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学会“搞关系”
戳上方蓝字[李子旸]关注公众号,不错过精彩文章~
“搞关系”“拉关系”基本上是贬义词,是拉拢腐败的同义词。而中国人善于搞关系,关系在中国社会中非常重要,早已是共识,当然,是不那么正面的共识。
受这种观念影响,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往往耻于在人际关系上花精力下功夫,在职场中表现“高冷”,认为自己是凭本事吃饭的人,不必搞这些蝇营狗苟之事。
这种想法,不能说是错。人的确应该凭本事吃饭,诚实认真,不应该靠巴结逢迎、谄媚讨好来做工作。但是,世界上的事情,复杂就复杂在,事情往往是多方面的。只讲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会片面。“搞关系”这事,也不是表面上看来的那么是非分明。
曾经看过一篇论文,用详实的实证资料,对某地官场中关系的作用,做了一番深入分析。其中的分析很有意思。当然,作者的结论并无新意,主要还是批评关系的负面作用。
但是,因为是实证研究,作者提供了很多一手资料,所以,我从论文中看出一些作者没有提及的含义——真实的材料,解读的空间更大,含义往往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些,甚至和作者自己的观点相反,比如,“搞关系”其实也有其正面性。
论文作者详细考察了某中部省份的一个乡镇。乡镇不大,人口2.1万,干部35人,基本都是本乡本土的人。作者经过一番详细访查发现,在该乡镇的官场中,关系的作用非常大。官员的晋升,基本靠关系。
看上去,这个结论平淡无奇,不脱俗套。刻薄点儿说,这也值得写篇论文?其实不然,深入的分析之下,有很多出乎意料之处。
关系,这只是笼统地说,其实可以细分,分为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和混合性关系。三种关系中,情感性关系,也就是基于血缘的关系,是最强的。混合性关系次之。工具性关系,也就是直接的利益交换——比如用金钱或性关系来交换,是最弱的。
情感性关系,包括父子、叔侄、姐夫小舅子等等。这种关系之强,以至于如果某位官员不肯帮助自己的亲戚晋升,别人反而会说他“性格有问题”“脑子有毛病”。
比情感关系弱一些的是混合性关系。混合性关系是指请托和受托双方之间,并无明确的血缘关系,但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关系,比如同学、师生、老上级老部下等等。虽然有这种关系,但真要想求人办事,帮助自己晋升,还得托人“拉关系”,同时还得送礼——关系和利益交换的混合。
在这种混合性关系中,受托方并无强烈激励一定要帮人,可帮可不帮,不像情感性关系那样必须要帮——不帮别人会说你“脑子有毛病”,所以,偶然性很大,这也就是官场中很多人感叹的“运气”。县里领导是你的老同学,但他并不一定想要帮你,或者他正想要发力提拔你,但他自己却突然被调走了,你晋升的事情也就吹了。造化弄人啊。
此外就是工具性关系了,也就是直接送钱,或者女性提供“性贿赂”。外行可能认为这是最好使的。其实不然。现实中,这种办法因为风险很大,反而不好使。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某乡镇干部急于晋升,跑到县领导办公室,直接“砸”了几万块,没想到遭到县领导当场怒斥:你当我是腐败分子?!不仅怒斥,该县领导还在全县干部大会上宣布此事,并说此人不得提拔不得重用。
此事有意思之处在于,事后,绝大部分干部对这个倒霉蛋表示了同情,没人觉得他送钱不对,只是觉得他办事太莽撞,怎么能如此到办公室直接送钱呢?至少要找个人引荐,或者送到家里去啊。而对那位大义凛然的县领导,大家也不因为此事而认为他是廉洁清官,而只是认为他这人很谨慎而已。
可见,在官场上,直接的、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其实并不多见。更常见的是利用混合性关系,也利用某种机缘建立联系,混熟了,成了“自己人”以后,再尝试进行利益交换。当然,最强的是血缘关系,但血缘关系可遇不可求。对大多数人来说,在“搞关系”上下功夫,要从混合性关系这个路子上走。
这个乡镇的领导班子共有10个人。作者了解后得知,其中8人是靠关系得以晋升的。没有关系的2人虽然也晋升了,但速度极为缓慢。更详细的访谈结果是:干部们普遍认为,正科级以上,没有关系,是绝对不可能进一步晋升的。仅会做事没有关系的人,在官场中,天花板明显。
到这里,好像很让人沮丧。我国基层这官场,关系这么重要。这不是腐败成窝么?这不是药丸么?
