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朝鲜战争看我军是怎么打仗的
戳上方蓝字[李子旸]关注公众号,不错过精彩文章~
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中,我军抓了一批美军俘虏。洪学智将军找来其中几个美军连长,问问他们觉得中国军队打仗怎么样。
一位美军连长说:“打仗没你们这样打法的呀。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也参加了。我们的打法是把火炮排好,火炮先轰,飞机轰炸完了,步兵就上去。可是你们打仗怎么跑到我们屁股后面来了呢?怎么从后面打呢?我们从来也没有打过这样的仗呀!”
这位美军连长还说:“我很讨厌这种打法。”洪学智笑着说:“那说明我军的战术有效”。
这一番对话,准确描述出了中国军队独特的打仗方法。这种打法,在全世界范围内,如果不是绝无仅有,也很少见。今天就来详细说说这种打法是怎么回事。
中国军队这种独特的打仗方法,直接说就是“穿插、迂回、包抄”。而美军和大多数军队的打法则是“平推”。对阵两军摆好阵势。古代是先射箭,现代是飞机大炮先轰炸,然后步兵冲锋。冲锋时,古代是列成方针,整齐冲锋。现代则是散兵线分散冲锋,冲进敌军阵地,消灭或者击溃敌军。
么,中国军队的“穿插、迂回、包抄”是怎么回事呢?大致来说是这样的。在开战以前,中国军队会先派出多支小股侦察部队,去侦探了解敌军阵地的情况。重点的侦查目标,是敌军阵线的构成。比如,敌军有两个师的部队,那么,这两个师的阵地就会有一个连接处。或者,敌军阵地中有一个特殊的地形条件,比如中间有一片不易跨越的山地或者沼泽。侦察兵重点要看的,就是这些地方。
这些地方,往往是敌军阵地的“薄弱点”。不同部队的连接处,往往是“三不管”,防御部署比较薄弱。特殊的地形条件,也因为易守难攻,往往被敌军忽视,防御兵力比较少或者干脆没有。
确定了这些“薄弱点”以后,中国军队就会集中优势兵力——至少要有三倍优势,最好能达到五六倍,在薄弱点发起重点进攻。其他地方,只做牵制性进攻,吸引敌军注意力。真正的进攻点,是那些薄弱点。
突破薄弱点以后,接下来就到了惊心动魄的时候。这个阶段的战斗,是四个雄壮有力的大字:大胆穿插!
穿插的要点,在于从薄弱点突入敌军阵地以后,不要停留,继续猛力前冲,一直冲到敌军背后,然后迂回,也就是向左或者向右平行移动,把敌军的后路切断。穿插,切断了敌军不同部队之间的联系。迂回,则切断了敌军和他们后方之间的联系。
就这样,通过穿插、迂回,实现了包抄,也就是分割包围敌军,就像砍瓜切菜一样,把连成一片的敌军分割为若干部分,造成战场各个局部的以多打少,然后,先打弱后打强,逐一消灭敌军。
这种“穿插、迂回、包抄”战术,在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前三次战役中有大量应用。对中国军队这种独特的打法,美军后来逐渐看明白。一位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军在回忆录中写道:
“中国人使用一种称之为‘分进合击’的战术。一旦触及到敌人的薄弱点,他们马上就穿进去,全力插向后方的指挥位置与重炮阵地,然后分片切割与包围敌方的各个战斗单位,造成极大的混乱与恐慌”。
显然,这位美国兵此前没有见过这种打法。这是他在朝鲜战场上关于打仗的“全新体验”。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战术看起来简单又有效。为什么其他军队不用呢?
