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属于我们!

记者节 乐山师范学院 2024-04-03


用笔尖记录校园生活的碎片 

用镜头捕捉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我们的足迹遍布乐师校园


今天是第24个记者节

我们将镜头交给自己

记录乐师融媒体中心的

优秀新闻人们

即使大家很多已走出校园

可依然奋斗在热爱的新闻事业上

勤学苦练 一往无前 


今天,我们一起来

走进他们的故事



优秀校友记者


怀揣热爱与初心

扎根新闻一线

乐师新闻专业的优秀学子们

离开校园 走入社会后

在新闻事业上继续发光发热



 01



谭莉

乐山师范学院2002级新闻专业毕业生


 个人履历:

2006年——2011年,主要从事一线记者和编辑工作。

2011年后,担任报社编采中心副主任。

2020年后,担任报社传媒中心主任。


 “记者,就是记录者和见证者” 


2006年从乐山师范学院新闻专业毕业后,谭莉就一直在乐山广播电视报社工作,至今已从业17年。

2006年至2011年,谭莉主要从事一线记者和编辑工作,凭着自己的新闻理想和对新闻事业的无比挚爱,参与策划并执行了许多重大事件和活动的采访。2008年“5.12”大地震发生后,谭莉前往彭州地震灾区实地采访,采写了大量鲜活感人的新闻报道;2008年8月,奥运火炬传递到乐山,她又前往峨眉传递现场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时刻。多年来,采写的稿件得到了读者的一致认可,在全国及省市的一些评奖活动中屡次获奖,同时也曾得到市级领导的有关批示。

2011年后,谭莉开始担任报社编采中心副主任,以身作则提高采写质量、转变文风,分管杂志、画册和新媒体,不仅做好了日常的稿件策划采写,同时也出色地完成报社交付的其他工作。2020年后,她从一线退到管理岗,担任报社传媒中心主任一职,全身心投入报社媒体转型的热潮中,不仅主抓报纸内容质量的提高,还要全面统管新媒体运维、视频摄制和所有外宣产品的业务。

从业的17年间,最让谭莉难忘的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她们本赴现场进行报道的经历。地震发生第二天,她和另外两名同事临危受命前往彭州地震灾区,亲眼目睹了地震后的满目疮痍。连夜奔袭,顾不上余震危险,她们采访了受灾群众、参与救援的医生、志愿者和武警官兵,和大家同吃同住在一起,熬夜写出了汶川地震的特别报道。虽然这一场灾难离她们已经过去15年,但关于废墟、余震、救援、别离、重建的许多画面,一直在谭莉脑海中挥之不去。

以前,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现在,大家则更多地自嘲自己为“新闻民工”。虽然在自媒体时代,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收入待遇,跟过去都不可同日而语。但是,“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的初心,是这群依然坚守在媒体行业的人的使命与荣光。谭莉始终认为,记者,就是记录者和见证者记者的使命与担当就是记录时代变迁,见证历史变革,触摸社会脉搏,倾听人民声音



02



熊春鹰

乐山师范学院2002级新闻专业毕业生 


 个人履历:

2006年大学毕业至今,担任乐山广播电视报社一线记者。


 “如果你真的热爱新闻事业

就不要惧怕一切” 


高中时期,每晚七点准时收看《新闻联播》是学校晚自习前的惯例,没曾想却在熊春鹰的心里播下了新闻的种子。

填报高考志愿时,清一色全选的新闻专业,就这样,熊春鹰幸运地成为乐山师范学院第一届新闻专业的学生,迈出了实现新闻理想的第一步。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帮她打牢专业理论基础,院报则为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

从理论到实践,脑补过很多次采访的场景,却没想过第一次实践差点“翻车”。那是大一下学期,熊春鹰刚加入院报记者团不久,院报的江鸿老师交给她一个任务——专访计算机系的主任。从没真正做过采访的她脑袋里一片空白,不知如何着手。江老师看出了熊春鹰的窘迫,他没有嫌弃她这个新手的笨拙,而是耐心地讲解采访前的准备,如何围绕主题拟定提纲,采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等,最后还不忘给熊春鹰加油鼓气。

原以为信心满满马到成功,可到了约定采访的那天,提前半个小时来到办公楼已经走到系主任办公室门口时,熊春鹰却突然怂了。“不知道领导好不好说话?”“万一被拒绝了怎么办?”“第一句话该说什么好?”“说错话了会不会被嘲笑?”……一门之隔,就像隔着万水千山,虽然一直在给自己做心理建设,但是依然不敢迈过那道低矮的门槛。她在外面长长的走廊上徘徊,紧张到手心全是汗。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不能因迟到而失了礼节,她大着胆敲响了那道门……事实上,那天的采访很顺利,系主任并没有熊春鹰臆想中的可怕,所谓的困难只是她的焦虑带给自己的枷锁。

熊春鹰说“如果你真的热爱新闻事业,就不要惧怕一切。迈开腿、沉下心、走下去,梦想与热爱永不停步!”




