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温下与劳动者同行 | 管廊巡检员:高空徒步8公里



7月13日下午2点半,46岁的李海军正带着徒弟方冰骏行走在6米高空的钢架步道,仔细巡检着头顶和身侧的管廊。此时,室外温度高达38摄氏度,两人已经高空作业了半个小时,全身上下早已湿透,黄色的工作服都能拧出水来,虽然戴着安全帽,但脸上已被晒得通红。


作为公用事业有限公司管廊班的巡检员,李海军和同事们每天要徒步巡检8公里,一周下来,要把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内全长66公里的管廊巡查一遍,确保300多条管廊没有“跑冒滴漏”,为园区的安全生产护航。“除了刮大风、下大雪,高空作业不安全,其他时间我们都得上,天气再热也要克服。”李海军说。


一段巡检结束,李海军和方冰骏从装在石柱上的钢架爬梯下到地面,到工程车上擦把汗、喝口水,又急忙从原路返回。记者随即跟上,虽然戴着棉布手套,依然能感受到爬梯烫手的温度。来到6米高空,不仅有似火的骄阳,还有袭人的热浪。“这根最粗的管道是供应蒸汽的,蒸汽管的内部温度高达300多度,管道外壁也有60多度,虽然包裹了保温棉和保温铁皮,巡检时还是要小心,以免烫伤。”方冰骏说。


从爬梯所在的2001柱开始,一直到2271柱,全长4公里,李海军和方冰骏一前一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巡检。“巡检管廊就像中医看病一样,讲究‘望闻问切’。”李海军边走边介绍,“望”就是看管廊锈蚀的情况,是否有物料或者气体漏出;有些物料比如天然气、醋酸、甲醇等是有气味的,一旦有泄露可以闻到味道,锁定范围;“问”就是在现场打电话联系,确认管廊输送的是什么物料,属于园区还是企业;“切”就是要找到根源,用随身携带的测爆仪测出具体位置,及时反馈给园区或企业,确保第一时间进行维修。


巡检过程中,李海军和方冰骏始终间隔一段很长的距离,大概有 10 米左右,“这样做的目的是防马蜂。”李海军道出了原委。夏天是马蜂活动最活跃的季节,由于马蜂会在钢架步道的角落筑窝,第一个人走过会产生振动,如果靠得太近,第二个人就会成为马蜂攻击的目标,所以两人要间隔10米以上。“但即便这样,仍有不少人遭殃,我们班组九成以上的工人都被马蜂蜇过。”李海军指着手上的伤疤介绍,他自己就被蜇过三次。好在管廊班配备了蛇药,每个人巡检都要随身携带,工人们也总结出一套使用蛇药的方法。


一路挥汗如雨,李海军和方冰骏巡检到了岳子河跨河段的管廊。“这一段管廊最难巡检,步道上方是钢架,高度 只有60厘米,只能蹲着走。”李海军矮下身子,在步道内慢慢挪动,时不时从两侧探出头,仔细查看每一根管廊,偶尔用鼻子闻一闻,再掏出测爆仪检测一番。


蹲着走了30多米,李海军已是气喘吁吁,他索性趴在地上匍匐前进,身下是被太阳炙烤了一天的钢架步道,温度可想而知。足足耗费了10分钟,两人才巡检完这段50多米长的跨河段管廊。


下午5点,气温略降,李海军和方冰骏从爬梯落地,一天的巡检也宣告结束。“管廊是园区连接企业、企业连接企业之间的‘大动脉’,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保证这根‘大动脉’安全、畅通。”李海军说,他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干了8年,带出了10多位徒弟,巡检工作虽然枯燥,但大家深知园区安全的重要性,战高温、保安全,一刻也不能松懈。




来源| 新江北报全媒体记者 朱颖 通讯员 王雨雯

编辑| 新江北报融媒体中心 杨思楠

责编| 朱颖

主编| 江风楚韵

责校| 唐肖春



往期精选

1、他们的“双拐人生”,依然可以奋力奔跑2、南京颁布积分落户新规,长三角三省一市社保缴纳年限均可累计3、还有名额!战地雏鹰电视军事夏令营邀你挑战一“夏”

[版权声明]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侵权处理] 部分图文无从溯源,如涉版权问题,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可在微信后台留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