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寿司之神”三十次之体验
本文由EatLikeAMonster原创并授权我栈转载
二次转载请取得原作者授权
————
文 | Dayday 图 | Katie
“Dayday, 你到底去吃过多少次寿司之神?”
“唔……大概…三十次??”
朋友一屁股坐下我家沙发,发现沙发垫子之间伸出来半截菜单,一把抽出来一边问道。
是的,粗略算算,不止30。
我喜欢重复地去我喜欢的餐厅。
刚刚开始的时候,去个五六次,已经觉得很多,后来逐渐有了“第10次”、“第20次”的经验,发现去到20次左右,对餐厅的理解又不同,会更加立体、客观。
尤其像次郎这种属深奥型的餐厅,吃个二三十次,离“吃透”仍然差得很远。
关于次郎的文章很多,基本上以大卫・贾柏的纪录片或出版书籍里的论调为主,只去过一两次就回来侃侃而谈的也不在少数。我不是在否定他人的食后感,只是想说很多人并不是真的对次郎有兴趣,而只是在消费「寿司之神」这个符号罢了。
- From 1 to 30 -
第一次去次郎的时候,它的名气还没有这么大,那时根本不知道所谓「寿司之神」。朋友爱吃,便帮她订位,那会儿还是打电话能订到的年代(其实也就3、4年前?)。直到前去餐厅的电车上,才从朋友那里被科普这是一家如何“神”的店——章鱼要怎样按摩30分钟,鸡蛋要如何煎十年才出师。
“噢,又是一间爱瞎吹的店。”进店前是这样想的。
没想到一餐饭吃下来,感觉却相当不错,就是我最喜欢的那派味道。后来便又时常自己订着去。
一直到很后来的后来,每个朋友都拜托我帮忙订位,才终于意识到,噢,原来它真这么有名。
所以一直以来,次郎的名气从未左右我对它的看法。它就是一家普通的、我很喜欢的寿司店,非常真实。
直到今天我也没把「寿司之神」纪录片认真看完。
我认为它没有足够真实、准确且恰当地描述清楚了“寿司之神真正神在何处”。我并不是说它“虚假”,而是,拍电影(即便是纪录片)就必须得会讲故事,把平淡无奇的部分挖出来,艺术加工成闪光点。
每天早上骑自行车去市场拿货、严格地控制米饭的温度,每个寿司餐厅皆如此。给章鱼按摩、鸡蛋煎十年才剪好,这样的“卖点”,每间fine dining都能找十个出来。“虾店的老板只把最好的虾留给次郎”“次郎只买最好的鲔鱼”,则更是失真报道。只要稍与次郎交流过,就知道次郎最爱讲的是“我不需要最顶级的鱼。好的寿司在于平衡,醋饭比鱼更重要。”
很多朋友去完次郎表示很失望,因为他们的期望从一开始就被误导。
很多没去过的朋友常问我,“次郎的寿司真的那么好吃吗?”,“并不一定有你想象 43 34278 43 14988 0 0 2583 0 0:00:13 0:00:05 0:00:08 2911那么好吃,如果你以为寿司之神会一下子好吃到让你哭出来”。
它不是惊艳型的寿司,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
- 好寿司不等于好餐厅 -
讲“次郎的寿司为什么好”之前,有很多被混淆在一起的概念要拆开来讲。
比如,好料理和好的用餐体验是两回事。
