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四度寻佳境 深耕课堂见春山丨成都南开为明学校“学本思维四度课堂”优质课大赛圆满落幕
莫问春曦几更还
冬月犹是不觉寒
寒冬腊月阻挡不了
成都南开为明学校
教师的教育教学热情
课堂研究活动
如火如荼地进行
2020年12月17日,成都南开为明学校为期三天的“学本思维四度课堂”优质课大赛终于圆满落下帷幕。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都南开为明学校在本学期开展了“学本思维四度课堂教学研究系列活动”,研究并实践“学本思维四度课堂”,紧扣“效度、深度、宽度、高度”,专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以课堂研究的方式带动教师继续前行。
自9月份以来,学校先后开展了:
学科骨干教师示范课
↓↓↓
新教师汇报课
↓↓↓
全员转转课
↓↓↓
学校小初高三学部各学科组积极听课研讨,从中发现优秀教师、推选典型课例。本次优质课大赛,各学科组推选出来的17名优秀教师呈现了风格各异、各有千秋的精彩课堂。17堂课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展现了“学本思维四度课堂”的研究成果,也展示了不同学科、学段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师的个人专业水平。
李娟老师从“读一读”“译一译”“说一说”“演一演”四个板块设计的《司马光》一课的教学,激发孩子们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给孩子方法,利用方法理解字词,从而翻译故事;再理解人物形象的环节,采用“演一演”“问一问”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形式有趣,学生参与度更高。
王颖老师由课内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拓展到了课外三首诗词学习,目标明确,设计有梯度,讲实效,体现了课堂宽度和效度。知识线和方法线相得益彰,符合诗歌学习的方法,围绕情感,从语言、手法到心境,多方指导,巧妙点拔,体现了课堂的高度和深度。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性。尤其是学生创作写诗的环节,学生参与热烈,各层次学生均有辐射,既训练了诗歌写作,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闫璐老师以“定场诗”方式引入课题《马嵬》中的主要历史事件,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开启课堂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闫老师注重核心情境的创设和核心任务的布置,学生在趣读、趣写中掌握《马嵬》一诗的核心内容,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让学生通过《马嵬》一诗的学习探究“咏史怀古”这一类诗歌的规律和解析步骤。课堂环节层层递进,教师语言幽默风趣,课堂氛围和谐。
向贤珍老师用节日引出课题《看日历》,让学生感知到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为了更方便地记忆重要的日子需要一种记录时间的工具——日历。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认识日历,在引导思考的问题下,让孩子们打开思考的大门,遨游知识的海洋。
巫雪梅老师执教的《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课,目标清晰具体,重难点突出,思路清晰,环节流畅。课堂层层深入,注重知识生成过程,把学生引入高阶的学习和思维阶段。整堂课既有目标设定和课堂教学设计的高度,又有知识拓展延升的深度和宽度,还有目标达成的效度,更有课堂的温度。
吴严老师的高三复习课《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在复习巩固知识的同时兼顾一轮复习的知识拔高,通过两道高考真题,让学生在利用通性通法解题的同时发现极坐标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的解题优势。在老师的引领下,“四度”贯穿课堂始终。
梁超老师Dad’s boot一课的教学,契合三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让学生用熟悉的环境搭建了语言的支架,建立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和高效的课堂教学。课堂以大量图片作为视觉传达的效果,增强了主题内容的表现,充分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孩子们理解文本,在学习和掌握本节课重点语言功能项目基础上,将所学拓展到实际生活当中。
李云璟老师执教的The balloons are flying away一课,学生的游戏环节、小组活动丰富,且形式多种多样,学生极具表现能力,表演时注重语音语调以及肢体语言的使用,为课堂增添了色彩,增加了课堂的活跃。师生的精神面貌都非常饱满,充满活力。
张煜老师执教的Assessment of writing,摒弃传统模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互查互改,以阅卷人身份评判作文,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设计合理高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周诚老师从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三个问题导入新课,与同学们一起开启了《细胞呼吸过程》的学习。教师设问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高阶学习,细节知识点强调到位;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展示,观点鲜明。课堂注重生成,由学生绘制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概念模型,突破重难点,形成课堂板书。教学目标清晰,教学策略精准,凸显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且目标有对应的目标达成检测,课堂“四度”得以体现。
贾凯老师通过实时监测青白江的AQI等贴近生活的事实引入课题《二氧化硫》,按照学习物质的思维模型(物理性质、组成结构、化学性质、用途)的顺序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主体,让所有学生动手操作改进后的课本实验,在实践中学习化学知识。教师语言幽默风趣,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师生互动良好。
冷雪老师执教的《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伦兹力》一课,重视情境创设,利用实验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思维,一个问题解决的同时,新的问题又在学生的脑海中涌现,同时新旧知识衔接,在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杨文刚老师执教的《质量》一课,用“选大小苹果”的方式引入课题,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很好地区别了物质和物体,让学生体会了两者之间的联系,点明了本节课的主题。整堂课学生活动丰富,课堂效率高,课堂小结和课堂检测及时,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落到实处。
张鹏老师紧扣社会时事,由“疫情之下,谁让我们可以不用为无法治疗而担心”导入本课主题《国家财政》,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突破课堂重难点。学生课前查阅时政新闻,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加以分析,将课本知识上升为对国家政策的把握和运用,从而加强对国家政策的政治认同。
曹艳老师以情境创设——课堂辩论——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四个模块为主线,开展了《增强生命的韧性》一课的教学。教师课前针对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挫折进行了问卷调查,课上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总结挫折的共性,继而以课堂辩论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说出挫折对于每个人的影响,并通过图片和情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挫折的作用。最后的教师寄语,达到了情感上的升华。
袁启春老师的复习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以纪录片《古希腊文化》引入“何为人文精神?”并以高考真题深化理解概念解析。通过“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主张的回顾,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进一步加深对古希腊人文精神发展的理解;通过“中西方人文主义的异同”环节,帮助学生掌握本节内容在考试中的考查视角;通过讲练结合、层层追问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阅读,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做到论从史出,得出历史结论并能培养家国情怀。
张兆卿老师执教的《河流水文特征》一课,注重培养学生对“必备知识”的学习、对“关键能力”的强化、对“学科素养”的掌握。“学-测-评”一体化模式清楚流畅,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动学习探究本课的重点知识,在练习中掌握和运用知识,课堂扎实高效。课堂结束前的教师点评,情境创设经典,有利于学生的反思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思维能力的精髓,非常值得借鉴。
无论时节如何变迁,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追求是执着不变的。这17堂课都有意识地渗透了“学本思维四度课堂”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环节的推进都注重“高度、深度、宽度、效度”的落实。17堂课不仅展现了各学科组教师的“学本思维四度课堂”研究成果,也极大地促进了老师们继续研究课堂教学的热情。赛课结束后,老师们及时与评委们交流教学心得与反思。
课堂大赛虽已落下帷幕,但课堂研究却永不止步。相信老师们今后在课堂教学中将会继续以实际行动让“学本思维”和“四度”落地生根,静待春风吹拂,花满枝桠。
END
文丨李蝶
图丨学科教师发展中心
排版丨朱柯桐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