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届冬奥会,留下了哪些社会文化遗产?
0
3
/
0
4
一届冬奥会,留下了哪些社会文化遗产?
#营销研究所
SPORTS DREAM
北京冬奥会为世界人民留下了无数精彩、难忘的比赛瞬间。虽然赛事虽已结束,但是北京冬奥会留下的文化与精神不会结束,还会在未来持久地发挥作用,成为国家繁荣发展、人民幸福生活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力量。今天,就让我们分别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出发,聊聊冬奥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
《营销研究所》是由体育梦工场推出的专题栏目。热点聚焦,趋势洞察,业界动态......体育营销圈的深度分析,尽在《营销研究所》!
SPORTS DREAM
冬 奥 文 化 篇
01
冬奥设施,丰富冰雪文化供给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势必将开启全民享受冰雪的热潮,而冬奥设施正是大大地丰富了群众冰雪文化的供给。
首个冬奥广场——北京市石景山区广宁街道高井路社区文化健身广场
因冬奥会而兴建的冬奥会比赛场馆场地、文化广场、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崇礼华侨冰雪博物馆等设施都将持续为公众开放与服务。
例如,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将在赛后打造为全民时尚体育休闲胜地,标志性建筑首钢滑雪大跳台将在赛后举办国际顶级极限运动赛事,为群众持续提供视觉盛宴,也能持续普及奥运文化,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为群众提供丰富的冰雪文化供给设施。
02
冬奥产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引发世界热议的背后,也正是中国文化产业的一次绝佳发展机会。
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一系列冬奥形象标识、冬奥歌曲、电视栏目、短视频、影视作品、特许商品等冬奥文化产品纷纷涌现。吉祥物「冰墩墩」的影响力一路飙升,这个基于冬奥会需求打造的国家级文化IP,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强大的映射。
除了冬奥特许文化产品外,音乐作品《燃烧的雪花》、纪录片作品《冰雪道路》、冰上舞剧《踏冰逐梦》等冰雪文化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包含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奥林匹克文化、冰雪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多层次、多侧面的创造性融合,丰富了奥林匹克文化内涵,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歌曲《燃烧的雪花》图片来源: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
由此可见,冬奥文化产品在全方位的带动提升了我国相关文化产品的创作水平。
03
冬奥活动,推进多方文化融合
各类冬奥文化活动,也推动了冰雪运动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为冰雪运动的长久发展提供文化动力。
火炬网络护跑手活动
围绕冬奥的活动种类包括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全国大众冰雪季、全国大众欢乐冰雪周、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冬奥文化艺术活动:鸟巢杯全国青少年冰雪文化艺术创作大赛;冬奥文化知识传播活动:《冬奥达人答》知识竞赛;火炬接力活动:火炬网络传递活动;城市冬奥文化活动:冬奥长城文化活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芬冬季运动年等等。
这些文化活动,都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提升了城市文明、推动了国际间文化交流。也拉近了大众与奥林匹克理念的距离,推动了冰雪运动与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的有效融合。
图片:文化中国·水立方杯
04
冬奥传播,创新文化宣传模式
北京市冬奥会是社媒时代中国第一个全球性体育盛会,通过多种途径、形式、视角宣传推介北京冬奥会,推动了文化宣传能力的提高。
北京冬奥会的宣传平台多种多样,充分利用各个网络新媒体平台组成官网矩阵,全面、及时、准确报道冬奥会信息,微博、抖音、B站、快手构成了强大的官方宣传矩阵。
图片:北京奥组委微博账号
北京冬奥会官方社媒账号用户量统计,统计截止日2022年3月1日
冬奥会不仅在宣传方式上,在媒体转播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突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咪咕、腾讯、快手等多家媒体、多种转播形式使得冬奥会的转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立体化与互动性,推动了整个冬奥周期和后冬奥时期的奥林匹克文化和冰雪文化的传播推广能力,也推动了我国媒体行业的专业化与国际化发展。
05
冬奥服务,提升文化服务能力
北京冬奥会逐步健全完善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了公民文化素养,给主办城市带来长期的文化收益。
在北京,以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北京市文化中心、北昆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北京画院改扩建项目为代表的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以街道图书馆、基层文化组织员培训为代表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陆续发挥作用,有效丰富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持续为首都人民提供文化服务。
城市副中心图书馆项目
在张家口,截至2020年,全市完成3895个村(社区)的基层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达到全市全覆盖,且功能上实现了一间多功能活动室、一间图书室、一个文化广场、一套文化设备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的“五个一标准”,有效地提升了张家口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SPORTS DREAM
