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串联双城,打破阻隔,江北这3类公交线背后……

大路通途,堑通南北,架连东西,

一头衔接乡土,一头伸向远地。


发展长河中,公交通达的地方,就是热闹欢腾的地方,这是老百姓用脚步丈量出的真理。


于是,盼星星、盼月亮、盼发展的列车高速开启。


当一声清脆的公交车鸣笛响彻江北上空,这片渴望发展的蓬勃热土,又绘出了崭新的卷轴。  



 

 一辆公交,

 承载“双城生活” 


“我马就上车了,很快到家!”


3月11日,周六,在南京江北新区上班的刘阿姨乘坐地铁,用十多分钟到达林场公交站,然后转乘N01路城乡公交回到她在汊河的家。周一周五在江北做家政,周末回家陪伴老人,这是刘阿姨跨越苏皖的“两城”生活。


谈到往来奔波的辛苦,刘阿姨笑了:“要不是N01,安徽人到南京哪能这么方便,更不要说上班了。”


以前即便是从汊河到南京,也只有开车和坐大巴两个选项,而从2021年9月16日起,随着N01A和N01B路公交专线的陆续开通,来安到南京,平均10分钟一班次,公交直达、无缝对接!

∆等待乘坐N01的人群

N01的公交司机王师傅是储存有关这条线路记忆最多的人之一。
他清楚地记得,那是入秋以来的第一次大降温,空气中都弥漫着清冷的味道,可“林场有公交通过来了!”这个消息,却立马火热地传开了。
许多来安居民一路小跑到公交车站“尝鲜”,挨挨挤挤地坐上了N01路……有些凌冽的秋风透过车窗扑打过来,但他们脸上露出了由衷的喜悦。
这让王师傅不禁想起父亲老挂在嘴边的话:“南京离来安这么近,啥时候通个公交,我这把老骨头也能去南京转一转、找点活干。”
没想到说着说着,便已成了现实。

∆林场汽车站内排排停放的N01

N01公交线路通达的背后,折射出的恰是来安居民对于发展的渴望和诉求。
来安汊河新区与南京江北新区仅一河之隔,是安徽省距南京最近的城镇之一,N01这条跨省公交线路开通后,衔接了两城间的52个站点,进一步加快了两地同城化发展进程,密切了经贸联系。
同时,跨省直达公交线路打通了省际公交断头路,更方便职工上下班,“居在汊河、业在南京”的生活模式如今已成为了不少居民的日常。
目前,每天有约5000人依靠N01专线实现两地通勤,大家心甘情愿地成为像刘阿姨一样的“双城居民”。N01的开通不仅保障了来、宁居民的出行质量,也让两地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深度拓展。
阳春三月,桃红梨白,春风温软。
3月8日,周三,伴随着“欢迎乘坐N01公交”的提示音,老南京人张阿姨又踏上了前往小李庄的路途:“趁着天气好,带着家人出来玩玩,顺便买点土特产!”张阿姨笑称,这里是她每年必来的“桃花源”。
据了解,小李庄精品农家乐是全国首批“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相官村根据自身农业专业化发展特色重点打造的对象。
以农家生活体验为主的乡村特色游,依托蔬菜大棚和果园发展观光采摘农业,以及8000多平方米集餐饮、休闲、娱乐、住宿为一体的农家乐,是小李庄吸引无数像张阿姨一样的南京居民前来游玩的最大亮点。
“以前,我们只能在南京打转,现在有了N01,直接就能到安徽这边来玩了,你看多省事!”坐在公交前排的张阿姨看着越来越近的村庄,满眼都是期待。
当然,不止N01,611、D13等一众省际连通的公交线路,对助力毗邻区域经济增长、社会民生高质量发展,和推进长三角公交一体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串联十余个涉农村社 