优秀学生记者


除了那些优秀的专业记者们

在乐师,还有那么一群人

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热爱

奔赴在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上

他们一直朝着新闻人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的理想奋斗



 01



黄雨欣

乐山师范学院2019级新闻学专业


 “会一直走下去” 


在融媒体中心最让人难忘的事就是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干着自己喜欢的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也渐渐朝着融媒人才这个方向发展。目前我在浙江传媒学院读研,研究也才刚刚起步,但我相信我会朝着传媒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




 02



罗培杰

乐山师范学院2019级新闻学专业


 “坚守初心,保持善良,充满热情” 


大一伊始我便加入融媒体中心,正式成为“乐乐”的一员。无论是迎新晚会、毕业典礼等大小活动,还是教师采访、校庆联动等大小策划,我都在融媒体中心用一枚小小的镜头记录着乐师,而它也在见证着我这四年的时光,不断给予我前进的力量。在今后的读研生活里,我想我会继续坚守在融媒体中心的初心,通过一个苹果变为两个,两个即为四个的互换,发挥自己无限的潜力与空间,保持善良,充满热情




 03




辛宇

乐山师范学院2020级新闻学专业


 “一起成为更好更优秀的人” 


作为马上毕业的大四学姐,校融媒体中心是留住我大学最多难忘记忆的地方,就像我的家一样,一起共事的小伙伴们就是我的家人,大家一起完成了很多挑战,也一起成为更好更优秀的人。

难忘的事有很多,大一学年的我会说是第一次官微团建和共同筹备校庆送花活动,能明显感受到大家的心在走近,一群人为一件事努力比什么都浪漫!大二的我会说是军训和迎新晚会,第一次做学长学姐的我们好像比军训的新生们还要忙碌,好像大多时间都是在训练场和办公室来回穿梭,采访记者和小编身份变换自如,这种感觉...真的很不错啦!大三呢也有全新的体验,招新时从最初的面试者变为面试官,开始教新加入的妹妹们,看着她们从入门到熟练,每次的进步都是那么让人欣喜。最后就是离开融媒体中心的那一天,其实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但当那一天来临了,回想这三年的时光很幸福也很不舍,真的很荣幸能加入这样一个有爱温暖的大家庭,这是我大学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




 04



黄南熹

乐山师范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 


三年的记者工作,怀念颇深。怀念在无数个和时间赛跑的夜晚里,我们共同奋斗过的身影;怀念当初那个向着成为一名“文能提笔写报道,武可扛械录全程”的记者的目标奋斗的自己。

三年的心路历程,感触颇多。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出任务时学长学姐不厌其烦的指导,不敢忘怀的是每一次临近发稿前和指导老师对稿件吹毛求疵式的检查,两个人坐在电脑前像小学生一样一字一句指着,边读边矫正的样子。如今来看,竟与我班上的学生如此相似,想到此,也不禁莞尔。

三年的成长收获,一路颇丰。从默默无闻的后台小编走到团队核心,任职也好,获奖也罢,均不及这份经历带给我的,最诚挚的感动——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



 05



陈东阳

乐山师范学院2020级产品设计专业


 “让我们一起努力,

创造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与我的融媒体的小伙伴们并肩作战,一次又一次地共同完成各种任务的时光。那种合作无间、共同进步的成就感,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每一次的成功,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和互相鼓励。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结识了一群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小伙伴,与他们度过了许多欢乐时光,还通过这段宝贵的经历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还不断提升自己的各项技能。

乐师融媒体中心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这里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工作,一起玩耍;一起收获,一起成长;在这个年轻有爱的平台,我们蓬勃生长。

对于现在正在融媒体中心奋斗的小伙伴们,我充满了期待和信心。我期待你们能够勇敢地面对挑战,保持对未来的热爱与激情。因为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机会正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抓住。让我们一起努力,用我们的才华和热情去创造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06



岳江

乐山师范学院2020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既提升了专业技能,

又收获了真挚的友谊” 


在官微最难忘的经历是每次和小伙伴们一起拍摄大活动,比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军训拉练等等。我在融媒体中心得到了很多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学会了操作无人机、稳定器等器材,更好地将专业知识和实践结合了起来,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友谊,认识了很多朋友。希望正在融媒体实践的小伙伴们能好好用这个平台,将之当作自己的第二课堂,在这里精进自己采、写、编、评、摄技巧,也希望融媒体的小伙伴们能学业进步,天天开心。



 07



刘玉晴

乐山师范学院2020级新闻学专业


 “作为记者,我们一直在路上” 


从晨光熹微的校园,到青春洋溢的运动场;从热火朝天的比赛,到精彩纷呈的晚会;见证个人荣誉,记录团队荣耀……作为记者,我们一直在路上。

始于兴趣,在大学期间我选择加入官微,并有幸成为记者团的一员。回想自己的学生记者经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第一次采访。那时的我生疏笨拙甚至有些紧张,在采访前总是要在脑海里一遍一遍梳理流程,反复默念采访提纲,才敢拿着笔本、录音设备去面对受访者。但很幸运的是,第一次采访我就遇到了特教学院的刘琴老师,一位亲和力和责任感满分的老师,那一场采访自然又动人,她跟我讲述了许多跟学生们的故事,讲述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易与幸福,在采访中我卸下包袱,捕捉到了很多有用的新闻信息,也是这次采访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记者这份职业的闪光点和责任,让我之后的采访更从容。

在官微的工作也让我结识了许多老师和伙伴,大家一起熬夜写过稿改过稿,一起跑任务,反复推敲稿子,请教老师,逐字逐句校对审核,辛苦也充实。

又是一个记者节,愿每一位新闻工作者节日快乐。



平日,我们穿梭校园

捕捉乐师每一处精彩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节日

我们把镜头对向自己

想不想看看镜头下的“乐乐”?

快来!解锁“乐乐”真面目~




用摄像记录真实

用文字描绘精神

用热爱发光 用坚持闪亮

祝愿乐师融媒体中心的

每一位成员越来越好

祝广大新闻工作者

节日快乐!



精彩回顾

今天,你的校园状态是____?

瞧!元素周期表藏在乐师里



欢迎原创作品投稿

投稿邮箱:2126253098@qq.com

新浪微博:@乐山师范学院

乐山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

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图 | 融媒体中心

编辑 | 曾丹 李昱 王玲玲

责任编辑 | 谭新玥 王玲玲

编审 | 孟繁增 杨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