这里的原因就在于“大胆”这两个字。
大胆穿插,穿插是方法,大胆是根本。从敌军阵地的薄弱点穿插进去,实际上就是进入敌军阵地内部,等于是“自投罗网”,把自己置于敌军的包围之中。这非常危险,必须极为大胆和坚决,才能取得胜利。要顶着敌人的炮火,在敌人明白和重新组织起来以前,迅猛冲击,快速包围,这样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这种打法,对士兵的素质要求极高。士兵既要非常勇敢,有钢铁一般视死如归的意志力,还要非常聪明,能够根据战场情况机动灵活地作战。因为敌军阵地内部的情况,战前不可能了解清楚。士兵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才能完成穿插、迂回、包抄这种艰巨而危险的任务。能够满足这些要求的士兵,很少见。所以,很少有军队敢于采用这种打法。
而士兵勇敢又聪明,正是我国军队的优势所在。从古至今,大多数军队都强调士兵的“愚”,最好士兵像牲口那样懵懵懂懂、稀里糊涂。他们认为,只有这样的士兵才能不怕死,才能在枪林弹雨中冲锋。
我军的传统则截然相反,从红军开始,我军就强调教育官兵,不但提升他们的革命觉悟,也提升他们各方面的思想能力。在艰苦的行军打仗中,也坚持对战士的革命觉悟和思想文化的教育。经过这样教育的战士,头脑灵活,机智勇敢,不但知道“为什么打仗”,也知道“怎样打仗”。
和洪学智谈话的一位美军连长就看出了这种区别。他说:“你们的士兵勇敢。我们的士兵都是成群的,一个连一个营的。你们怎么三五人就干起来了?我们单兵作战的能力不如你们。”
但是,凡事皆有利弊两面。
大胆穿插、迂回、包抄的战术,虽然很厉害,能充分发挥中国军队单兵素质强的优势,但“大胆”二字也意味着,这是一种风险很高的战术。冲进敌军阵地的士兵,固然可以迅猛穿插,分割包围敌军,但毕竟是进入了敌军阵地,稍有意外或者差错,就可能反而被敌军包围,遭受重大损失。
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战术实际上是一种“不得已”,是中国军队长期装备不如敌人而形成的打法,是用士兵的勇敢牺牲来弥补武器装备的不足。或者说,是特定时代和特定条件的产物。
这种战术在对国民党军时,效果最好。国民党军虽然装备优于我军,但优势并不是那么大。而且,国民党军在战场上往往僵硬死板,不同部队之间经常互相拆台,而不是密切配合。国民党军的这些劣势,被我军大胆穿插的战术充分利用,所以把他们打得七零八落。
在朝鲜战争前三次战役中,美军因为不了解中国军队的这种打法,也被打得步步后退,一直退到三七线。但是,美军了解了这种战术以后,制定出对策,我军的这种战术,效果就大不如前了。
我军的这种战法,是因为武器装备的劣势。而武器装备,正是美军最大的优势。他们飞机大炮坦克多得是,所以,他们的战术很简单,打仗时,简单平推即可。既然如此,何必冒那么大的危险去“大胆穿插”呢。
针对我军的“大胆穿插”,美军应对之策就是发挥他们机动力强的优势。一旦发现我军穿插进来,立刻坐卡车大步后撤,避免被我军分割包围,尽量保持“平推”态势。这种“平推”打法,对我军很不利。武器装备劣势的一方,当然要极力避免这种正面互砍的“平推”打法。
两条腿跑不过大卡车,所以我军无法突破美军的“平推”,无法穿插迂回包抄,正是我军在朝鲜战争第四次、第五次战役中越打越吃力的原因所在。
行文至此,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有些郁闷。闹半天,还是不如人啊。其实不然。对我军这种战法,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实际上,这种“大胆穿插”的打法,在我国古已有之。古代,这种打法称为“陷阵”或者“冲锋陷阵”。这个“陷”字,很准确很生动。冲锋的骑兵冲入敌阵,仿佛“陷”入敌军的包围之中,非常危险,千钧一发。但正是这种“陷阵”,能把敌军阵地撕裂,让敌军阵地混乱、变形。后续攻击的步兵,就有机会趁乱大量消灭敌军了。
可以说,我军的战术,是在热兵器时代把古代的“冲锋陷阵”发扬光大,在更大的规模上再现。其中一以贯之的本质是兼具勇敢和灵活。而在任何时代,勇敢和灵活都是打胜仗的关键条件。
有趣的是,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有过一次著名的“左勾拳”打击。美军坦克部队同样是“大胆穿插”、迂回包抄,把伊拉克军队分割包围,一举歼灭。
美军“左勾拳”打成以后,世界各国一片惊叹,叹服美军的高超战术。可是,中国军人看来看去,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稀奇。打仗,不就是这么打么。这有什么可惊叹的。
现在,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越来越强,甚至已经成为世界一流,无论是质量和数量,都优势巨大。或许,我们的军队今后不必再那么危险地突入敌阵,冒死攻击了。我们也可以像美军那样大摇大摆地用火力搞定一切。但是,我军独特战术中的本质——勇敢和灵活。永远不会过时,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最大优势。
文中图片均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