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大FM1936|朗读者:名家笔下的家与乡愁
“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
漫长的考试周终于结束,陆续考完试的同学们已踏上归家的路途。你想家了吗?
校外的一份糖炒栗子、食堂的一碗牛肉面、路灯下一个徘徊的身影、云雾遮蔽中的月色,在爱里、或孤单里,什么时候你最为想念那个永远会为你留灯的地方,那个被称作“家”的港湾?
“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人与疲马羁禽无异,高飞远走,疲于津梁,不免怀念自己的旧家园。村上春树曾说:“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但是,在家面前,我们永远都可以做回无赖小孩。
“别来无恙”,无论何时,都是家人最大的心愿。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丰子恺先生与三毛女士的“家”。
《家》(节选)丰子恺
当我从南京的旅馆回到了杭州的别寓里的时候,觉得很自在。我年来在故乡的家里蛰居太久,环境看得厌了,趣味枯乏,心情郁结。就到离家乡还近而花样较多的杭州来暂作一下寓公,藉此改换环境,调节趣味。趣味,在我是生活上一种重要的养料,其重要几近于面包。别人都在为了获得面包而牺牲趣味,或者为了堆积法币而抑制趣味。我现在幸而没有走上这两种行径,还可省下半只面包来换得一点趣味。
当我从别寓回到了本宅的时候,觉得很安心。主人回来了,芭蕉鞠躬,樱桃点头,葡萄棚上特地飘下几张叶子来表示欢迎。两个小儿女跑来牵我的衣,老仆忙着打扫房间。老妻忙着烧素菜,故乡的臭豆腐干,故乡的冬菜,故乡的红米饭。窗外有故乡的天空,门外有打着石门湾土自的行人,这些行人差不多个个是认识的。还有各种负贩的叫卖声,这些叫卖声在我统统是稔熟的。我仿佛从飘摇的舟中登上了陆,如今脚踏实地了。这里是我的最自由,最永久的本宅,我的归宿之处,我的家。我从离中回到家中,觉得非常安心。
《乡愁》(节选)三毛
二十年前出国的时候,一个女友交在我手中三只扎成一团的牛铃。在那个时代里,没有什么人看重乡土的东西。还记得,当年的台北也没有成衣卖。要衣服穿,就得去洋裁店。拿着剪好的料子,坐在小板凳上翻那一本本美国杂志,看中了的款式,就请裁缝给做,而钮扣,也得自己去城里配。那是一个相当崇洋的时代,也因为,那时台湾有的东西不多。当我接过照片左方的那一串牛铃时,问女友哪里弄来的,她说是乡下拿来的东西,要我带着它走。摇摇那串铃,它们响得并不清脆,好似有什么东西卡在喉咙里似的,一碰它们,就咯咯的响上那么一会儿。
将这串东西当成了一把故乡的泥土,它也许不够芳香也不够肥沃,可是有,总比没有好。就把它带了许多年,搁在箱子里,没怎么特别理会它。
等我到了沙漠的时候,丈夫发觉了这串铃,拿在手中把玩了很久,我看他好似很喜欢这串东西的造形,将这三个铃,穿在钥匙圈上,从此一直跟住了他。
以后我们家中有过风铃和竹条铃,都只挂了一阵就取下来了。居住的地区一向风大,那些铃啊,不停的乱响,听着只觉吵闹。不如没风的地方,偶尔有风吹来,细细碎碎的洒下一些音符,那种偶尔才得的喜悦,是不同凡响的。
至于左边那一串被女友当成乡愁给我的三个铜铃,而今的土产、礼品店,正有大批新新的在卖。而我的乡愁,经过了万水千山之后,却觉得,它们来自四面八方,那份沧桑,能不能只用这片脚踏的泥土就可以弥补,倒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听了今天的朗读,你对家又有着怎样的理解呢?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分享你对家与故乡的思念和感受。最后小编祝愿大家假期愉快!
此外,药大微电台迎来了本学期最后一次播放,很幸运有你们的陪伴,很高兴能温暖彼此的这段时光。药大微电台,期待来年与你一起继续前行。
欢迎大家随时投稿
(官微投稿信箱:cpuweixin@163.com)
把你想表达的情感交给我们,因为你的朗读,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精彩。
每个人都是那么不平凡
每个故事都是那么丰富
我们寻声见证每一个朗读者
药大人都在看:
主播:张雅琪 顾予思
后期:张雅琪
文字:郭依然
编辑:彭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