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点赞丨在岗位上坚守13年!她的爱让新生儿疾病患儿得到“重生”!

健康八桂 2019-04-06

 

是爱的种子的传播者,

是生命的缔造者。

她用坚定地眼神鼓舞病人的信心,

用温暖的双手呵护病人的健康。

心怀医者柔情,

把救治的患者当作最亲的亲人。


13年的光阴,4680多个日日夜夜,她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她挚爱的护理事业。

她既是一名护理工作者,也是护理新生儿团队的一名管理者,而她已在新生儿科临床护理岗位上默默奋战了9个年头。


时间在日复一日的输液、穿刺、测血压、量体温中慢慢流逝,唯一不变的是她对“南丁格尔”使命的初心。


她就是2017年“钦州工匠”提名奖获得者——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邓秀芳。



特殊病房,能干护长

新生儿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收治的患儿大多数都是早产儿、极低体重儿、超低体重儿,这给治疗和护理都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新生儿人口迎来了高峰期,高危产妇也越来越多。为此,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特别组织成立了一个抢救小组,专门为新生儿的救治开通了绿色通道,而邓秀芳也被委任为抢救小组的副组长。





邓秀芳担任新生儿科护士长后,着手开展病区的区域划分、人员培训,制定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落实消毒隔离规范措施等。



她注重对护理人员的日常培训,把医院感染防护知识培训和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理作为重要事项来抓,采取业务学习和个案护理查房相结合的方式,让医生一并参与进来。牵头制定了《新生儿院感措施防护与处理培训资料》,定期开展培训,指导科室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她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为了减轻患儿反复扎针的痛苦,也为了降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她主动学习PICC穿刺置管技术。曾经成功为一名只有0.7kg的早产儿实施PICC穿刺术,而这项新技术填补了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PICC治疗的空白。


每次外出学习或参观回来,她都会把一些先进的护理理念带回来,并带领全科护士一起学习实践。她带领大家一起动手为早产儿制作“鸟巢”“鼠袋”,用以模拟妈妈子宫内环境,让他们的小手、小腿触碰“鸟巢”“鼠袋”,就像感受妈妈的子宫壁,让患儿产生安全感和舒适感,慢慢地患儿就不哭闹了。


她倡导把“将心比心”护理法落实到护理管理工作中,要求科室护理人员将每位来科室治疗的宝宝当作自己的孩子,并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



她说:“别看宝宝不会讲话,但他们会有‘皮肤饥渴’现象,有的宝宝哭闹不一定是饿了或者是病痛难受,而是希望有人去关心或爱抚他,给他们一些皮肤的抚摸就会好了。”


2015年12月,邓秀芳倡导并牵头创建了“贝贝之家”,延伸了护理服务。他们请来了2位治疗效果较好的患儿家属,为就诊的早产儿家属做健康咨询、日常护理及康复疏导的宣教,为早产患儿家属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早期康复重要性的认识。据统计,近年来共为1000多名患儿家属提供了服务,随访率达到了90%以上。


她还在科内倡导创建“温馨病房”,激励年轻护士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室和病房内进行剪裁拼图、摆放鲜花、张贴温馨提示等,另外还提供电视机、DVD育婴资料、书刊等查询工具,为患儿家属营造家庭般温馨的环境。此外,她还会定期与患儿家属开展联谊,向患儿家属宣教新生儿、婴幼儿护理相关知识及国家关爱的相关政策等,让患儿家属真正感受到医护人员及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树立信心。



患儿家属往往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作为一名护士长,邓秀芳更要随时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纠纷或冲突。有时候一个患儿住院,几个家属前来咨询,有时谈论稍不愉快家属就会做出过激的行为。而这个时候,邓秀芳总是能够第一时间站出来,与情绪失控的患儿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一次次平息了事态的恶性发展。




无论何时,邓秀芳始终如一地坚守在工作第一线,带领着护理团队为患儿的康复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而她带领的护理团队也发展成为一个团结向上、忠于职责的团队,多年来无一人自动要求调离,甚至很多护理人员轮转其他科室后还主动要求调回来工作。


邓秀芳说:“我就是喜欢这些孩子,我觉得他们的生命力特别顽强。每当听到出院患儿的父母说‘我们的孩子都长这么大了’时,我就会很满足。”


医者仁心,工匠技术

13年来,邓秀芳把护理事业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始终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她不仅用过硬的护理技术为患儿服务,更用一颗“医者仁心”唤起患儿家属对生活的新希望。



2015年12月,一个患有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懈症的孩子被遗弃在医院的门口,随后被送入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懈症是一种由于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皮肤病,几乎无法根治。患这种病的孩子因为全身长满水泡,被称为“水泡娃娃”。