 通向繁花开处 


远处省际通达,近处城乡连结。
在江北,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不断走向深入,百余条公交线路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做到村村通、路路连。
在没有地铁的乡村土地上,公交这一公共交通工具承担起了衔接柴米油盐和火热生活的重任。
仅在江浦,便有开往狮子岭的400路,连接桥林、石桥的684路,还有我们的主角——沟通老山南北、连缀星甸汤泉的608路。

∆行驶中的608路公交

608路公交每天往返于江浦客运站与星甸公交总站间,34个站点串联十余个涉农村社,是山北居民往来山南、沟通都市的重要线路之一。
“有这班公交,出村进城方便多了,十几分钟甚至三五分钟就有一班车。”早高峰时段,14辆车同时在途,全力保障居民出行畅通,也打开了星甸、汤泉居民的“内外双循环”。
到工业园上班,到汤泉街上买菜、办事,608连通村镇内部流动;去浦口区中医院看病就诊、到江浦上学上班,乃至休闲娱乐,608载着居民对高质量服务的需求在城乡间穿梭。
“新街口很远,但是我们有虹悦城、金盛田、龙华路,想要吃饭逛街,608坐到底再走几步就到了”,居民小张表示。上学、就诊、务工、消费,江北乡村的居民们以家为圆心,以直达公交为半径,画出了自己的生活圈。

∆608带回夜归人

如果说从乡村开往城区的608,连接的是柴米油盐、生活百态,那么,从江浦往山内进发的608公交上,便满载着田园的浪漫。
从江浦客运站出发,经由苗木之乡、温泉小镇汤泉,到达新时代文明实践小镇星甸,不老村、老山森林公园、松鼠部落、惠济寺……
诸多景区景点如珍珠般散落沿途,608路公交穿针引线、将其一一连缀。到老山健身、去汤泉泡汤,搭上608,半个小时就能享受“微度假”。
城乡公交亦如窗口一般,展示着美丽乡村发展的成效。
608路沿线的瓦殿村凭借天然的“林泉湖花山居”风貌,打造了浦口区“八颗珍珠”之一的楚韵花香景区,樱花大道、水上舞台、四季花海……
每一处都印刻着乡村向阳生长的印记,而除了自驾方式,想打开这坛深巷中的纯酿,只能通过G42路或608路公交抵达。
在浦口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交旅融合”持续深化,也让更多的野生景点和美丽乡村为人所见。
为展现域内秀美风光,浦口区还特别开辟了G41、G50、G51等旅游专线,它们穿行在乡村田园间,串联珍珠泉旅游度假区、水墨大埝、西埂莲乡等景区,载着旅客朋友们驶入江北春天、探寻诗意田园。
从柴米油盐到无限风光,城乡公交一体化在打通乡村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同时,也绘就了相融相生、优势互补的“城乡生活圈”。

     

 快递“搭便车” 

 铺就“幸福路” 


“啪嗒,啪嗒~”
与公交悠扬的鸣笛声同时发出的,是六合区竹镇不少妇女孩童略显急促的脚步声和交谈声。“妈!妈!你去快递点看看,我的新书包是不是到了!”
原来,刚刚进村的、这辆看似平平无奇的公交车,竟是让村民牵肠挂肚的“快递车”
据了解,自2022年7月份起,南京市六合区邮政分公司与南京公交集团六合客运公司利用公交场站的地理优势,联合在458路、446路公交线上试点“交邮融合”
邮政或快递公司在客流低谷时段利用城乡公交车富余装载空间,将快递与包裹交由公交车辆代运代投,使沿途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收寄快递

