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周日晚上19:30,我邀请李祖文、李竹平两位特级教师就大单元备课当中的操作要领,做一个对谈。大家在实践“大单元教学备课”的过程当中有哪些疑问或难以把握的点,可以提出来,我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让两位特级教师来回答。1. 耕#~广东省: 进行大单元备课时,是否就是围绕一个学习任务群设计整个单元的教案?2. 胡#丽🥇 🔆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落地实施问题。3. 林#霞~广州 我们年级组本学期在实施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学习进度很难推进,就是我们按照祖文老师提供的工作纸加以修改(降低难度)运用,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仍很不如意,只有小部分学生能达成一定的学习效果。是我们对学情把握不准还是我们未能理解透彻大单元呢?4. Iduna大单元教学所谓的大,是否可以指向打乱顺序的重组单元吗?两位老师在这方面有什么可以传授的经验吗1.大单元教学备课时,如何重组内容,确定正确的单元教学目标?依据有哪些?具体备课步骤希望能细说。2.大单元教学应该高站位、顶层设计,但在设计时不应该贪多贪全,如何寻找小切口?能否以具体单元案例来谈谈。大## :低段的大单元教学也需要设定一个任务情境重组教材吗?且不论老师们有没有办法做到依据单元大概念创造性重组教材,低年级单篇教学对于部分识字困难的学生都有一定的难度,这样一锅乱炖,是否是赶了个时髦,教了个寂寞?其实,这位老师的担忧,不无道理。
今年下半年,不少地方教研员(或学校业务领导)为了让区域教改体现课标精神,要求老师们全体动起来,大面积搞“大单元教学”。
这可为难了一线教师!
对于大部分教师,“大单元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它跟以往一篇一篇教学的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
教学目标的确定、学习任务的确立、学习内容的重组、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评价的改变,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一提起大单元教学,也是一脸懵,更何况新入职的教师。
且,大单元教学,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比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低年级,孩子们更是无从入手。
因此,在大家尚没有完全理解大单元教学的情况下,不根据教师、学生的素养,大一统的推进,非坏事不可!
二
半个月前,我在杭州丹枫实验小学观摩了六年级教研组“亲近鲁迅”大单元教学。在教研组的共同努力下,三位老师接龙上课,呈现了有模有样的大单元教学样态。这个单元统整教学中,教师提出了一个大的学习任务:布置一个“印象鲁迅”展厅。围绕着这个大任务,建构了五个学习模块:“故乡情结”、“精神斗士”、“先生风范”、“民族脊梁”、“印象回顾”。整个单元的学习安排得非常有意思。第一,大任务贯穿:围绕着大任务,设计一个又一个学习活动,形成一个任务链。核心任务是布置鲁迅展厅。围绕着大任务,教师让学生把展厅分成几个部分,前厅、中厅、后厅,结束语。每一个厅又设计成一个一个小的学习任务。这些学习任务,是由一个到两个学习活动来支撑的。第二,大问题驱动:让学生拥有比较大的探索空间,激活思维。学生通过阅读系列文本,初步了解鲁迅这个人,建立起对鲁迅(包括鲁迅文章)的初步的认识。第三,大视野融合:课内与课外、教材与生活的打通,展现了大视野、大格局的语文。这节课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的打通,教材与生活的打通”。在课堂当中,师生经常在讲到某个段落的时候,引用鲁迅的一句原话,引用萧红、巴金对鲁迅的评价,整个课堂,课内外是无缝链接的,展现了大视野,大格局的语文。语文学习,不再是局限于一个文本当中,不再小打小闹。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无不是在角色体验中进行的。学生是文本的探索者、解密者,学生是展厅的布置者,是展厅中的工作人员。学生始终是在这些角色体验中学习的,在学习中体验的。点击下方“预约”,参与李祖文、李竹平、张祖庆三位特级教师关于大单元教学的三人谈。此外,关于“大单元教学”,我们需要深度关注这几个问题:在评课的时候,我提出大单元学习需要深度关注的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不只是针对这几堂课,指的是更多教师在大单元教学备课的时候,要注意这些问题:课标反反复复强调要在情境中学习,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今天,六年级语文组老师们创设了一个布置印象鲁迅的展厅的学习任务,这个提法非常好,问题就在这里:学生是不是真的去建这个展厅?