次郎的寿司很好,但是用餐体验,尤其对于非熟客来说,相当恶劣。不仅要求30分钟内结束用餐、不准停顿、气氛令人相当拘束以外,也不介绍菜式,全程几乎无交流(你想交流他们也不怎么搭理的那种),用餐后希望你赶快离开,不要企图在店内久留寒暄…
如果说好料理+好的用餐体验等于好餐厅的话,次郎妥妥的不是一个好餐厅。
当然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次郎年事已高,听力不太好(他带着助听器),所以任何人无论日本人外国人,只要不是特别熟的客人对他讲话,他会立刻示意站在旁边的大儿子代为交流。再者,次郎在握寿司的时候,无论前面坐着谁,他都是非常严肃的,全神贯注一丝不苟。你跟他讲话,他知道,但他不会多回应,因为他需要非常专注在料理里。
这一现象在很多顶级料理人身上如出一辙,比如是山居的早乙女,比如松川,讲十句“太好吃啦”,他们也不会回应我一句话,连点头示意都很少。
我很理解对方力求打造完美料理时非常需要这份绝对专注的空间,所以向来在这些餐厅里感到很适然。说实在话,我从来没觉得次郎本人的态度很傲慢。
不过站在次郎旁边的大儿子禎一就不一样了。
次郎的恶劣用户体验,80%的原因来自这位大儿子。实话说,禎一对我的态度不错,但是他对其他外国客人,态度就没那么好了,好几次看见他在“叱责”客人为什么还不把寿司吃掉,其实换个温和的说法就好的。
也许是因为大家能接受次郎臭脸但不能接受拼爹的儿子瞎拽,也许是因为次郎唱了红脸就得有人去唱白脸,总而言之,大儿子的态度可以用“相当不友善”来形容。
不深究对方基于什么原因做出如此举动,也不评论这样的商业模式好还是坏。我想说的只是,我觉得非常令人惋惜,明明有那么好的寿司,却因为用户体验不好,导致了许多骂名。如果说我最想为次郎正名什么,就是这个。
而且不仅仅是为次郎自己惋惜,更为与真正的美食失之交臂的客人惋惜。
糟糕的用餐体验背后,蕴藏着全世界最好的寿司。
如果能把“喜欢这里的食物”和“不喜欢这里的气氛/商业模式”这两个诉求分开,如果纯粹为了美食而非体验而去,次郎是人生must try。
- 好寿司,不在食材而在醋饭 -
还要说明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次郎的食材不是最顶尖。
三谷、吉武、さわ田、青空、きよ田、初音鮨,随便就能数一大溜儿食材比次郎拿得好的地方。
用最好的鱼介做寿司,并不是次郎的哲学。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次郎的食材,比起完美、最好,我认为"selected"是更为准确的词语(请中文好的朋友帮忙信达雅一下)。
关于食材的细致处理,到底哪些是真正的过人之处,哪些是被电影过度放大的部分,放到下期再详细谈。简而言之,次郎的鱼介不是所谓的“什么都用最好的”。
按照次郎自己的哲学,鱼不用拿最好,七八分就够了,重要的是醋饭的平衡。
去次郎吃寿司,就是为了他的醋饭。
当然,每个人对“好寿司”的定义不一样,有觉得醋饭最重要,有觉得鱼介更重要,有认为食材不够好就称不上好寿司的,也有认为食材太好破坏寿司整体性的。
我个人赞同次郎这一派理论,即醋饭最为重要,吃寿司就是为了吃醋饭。
可能大家立刻会问,那怎样的醋饭叫做好醋饭?
