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间记忆计划2018

草场地工作站 草场地工作B站 2020-01-11


民间记忆计划2018


编者注

2018始,曾在草场地工作站邮件组讨论——

 

对创作者而言,自由是一个动词而非名词,竭尽全力去尝试使用“自由”是第一并贯穿始终的动作,如果存在“百分之X的不自由”,要审视的首先是来自“内心的束缚”。


无数无数实例在证明着——“干掉创作之心”的“杀手”是现实本身,或更准确地说,是你自己。恍惚软弱借口推诿回避撒娇装睡都来自你自己。

 

互勉的是——

永远不望向天空,不期待不等待,无论时局如何,专注于该做之事。


2019,民间记忆计划走到第10个年头。这篇“回头看2018”的“一年小结”,重在记录“走过的路”(什么样的方式)。


比如,一开始的是“草场地工作站邮件组”,一个与创作密切相关的交流讨论空间,具体到涉及创作的“回村笔记”和“剪辑笔记”有谁写、写了多少篇,包括出现的“焦点话题”(拍摄期有“记忆——遗迹——废墟——照亮”,剪辑期有“过去时——处理手段——个人与时代”)。

 

具体到显示创作进程是“工作坊”,比如剪辑启动时的“作品核工作坊”、以及剪辑过程中的“剪辑工作坊”,记载的是,这些工作坊的发生时间、谁参加、亮出的“核”是什么,以及之后完成初剪的有谁、片名是什么。

 

还有放映(片子完成后的走向,非常需要的作品流通),不仅有“国际影展”或“获奖”,也有在一个村子(影片拍摄地)的放映(观片者是出现片中人物及他们的亲戚邻居等村民)。


放映记录也包括国内不同地点和形式的“民间放映”,尽管观影者“非常小众”,而且这些放映场地和组织者(相当一部分是“打游击”方式)不为绝大部分人所知——这些默默弯腰努力的耕耘者值得脱帽致敬。


以下是2018民间记忆计划与创作小结(先发在草场地工作站邮件组,再转录到草场地公号)——

草场地工作站邮件组

“创作永远是个人的事,集体交流互动启发激励是值得追求的创作环境”,由此便有“草场地工作站邮件组”这么一个与创作有关的文字分享交流之地,民间记忆计划实践9年,邮件组也存在9年。

 

2018年邮件组统计,42人在其中,34人是影像/剧场作者,8人是学者和研究者;全年共发出邮件组234次,总字数60万余字。


邮件组2015-2017(备注)

2015年:58人在邮件组,共发邮件组287次,共63万余字

2016年:49人在邮件组,共发邮件组186次,共55万余字

2017年:41人在邮件组,共发邮件组261次,共64万余字


邮件组文字涉及创作内容


回村

笔记

来自生活及创作现场的第一手文字。创作从回村开始,从写作开始。每年头三个月,与民间记忆计划同行的创作者返回村子拍摄期间,保持在邮件组发来笔记,并就一些焦点话题展开讨论。

章梦奇(32篇),吴文光(22篇),张苹(16篇),钱继奔(7篇),胡涛(5篇),张焕财(4篇),王海安(4篇),邵玉珍(3篇),贾之坦(3篇),鲁潇(3篇),李新民(2篇),共101篇

回村笔记涉及焦点话题

创作与持续个永远存在并被挑战的事实

记忆与恐惧记忆中的阴影,导致回忆时后怕

记忆成为遗迹→因为遮盖或遗忘

遗迹导致废墟→有迹可循还“记忆”尚存,若年久荒芜将终至废墟

记忆“废墟”与现实“废墟”→两者都成“废墟”趋势

“废墟”之上“生长”→置身“废墟”,以创作透视“废墟”存                                  在,且尝试有何“改变”所为


 

剪辑

笔记

剪辑——离开拍摄现场,影像进入“二度创作”,从4月持续至年末的个人创作,也是汇聚难点、疑惑、纠结、思考、感悟之时,面对困惑的思考和解决如何,也是作者在邮件组彼此坦承并刺激启发的重要原料。


吴文光(15篇),涂海燕(14篇),胡涛(7篇),章梦奇(4篇),荣光荣(3篇),王海安(2篇),刘晓雷(1篇),共46篇。



剪辑笔记涉及焦点话题

“过去时”→处理:影像中对记忆的不同处理手段

一个人→一个时代:从一个具体个体中透视一个时代“影子”

记忆与现实“废墟”中寻找“窗”的存在:“真实影像”中是否                               有“亮点”(希望之可能)



 


观影

笔记

各个作者的影片阅读,来自影展、初剪工作坊及专题放映(如陈婉真《再见阿爸》、古涛《驯马》)


章梦奇(29篇),吴文光(25篇),陆洁晶(4篇),张苹(3篇),刘晓雷(3篇),荣光荣(3篇),涂海燕(2篇),鲁潇(1篇),马然(1篇),钱继奔(1篇),共73篇。

 

记忆档案

每年与民间记忆计划同行作者,在村拍摄期间也保持对老人的记忆采访。2018年采访及采访整理统计,共26个采访者,共采访58人,具体为:

