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家长 | 孩子作文写不好?先扪心“四”问

张祖庆 祖庆说 2021-10-25

    

  孩子作文写不好?先扪心“四”问            

                  文|玫子                    

                        

一个孩子,写不好作文,很正常。原因也很多,可从四方面溯源:

 

01

一问:有无天赋?

 

写作天赋,非人人有之。写作兴趣,也因人而异。

 

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教育孩子,第一步是承认个体差异。

 

不承认差异的教育,是自以为是的教育,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自私自利的教育。表面上,是教育孩子,实则为了满足个人私利。

 

有的孩子,生下来协调性就高人一筹;有的孩子,生来乐感就特别好;有的孩子,天生一副好面孔……差异,与生俱来。

 

有几个孩子能如窦蔻?六岁即写出长篇小说《窦蔻流浪记》?

 

有几个孩子能如蒋方舟?9岁就出版了个人散文集?

 

绝大多数孩子,写作能力是要慢慢习得,慢慢生长的。

 

急不得,急也无用。

 

02

二问:有无”意识“?

 

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

 

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美丽的大自然蕴藏着万事万物,春有百花冬有雪,夏有凉风秋有月,名山大川、花草虫鱼都是写作的宝库。

 

那为什么,孩子还会苦恼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呢?

 

是因为,善于写作与不善写作的孩子,生活体验的范围或许差不多,但观察和感受的“意识”天差地别。

 


我班上有位叫张译尹的女孩,她特别善于观察生活,记得一次写秋色,她写了一篇《秋之黄》,选择了秋日里随处可见的栾树、桂花、银杏三样事物,将秋之色彩用文字刻画入微:

 

街旁的栾树,每到秋来,便迫不及待地染上了鹅黄。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梢头,每棵树上少则十余丛,多则满树都是,它们,像一群担惊受怕的小动物,紧紧地抱在一起。

 

风起时,脆弱的小花便洋洋洒洒地飘落,给大地穿上鹅黄色的落地长裙。倘若这时,走在树下,定有那么几朵调皮的小黄花,悄悄地,悄悄地,落在你的发梢,肩头。秋天的帷幕,也就这样被拉开了。

 

待栾花开尽,桂花便顶上位置。桂花有许多颜色,米黄、淡黄、金黄等。小小的十字黄花,一朵一朵坠吊在嫩枝上,聚成一簇簇,像桂花树的耳坠。

 

……

 

近日,她又在单元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中这样描写运动带给生活的美好:

 

运动能引我们发现美。春天在香樟树的新绿中走过,嗅见芳香又来。夏天,滑着滑板在树荫下呼啸而过,耳边响起明亮的蝉鸣。骑车从梧桐树下穿行,秋天随着飘零的梧桐树叶落下来。冬天,在雪中小跑,晶莹的小白花凝结在大地上,才发现,冬天也这般美好……

 

你看,文中提到的,都是身边常见的素材。

 

可她,让记忆留在心里,生了根,发了芽,开了花。

 

现在,孩子们大多不缺少相对优渥的生活条件,缺少的,是以观察的眼、体验的心、思考的脑,保持足够敏感去感受生活、回应生活、赞美生活。

 

“未经凝视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孩子的眼睛、耳朵、手足与心灵,都是可以感受生活细节的。开发它,培育它,提升它,就是写作才能的形成过程。

 

我们可以做的,一是帮助孩子拓展生活的纬度,视野的宽度,多走走,多看看,“紧贴着大地生活”,二是可以提醒孩子,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珍藏记忆,培育敏感,保持觉知。

 

03

三问:有无技巧?

 

我还记得,走上教师岗位的时候,语文听课笔记上记着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教写作,一开始,不能从写记忆性的命题作文开始,而是写观察作文,进行“实物写生”。

 

“观察”有方法,“写生”有技巧,这些,是要教的。

 

如果没有人教,孩子不可能自己掌握。

 

请看一个表格,这是江苏语文特级老师吴勇,在一个学校五年级学生中进行的抽样调查问卷:

 

 

数据可见,孩子在写作时,遇到的痛苦和难度,是我们估计不足的。

 

许多孩子,面临写作困境和言语恐惧时,通过阅读可以习得方法,通过多读多写可以获得进步,但这种“自发式”生长,是缓慢的、随机的。有可能,在此过程中,信心受挫,兴趣丧失。

 

怎么办?老师与家长,都应认识到:你的“扶助”价值千万!

 

“扶助”包括精神层面的鼓励和技术层面的指导。

 

首先是认同和理解写作之难,绝不要妄加责怪:“你怎么回事?看那么书还不会写?”“书到用时方恨少吧,谁叫你平时不好好看书?”“写一篇作文要半天,看你笨的!”

