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写真 | 江苏现代化建设探索实践典型经验案例系列报道②
本期按语
2019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苏南部分县(市、区)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苏办〔2019〕63号)。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南京市江宁区、南京江北新区、无锡江阴市、常州溧阳市、苏州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等苏南6个试点地区围绕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和人的现代化,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案例。本期刊发第二组“百姓富”类典型经验案例。
南京市江宁区:构建“小江家护”居家上门闭环服务体系
一、情况简介
江宁区打造“小江家护”政府购买居家上门照护服务平台,引入专业第三方社会机构,利用信息化手段及物联网技术,采取“基础服务+个人定制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起信息化、规模化、品牌化居家养老照护服务体系。
二、做法成效
一是依托科技、优化流程,实现管理信息化。打造“小江家护”居家上门服务管理平台,设置申请、签单、排班及工单管理、护理员管理、片区管理、评估监管等功能模块,通过平台实施服务申请、审批、监管及资金结算。
二是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实现运作规范化。“小江家护”项目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区政府每年投入5000万元购买服务,201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分别为全区老人提供中心活动和上门关爱服务。护理员薪资平均达到每月4500元,政府部门提供免费培训及护理员岗位补贴,护理员队伍日趋稳定。
三是分类服务、个性选择,实现服务标准化。本着保证质量、规模经营、适当竞争的原则,将江宁区分为东西两个服务片区,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引进2家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家庭保洁等42个基础服务包,推出“互联网+护理服务”,老年人在家中就可以接受专业的居家医疗护理。
四是系统中立、跟踪监管,实现竞争市场化。“小江家护”信息系统由政府部门主持开发,由第三方信息开发公司负责数据维护和软件更新,确保信息中立和不被篡改。聘请第三方养老服务质量评估机构,对“小江家护”实施实时跟踪监管和扣分机制,扣分分值与支付费用及下年度服务范围挂钩。
五是整合数据、打通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化。与和善园等餐饮品牌合作,将老年人家庭周边的社会餐饮门店发展成老年人助餐点,联合“京东云”和南京市民卡实现刷脸就餐。“小江家护”智能手环、烟雾感应报警、可燃气体感应报警设备与居家上门服务系统打通,形成养老服务安全生产和老年人照护闭环安全管理体系。
三、典型意义
“小江家护”项目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线上服务申请、对象审批、签订协议、上门服务、监管考核,节约了人力和管理成本,提升了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效益,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业的养老及医疗服务。
无锡江阴市:开展富民强村新实践 诠释共同富裕新内核
一、情况简介
近年来,江阴市周庄镇山泉村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环境提升、文明塑造、治理和谐,探索出了一条富民强村、共同富裕之路。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2021年,山泉村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二、做法成效
一是坚持改革开路,激活富民强村动力源。着力推进农民身份、养老保险、土地收益等置换改革,村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转让、转包、入股等方式流转。通过改革集体资产经营方式,构建规范高效的经营管理机制,盘活乡村资产,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基础,全面激发共同富裕新动能,全村集体净资产超5亿元。
二是推动产业发展,做实富民强村钱袋子。科学布局村域土地,统筹现代产业、村民生活、生态环境等新需求,生活区、生产区、生态区相得益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由过去传统的纺织、印染、机械制造为主,转型为汽车零配件、医疗器械、电子化工、纺织染整、机械制造、金属制品等六大产业协同并进。大力培育集体资产收益新主体,规上企业14户,上市公司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
三是提升服务品质,增强富民强村幸福感。推进民居公寓化,实施基本医疗帮扶政策,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就学,为村民全部办理养老保险。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村庄外围和河道、山坡植被,打造自然生态的滨水绿化景观,投资改造建设污水处理厂,集中收集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
