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接种环节多,安全第一位,家长若忽视,亲人两行泪!

周月军 听听专家说 2023-10-13



每个家长课堂课件里都有一个接种流程,这是最应该多花时间给家长讲解的部分。一个流畅的接种程序才能保证门诊接种高效而有序,这也是提高家长满意度中感触最深的部分。其中,又有以下几种情况特别值得说明。

 

带错儿童

 


要说让医生最无语的情况,莫过于家长带错了要接种疫苗的宝宝。

 

某天门诊,一帅小伙(小孩父亲)带着孩子来接种疫苗,我拿个接种证看了半天,也没看出适合当天接种的疫苗。

 

“你家是收到通知来打针的吗?这个小孩应该没针啊!”

 

“不可能,你们短信通知我的。”

 

说完,这位家长掏出手机翻出短信给我看,我仔细看了看,发现本子上的名字跟短信名字不一致。孩子家长顿时脸红,然后赶紧回去接打针的小孩。家长多跑了一趟,不仅自己受累多跑趟,门诊人多停车不容易,再说烧的也是油不是水啊。

 

还有另一种家长,虽然小孩带对了,但本子却带错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也很无奈。

 

不好意思问流程

 

有些家长带宝宝来接种疫苗却不清楚流程,也不好意思问,等了半天,一直等不到他家宝宝的名字,鼓起勇气问了工作人员才知道,原来是问诊筛查后没有去登记台登记。


这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即便是没来参加家长课堂不清楚流程也没关系,门诊的墙上也有很多接种的流程信息可以自行查看,亦或是询问工作人员,大家都很乐意为家长们提供服务。

 

未诚实告知服药史

 


有的家长并不会如实的告知宝宝的用药史。其中原因很多。

 

一种是家属间缺乏沟通。例如带孩子来门诊接种疫苗的只是亲戚或是其他家属,不知道孩子的基本情况,家属间也没提前沟通,问诊的时候也没沟通,回去之后才知道,小孩吃过头孢类药物。这样一来,家长又担心不得了,打电话过来咨询,吃药打针了怎么办?能怎么办呢?后悔药没有卖的。我只能跟家长解释:“疫苗是生物制剂,抗生素消炎类成分可能会一定程度影响疫苗的有效成分,所以要问用药情况,建议服用抗生素消炎类药物停药一周后再接种,就是怕这些因素影响疫苗接种的效果。但是具体会有多大的影响,目前也没有研究数据。”

 

另一种则是家长故意隐瞒药史。家长就是不想多跑一趟,故意隐瞒用药史,尤其是一些肺炎症状的儿童,已经推迟几次了,家长已经没有耐心,认为吃点药对预防接种没什么影响。甚至有些儿科医生也是这么认为,也跟家长说打针问你有没有吃药,你就说没有。其实不是我们严格,不给家长方便,都是为了孩子好,为什么要在可能影响疫苗效价的情况下接种呢?

 

规矩的双边破坏

 

最坏的一种情况,就是规矩的双边破坏了。不按规定的不止家长,有时候还有我们的接种医生。


有些家长大老远到门诊来接种,可是已经错过了接种时间,那到底给不给接种呢?如果双方都能按照完整的流程来完成接种前的问诊、筛查等等操作,工作人员也愿意的话,那么是可以种的。但是我还是不建议接种。规则是用来遵守的,不是用来破坏的。往往很多的事故就是出现在破坏规则上。

 

几年前的一个门诊就是因为给家长开方便之门被投诉了。门诊10:30结束,儿童家长到门诊时间已经接近11点,门诊已经停诊近半个小时。因为儿童奶奶是当地的幼儿园园长,很熟悉,就给开后门接种。家长直接告知医生是接种糖丸(脊灰疫苗的俗称),而医生也忽略了问诊筛查登记的过程,直接给孩子吃了两滴二价脊灰疫苗。

 

过后不久,该接种点就收到了孩子母亲的投诉,该母亲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享受到首剂接种Ipv的权利,而且还剥夺了她后续选择安全性更高的ipv或是五联的权利。其实,当时江苏省刚刚实行首剂接种ipv的新政,接种医生的重视程度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但孩子首剂接种opv后,并没有任何不适,也算是万幸,可想而知如果孩子真的出了问题,接种医生担负的责任就更大了。出自善意的方便之门,有时候并没有方便彼此,流程的被破坏最终伤及的可能是无辜的孩子。

 

不要随便开后门,接种差错往往就是在这个时候。儿童家长是孩子安全接种的第一守门员,请重视预防接种,遵守接种规则,不要那么随便接种。作为门诊医生,也应该坚守原则底线,不要随便接种,现在整个社会高度重视的情况下,你的随便,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随意。


你在预防接种时,还遇到过哪些问题?欢迎留言分享。


投稿请点这里,喜欢就赏个好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