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赛车头盔的「新生意」
0
5
/
1
3
花里胡哨的F1头盔,既有文化,也有商机
#营销研究所
SPORTS DREAM
作为在赛车运动中,为数不多能让赛车手自由支配图案的小区域,赛车头盔在成为文化符号的同时,也快变成了一门「新生意」。
《营销研究所》是由体育梦工场推出的专题栏目。热点聚焦,趋势洞察,业界动态......体育营销圈的深度分析,尽在《营销研究所》!
SPORTS DREAM
01
头盔,车手自我展示与表达的窗口
上周末,F1大奖赛迈阿密站落下帷幕。作为今年F1新引入的迈阿密站,迈阿密站与其说是一站比赛,可能更像是一场Party。
虽然在过去漫长的历史中,美国大奖赛一直是F1赛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其实很长时间里,这项赛事本质上还是一项欧洲的赛事,在北美市场的拓展并不尽如人意。
2017年,自由媒体集团收购F1,此后经过巧妙地营销推广,使得局面逐步得以改善,尤其是Netflix连续四季推出的《Drive to Survive》纪录片也吸引了很多新车迷入坑。迈阿密作为一站在美国本土的比赛,自由媒体也自然不会放弃这个让F1在美国本土继续增长人气的机会,所以他们尽可能地让迈阿密站引入更多本土风情。
赛道边的VIP区域甚至保留了游艇、沙滩等海边元素,看台上的迈克尔·乔丹、贝克汉姆、布雷迪、威廉姆斯姐妹、谷爱凌等体育界天王天后和美国其他名流都齐聚于此。
谷爱凌现身迈阿密站VIP区
车队和车手们也是配合起自由媒体开始「整活」,车队改赛车涂装、车手改头盔涂装,整体的涂装风格上都充斥着浓浓的海滩风情和迈阿密当地城市元素的设计。
比如周冠宇的迈阿密特别头盔上的篮球元素和「24」,凸显出他作为一名篮球迷对篮球的热爱。
迈凯伦车队的兰多·诺里斯更是直接将头盔改造成了一颗篮球,与迈阿密热火「梦幻联动」。
从F1车手踏上赛道的那一刻起,可以说,他就是一个行走的广告牌。有人曾这样解释车手的处境:「裁缝自由在围场入口处结束。」
赛车和赛车服上贴满赞助商的Logo,已经成为了F1所引领的一种时尚,车手使用的是赞助品牌太阳镜和鞋子,在室内新闻发布会上也会佩戴赞助商的帽子,甚至他的手表大多也是也是有代言合同在身。
头盔自然也不例外。米克·舒马赫曾为匹配新增的赞助商改变头盔的颜色,周冠宇本次的迈阿密限定头盔上也标注了6家车队官方合作伙伴的标识。
但尽管如此,赛车头盔的涂装依然是为数不多的,能由车手自己决定样式的小区域,这块区域也为展示车手的个性和表达车手个人情感、立场提供了一个小小的平台(车手个人立场是否正确在此不做讨论)。
比如在「9·11」事件后,舒马赫为了表达自己个人立场将自己头盔上的德国国旗换为了美国的星条旗,以示对美国人民的支持;舒马赫的弟弟拉夫·舒马赫也曾将头盔漆成黑色,以表达对比赛前夕去世的母亲的哀思;在14年世界杯德国夺冠后,罗斯伯格的头盔上出现了四星德国的标志,以示对德国队的祝贺和敬意;维特尔今年迈阿密站的头盔以蓝色为主色调,则是想增加大众对于海平面上升的重视。
维特尔迈阿密站头盔涂装
02
头盔涂装简史
在头盔上玩出花样,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古罗马时期,角斗士就会用雕刻或是羽毛来装饰自己的头盔了。而在NFL、自行车等比赛中,头盔也是彰显运动员个性的一个渠道,更是观众用来分辨出车手的一种方式。
头盔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存在于赛车运动之中的,早期的赛车运动借鉴了许多赛马运动的文化传统,所以早期的车手让观众顺利区分出他们的方式是像赛马的骑手一样,佩戴一条独一无二的丝巾。
二战之后,头盔的技术有了进步,但包括斯特林·莫斯(Stirling Moss)在内的车手都会认为佩戴头盔不够彰显自己的男子气概。彼时,对于大多数车手而言,他们倾向于佩戴的与其说是头盔,材质上来说更像是帆布制的「帽子」。
上世纪50年代,由于比赛中头部受创导致身亡的事故频发,官方开始强制要求车手在参加F1比赛时必须佩戴头盔,当时的头盔上基本没有什么复杂的设计,车手们基本只是通过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分。
