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章熠熠,风采独具!广绣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展出!TA的优秀藏不住了~



昨天

咱们的广绣在北京开展了!

《广作华章——广绣历史文化与传承展》

恭王府博物馆正式开幕啦~




华章熠熠,千年广绣赴京展风采

这是作为四大名绣之一的广绣

首次在北京举办专场展览

设有“一绣千年”和“一绣千面”两个版块

TA的优秀藏不住了~



昨天,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共同主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共同承办,中华传统技艺编辑部、中国传统工艺协同创新中心、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广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广州市版权保护中心共同协办的《广作华章——广绣历史文化与传承展》在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开幕。

这是作为四大名绣之一的广绣首次在北京举办专场展览,展览通过50件多个时期的广绣代表作组成多个文化空间,从“一绣千年”和“一绣千面”两个版块展示了广绣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当代传承新面貌。



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永新,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副司长白雪华,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张玉红,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陈胜利,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汪东波,中国国家话剧院党委书记诸葛燕喃,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陈永亮,广州市文化馆馆长、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平,文化部非遗司原巡视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专家委员会主任马盛德出席展览。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陈晓文致欢迎辞

△原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专家委员会主任马盛德致辞


△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部长李黎致辞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陈永亮致辞




广绣指广府地区的传统刺绣,是岭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绣种。为浓缩千年广绣历史,本次展览以广府特色画种“通草画”进行故事演绎,意趣盎然地呈现了广绣极简史。



广绣自古以来备受皇宫贵族青睐,绣品及绣工常被进贡朝廷。

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时岭南节度使张九皋曾因进献给杨贵妃的绣品比其它地区更精靡而被加官三品,颇为当时政界所疵。唐永贞元年,南海(即今广州)向朝廷进贡绣娘卢眉娘,年方十四的她“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如粟粒而点画分明”。

明清时期,皇宫对广绣越发喜爱,许多广绣被当作贡品而进献宫廷。在民间,广绣日用品曾广泛应用于广府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展览现场,你将感受昔日广府人家

广绣日用品装扮着古雅厅堂——

百鸟图挂饰,五子登科门帘

钉金服饰,亲子绣花鞋……

这些千里迢迢赶来的文物

向北京的观众们倾诉着广式生活美学



与其他刺绣相比,外销是广绣在发展史上的最大特色。自秦汉以来,广州就是对外交易中心,丝织业和刺绣业随着海上丝路航线扩展逐渐发达。明代广绣就被西方学者称誉为“中国给西方的礼物”。清乾隆二十二年至道光二十二年(1757年—1842年),广州成为全国唯一的通商口岸,广绣遂成为欧洲皇室贵族的高级定制。



展厅中,一把扇子的“世纪旅行”外销组画生动地诠释了广绣依托一口通商所带来的繁荣;骨螺染披肩、对襟汉式氅衣、花鸟纹窗帘……这些从西方回购的珍贵文物展品,折射出当年欧洲上流社会对“中国风”的向往,一把广绣贴象牙人物花鸟折扇俨然成为了当时欧洲贵妇的身份象征;还有根据外销画复原的十三行商馆广绣铺“大章号”,鲜活再现了广州十三行的对外商贸场景,睹之引人神往。



中西融汇的广绣,构图饱满、

色彩绚丽、针法多样而灵活等特点享誉海外

在国内也博得四大名绣之荣誉

想于一日之内看遍广绣千年历史的你

一定不能错过本次展览!




在新时代民众迈向美好新生活之际

广绣也乘着时代东风,踏上了新生之路

本次展览中

广绣呈现了怎样的新生活风尚呢?



敞亮的客厅、雅致的书房、绮丽的衣橱,广绣都身居C位——或是一件挂屏、或是一件时装、或是一枚文创品,无不彰显出广绣融入当代生活的巨大潜力。


其实,自建国以来,广绣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的,1960年代传统题材的绣品曾被当做“四旧”而停产;1990年代在市场冲击下手工绣画的创作生产基本陷于停顿,传承人群不足10人。那么,数历危境的广绣是怎样走上新生之路的呢?