∆446路公交车

“搁以前,我们寄东西都要跑镇上去,这来回十多公里,走路要一个多小时,麻烦死个人!现在家门口就能收寄,简便多了!”快递点内,竹镇村民王大婶正准备把六合特产猪头肉寄给在外地打工的儿子。
和王大婶一样,不少村民都在后面排队等待收、寄包裹,现在,公交车沿途停靠站附近的快递点,俨然成为了周边居民心中的“村镇菜鸟驿站”。
目前,458路、446路这两条村村通公交线路共9台车,日均96车次,每日可送1-2个标准邮袋。
∆458路公交车上的快递包裹
在网购越来越普遍的今天,农村地区一直存在着村民居住分散、物流配送效率低下,物流成本较高的“头疼问题”。
而六合区邮政分公司探索开发的“交邮融合”线路,有效降低了邮政企业人员数量和运输成本,增加了农村客运车辆效益,弥补了乡村物流短板,同时实现农村客运稳健发展,形成了“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发展新模式。
“仅就六合区塘桥社区这一块下面,每天少说也有100多件快递包裹,单靠一个邮递员送完需8个小时左右,而且快递员送货时间不固定,居民拿起来也不方便。”
据区分公司揽投员介绍,以前快递在支局被分拣完后,快递员要骑行15公里进村逐一投递,而现在“包裹在寄递共配中心内被分拣好后,我们只需和公交驾驶员完成数量清点及签收,包裹自己就能‘坐’公交出发。”

不仅如此,六合区邮政分公司还利用分布在各镇街的农村邮政支局,依托区交通运输局100%的村村通公交、村村通物流的优势资源,建立起了中心城区枢纽站、镇街中转站、社区(村)分拨站,形成了全覆盖、无盲点、无缝衔接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新格局。
当前,不仅“工业品下乡”的“最后一公里”正逐渐被打通,“农产品进城”的“最初一公里”中的障碍也正在被清扫。
樊集村地处六合偏远地区,以往每到蔬果收获的季节,该村的空气中总洋溢着单调的“咔喳咔喳”收割声,现如今,在收获声之外,村里上空还飘荡起了隐隐的笑闹声。
“自打458通到了我们村,上街卖菜也不用费劲了,搭个公交就成。”村里的方大姨笑称,多亏城乡公交458,他们村的蔬菜在交到消费者手上时,新鲜的连根部的泥都还没干。
如今,南京公交六合公司共有24个公交场站,镇村公交“村村通”线35条,运营车辆86台,镇村车队35条线路覆盖雄州、龙池、程桥、马鞍、冶山、金牛湖、横梁、龙袍、竹镇等9个街镇的105个行政村,行政村通达率为71%。
城乡公交如同一条条纽带,畅通了城乡资源互通、机遇共享、优势互补的渠道,成为六合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江北公交路路通达的背后,我们还应看到“四好农村路”的兴建、智慧公交系统的普及,以及一个又一个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
近年来,江北各区分别围绕“新江北·新一线”“返浦归真”“茉莉乡路”特色品牌,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进行“农村公路+文化+产业”的探索和实践,并结合经济薄弱村和欠发达村组精准帮扶要求进行农村公路建设,全力打通农村公路“微循环”
与南京市主城区同步完成地铁、公交一卡通改造升级,居民打开“百度地图”“我的南京”APP等,便可实现公交线路实时跟踪、全程可查,展示公交运行信息的智慧型站台和“互联网+”赋能的优质服务也正深入乡村;
以生态宜居为标杆,江北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风貌提升,而今,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在江北大地上破茧成蝶。
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居民群众对更快更好更便捷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
“出村进城的路还是太窄”“有的公交线路班次少、候车时间长”“地铁什么时候才能修到家门口”“到哪都要一小时以上,想近距离享受高质量服务”……
一系列疑问和呼声还在等待回应,城乡间的差距仍在。在这些公交串联的乡村热土上,我们看到了喜人的成绩,也期待着更长足的发展。


来源| 新江北报/江北新时空深度报道记者 郑思捷 张玉莲
编辑| 新江北报融媒体中心 王若卉
责编| 刘瑞
主编| 江风楚韵
责校| 唐肖春
[版权声明]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侵权处理] 部分图文无从溯源,如涉版权问题,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可在微信后台留言

往期精选


   让浪子回家丨跨越1200公里的爱心接力……

   7年净增100多万人口,江北新区做对了什么
   既是创业者,更是“新农人”│高知青年“燕归来”,在江北乡村书写滚烫人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