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辟谣 | 小龙虾吃多体内会长寄生虫?五月的这些谣言你入坑了么?

健康八桂 2019-04-05

科学精神连着你和我

谣言似乎也有着自己的周期律

该出手时就出手

下面为大家盘点盘点

五月份出现在朋友圈的那些谣言

就问你入坑了没?!

谣言一 碳酸饮料含磷酸盐会致肾衰竭

真相:经查询可发现,类似文章最早于2010年前后即已出现。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6版)显示,我国成年居民每日摄入磷的耐受标准为3500毫克/天。该标准指出,这个摄入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来说都不至于损害健康。而一罐碳酸饮料中磷含量约为40毫克左右,按照该标准测算,如果摄入磷超标达到伤害肾脏的程度,那么一天至少要喝掉85罐碳酸饮料。


专家提醒


碳酸饮料主要的问题还是含糖量较高,人体摄入糖分过高,容易引起肥胖,导致肥胖相关性肾病,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应控制碳酸饮料摄入量,尽量多喝清水,有益身体健康。


谣言二 小龙虾吃多了体内会长寄生虫

真相:小龙虾容易有寄生虫存在,但高温烹制时,完全可将寄生虫杀死。


早在2006年,原卫生部曾发布了一则“关于防止食源性寄生虫病发生的公告”,提醒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应对寄生虫问题采取预防措施:生产者要注意进货渠道,“不提供可能被感染的生食水产品”“使用专用工具和容器加工,避免污染”;而建议消费者“避免进食生鲜或未经彻底加热的水产品和水生植物。”


专家提醒


在食用小龙虾时,论是酒、醋还是芥末等调料,都无法有效杀死寄生虫幼虫。但只要在温度和烹制时长足够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将小龙虾中的寄生虫杀死。不过要避免食用小龙虾头部,因头部含肝脏、胃、腮等器官,容易散发很多污染物,包括寄生虫。


谣言三 不法商贩用甲醛等泡荔枝保鲜

真相:甲醛挥发性强,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根本不可能被用于荔枝保鲜这一途径。


其实,网络流传的几种药物已经被辟谣过多次:譬如甲醛,由于其挥发性强,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根本不可能被用于荔枝保鲜这一途径;另一种化学物质是乙烯,传言不法商贩会用乙烯来保持荔枝新鲜。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乙烯主要的作用是催熟,而荔枝的保鲜恰恰相反,需要抑制成熟。


专家提醒


空腹人群,特别是空腹的儿童不宜食用荔枝。同时,对于阴虚火旺体质、湿热体质的人群,建议少食用荔枝。这类患者常面红目赤、感觉口干口苦,五心烦热,易生痤疮、疮疖,舌红绛,少苔或苔黄厚腻,多食无益。



谣言四 大蒜炝锅产生丙烯酰胺可致癌

真相:大蒜是配料,一盘菜里顶多就几颗蒜。其在炝锅时释放出的丙烯酰胺含量有限,可致癌的说法夸大其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医师卞冬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丙烯酰胺在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证实其的确是一种致癌物”,但目前没有充足的人群流行病学证据可证明人类某种肿瘤的产生与由食物中摄取的丙烯酰胺有明显相关性。


专家提醒

眼病患者、肝炎患者、非细菌性腹泻患者、以及处于服药期间的病人不适宜吃大蒜。



其实细看不难发现

这些谣言多数在很早以前就出现过了

现在只不过改头换面再出现在我们面前罢了

如果你“成功”入了坑

那就说明你的科普做得还远远不够

科学精神还仍待补位哦~


猜你喜欢  点标题可获取内容

庆贺 | 广西儿童医院项目今日落成  预计今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

节日 | 宝贝们的六一畅想

提醒 | 孩子的玩具你选对了吗?

点赞 | 凌晨吃粉突遇男子晕倒,急诊医生一招救了他的命

来源:网络综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