你看,一缕清晨的阳光,透过树梢射在一只孔雀美丽的羽毛上,这是由陈少芳设计的《晨曦》,曾于1982年获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

累累红荔在葱郁绿叶映衬下凭添娇艳,两只形态各异的白鹅栖息荔间,这是由梁纪设计、许炽光等老艺人合作完成《红荔白鹅》;

还有刻画岭南风情的《一湾江水绿,两岸荔枝红》(陆柳卿作品),描写南国深秋的《秋色》(梁秀玲作品),灵动可爱的《小猫》(梁雪珍作品),洋溢新婚喜庆的钉金绣褂皇(唐志茹作品),时尚的披巾、手机袋、名片夹(广绣庄刺绣品有限公司作品)……




本次展览中一件件精美而多样的当代作品,述说着广绣艺人在行业困境中的坚守,改良针法、创新题材的不懈探索。除了静态的绣品,还有近年来由服装设计师屈汀南创设的极具活态美感的广作华章服饰秀,也成为了广绣与时尚设计融合的生动案例。



传承人们并不孤单,随着2006年广绣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来自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让非遗时代的广绣焕发新的生机。




为了认识广绣的传统,基于广绣文物的传统针法抢救性复绣、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代表性作品的色谱提炼等专题研究,《传统广绣针法工艺全集》《广绣教程》《广绣针法说明书》等专著的出版,令传统的面目更加清晰。



在此次展览中,特别展示了广绣慕课、广绣教程、针法说明书等工作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批非常珍贵的传统针法,如起鳞霎彩、流星赶月等曾在历史上演绎了无数广绣精品的针法,近年通过广绣传承人群努力得以恢复,又重新运用到新作品创作中,本次呈现了这批研究成果,让公众看到遗产与当代连接的更多可能。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广绣,广绣课程体系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面对普罗大众,有丰富多彩的广绣体验课和成系列的培训课,让公众可以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和学习;大型公开课满足了学校、社会团体对传统认知的需求;《遇见广绣》慕课和微课使线上学习成为可能。



针对不同群体,设立不同的传播平台。面对社会专业爱好者,“广绣学社”为她们提供交流、学习和提升的平台。面对青少年群体,“广绣进校园”从幼儿园到高校,形成了欣欣向荣的广绣传习热潮。本次展览中,充满艺术张力而又尽显典雅之美的广绣服装“舞鹤赋”、将广绣与粤剧巧妙融合的珠绣包袋“伶红”……由广州美术学院师生创作的一件件新作品,便彰显了该校深度探索广绣教学的成效。



广绣融入当代生活,还需要行业间更深层次的跨界融合。2016年,广州市举办“绣美花城——广州非遗创意赛·广绣风”,实现了从需求到设计、生产、销售的全方位对接,令更多行业向广绣靠近。近年来还提出“广绣+”,以版权登记、建设IP库、广府华章服饰秀等举措,探索“广绣+版权保护”“广绣+IP开发”“广绣+时装”等新业态。



漫步展厅

你能发现广绣的“千面”吗?





展览开幕式上,闲适的茶会融合广府华章服饰秀、岭南古琴演奏,为古雅的京城带来了浓郁的南国风情;“共话广绣——从源流到新生”研讨会,北京和广州两地专家济济一堂,共同探讨广绣的文化特质、当代传承和“广作”地域文化品牌的建设路径。


△广州市文化馆馆长、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平发言

北京与广州虽相隔千里,但翻开工艺史,却能发现两座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明清时期,由于广州是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加之广州匠人以技艺高超著称全国,因而广绣、广州象牙雕刻、广式家具、广珐琅等广作传统工艺深受皇家喜爱。不仅经常作为贡品进献至京,而且清宫廷还有一批广州匠人专门供职于造办处,如在乾隆年间养心殿造办处专门成立了广木作,便是由粤海关、广东巡抚遴选优秀的木匠组成。



历经百年流转,当前的广作行业,正处在由轻工业向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事业转变的关键转型期。为贯彻落实国家对振兴传统工艺的战略部署,广州市自2018年以来,多次举行以“广作”为主题的展览,制定出多个广作项目的“三年计划”,举办“对话广作”研讨会,开展广作新生代提升行动……以务实而进取的多样举措,擦亮着“广作”的文化名片,助力广作行业完成当下的转型。



如今

穿越百年时空重回京城的广作

以广绣开启“广作华章”系列展

既是对历史的回顾

更推动着新时代新华章的创造

这一场梦幻般的展览

等待着你的体验!



更多广绣精彩

扫码领略TA的魅力

或点击“阅读原文”get~



【来源: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摄影:张荣、李建达】

【编辑:四木】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