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画底稿?

FreeCtiy 行走的审计汪
2024-08-27

文 | FreeCity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公众号:行走的审计汪

知乎专栏:行走的审计汪


01

引  言

做审计越久,就越发现,实务中很容易被困在各种各样程序中难以自拔,而忽略许多重要信息。


有一天,也是在偶然之中,听到入职不久的新同事,大家在一起聊天时,开玩笑地在说:新的一天开始了,又是画底稿的一天


另一个同事附和道:是啊,今天要画一张新底稿,我还从来没画过收入底稿


听到的时候,觉得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因为画底稿,总让人感觉是在按照既定路径做程序,而未融入相关的风险意识、职业敏感意识


但后来也慢慢发现,这只是刻画了现实而已。现在的许多项目组,不就是在日复一日地画底稿么。甚至有些团队,连画底稿都不想画了,直接写上去完事。


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什么我们总是在画底稿?画底稿会有哪些不利之处?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带着这些问题,和大家来聊聊我的一些想法。



02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画底稿?

我们经常在说,风险审计模型,也就是说要按照风险导向来做审计。这说明识别风险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先识别风险,再根据风险去设计相应的审计程序,下一步才是针对性地去执行程序。


但实务中,许多项目组都是一上来就开始执行程序,有些成员根本不知道所谓的风险是什么,风险审计完全流于形式。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两方面:

1.时间和人员的考虑:合伙人会权衡项目和人员;如果项目少人员多,那时间就很充足,但摊到每个人头上的创收就会减少,直白点说,就是赚的少。


而项目多人员少,那时间就很紧张,虽然大家会挣得多些,但会辛苦许多。在时间和人员上,做到相对平衡,是一门艺术,现实中却总是冲突不断。


为了赶时间,赶进度,导致大家都自动省略风险审计这一步。


为什么省略?因为不管风险在哪里,该做的程序一样也不能少,如果是公众利益实体审计,那所有程序都得高规格执行


给的既定时间内,能做完这些程序,就很不错了。哪里还有空去管风险?去质疑资料的真实性,财务数据的完整性等。


2. 专业胜任能力的欠缺:要识别风险,需要一定的专业胜任力。


之前在一些文章中也反复提过,如何具有风险敏感意识。光是看看文章,就觉得不容易了,又何况是在实务中真正做到。


就从干了十几年审计经验来看,要发现“客户精心打造的舞弊”,光是依赖于常规审计程序,是较难的。


常规审计程序,主要是可以帮助我们在“事发之后”用于抗辩所用。


要发现财务舞弊,必须从头到脚,深挖三尺,通过各种交易的商业合理性,和审计证据的充分完整性,识别出来


而问题的根本所在是大部分公司都是正常的,这意味着要从中揪出一些有毛病的公司来,要充分掌握这当中的执行尺度,不然就容易陷入人员流失的困境。


所以,实务中大家越来越倾向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给你分配什么底稿,我们就画什么底稿,老老实实把程序做到位,就不错了。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事务所、项目组的问题,还和整个资本市场的环境、制度有关联。我们就不展开去讲了。


就从自身而言,我当然赞成、支持风险导向审计认为执行程序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职业谨慎性,而不是客户给什么说什么,我们就信什么。


但具体做起来,受时间、人员和能力限制,风险审计就慢慢流于形式了。



03

画底稿的不利之处

画底稿现象,并不利于做底稿的人专业能力的真正有效提升


在画底稿的过程中,我们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审计程序,把底稿做完。


在这个目标导向下,很容易为了做程序而做程序,但并不知道做这项程序的目的是什么,是否需要根据风险进行调整。


比如,在做职工薪酬底稿时,薪酬的支付测试,经常在底稿中看到每个月都抽取了一笔进行测试。


为何要每个月都抽取?同事说,因为原先的底稿就是这么做的


但我们如果仔细想一想这个程序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实质性测试,查核计提的薪酬是否均已支付,支付的过程是否经恰当审批,同时从侧面来印证薪酬的真实性。


细节测试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抽样,也就是从总体中抽选出一部分样本进行测试,从而从样本推断总体的过程。


抽样方法有随意抽样、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样本的数量和预估的风险以及内部控制有效性有关。


如果预估的财务报表错报风险较低,内部控制有效,则可考虑抽取的样本较少。


假设该单位的工资是每月支付一次,那属于每月执行一次,总体规模是12次,考虑到总体较小,在预估内控有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抽取3-5个作为样本,而不是选择总体来进行测试。


只有在内部控制无效,工资相关的风险很高时,我们才需要每一笔都去执行测试,因为样本推测总体可能会出现较大误差


所以,在执行这项程序时,由于不知道所谓的风险,也没有有效利用风险评估过程和内部控制测试结果,只是一味去画底稿,反而多花费了时间和精力。


这是画底稿对做底稿的同事,所带来的不利之处。


久而久之,做底稿的同事找不到价值感,认为做审计只是日复一日画底稿,再加上工作累强度大,于是就有许多人选择离开事务所。而这也导致了事务所团队人员的流失。


画底稿对团队、对事务所来说,也存在许多不利之处。画底稿的态度,不利于从底层发现风险,也不利于问题的落实。



04

我们应该怎么做?

对于画底稿,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下述两方面来聊聊。


首先,对于执业者而言,应尽早摒弃“画底稿”心态,而是多思考,多从风险角度来思考程序执行。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专业胜任能力,去识别一些常见的风险迹象,这也有利于提升我们的综合能力,并让审计这份工作更有趣味性。


而对于项目团队而言,首先要兼顾项目和人员的平衡。如果人少项目多,那项目质量下降是必然


对项目质量下降,不应抱有侥幸心理一旦发现问题,后果就很严重。对于风险,永远要防患于未然


同时,在团队中要不断强调风险审计的重要性,以及制定能够落实风险审计的制度或规则。


人很容易遗忘,并且更看重短期利益因此如果不经常强调,在执行过程中,就会不断陷入“画底稿”的困境中。



05

总  结

总的来说,“画底稿”这件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陷入“画底稿”困境中而不自知


风险总是悄悄来临。


它不会堂而皇之告诉你,我来了。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在执业过程中保持审慎,从多角度来识别审计风险,用敬畏心来做底稿。


而已经在画底稿循环中的人,也不妨自查一下,是否需要做出改变,如何做出改变。


上述是我的一些想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相关好文推荐:

一份给审计新生的底稿拯救指南

刷底稿很痛苦,那是你没摸透这些!

轻松一点,马上学会:如何做好审计底稿的核心?


同控付费合集推荐:

同控付费系列


350+文章(干货)分类集锦:

过去这四年,我们写了啥?


精华资料获取:

回复本号这些关键词,有惊喜!


详情可关注并星标,这样我们就不会错过彼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行走的审计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