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影展 | 旁观笔记① | 吴文光:家庭门 · 凡人素人
母亲影展,“草场地工作站"作者及研究者策划的独立影展。
影展团队:章梦奇、戴旭、胡涛、高昂、张盾、刘晓倩、郭旭宏、俞爽、刘通、李新月、郭一骄、郑忞、庄炜
2023年,特别邀请了「母亲影展2022」入围作者梁丑娃和王凯加入选片与策展。
影展为线上:腾讯会议(4084685267)
为期:3月18日-5月14日,持续9个周末(27个夜晚)
放映:9个单元38部片子+焦点单元“妈妈拍片”8部妈妈作品,共46部片子
论坛:6场嘉宾论坛+4场番外谈(策展人与作者谈)
放映及所有活动免费
母亲影展→旁观笔记①
文:吴文光
争当最佳观众
先说下我和“母亲影展”的关系。这个影展去年第一季策划操办由草场地一帮年轻作者自己组队弄的,从一开始我就不在策展团队中,也不是“躲在幕后顾问军师指手画脚”之类。
这个事是年轻作者自己弄的事,我乐在“其外”,影展开始后,作为观众之一跟着看片并参加映后谈,再勉力自己每次看片后写“看片笔记”。总之,我的自我要求是,争当影展“最佳观众”。
去年,2022,所有28部片子都看了,也参加映后讨论,写了观影笔记18篇。自觉做得还不错,当然还有上升空间。
家庭之门打开
今年影展第二季准备至今,入选片子敲定了,放映单元构想了,节目安排落实了,38部影片+焦点单元“妈妈拍片”8部妈妈作品,共46部片子,再有6场嘉宾论坛+4场番外谈(策展人与作者谈)。影展将从3月18日开始,持续9个周末(共27个夜晚),5月14日落幕。
“家庭战场”
“咫尺之间”
“记忆记忆”
“女性凝视”
“日常偏离”
“死亡之课”
“二次分娩”
“多棱镜像”
“阅读病毒”
读着9个放映单元命名就觉得刺激。恍惚间,一扇扇家庭之门打开。
一个家庭就是社会这口大锅里一分子,太多潜藏埋伏分分钟都可能溅出并可能沸腾。家庭,可以说就是现实生活的透视显微镜。尤其是我们身处的当下,种种现实矛盾冲突交错撞击,让人感觉犹如身处大地震后时代或火山爆发前“酝酿”,不得不想(面对):这个社会怎么啦?
没办法等待专家学者分析旁证,更不可能等待什么大人物指点江山,作为创作者该有的动作就是“启开家庭之门”。
母亲,每个家庭最为重要的角色(一般情况下重要过父亲),可以看作是一个家庭的看护者。“打开母亲”,就是打开通向一个家庭的隧道(用“隧道”一词是真的觉得“家庭门”没有那么容易打开并敞开)。
影展朝向
上述文字之后,应该可以明白一个以“母亲”为题的影展朝向什么。
思路跳到通常电影节的一个“顶端”,也就是通常被人挂在嘴边的那些排场豪华规模名气A类电影节——倒不是要去指责批评这些影展,那是一种惯例下的模式运行——是说这样的影展操持下的影片汇聚,少不了——热点眼球名气精英。
其实电影节也是各式各样的。九十年代初踏足影展,听到一个说法是,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都有电影节。这种说法有不同角度理解,从“多元”或“不同滋味”理解就是,什么样的电影节都应该有,比如女性影展同性影展儿童影展阿兹海默影展(最后一个是我现编的,很可能事实是有的只是还没被我们知道)。
我初次去影展就是那种“小影展”,1991的8月和10月,连着两个影展,都在日本,一个是福冈亚洲电影节,创办者是一对夫妇,丈夫叫前田,妻子叫Miyo,和我年纪差不多(那时30多岁),操办人也是前田和Miyo,影展期间有自愿者报名(为我做翻译的就是一个中国留学生)。电影节从当地政府申请到一点钱,很少,大部分钱靠募捐。影展场刊最后几页是募捐者姓名和捐款钱数,捐钱多的我记不住,但记得捐钱较少的有1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6百多)。
可以想象福冈这个“亚洲电影节”资金少到什么程度,每年影展只能邀请三个导演到场(我去的那年除我,还有一个香港导演一个韩国导演),管酒店只是三天。我当时头次出国,新鲜激动,渴望提前几天到,和办影展的前田和Miyo说了,就安排我在他们家住(只有卧室客厅两间屋,很小,我睡客厅榻榻米)。
这样一个“小”“穷”一点名气也不有电影节,却是我的终生难忘。以后去过一些所谓排场名气豪华影展(柏林迪拜上海等),和福冈前田Miyo两口子办的影展放在一起的话,福冈让我有从未感受到的“归家”感。
跟着去的是山形影展,据说是当时唯一亚洲纪录片电影节,第二届(两年一届,上一届是1989)。当时的山形影展自然没有以后那么大的名气,影展像山形小城一样朴素单纯,但集中了来自世界各地“海量”(百多部)纪录片。一个朴素简单小城,有那么多各种各样纪录片,让我这个“纪录片饥饿者”有饱餐满足感。
凡人素人日常
再谈回到母亲影展的朝向,如果一部部片子就是“一扇扇家庭之门打开”,这个可以说就是母亲影展朝向的最好答案了。
还有,投片作者大概相当一部分会因为“非专业”“年轻”“第一次创作”“拍的就是家庭那点事”“题材太过私人”等等登不了大影展之堂,但在草场地母亲影展这里,是被张开双臂迎接的。这些平凡朴素普通作者带来的片子相当一部分数量都是自身家庭,所谓平凡人普通事,“油盐酱醋一地鸡毛烟火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看似和别家没什么不一样家庭之门打开时的各种惊心动魄。
母亲影展是一列运行之车,前行中不断又有新乘客上车。不用说每次影展放映后会激发出新的作者,还有一些“家庭之门”被打开后引来的“家庭后续”,比如现在正在进行中的“妈妈拍片”工作坊,就是原先“被迫对象”妈妈们也拿起拍摄家伙,比起梦奇妈妈章燕、戴旭妈妈张映玲(网名我爱五花肉)、王凯妈妈万连均等,这些百分之百“素人”们镜头里出现的画面、故事和她们憋在心里N多年的声音一旦迸发出来,真的很可能会“引发地震”的。
我已经忍不住想象着“母亲影展”五年十年后的模样,成百上千有关妈妈有关家庭有关人生的片子涌到母亲影展河道,太多太多我们现在无法预想的话题——家庭的伦理的人生的命运的影像的艺术的……奔涌而来。
母亲影展→观察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