如果只是一个构想,没有做,这就是纸上谈兵,这只能说是“虚拟的真实”,不能称之为“真实的学习情境”。当下,类似的虚拟的学习情境,比比皆是。这要引起警惕。同样是这个说法,我们有没有可能把它变一变?比方说,我们联系上绍兴鲁迅小学。鲁迅小学需要重新设计一个鲁迅展厅,他们向各个地方小学生征集鲁迅展厅布置的意见。孩子们学习这单元课文,给出一个布置方案,汇总后发给鲁迅小学。这就是真实的学习情境。这样的做法,就是“软着陆”。这个融合,指的是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融合。有时候,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可能不只是指向于一个文本。比如,鲁迅单元《有的人》这首诗的教学,教师就进行了一个融合:教师带着学生读臧克家《有的人》这首诗,让学生读诗句,在每一节诗句边上做批注,联系学过的课文以及课外读到的关于鲁迅的故事,进一步感受鲁迅精神。这就是跟本单元课文融合,跟课外文本融合。大单元学习,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丢失语文的学科性。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语文学习的学科性。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要注意所有的活动,都是语文的,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任务。学习的过程中,依然要重视如基础训练,字词训练,朗读、默读、复述等训练。大单元教学,还要特别关注关注中下学生。优秀的孩子上台汇报的时候,中下的学生怎么办?在小组学习时,怎么样让所有孩子都动起来?整个学习过程,要始终关注中下学生。否则的话,大单元教学会让一部分优等生越来越好,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越来越掉队。(四)学习主体的能动性(自主策划、自主创造、自主建构,关注全体)整个单元学习方案的策划,甚至可以邀请学生进行,自主创造,自主建构。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教学框架是大单元的,但是在局部处理的时候,教师还是小心翼翼,一步一步牵着学生走。放和收之间的关系怎么处理?如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完整地展示自己?大单元教学,还有比较长的一段路要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大单元教学,还要特别关注中下学生。优秀的孩子上台汇报的时候,中下学生怎么办?在小组学习时,怎么样让所有孩子都动起来?否则的话,大单元教学会让一部分优等生越来越好,一部分暂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差。(五)学习成果的多样性(思维导图、录音、录像、文字、表格、方案......)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它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思维导图、录音录像、文字表格,学习方案等等。而且这成果不仅仅是当堂呈现,还可以是课外完成的长作业。(六)学习时空的开放性(内容开放、空间开放、时间开放)学习时空应该是开放的。比方鲁迅单元,我们还可以呈现相关的鲁迅纪录片,还可以带学生到鲁迅故里,去走访,去拍照,做一个鲁迅照片展览;甚至可以人手一本《小学生鲁迅读本》,有兴趣,还可以读《阿Q正传》等。这样就把一个单元的学习引向了无限广阔的时空,孩子就由单元学习这一扇窗推开,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丰富的、立体的鲁迅。点击上图,了解干国祥、李祖文、李竹平等大单元研习营
总之,学习情景的真实性、学习内容的融合性、学习过程的学科性、学习主体的能动性、学习成果的多样性,学习时空的开放性……这些,足以让我们用 3—5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去探索。我在这里再一次提醒老师们:大单元教学不需要每个单元都进行。否则,很容易顾此失彼、焦头烂额,一学期选择2-3个单元可以去尝试就够了。其他的慢慢来,可以老路新路交替走。等到大家课备得相对成熟了,准备充分了,则可以在中高年级逐步铺开。总之,非必要不大单元!尤其是新教师,没有充分的教学基础,硬要推进大单元教学,那是教师、学生、文本的三重灾难!一句话:语文教改,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语文。否则,大单元教学,害人伤己。点击下方“预约”,参与李祖文、李竹平、张祖庆三位特级教师关于大单元教学的三人谈。
推广合作 | 木子(微信)lixin13551044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