了这一数据,也就是说,我国17岁以下的孩子,差不多每10人之中就有一人需要成年人的切实帮助才能度过心理难关,而这其中又有多少心理问题会涉及生死呢?

2004年上海医学院儿科医院联合上海教科院普教所进行了一项调查,上海市8个区中的2500名中小学生,有24.39%的人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这个17年前样本量并不大的数据,在这两年又会有何变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全球有心理障碍问题的少年儿童在逐步增加,心理障碍问题将成为儿童致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世界各地的情况也证实了世卫组织的推测,如美国一项可靠的调查显示,2007-2017年的十年间,美国12岁-18岁青少年有过重大抑郁问题的比例从8%骤升到了13%,5岁-11岁美国少年儿童的自杀数量增加了1倍。

现在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是,与严峻的状况相比,人们对青少年儿童自杀的警惕性却没有提高到应有位置,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很多自杀孩子的家长、老师事后还是不能相信这个孩子会自杀!很多先兆都被忽视了。

湖南省某寄宿高中的一名男生,入校时成绩还不错,在家长、老师、同学和亲戚朋友的眼里,他总是一个阳光、自信、乖巧的少年。他很能讨长辈喜欢,在同学中人缘很好,是学校街舞社的主力,他有心仪的一所重点大学,有心仪的女孩,有要好的哥们儿,但令人震惊的是,他却放弃一切,突然地“走了”!

然而,他的“走”并不是没有征兆。他曾经象征性地割腕自残过,留下了浅表性的伤痕;他苦闷地喝过酒、抽过烟,他的很多同学都见过他这一面;一位老师甚至也听到他嘟囔过“不太想活了”;学校把上述这些情况书面通知过他父母,但他父母依然没有意识到儿子这架“战车”已经从里面开始散架了,依旧不断地鼓励、加码;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他的班主任,当班主任发现他又在超市买烟时,恨铁不成钢地把他揪出了超市……这么多的征兆报告这个孩子已经处在了压力失控的边缘,但事后大家依然还是想不通:他不应该是个脆弱得会自杀的孩子吧。

那么,有什么征兆的孩子才会放弃生命呢?

西安一名9岁女孩留下两封遗书,然后自杀,其中一封说:“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少年抑郁症状态。很多自杀的孩子,在最后阶段都有过一些明显的挣扎与痛苦,可惜很多都没得到应有的重视。

综合心理专家的意见,孩子如果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感觉不到生活的趣味,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对自己的评价很低,认为我不行,我无用,我无能……符合上述描述其中任何一项,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时就请不要再责怪孩子消极,不要再打击、嘲笑孩子的能力,不要再让孩子与其他人比较,不要再给孩子加码,孩子的内心已经垮了。孩子需要的是治疗、倾听、休息,需要重新客观地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长处。抑郁是一种疾病,治疗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但家长、教师和亲朋好友都不能忽视孩子抑郁的先期征兆,这是挽救生命的前提,每个成年人都应有预警的责任。

很多研究表明,当孩子遇到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时,父母、亲人、老师若能给予一定的关心,就能避免这些问题最终发展成心理障碍。可以说,对抗青少年自杀的日常生活建议就是多与孩子进行对话沟通。


这种对话与沟通并不是包办解决青少年遇到的一切问题,更不能帮孩子逃避问题,家长、教师更应做孩子人生智慧的启迪者,精神上的同行者,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给予孩子成长足够的安全感。既不能漠不关心,又不能包办代替;既要时时刻刻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又要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既要让他们承受挫折,又不能让他们失去自信。教育就是要把握好这之间的辩证关系与平衡,其中的诀窍还是那句话,这是一个逐渐放手的过程,要时时考虑孩子的能力和承受力,判断应该给予多少锻炼或关爱。而如果孩子已经到了承受的极限时,我们则只能付出更多的关爱,甚至只能给予专业的治疗。

当今,成年人与孩子沟通的另一个问题是,很多教师、家长与孩子聊天时,除了学习没有其他任何话题。上述那个在寄宿学校自杀的孩子,自杀前几天,妈妈还来看望过儿子,儿子内心的压力应该已经到了一个临界值了,而母子二人在散步中却还只是谈学习,儿子还是那么能讨母亲欢心,他让妈妈放心,自己的弱项语文已经在提升了,说这话时,他心底的压力值非但没有一丝解除,而且还应在上升!教育可以有人为设定的目标,但亲情、友情还要有更宽广的内容,它更应该是自然的,顺应天性而展开的,教育不能占满亲情、友情的所有空间。

—END— 
来源 | 人民教育    编辑 | 夏荷
主编 | 卓雅  终审 | 种豆南山
推广合作 | 木子(微信)lixin13551044584

常年法律顾问 | 浙江铭广律师事务所 王婷

  ● 教育孩子的12条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 父母的教育焦虑,解药在何方?

   热播剧《小舍得》引共鸣!剧中这些关于教育的道理值得家长深思 | 教育光影


步骤   成为谷里推广员
请扫描二维码—进入谷里书生中心
推广商品—生成专属海报—长按保存后推广

邀请好友(下级推广员)—长按保存发出邀请

自动结算,推广无忧

将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
茫茫人海中,永不失散
进入公众号主页——
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
点击“设为星标”
(或在右下点个“赞”“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