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记忆计划2018
2018始,曾在草场地工作站邮件组讨论——
对创作者而言,自由是一个动词而非名词,竭尽全力去尝试使用“自由”是第一并贯穿始终的动作,如果存在“百分之X的不自由”,要审视的首先是来自“内心的束缚”。
无数无数实例在证明着——“干掉创作之心”的“杀手”是现实本身,或更准确地说,是你自己。恍惚软弱借口推诿回避撒娇装睡都来自你自己。
互勉的是——
永远不望向天空,不期待不等待,无论时局如何,专注于该做之事。
2019,民间记忆计划走到第10个年头。这篇“回头看2018”的“一年小结”,重在记录“走过的路”(什么样的方式)。
比如,一开始的是“草场地工作站邮件组”,一个与创作密切相关的交流讨论空间,具体到涉及创作的“回村笔记”和“剪辑笔记”有谁写、写了多少篇,包括出现的“焦点话题”(拍摄期有“记忆——遗迹——废墟——照亮”,剪辑期有“过去时——处理手段——个人与时代”)。
具体到显示创作进程是“工作坊”,比如剪辑启动时的“作品核工作坊”、以及剪辑过程中的“剪辑工作坊”,记载的是,这些工作坊的发生时间、谁参加、亮出的“核”是什么,以及之后完成初剪的有谁、片名是什么。
还有放映(片子完成后的走向,非常需要的作品流通),不仅有“国际影展”或“获奖”,也有在一个村子(影片拍摄地)的放映(观片者是出现片中人物及他们的亲戚邻居等村民)。
放映记录也包括国内不同地点和形式的“民间放映”,尽管观影者“非常小众”,而且这些放映场地和组织者(相当一部分是“打游击”方式)不为绝大部分人所知——这些默默弯腰努力的耕耘者值得脱帽致敬。
以下是2018民间记忆计划与创作小结(先发在草场地工作站邮件组,再转录到草场地公号)——
草场地工作站邮件组
“创作永远是个人的事,集体交流互动启发激励是值得追求的创作环境”,由此便有“草场地工作站邮件组”这么一个与创作有关的文字分享交流之地,民间记忆计划实践9年,邮件组也存在9年。
2018年邮件组统计,42人在其中,34人是影像/剧场作者,8人是学者和研究者;全年共发出邮件组234次,总字数60万余字。
邮件组2015-2017(备注)
2015年:58人在邮件组,共发邮件组287次,共63万余字
2016年:49人在邮件组,共发邮件组186次,共55万余字
2017年:41人在邮件组,共发邮件组261次,共64万余字
回村
笔记
来自生活及创作现场的第一手文字。创作从回村开始,从写作开始。每年头三个月,与民间记忆计划同行的创作者返回村子拍摄期间,保持在邮件组发来笔记,并就一些焦点话题展开讨论。
章梦奇(32篇),吴文光(22篇),张苹(16篇),钱继奔(7篇),胡涛(5篇),张焕财(4篇),王海安(4篇),邵玉珍(3篇),贾之坦(3篇),鲁潇(3篇),李新民(2篇),共101篇。
创作与持续→个永远存在并被挑战的事实
记忆与恐惧→记忆中的阴影,导致回忆时后怕
记忆成为遗迹→因为遮盖或遗忘
遗迹导致废墟→有迹可循还“记忆”尚存,若年久荒芜将终至废墟
记忆“废墟”与现实“废墟”→两者都成“废墟”趋势
“废墟”之上“生长”→置身“废墟”,以创作透视“废墟”存 在,且尝试有何“改变”所为
剪辑
笔记
剪辑——离开拍摄现场,影像进入“二度创作”,从4月持续至年末的个人创作,也是汇聚难点、疑惑、纠结、思考、感悟之时,面对困惑的思考和解决如何,也是作者在邮件组彼此坦承并刺激启发的重要原料。
吴文光(15篇),涂海燕(14篇),胡涛(7篇),章梦奇(4篇),荣光荣(3篇),王海安(2篇),刘晓雷(1篇),共46篇。
剪辑笔记涉及焦点话题
“过去时”→处理:影像中对记忆的不同处理手段
一个人→一个时代:从一个具体个体中透视一个时代“影子”
记忆与现实“废墟”中寻找“窗”的存在:“真实影像”中是否 有“亮点”(希望之可能)
观影
笔记
各个作者的影片阅读,来自影展、初剪工作坊及专题放映(如陈婉真《再见阿爸》、古涛《驯马》)
章梦奇(29篇),吴文光(25篇),陆洁晶(4篇),张苹(3篇),刘晓雷(3篇),荣光荣(3篇),涂海燕(2篇),鲁潇(1篇),马然(1篇),钱继奔(1篇),共73篇。
记忆档案