有趣的是,“好”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
我认为料理有趣就有趣在这里,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就像和牛并不是一味单纯地越marbling越好,你也不能说醋饭越酸越好,或越咸越好,甚至不能说食材越好就越好,它讲究的是平衡,是相性。如果说有什么“绝对”的好,那么“恰到好处”这份平衡感,是我能想到最永远正确的好。
次郎的醋饭的好吃,跟具体用了什么醋,哪里的米,更是没有什么关系。
其实它好吃只因为两点,一是大家吃得够快,二是次郎的手艺够好。
大家应该知道,次郎煮米饭的时间是按照客人的到店时间逆算的(当然这其实是个基本技能,没有吹得那么厉害),客人一到,煮好的米饭马上开握,迅速吃完迅速握,让米饭的温度尽可能地少波动,暖呼呼热腾腾的当然好吃。
次郎手边装米饭的那个桶,是我见过的寿司店里面最大的,因为他握得快,30分钟,8人份的饭量用光,放在别的店可能才吃了3贯,温度的损失自然小很多。而且用一个大桶更好保温,如果是青空、saito那种一吃吃两三个小时的,手边的桶都要小些,否则那么多饭放在那,久了就没法用了,要不停地从内场拿新米饭加进去。
其实吃得快这件事,不仅仅因为对方硬性规定30分钟内要吃完,更根本的原因在于次郎握寿司的速度极快,这就是手艺。他握得不够快,大家就是再着急想快点吃,那也没辙啊。
我问过saito【小编注:Sushi Saito (鮨 さいとう),米其林三星,tabelog评分4.85,此处指主厨Takashi Saito】,如果所有其他准备功夫都交给二厨做,你只负责握寿司,10个人能在30分钟内握完吗,对方仍然表示不可能,而且最多只能做8个座位。我也实际在很多寿司店打过秒表,就没有谁能比次郎快,次郎抓起米饭的时候,基本半个寿司已经出来了,然后迅速2转成型。
而且再从另一个维度举两个例子说明这件事情,一个是sugita【小编注:Sugita(本橋蛎殻町 すぎた)tabelog评分4.85】,吃一餐饭能把屁股坐穿,贯数上说,他只比次郎多了酒肴的部分,寿司是差不多的,但是同样10个座位,次郎30分钟搞定,sugita吃三个半钟,那么慢悠悠地握,舍利还是散。
另一位是sawada【小编注:Sawada (さわ田),米其林二星,tabelog评分4.47】,上次去吃了个lunch,感觉对方很想模仿次郎风风火火的作风。全程握得超赶,我感觉他的刀子都要飞起来了。只有四位客人的情况下,也不过是1小时20分钟内完成,而且他的饭全程散到尾,到处掉,从他的板上掉到我的板前,抹布上全是饭粒,质量保证不了,光快没有用啊。而且最要命的是寿司拿不起来,一拿就要断,次郎的寿司就算我只用两指拦腰捏起来,也丝毫不担心寿司会突然散开。
大家总抱怨次郎太快,我每次都特想跺脚大喊“不是这样的!”。
快才是次郎最厉害的本领,没有这个快,寿司决没有这么好吃,而且你绝对找不到第二个人可以握得这么快。
这是70年的经验磨出来的速度啊,最珍贵的无形财。
- 不是好料理人,而是大师 -
技术方面的东西太多,一次肯定讲不完,下回再续,现在先让我扣个题。
去了三十多次,我最最最直观的感受是——深奥。
你无法预测次郎的寿司是什么味道。
这是我没有吃到30次前,绝对没设想到的结果,我自己都觉得吃惊。
因为我其实是对它有整体把握的,“今天75分,上次80,再上次xxxx……”, 吃完之后我是能够判断的,但是吃之前我完全说不上来。我知道它一定是那个风格,但就是无法预测今天的某一贯寿司具体会是什么味道。
就像谁都知道波尔多地区的特征,但是现在扔两瓶一模一样的haut brion 89在你面前,你不开瓶不喝,绝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和年轻的寿司店完全不同,像saito,不会有“今天的味道逃出了我的手掌心”的感觉,不会惊奇。每次的味道可以对比,但就是没有“哦哦哦哦哦”的感觉,顶多就是“哇好吃”。
这大概就是好的料理人和大师之间的区别。
次郎的寿司,完全不遵循效用曲线——越吃越不容易惊艳。它是越吃越复杂,越吃越深奥,越吃你越觉得自己不懂。
在东京,除了次郎,就只有京味会给我同样的感觉。料理中的力量特别浑厚,不是那么直接好懂的。
很多人说我根本吃不出你讲的这么多东西来,其实挺正常的,否则怎么叫深奥呢,一吃便懂就不叫深奥了。
品尝次郎的好,一定是需要时间的。
最后,次郎还没退休,还在握,每天都在。
来日料栈,了解更多日本料理知识
首先,你要学会长按指纹关注日料栈
微信号:日料栈
ID:RyoriSt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