第一家专门为赛车制造头盔的制造商Everoak借鉴了马球头盔的款式,也正是从Everock的Racemaster系列开始,车手的头盔上逐渐开始有了一些艺术化的创作。比较著名的头盔,有格雷厄姆·希尔(Graham Hill)用来致敬伦敦赛艇俱乐部(London Rowing Club)的深蓝色白条纹头盔和杰克·布拉汉姆(Jack Brabham)头顶上黑色横线横跨前后的头盔。
左为Graham Hill,右为Jack Brabham
1968年,「the BellStar」成为了赛车历史上首个全包裹的头盔,这样的全盔的出现推动了头盔的个性化设计的发展。
因为全盔让车手的脸完全被头盔掩盖,观众无法对应开车的人到底是谁,车手们开始动起了心思,尤其是在更彰显个性的摩托车赛场上,在头盔上以手绘的方式写上自己的名字或自己手绘一些个人化的符号,来告诉观众「我是谁」。著名车手詹姆斯·亨特(James Hunt),就曾将他就读的惠灵顿公学(WellingtonCollege)的主色和自己的名字结合在一起画在了头盔上。
除了名字外,车手的国籍当然也是车手非常重要的身份标识。
1980年,「车神」艾尔顿·塞纳(Ayrton Senna)得到了那款经典的以巴西国旗元素的头盔涂装,彼时他要参加的还是世界卡丁车锦标赛。2019年,这个头盔以超过15万欧元的价格售出,成为了有史以来拍卖价格最高的F1头盔。
而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电视转播技术的高速发展,不断有赞助商入局赛车领域。80年代末,F1曾出现过十几个烟草品牌同时出现的盛况,这些赞助商开始对品牌的露出有了要求。以国旗为基础的最简单的图案无论从图案所能展示出的个性方面还是喷绘的技术方面都已经很难满足车手和赞助商的需求。
毕竟没有涂装的头盔无非就是一个具有保护性的碳纤维制品,无法成为车手的「第二张脸」,于是就有越来越多的车手开始尝试在头盔上动心思,头盔开始往更艺术的方向发展。
因此专门为头盔做设计的作坊随之崛起,有人开始将头盔绘画当成了一门生意。
03
定制服务,他们把头盔绘画当成生意
位于德国的JMD(Jens Munser Design)是目前世界上名气最大的头盔涂装公司之一,虽然他们的官网上显示他们是只有14名涂装设计师的「小作坊」,但他们曾为超过35名F1车手提供过头盔定制服务。
有着「头盔小王子」之称的维特尔是他们的忠实客户,他职业生涯的超过100款头盔几乎都是出于他们之手。
JLF公司官网上给出的设计范例
可能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艺术工作室,90年代初期,油漆喷绘技术开始被使用在头盔涂装的制作上,这种技术的引入使得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可以被更好地表达,车手头盔上简洁的名字、国旗图案也在技术上有了变得纷繁复杂的可能。
曾为汉密尔顿的头盔做涂装的JLF Design创始人Jason Fowler曾向媒体解释过,绘制一个新头盔所需工时从10小时到40小时不等,一些更复杂的图案甚至会耗费近80小时才能完成。
在做涂装时,每个原厂头盔在进行最终的喷绘之前都会在不影响安全性能的情况下被拆解,随后再开始喷绘,因为现在的碳纤维材质的边缘非常锋利,把内衬等零件拆解后涂装师经常会被头盔的边沿划伤手。
虽然电子技术的发展让做图变得更加容易,但是而头盔上的图案则一般都是艺术家通过手工喷绘完成——因为头盔是圆的,所以在平面上绘制的方法并不适用,因此,设计师需要先将设计原图上每种颜色都要用胶条或手工剪切的胶布隔离出来,然后单独进行喷绘。
除此之外,喷绘好的头盔通常还会进行二次打磨和抛光,而为了不给车手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所用颜料的重量也在不断被压缩。Munser表示,他曾为舒马赫设计的头盔上,所用的材料加起来只有25g。
2020年,FIA废除了自2015年起开始执行的每位车手的头盔图案在整个赛季的所有比赛中都必须维持一致的规定,从近两个赛季开始,我们也确实看到了更多车手展示自我的空间。作为在赛车运动中,为数不多能让赛车手自由支配图案的小区域,赛车头盔在成为文化符号的同时,也快变成了一门「新生意」。
(全文完)
SPORTS DREAM
往期回顾BREAK AWAY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营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