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高校到AI工程师?这有一份深度学习训练营的心得帖(附5 Demo)

专注报道AI 量子位 2019-05-18
李根 发自 鲜肉现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首届创新工场DeeCamp

“本想招更多,但资源确实有限,实在支持不了那么多。”

就在DeeCamp创新工场深度学习训练营结营仪式后,王咏刚说。成果展示带来的兴奋尤未褪去,这位创新工场AI工程院副院长激动之余想到的,全是如何总结好这“第一次”经验,以便以后能够支持更多、招募更多学生。

1000人报名,3.6%录取率,36个海内外学生

7月12日开营,8月17日结营汇报,总共历时6周,6个小组最后共计展示5个AI Demo,这就是36个来自国内外的在校大学生经历的DeeCamp之旅。

不过并不为他们所知的是,在此之前,他们的最终筛选而出,还让创新工场AI工程院的HR人员痛苦了一番。从报名开始,1000多份简历纷至沓来,不乏名校,不乏优秀履历,不乏亮眼成绩……

但最后,限于主办方创新工场AI工程院导师等为核心的资源支持能力,只能以36人的名额,硬生生从1000多份简历中筛选而出。

 创新工场AI工程院副院长王咏刚

筛选的标准并非简单排资论辈式的自上而下。王咏刚透露,他给同事提出的建议是:1)尽量国内外高校均匀覆盖,2)专业尽量多样化、可以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是文科商科的学生,3)年级不必都是博士、硕士,4)男女比例也要有所考虑。

于是最后,年级最小者大一,刚满18岁。学校覆盖国内外,有北京高校的学生,有专程从上海的实验室告假而来的博士,甚至还有短暂回国的海外留学生。

 创新工场DeeCamp奖状

工程经验,跨界学习,6周5Demo

他们交出的实习答卷也颇为有趣。

仅从项目名称看,有无人商店、有自动驾驶+送货、有歌词创作机器人、有“斗地主”机器人,也有聊天对话程序。

都是最前沿的AI研发领域,但短短6周的时间,这些全无经验的高校学生,就实现了Demo式工程的跑通。

 李开复在DeeCamp结营典礼上

发起者李开复博士觉得目的达到了。他在结营仪式上说:“做DeeCamp,创新工场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一方面是促进你们成长,更重要的是想证明培养AI人才其实很快,并不困难。因为中国学生的数理工特别强,找到这些人,六周的时间就能培养出合格、出色的人才。如果这个模式被验证了,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公司更多的学校参与,快速推动人才成长。”

王咏刚也认为最后表现大大超出预期,而且来自五湖四海的36个同学,从陌生到熟悉,不同履历背景和学习经验、不同思维方式等带来的融合,让他觉得最后展现出的工程化AI产品,更有价值和意义。

DeeCamp导师团成员梁睿则向量子位举了“跨界”和“融合”的例子。

比如未来偏向“工程师”的同学,项目计划最开始考虑的就是工程化问题,但商科、文科的背景的同学,思维的方式就是先找应用场景、如何落地,再考虑技术在其间如何起作用,最后选择的也是“合适”大于“最前沿”。

另外,国内外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展现出不同。无人零售项目小组来说,一位来自CMU的学员,就带动了其他同学的“思维改变”。当时遇到问题,其他同学的做事方式倾向于自己穷尽思考,然后再去求教导师,力求显得不要“笨”,或者“问傻问题”。

但CMU这位同学碰到问题,她会先问其他同学、导师,是否已经遇到过相同或类似的问题,再通过他们找到相关的资源和人脉,最后直接简单地解决该问题,把事情推动得更快,且达到目的的方式更高效。

 “无人商店”最终成果

梁睿发现,CMU这位同学更“直接”的方式后来影响到了全组,于是无人零售团队推进很快,最后也成功在展示中获得了一致好评。

当然,工程化实践经验的欠缺,是这群DeeCamp学生最明显的共同点。

王咏刚总结称,高校里动手能力、工程能力欠缺的问题始终都存在,所以最后可以扎实推出较为完美的工程产品难度不小,这也正是DeeCamp夏令营举办的初衷,希望通过实际工程项目的打造,让更多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提升。

“被问最多的问题就是编程能力差怎么办之类的,我也只能跟他们说,没有捷径可走,唯一的办法就是多看优秀代码,多自己实际去写。”

不过但从6周时间的表现来看,这位拥有十年Google工作经验的资深工程师认为,学生们的表现已然足够优秀,面对实际工程问题时展现出的学习能力也算得上十足优秀。他表示虽然AI相关的人才目前仍旧十分缺乏,但按照这些学子展现出的学习能力,长远看来,问题可能会得到更迅速解决。

 创新工场DeeCamp打造的无人送货小车

校园AI创业代表,你知道Face++吗?

量子位也问,有没有进一步投资这些学生项目的可能?

已在创新工场经历不少AI项目投资的王咏刚回答说,从当前项目展现出的水平来看,距离工程化、产品化还有些远,“但学生时期做出的产品也会展现出他们对前沿科技的理解。”

他以创新工场投资Face++的案例说明称,当时清华学生印奇等运用与现在差不多的基础模型,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做了一些小游戏、Demo,当时看来离工程化、产品化还很远,但开复博士觉得潜力已经展现,于是从发现他们开始,就表示如果他们创业,创新工场就一定要投资。

“站在现在的时间点来看,对Face++的投资成功与否,不言自明了吧?”王咏刚说。

不过,现在让创新工场AI工程院副院长最感紧迫的事情,在于如何把经验扩张、规模化,能够越来越把这个方式“工程化”可复制。

“开复已经多次问我,有没有2.0版、3.0版?北京之外可不可以base上海深圳?夏令营之外有没有可能也搞个冬令营?”

王咏刚坦承,这次最大的遗憾在于软性资源方面的限制,让人数只能容纳在36个人,未来希望做得更多、吸纳更多,“第一期就有1000多份报名简历,我们也不希望与这些人才的联系就此断掉。”

传送门:5个AI Demo

在6周时间内,来自海内外的36名大学生,从无到有打造了这5个AI Demo

加入社群

量子位AI社群7群开始招募啦,欢迎对AI感兴趣的同学,加小助手微信qbitbot2入群;


此外,量子位专业细分群(自动驾驶、CV、NLP、机器学习等)正在招募,面向正在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及研究人员。


进群请加小助手微信号qbitbot2,并务必备注相应群的关键词~通过审核后我们将邀请进群。(专业群审核较严,敬请谅解)

诚挚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编辑/记者,工作地点在北京中关村。期待有才气、有热情的同学加入我们!相关细节,请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招聘”两个字。

量子位 QbitAI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