冬 奥 社 会 篇
01
冬奥服务,提升文化服务能力
冬奥会筹办以来,通过将冬季运动项目纳入教学体系、广泛开展冰雪项目课外活动,大力推动了青少年冰雪运动的普及。
在教育层面,深入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与国际交流,创新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研究。在义务教育阶段,将奥林匹克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奥林匹克知识,部分地区在中考、高考多学科试卷中融入了冬奥内容。在高等教育阶段,在2020年成立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学院将集中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和文化相关学科,是奥林匹克研究创新的重要平台。
在校园层面,将冰雪运动纳入教学体系,鼓励发展青少年冰雪赛事。北京市大力推动有条件的学校将冰雪运动内容纳入体育课程教学;鼓励学校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与滑雪场、滑冰场等相关社会机构合作开设冬季运动课程,提高冬季运动教学质量。
同时,青少年冰雪赛事发展迅速,赛事体系渐趋完善。张家口市自2017年至2021年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张家口学生冰雪运动会暨京津冀青少年冬季运动会」,累计3878名青少年运动员参赛。
02
志愿与助残
冬奥会与冬残奥会进一步带动了我国的志愿者队伍,志愿意识、助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截至2020年底,「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443.6万人,其中助残志愿者达13万人,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在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招募结束日,全球报名人数达115万,其中残疾人志愿者2414名。
本届冬奥会,作为标兵志愿者的清华大学能源与工程系大三学生孙泽宇,与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的友好互动,引来各方称赞,这也正是志愿精神的意义。以孙泽宇为代表的冬奥会志愿者们,以真诚的微笑、热忱的服务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未来也会进一步带动了更多国民参与到社会志愿服务中来
孙泽宇在闭幕式上接受致意和掌声
通过冬残奥会的举办、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加速,残疾人的生活越来越便利,理解、尊重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整个社会助残的主动性、专业性有了新提升。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会,参与冰雪活动,享受冰雪运动带来的快乐。
03
合作与交流
冬奥会加强了与国际的体育合作和人文交流,在动荡的世界局势下成为彰显世界团结的重要平台。
北京冬奥会通过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沟通协作,积极承办国际高水平冰雪赛事。例如,2017年北京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2018沸雪北京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大跳台世界杯。
同时,积极借鉴冰雪强国先进经验,2018年以来,中国聘请挪威籍教练29名,在越野滑雪、冬季两项、跳台滑雪、北欧两项等项目上努力补短板。
挪威名将、中国冬季两项主教练比约达伦
例如,挪威著名运动员、号称「冬季两项之王」,运动生涯收获了13枚冬奥奖牌的埃纳尔·比约达伦自2019年9月挂帅中国冬季两项队以来,就为中国队带来了种种积极变化。从四年前的平昌冬奥会上只有2名运动员参赛,到北京冬奥会上争得8个参赛名额,中国冬季两项队的上升趋势肉眼可见,在这些提升的背后,也是国际体育交流与合作的缩影。
04
合作与交流
北京冬奥会筹办与举办,全方位提升了社会文明,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特别是在社会中带动全民健身,开启健康生活的新局面。冬季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顺利完成三亿人上冰雪重大目标规划,参加体育锻炼逐渐成为公众流行的生活方式。
冬奥的举办,也在国民生活中进一步普及了低碳出行,引领了绿色生活新风尚。2020年7月2日上线运行的「低碳冬奥」小程序,引导社会公众践行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自备购物袋等低碳行为,积极参与低碳行动。引导社会公众文明有礼,展示主办城市新面貌。
北京自行车专用路
通过全面实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社会文明行动计划》,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冬奥我知道」宣传普及活动,「最美微笑」文明引导行动,「人人都是东道主」文明社区、楼门、村镇建设活动,「冬奥有我」窗口文明服务活动和「文明有礼」观赛宣传活动等一系列社会文明提升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全面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树立了主办城市的文明形象。
总而言之,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与举办,让奥运文化、冰雪文化进一步深入人心,也为国家、区域和主办城市的体育文化事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国际文化交流、文化人才培养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同时,北京冬奥会也催生了良好社会效应,全面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增强了全社会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我们相信,丰厚的冬奥遗产成果将持续推动社会进步,进一步助推改革开放,促进文明对话与交流合作,增进世界各族人民团结和友谊,使全世界更加相知相融。
(全文完)
SPORTS DREAM
往期回顾BREAK AWAY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营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