经过抢救和治疗,孩子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由于全身遍布水泡,有的甚至已经开始溃烂,孩子痛苦不堪。


邓秀芳和她的护理团队为了照顾好这个孩子,排好班次,轮流照顾。孩子由于患病,身上很难找到一块光洁的皮肤,起泡的位置在全身反反复复。每次疼起来,都用小拳头捶打自己,哇哇大哭,邓秀芳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孩子每天早晨都需要洗澡,碰到溃烂的皮肤孩子会痛、会哭。为了孩子能恢复健康,邓秀芳强忍着泪水帮助孩子洗澡,换尿不湿、喂牛奶……看到孩子干净清爽地躺在小床上,她才放心地悄悄离开。



只要病房里不太忙的时候,邓秀芳总要绕到孩子床前和他说说话。而孩子每次看到邓秀芳和其他护士妈妈们逗他时,他都会忘记痒和痛,咧开嘴笑。


2016年1月的一个晚上,从手术室转来一个术后的新生儿。患儿当时已经是昏迷状态、体温不升,四肢肢端凉,看不见血管也摸不到血管搏动。邓秀芳凭着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在看不见、摸不着血管的情况下,“准而快”地进行了静脉穿刺,减轻了患儿穿刺时的痛苦。


其实很多科室都会请邓秀芳帮忙为那些静脉穿刺困难或抽血困难的孩子进行穿刺、抽血。而她熟练的操作和高超的技能也赢得了患儿家属感激的泪光和笑容,从此邓秀芳也有了一个“神枪手”的光荣称号。



2016年3月,一对双胞胎兄妹出生后,因为体重过轻,生命体征不平稳,被送往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两个幼小的生命能否顺利保全?所有人心里都没底。邓秀芳立刻组织科内业务骨干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针对两个孩子的不同情况,研究细化个性化护理方案,进行24小时全程专人监护。


而面对增长的住院费用,家庭经济困难的双胞胎患儿爸爸心急如焚,几度想要放弃。邓秀芳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专门找到医院领导、科主任,申请减免双胞胎患儿的治疗费用,同时还手把手指导双胞胎患儿爸爸给孩子申请新农合、医保,并帮助联系媒体向社会呼吁救助。在多方的努力下,双胞胎患儿的治疗费用问题顺利解决了。



如今双胞胎兄妹已经1岁多了,而他们的家人还经常与邓秀芳保持联系,咨询一些幼儿护理方面的知识问题。双胞胎兄妹的爸爸说:“要是没有邓护士长,就没有孩子们的今天,等孩子们长大了,我要让他们永远记住邓阿姨的恩情。”


多少个日日夜夜,她就是如此奋战在抢救的第一线,把本该给儿子的陪伴时间都给予了与病魔做斗争的小患者们。

孜孜不倦,奋勇向前

对于学习,邓秀芳有一股执着的韧性和毅力。平日里她只要有时间,都会阅读各种护理文献和护理杂志,了解新生儿科专科护理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各种新技术和新疗法在护理上的应用等,力争做到与国内外同行接轨,并写下了大量的阅读笔记。此外,她还经常参加区内外各种学术会议和技能培训班,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邓秀芳始终用“工匠精神”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匠”。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她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她把护理的每一个孩子及自创的护理技术当成了“创作”,追求上乘的质量。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执着和目标,让她得到了广大患儿家属和同行们的认可。


工作以来,她先后获得了“技术穿刺能手”“优秀护士”“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十佳护士长”等荣誉称号,而她更在2017年获得了由钦州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人社局联合授予的“钦州工匠”提名奖。

13年的护理工作,邓秀芳说她尝尽了“酸甜苦辣”。患儿家属感谢时的甜,愧对家人时的酸,工作繁忙时的苦,患儿家属不理解而责难时的辣。唯一不变的,仍是她对护理事业的那份“初心”!


穿上护士服,她美丽而干练;

举起针管时,她从容而自信;

奔波病床前,她温柔而耐心;

面对误解时,她委屈却坚持……

她不仅是一名普通的新生儿科护士长,

也是新生儿的“妈妈”,

她用自己的大爱

为患儿和他们的家人点亮了一盏盏希望的灯!


猜你喜欢  点标题可获取内容

 每12秒就有1人犯这病!广西正式发文,要对它可防可治!

● 创意│一组医院“玄幻大片”曝光!忍不住拍手称赞!

● 惊心│“夺命绣花针”插脖差点扎到动脉,医生施妙手成功取针

● 健康│吃香菜有很多好处,但身体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千万别吃!


♦ 文章来源:钦州市卫生计生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