每年与民间记忆计划同行作者,在村拍摄期间也保持对老人的记忆采访。2018年采访及采访整理统计,共26个采访者,共采访58人,具体为:
天津美院数字艺术专业学生(16人,共采访48人)
章梦奇(采访4人)
鲁潇(采访4人)
胡涛(整理采访2人)
创作工作坊
工作坊1“作品核”工作坊(第一轮)
时间:4月28日
参与作者(10人及作品核)
荣光荣 →“人间父”
章梦奇 →“烟花照亮废墟”
胡涛 →“宠”
张萍 →“挣脱”
邵玉珍 →“沙子营女人”
王海安 →“诗歌张高村”
成林江措 →“玉树地震”
刘晓雷 →“爷爷村子变成飞机场”
吴文光 →“面对恐惧”
鲁潇 →“废墟·纺织厂”
工作坊2“作品核”工作坊(第二轮)
时间:5月28日
参与作者(12人)
张苹、章梦奇、刘晓雷、胡涛、荣光荣、涂海燕、王海安、邵玉珍、张焕财、鲁潇、奥黛、吴文光
工作坊3剪辑工作坊
时间:4月至11月
7个作者出新片初剪
奥黛 →《我的中国男人》,时间:7月6日
鲁潇 →《废墟·纺织厂”》,时间:8月4日
涂海燕 →《丢失了记忆,丢失了自己》,时间:8月26日
吴文光 →《挣扎》,时间:11月8日
章梦奇 →《自画像:47公里的窗》,时间:11月10日
胡涛 →《宠》,时间:11月22日
荣光荣 →《人间父》,时间:11月24日
影片放映
与民间记忆计划同行作者,所创作影片在国内外影展或专题放映
碧山“八里纪录片交流周”(安徽,1月)
随州殷店镇钓鱼台村(“47公里”,湖北,4月)
“i电影X雅顿空间”(石家庄,北京独立影展策划,4月)
True/False影展(美国,2月)
沈阳纪录片影展(9月)
乌迪内远东电影节(Far East Film Festival,意大利,4月)
随州殷店镇钓鱼台村(“47公里”,湖北,4月)
尼翁Visions du Réel影展(瑞士,4月)
香港“自主映室”(5月)
利马独立电影节(Festival de Cine Lima Independent,秘鲁,6月)
伦敦Open City影展(9月)
韩国DMZ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获“白鹅奖——最佳纪录片奖”,9月)
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纪录片电影节(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Cine Documental de Buenos Aire,阿根廷,9月,“国际竞赛单元特别提及奖”)
让·鲁什人类学电影节(Festival International Jean Rouch,巴黎,11月)
南方影展(South Taiwan Film Festiva,台湾,11月)
蒙特利尔国际纪录片电影节(RIDM,加拿大,11月)
沈阳纪录片影展(9月)
台湾国际纪录片电影节(TIDF,敬丨华语独立纪录片单元,5月)
“中国独立影展”(南京,8月)
“中国独立影展”(南京,8月)
南方影展(South Taiwan Film Festiva,台湾,11月)
First影展(西宁,8月,获“一种立场”奖)
沈阳纪录片影展(9月)
剧场演出
《阅读饥饿》
演出于台湾国际纪录片电影节(TIDF,5月)
参演者:章梦奇、张苹、刘晓雷、胡涛、鲁潇、钱继奔、吴文光
研讨会/展览
研讨会:“共同创造(Co-creation)”
麻省理工学院(MIT)研讨会:“共同创造(Co-creation)”
时间:9月
参与:章梦奇、奥黛
“民间记忆计划与创作”讲座/表演
展览:民间记忆计划在西安美院
“2018中国(西安)青年实验艺术展”
时间:12月
策展:胡涛
协助:张丽媛
工作坊 / 课程
时间:6月
主讲:吴文光
中国德国各15个中学生+民间记忆计划学生方红,共31人参与
地点:郑州47中
时间:7月至8月(三周)
辅导团队:章梦奇、奥黛、张苹、鲁潇、胡涛、吴文光
主持:章梦奇
时间:9月(五天)
8月(两天)
工作坊主持:吴文光、章梦奇、涂海燕
12月(10天)
主持:吴文光、章梦奇
12月(5天)
主持:吴文光、章梦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