四是实施善治安民,筑牢富民强村压舱石。凸显村民在村庄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制定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等基本规章制度,保障村民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创建和志愿服务等活动,有效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全面抓好生产安全、生活安全及生态安全,打造“平安山泉”现代乡村。
五是坚持党建引领,增强富民强村凝聚力。选优配强带头人,通过民主选举,选举致富能人回村主事,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切实增强组织战斗力,建设优秀村干部队伍,提高村党委权力透明度。锻造良好作风,通过“引导”动员群众,通过“服务”凝聚群众,通过“树形象”带领群众。村委会作风扎实,经常举办民情恳谈会,听村民道实情、吐心声。成立村干部便民服务队,第一时间替村民解决问题。
三、典型意义
山泉村坚持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快产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强化社会治理,诠释了共同富裕新内核,成为苏南地区乡村振兴的鲜活范例,为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启示。
常州溧阳市:建设“1号公路”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一、情况简介
溧阳按照“生态1号、旅游1号、文化1号、富民1号”的目标定位,将生态涵养、全域旅游、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元素融入“四好农村路”建设,建成全长365公里的“1号公路”,以“三山两湖”为中心,对内串联全市主要景区、景点和98个行政村、312个自然村,连接22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62个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对外通达周边7个县(市),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通道,成为溧阳老百姓的幸福路、致富路,入选“全国美丽乡村路”。
二、做法成效
一是高起点谋划,将生态作为1号公路最美底色。让市民和游客能够走近山水田园、亲近自然,更好地共建共享最美生态。注重亲山近水、路景交融。推动“1号公路”与沿线山水风光、乡村风情深度融合,打造“显山露水、自然通透、乡村野趣”的生态景观。坚持保护优先、品质为上。最大化利用原有乡间小道,因势利导改造提标,原生态展现农村风貌,做到“借景不造景”。创新管理机制、落实责任。试行“片区管理”路政管理运营新模式,全面推行路政养护联合巡查机制,提升“1号公路”沿线环境。
二是丰富载体内涵,不断提升1号公路旅游供给。坚持把“1号公路”作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打响“溧阳旅游”新品牌。推进广域覆盖。把全市主要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串联起来,打造“大环小圈、内连外引”的路网体系,加速全域旅游发展步伐。丰富旅游供给。在公路沿线设置30座“溧阳茶舍”,打造60余处房车营地、驿站、驿亭和观景平台,丰富游客旅游体验。提升功能配套。高标准、艺术化设置“1号公路”沿线旅游标识、标志和标牌,规划布局86个共享汽车出行点,将沿线景区景点、驿站及特色产品、乡土文化、交通出行等旅游信息整合到“自在溧阳”APP,为游客提供贴心便捷服务。
三是系统化推进,提升1号公路富民效应。把“1号公路”作为富裕乡民的新渠道,让村民走出去,让产业走进来,全力打通乡村振兴的“双向道”。打造城乡一体化交通格局。形成城市、市镇、镇村公交“三位一体”的城乡客运一体化格局,全市175个行政村和200多个自然村实现公交全覆盖。推进农旅产业深度融合。通过“1号公路”,吸引了更多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旅游项目,浙江蓝城集团等知名企业纷纷入驻;沿线村庄积极开展“一村一品”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三、典型意义
“1号公路”勾勒了诗意田园,通过串联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辟了“农路变景点、农区变景区”的农旅融合新路径,据不完全统计,带动沿线10万农民增收致富。
来源:国民经济综合处
编辑:江天潇 审核:陈曦 终审:王天翊往期精彩回顾
◆江苏印发三年行动计划 建设沿海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回顾与展望|“江苏发改这一周” (3.27—4.2)◆李侃桢主任主持召开一季度设区市发改委主任视频座谈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江苏多地出台惠企助企新政◆江苏的企业家在吗?您的回答很重要!◆《群众》杂志刊载季鸣副主任署名文章《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往期精彩回顾
◆江苏印发三年行动计划 建设沿海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回顾与展望|“江苏发改这一周” (3.27—4.2)◆李侃桢主任主持召开一季度设区市发改委主任视频座谈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江苏多地出台惠企助企新政◆江苏的企业家在吗?您的回答很重要!◆《群众》杂志刊载季鸣副主任署名文章《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