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员工对你敬而不亲?
“当他嬉笑着离开办公室的时候,我真的以为自己已经将他说服了。”收到辞职信时,这位CEO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跟随他打拼多年的一位高管决定离开。
过去的大半年,公司业务发生剧烈调整,对方向的迷茫令团队人心惶惶,也令高管团队疲惫不堪。一个月前,这位高管已流露对公司现状的不满和去意。
CEO察觉到之后立刻找他谈话,但是谈话的过程中,对方刚说两句话,CEO就接过话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从公司战略到团队调整,从个人成长到往事回忆,几乎要将对面这个七尺男儿说到落泪。
谈话——倒不如说是CEO的独角戏——在团结和睦的氛围中结束,CEO还顺手给CPO打了个电话,“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后来同事告诉CEO,这位高管那天晚上约了几个当年一起创业的伙伴喝酒,喝到半醉大哭了起来,带着不甘和愤懑说:“他为什么不让我把话说完……”
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每日不停地发表观点是他们的生活常态,他们需要整日面对客户、员工、投资人发表演讲、说服对方。
创业团队在某个周会上拍桌子互怼,被视为“创业精神”的一种,在激昂的情绪中,人们往往不等对方说完,就急于表达观点。
CEO与员工谈话时,刚听员工大致描述甚至不等对方说完,就开始滔滔不绝地发表看法,却忽略了员工想表达的真实想法。
在公司“呼风唤雨”的CEO把这种强势的沟通习惯带回家中时,结局更是灾难。
创业者本人往往是观点的持有者和发布者,却并非优秀的聆听者,那么,什么才是聆听的正确姿势?
01
在湖畔不久前的一次workshop上,老师带领学员进行了一次“聆听练习”。
Step1: 四个人一个小组,选出一位担任“案主”,诉说最近一件令你不快的事情。【2.5mins】
Step2: 其他人作为聆听者,专注聆听故事中的不同面向,并给予案主反馈:
· 第一位A用客观中立的资料语言,重述事件本身;【1min】
· 第二位B用带情绪的语言,重述案主当时的情绪与内心的感受;【0.5min】
· 第三位C从“案主认为我是谁(我真正关心的是什么?)”的角度,反馈给案主当时 ta 的身份认同是什么 【1min】
Step3: 案主分享听了大家反馈之后的感受,所有人一起参与讨论 【3mins】
练习结束后,老师问大家的感受:
案主说:
“聆听者让我看到了我心里不愿意承认的东西。”
“就好像有了一个新的角色去帮我重新审视这件事情。”
A说:
“听B和C说的时候我很怀疑我们听的是不是同一件事,毛骨悚然。”
B说:
“我反思,可以理性地帮案主分析情绪,为什么不能理性地对待自己的情绪?”
C说:
“如果能跳出来一点点,就会发现我们很多决策被情绪左右。”
这个练习让我们意识到,述说者和聆听者的理解和感受可能完全不一样,当我们扮演诉说者的角色时,极容易沉浸于自己的情绪和逻辑之中,忽略掉对方,这让谈话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作为成人,聆听可以让我们厘清更深层面的自我。聆听者给予的关注和认可,创造出一种人际体验,从中我们可以敞开自己,发现更完整的自己。”《好好说话第一步:学会倾听》一书中写道。
02
我们每天都在对话,可以很自然、很随性地跟身边的人沟通,过程中我们不是在聆听吗?
没错,我们每天都在“听”与“说”,但这种自动导航式的聆听往往是很肤浅、不深入的,如果我们希望获得更为圆满的人际关系,或者有心维护一些特别的关系,可以试着可以多花一点时间、更用心去听。
良好的聆听需要同理心,要在一开始就创造一种彼此打开、尝试互相了解的氛围,我们都知道不要轻易打断别人说话,但更重要的是,在交谈时不要跳过“聆听”和“了解别人说的”这两步。
比如,当你的朋友说,“最近太倒霉了,工作好不顺啊。”你可能会下意识回应“啊,我也是哎!”然后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自己的事儿,这个时候你就剥夺了对方倾吐的机会,更好的方式应该是,“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
那么什么时候才轮到你说?
瑞·达利欧在《原则》一书中提到一个“2分钟原则”:给对方2分钟时间,将内容表达清楚,不管怎样,2分钟之后再说话。
当你让对方说完,你在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对方真正在说什么,情绪状态如何,这时候可以试着给出反馈式的回答,特别是反馈情绪的,能够让对方有被理解的温暖感觉。
比如回到开头的例子,当你的员工对你倾诉的时候,你可以试着分辨,他是在抱怨吗?她的情绪是愤怒还是悲伤?等他说完,你可以先有一个反馈,“你觉得自己做的事儿没有被看见,是不是觉得很难过?”对方会立刻感到你对他的理解和共情,这时候他愿意说也愿意听。
在沟通可持续的情况下,问题总能得到解决。
03
最后,这里还有一些练习聆听的Tips,希望给到你一些启示:
1.捕捉话语背后的讯息
注意倾听对方的情绪、顾虑、疑惑、喜怒哀乐,将这些讯息带给你的印象,组织成语言反馈给对方,可以使用这样的句式:“听起来,你好像感觉……”
2.表达关系
把关注点放在对方身上,不要急于表达自己,通过肢体语言和专注的态度,来表达你的在意和关心。
3.承认对方的感受
确认对方的感受,“我明白,你现在感觉……”会让对方了解自己正在被听到。
4.不去妄加评断
永远不要试图改变他人的想法或感受,别再说“你太敏感了”、“想开点”,纠结可不是想想就开了的。
5.总结对话内容
总结对方话语中的信息,而不是加上自己的评判:“你刚刚是说,你打算……”确保我们真的理解了对方的意思。
6.表达共情
尊重并接纳他人的感受,即使那些感受不符合我们的期待,在别人向你倾诉心事时,试试说:“你能信任我,愿意和我讲这些,我真的很高兴。”
7.使用积极倾听的信号
一些很小的积极表达,就可以表示我们在认真听,例如:“嗯嗯”、“我明白”、“然后呢”、“后来呢”,对方也会更愿意继续说下去。
8.适时换话题
如果我们察觉到对方因为当前的话题而显得愤怒,过度激动,听了想打人……可以先把话题引开,等对方平静下来,再看是否要继续讨论。
资料参考:
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
《好好说话第一步:学会倾听》 作者:麦克·P.尼可斯
编辑 | 徐蓁 | 校对 | 刘昊 | 值班主编 | 魏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