但是,在随后的结束语中,作者无意中写出了更多的真实。
那就是,虽然大部分官员靠关系晋升,但他们的个人能力相差不大。而且,乡镇一级政府,主要是常规行政工作,很少有研发、开拓、需要能力特别强的工作。工作内容日复一日,简单重复,那些靠关系上来的人,也能胜任。干部“搞关系”,并不怎么影响政府的工作。
从这几句话中,可以看出两点作者或许也没意识到的内容。
一、如果工作不是常规行政工作,不是这种大多数人都能胜任的工作,而是需要能力格外强,需要特殊人才的工作,比如研制核武器,“搞关系”就不行了。在那些工作岗位上,工作能力更重要。没人敢在这些重要岗位上照顾“小舅子”。照顾了,“小舅子”也未必敢上。
换句话说,你要想不“搞关系”,就得有突出的、特别强的、别人难以取代的工作能力,能完成别人完成不了的、离了你就不行的工作。
如果你不是这样,那么,最好还是下功夫“搞搞关系”,否则,就很难晋升。
二、因为常规的行政工作并不复杂难办,这时,通过“关系”提拔人,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地方,有一定的合理性。
既然工作本身并不复杂困难,所以,更可能出问题的,就是人了,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团结、内耗甚至是故意对着干。如果大家之前都是陌生人,没有任何关系,彼此之间发生矛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一旦发生矛盾,妥协退让的空间,也比较小。
相反,如果大家都是通过各种关系而来,甚至彼此是亲戚、故交和朋友,相互之间就会有个照应,有个面子,或者说,有长期博弈不只看眼前利益的空间。这种情况,更有利于班子的团结,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当然,凡事有利就有弊。班子更“团结”,也就会更容易勾结。不过,相比较而言,对常规的行政工作来说,大家的关系更融洽,彼此更照顾面子,更有默契,显然有利于工作。
推而广之,这种规律其实适合很多职场情况。虽说职场重视绩效和指标,但人际关系是否和谐、人与人之间是冷冰冰的还是热乎乎的,其实对工作影响很大。葛优在一次接受采访中说过:他每次进剧组,都力争短时间内和大家混熟,把关系搞得亲热一些,这样接下来拍戏时,很多事情就比较好办。
在圈内,葛优可是公认的人缘好。这对葛优演艺事业的成就,显然大有助益。
反之,如果你保持高冷范儿,和谁都冷冰冰的,不苟言笑,只知道低头拉车,从不和别人“搞关系”,一切按规矩办,也可以,但规矩总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涵盖所有情况,一旦遇到规则以外或者模棱两可的事情,别人和你公事公办,你就有可能陷入被动,这可就影响工作了。
也就是说,人际关系虽然看上去可有可无,甚至有些无聊,但实际上对工作有不小的影响。除非你有出众的工作能力,并且身处研发、开拓等工作岗位上,否则,花一些精力“搞关系”,有益无害。没有天才的本事,却有天才的脾气,这可不是好事。
进一步说,至少在旁人看来,你在职场中是否愿意花力气“搞关系”,其实是表明你的工作热情的。对工作毫无热情,只想混口饭的,当然也不愿意在职场中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对领导同事也是带搭不理的。那些对工作很有热情,愿意奉献的,往往在职场中也热情高涨,待人热情,乐于助人,不斤斤计较。这就是在“搞关系”了。这种人,当然晋升的可能性更大。
虽然我给“搞关系”说了一大堆好话,可能还是有人担心我国基层的官场生态,会不会因为大家“搞关系”而腐败不堪?
关于这一点,作者在论文中其实也提到了:
“我国政治和行政运作方式的压力型特点,几乎难以使那些没有能力、又不会做人的干部胜任各级政府或各个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
看,虽然事实上乡镇基层领导班子的成员大部分是靠关系上来的,虽然没有关系的人确实晋升很慢很难,但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各级政府受到了强大的外部约束,他们必须按照上级规定完成行政、促进发展、解决纠纷等各种工作。
这就决定了,官场中,“搞关系”的负面影响不会太大。两个人的能力差不多,有关系的固然会被优先提拔,但能力太差,差到会影响工作的,有关系也很难被提拔,至少很难被提拔到重要的领导岗位。
这个压力型的外部约束,至关重要,这决定了中国官场从根本上必须保持足够的工作能力,否则就会被压力压垮。在这种情况下,“搞关系”更多地发挥出其有利于班子团结、有利于工作顺利的一面,负面影响,不会持续膨胀。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如果中国政治失去了“压力约束”这个至关重要的特点,实行西方式的重程序、轻责任的“卸责”体制,那么,“搞关系”的负面影响就会迅速膨胀,到那时,才是真正的腐败全面降临之时。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中国国情吧。
参考资料:
欧阳静:“关系”运作与基层官员晋升:《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