天津美院数字艺术专业学生(16人,共采访48人)

章梦奇(采访4人)

鲁潇(采访4人)

胡涛(整理采访2人)


创作工作坊

发生在作者之间的集体交流方式,民间记忆计划每年保持的集体创作交流方式。


工作坊1“作品核”工作坊(第一轮)

方式:作者自述新片创作之“核”并讨论

时间:4月28日

参与作者(10人及作品核)

荣光荣 →“人间父”

章梦奇 →“烟花照亮废墟”

胡涛 →“宠”

张萍 →“挣脱”

邵玉珍 →“沙子营女人”

王海安 →“诗歌张高村”

成林江措 →“玉树地震”

刘晓雷 →“爷爷村子变成飞机场”

吴文光 →“面对恐惧”

鲁潇 →“废墟·纺织厂”


工作坊2“作品核”工作坊(第二轮)

方式:作者放映“作品核”视频并讨论

时间:5月28日

参与作者(12人)

张苹、章梦奇、刘晓雷、胡涛、荣光荣、涂海燕、王海安、邵玉珍、张焕财、鲁潇、奥黛、吴文光



工作坊3剪辑工作坊

方式:各作者初剪版本放映并讨论

时间:4月至11月

7个作者出新片初剪

奥黛 →《我的中国男人》,时间:7月6日

鲁潇 →《废墟·纺织厂”》,时间:8月4日

涂海燕 →《丢失了记忆,丢失了自己》,时间:8月26日

吴文光 →《挣扎》,时间:11月8日

章梦奇 →《自画像:47公里的窗》,时间:11月10日

胡涛 →《宠》,时间:11月22日

荣光荣 →《人间父》,时间:11月24日


影片放映

与民间记忆计划同行作者,所创作影片在国内外影展或专题放映

《自画像:生于47公里》(作者:章梦奇)

碧山“八里纪录片交流周”(安徽,1月)

随州殷店镇钓鱼台村(“47公里”,湖北,4月)

“i电影X雅顿空间”(石家庄,北京独立影展策划,4月)

True/False影展(美国,2月)

沈阳纪录片影展(9月)

乌迪内远东电影节(Far East Film Festival,意大利,4月)



 

《自画像:47公里斯芬克斯》(作者:章梦奇)

随州殷店镇钓鱼台村(“47公里”,湖北,4月)

尼翁Visions du Réel影展(瑞士,4月)

香港“自主映室”(5月)

利马独立电影节(Festival de Cine Lima Independent,秘鲁,6月)

伦敦Open City影展(9月)

韩国DMZ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获“白鹅奖——最佳纪录片奖”,9月)

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纪录片电影节(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Cine Documental de Buenos Aire,阿根廷,9月,“国际竞赛单元特别提及奖”)

让·鲁什人类学电影节(Festival International Jean Rouch,巴黎,11月)

南方影展(South Taiwan Film Festiva,台湾,11月)

蒙特利尔国际纪录片电影节(RIDM,加拿大,11月)


 

《自画像:47公里》(作者:章梦奇)

沈阳纪录片影展(9月)



《偷羞子》(作者:胡涛)

台湾国际纪录片电影节(TIDF,敬丨华语独立纪录片单元,5月)



《选举2015》(作者:张焕财)

“中国独立影展”(南京,8月)



《土制没药》(作者:张苹)

“中国独立影展”(南京,8月)

南方影展(South Taiwan Film Festiva,台湾,11月)



《狂热自白》(作者:刘晓雷)

First影展(西宁,8月,获“一种立场”奖)

沈阳纪录片影展(9月)



 

 

剧场演出

《阅读饥饿》

演出于台湾国际纪录片电影节(TIDF,5月)

参演者:章梦奇、张苹、刘晓雷、胡涛、鲁潇、钱继奔、吴文光

 

研讨会/展览


研讨会:“共同创造(Co-creation)”

麻省理工学院(MIT)研讨会:“共同创造(Co-creation)”

时间:9月

参与:章梦奇、奥黛

“民间记忆计划与创作”讲座/表演



展览:民间记忆计划在西安美院

“2018中国(西安)青年实验艺术展”

时间:12月

策展:胡涛

协助:张丽媛



工作坊 / 课程

 

天津美院数字艺术系课程“民间记忆计划·纪录片创作”

时间:6月

主讲:吴文光



“中德青少年文化发现之旅:中德青少年影像训练营”

中国德国各15个中学生+民间记忆计划学生方红,共31人参与

地点:郑州47中

时间:7月至8月(三周)

辅导团队:章梦奇、奥黛、张苹、鲁潇、胡涛、吴文光



 

“台湾Doc Doc纪录片工作坊——身体工作坊”

主持:章梦奇

时间:9月(五天)



 

栗宪庭电影学校14期——工作坊“记忆/影像/身体”

8月(两天)

工作坊主持:吴文光、章梦奇、涂海燕



 

“非洲难民影像工作坊”(意大利卡利亚里)

12月(10天)

主持:吴文光、章梦奇




西安美院实验艺术系工作坊“以记忆为名:影像与身体”

12月(5天)

主持:吴文光、章梦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