 

时刻关注孩子,发现他的进步,及时予以鼓励,用同理心来看待孩子,认识问题,才是正途。否则,只是对童心的伤害,于事无补,于心有伤。

 

技术层面的指导,落实在具体可操作的写作知识上。

 

不是笼统抽象的罗列要求:“写具体”“写生动”“要有丰富的想象”“不能写流水帐”……而必须帮助孩子,摸索正确的言语路径,找到表达的基本框架。

 

“辞动情发”,这是写作的开始。辞从何来?发往何处?需要方法的引领。

 

即使是作家,在写作的起步阶段,往往也会进行针对性练习。何况是孩子?

 

方法从哪来?学习中来。严格训练是方法, 例文引领是方法,以评促写是方法,日有一记是方法……

 

如果不知道如何做,至少,先停止随意指责,停止传递焦虑。

 

举个可能不恰当的例子——“我,知道我有病,不需要再强调。我想知道,你有药吗?你打算怎么帮我?”

 

04

四问:有无”转化“?

 

读,是写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道理大家都懂,问题在于,读什么?怎么读?输入与输出之间,如何形成良性循环?

 

读书如采蜜,写作如酿蜜。酝酿、转化的工艺,是决定写作品质的关键。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简化地讲,有两点特别需关注:

 

1.让孩子自在读。

 

读书有法,“禁”是恶法。

 

别自以为是地禁止孩子读漫画、读魔幻、读玄疑……

 

也许,有的书并无营养,但你禁了,孩子会更挖空心思去找,去读。

 

倒不如,放开心灵,只要不是“毒”,别太焦虑。想想我们小时候,你看的百分百都是“正经”书?

 

读书如饮食,假如,为了健康瘦身,严格执行“早吃碳水午吃肉,晚上吃够维生素”,别的坚决不吃。试问,你自己能不能做得到?

 

儿童的心灵,应在书海中自由自在地漫游。而不是一路伴随呵斥:“喂!那儿不能去!你只适合浅水区。”“哎,你怎么游的?这样要呛水的!”

 

——你不是孩子,如何懂得孩子的感受?

 

我们,可以做的,是推荐给孩子足够好的、足够多的书籍,再用自己的读——高品位的读,去带动,去引领。

 

请记住,教育的本质,永远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动,唤醒另一个灵魂。

 

2. 让自己慢慢来。

 

阅读与写作的转化,是漫长而缓慢的发酵过程,不可心急。

 

教育本身,也是慢的艺术,好比老农种地,要有等得起的耐心。

 

孩子阅读时,有无方法可以教?有。

 

比如,为孩子选书,不迷信权威,坚持“采众家之长”与“看孩子实际”相结合。

 

比如,告诉孩子“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引导孩子,一只眼睛看文字,一只眼睛看文字背后。潜心阅读,常看常新,把“吃”进去的,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吃”见识,“吃”观点,“吃”营养,长成自己的血肉。

 

比如,多读多背多抄,用最笨的方法,抵达自己可以到达的地方,不走捷径。想想古人抄书,想想私塾背书……不难理解。

 

肯下功夫,钻研读与写,自会贯通,孩子“吞”书无数,“吐”文亦无痕。



结语:


写,不是一件小事。

 

许多作家,也极难做到一直文思泉涌、下笔成章,更多时候,也面临无法高效高质产出的痛苦。

 

不喜欢写作,害怕写文章,更是孩子的常态。

 

不必焦虑,更不必沮丧,做好自己该做的、能做的。

 

放过自己,放过孩子,尽心即是完美。

 

请相信:坚守原则,不忘初心,践行方法,写好作文并不难。


作者简介 :玫子,本名周玫,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热爱儿童阅读写作教学,曾获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及宁波市城区教坛新秀等称号。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她一直追求着教育的美好与真实,努力推动师生共读共写及亲子阅读写作,期待看到孩子们浸润书香,茁壮成长,每一天都享受到阅读与写作的乐趣!

 




—END— 
  编辑 | 生如夏花  主编 | 卓雅  终审 | 种豆南山
推广合作 | 木子(微信)lixin13551044584
常年法律顾问 | 浙江铭广律师事务所 王婷   ● 张祖庆:中国式赛课,可以休矣!   ● 以读书重启创意人生|2021“祖庆说・谷里书院”招聘启事   ● “六一”快乐 | 幸福的教师当永葆童心,永远纯真!


步骤   成为谷里推广员
请扫描二维码—进入谷里书生中心
推广商品—生成专属海报—长按保存后推广
邀请好友(下级推广员)—长按保存发出邀请
自动结算,推广无忧

将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
茫茫人海中,永不失散
进入公众号主页——
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
点击“设为星标”
(或在右下点个“赞”“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