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荷忠:我喜欢那个《故事会》里的阿Q | 老物件
采访之前,我们对于陈荷忠的好奇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淘品牌”快速发展时代亲历者的成败得失。陈荷忠在2009年加入伊米妮,和妻子一起创业;到2012年,伊米妮已经成为一个年销售额过亿的淘品牌,跻身行业前列;此后数年,伊米妮的发展无明显变化(至少在数字上是这样的)。
二是“非典型互联网创业者”的自我认知,陈荷忠与大多数互联网创业者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他很少加班,按时去学校接送孩子,个人朋友圈几乎都是与家庭、生活相关的信息……种种迹象给人诸多疑问:他厌倦了吗?他没办法止住公司的颓势了吗?他要放弃了吗?
通过采访,就上述两点我们得到了一些答案。此外陈荷忠在“夫妻创业”、“CEO的自我成长”等方面也有所表达,详见访谈实录。
在长达的10451字的对话之前,很有必要先跟各位读者大概介绍一下受访者陈荷忠。
陈荷忠,花名大米,现任原创女包品牌伊米妮CEO。
2002年,陈荷忠毕业于浙江大学旅游管理专业,2003年加入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半年后离职,在杭州一家英语培训机构“虚度青春”,2005年重新进入阿里巴巴,在电话销售部门诚信通做销售员。
2009年,陈荷忠从阿里离职,开始和太太一起创业,做女包品牌伊米妮(前身为淘宝女包店铺“小米包铺”)。
2010年陈荷忠在公司进行品牌改革,在此后的三四年帮助伊米妮从一个年收几百万元的淘宝店铺,成为年收超过1亿元的“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
2015年,陈荷忠进入湖畔大学,就读期间,受行业和自身影响,公司业绩无明显增长,内部管理问题严重,最近两年主要忙于在思想上整顿和重建公司。
陈荷忠留在湖畔大学的创业老物件——“一个戴着(荣耀的)皇冠、长着(梦想的)翅膀、扎着(纯真的)小辫子的女孩的钟。”这件物品有关于他和太太的爱情和创业梦想。
“我们是草根出生,我太太大三时靠600元生活费起家,从最开始从兴趣出发,到后面梦想开一家百年小店,再立志做一个中国人自己的百年箱包品牌,都和这个钟有关系——插上翅膀,给所有喜欢包包的新时代精致女性插上美丽和自信的翅膀。
这后来成为了我们公司价值观的第一条:梦想驱动。虽然现在百年梦想才走了11年这一小段,但是我们坚信用一辈子去追求和努力,梦想终会成真,就和我们俩的爱情一样,天长地久。”
——陈荷忠
现在,我仅作为访谈者,介绍一下我所了解的陈荷忠其人。
一位坦诚的CEO。
按约定,访谈地点定在杭州城北一处电商产业园内,几年前陈荷忠买下了其中一栋的顶楼和一楼,取义“顶天立地”,访谈在18楼进行,里面空无一人,一张张办公桌用布盖着,掀开布,整齐摆放着许多样品和面料。
过去几年,由于公司业绩无明显增长,陈荷忠的公司员工从200多人陆陆续续减少到现在的100人左右,目前所有的员工都集中到了一楼办公,但陈荷忠并没有要求我们在一楼见面。
对于过去几年公司出现的各种问题,陈荷忠坦诚问题出自自己,作为CEO,他在长达三四年的时间里并没有把心思全部花在公司,“到处游学或演讲,还跨界分享,而且还很享受”,直到公司烂到根儿才醒悟过来。
他评价自己并不是一个善于发现自身问题的人,也不是天才型的创业者和管理者。经历过这些以后,他笃定自己要做“皇帝”。
一位善于跟自己和解的阿Q式人物。
陈荷忠说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是经常出现在《故事会》里面的阿Q,因为那个人总是会在自己不如意或者犯错之后安慰自己。
陈荷忠也是这样的人,一方面他坦诚了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犯下的错误,并且直面它,解决它;另一方面,他不会深陷其中,所以沮丧、后悔、不甘这样的情绪几乎不会发生在他身上。
“如果我的愿景是100年,那耽误三四年也不是什么大事,而且我还有机会通过这几年发现错误,好好打好百年企业的底子。”
谈及过去几年公司遇到的问题以及当下的现状,陈荷忠如是说。这既是性格所致,也是其后天领悟的生活哲学。
一位富有责任心的儿子、丈夫和父亲。
陈荷忠二进阿里巴巴后,开始帮助父母在老家盖新房,每个月往家里寄1万块钱(当时陈荷忠在阿里的月薪一万多)。
陈荷忠自称在加入伊米妮之前,闲暇时间的主要工作就是陪妻子跑市场进货,身兼“男朋友”、“保镖”和“搬运工”等多个岗位。
现在,陈荷忠的朋友圈发布的内容几乎都是和自己的家人有关,尤其是有关自己带娃的内容,只要条件允许,他每天都亲自接送孩子上学、放学。
公司员工有时提前下班接孩子,陈荷忠也表示自己没意见。他希望生活过得有质感,而不是天天加班,天天熬夜。
一位愚公式的创业者。
陈荷忠给人以憨厚敦实之感,自称“学习能力一般,学习后劲很足”,陈荷忠并非天才,但喜欢琢磨,且能长久专注在一件事情上。
他说自己是草根出身,唯一拥有的就是梦想,虽然想象不到十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但是对尚未发生的未来和可能实现的梦想感到激动。
以下是访谈实录,经编辑,略有删减。
01
“我阿里工号1175
等公司到20万员工时,我多牛X”
Q:你大学毕业以后直接去的阿里巴巴工作?
A:没有,我毕业之后先做了一年的旅游行业。去阿里是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当时我一个同学,他很懂电脑,知道有个公司叫阿里巴巴,他说要去面试,我说那我陪你去吧,结果我面试上了,他没有面试上。
2003年,大米(右一)第一次进阿里
我记得是2003年3月份进入阿里巴巴。先是一个月的闭关培训,4月份就闹非典了。培训结束后又关了一个月,我运气也很好,那一个月通过电话联系客户,出来之后就签了两单,拿了一万多的提成,那是我第一次一个月拿一万多块钱,觉得日子太美好了,销售这个事情太容易了。
结果做了不到半年就离职了,当时发生了一些委屈的事情,就是我的客户被别人抢了,那时候杭州区比较特殊,我们销售都是个体户,都是自己管自己,不像其它区域,销售都是住在一起,大家一起分享、交流,管理上也比较严格。
后来我就去申诉,主管说:你自己的客户都看不牢,还好意思申诉。那个时候的阿里也不健全,不像现在离职的时候,还会有HR找你聊天,了解情况。
我离开之后就很苦了,几个月没有收入,又不好意思再问家里要钱。在那种情况下,再找新工作的时候,我的标准就很低了,找了一个英语培训机构。
一开始做前台,后来做市场,但是赚不到钱,因为这个培训机构本身是一个加盟机构,我记得当时一个月好像也就三千块钱左右。
到2005年春节的时候,想着出来工作两年了,回家总要带点钱回去吧。但真没钱,那个培训机构也没有年终奖。我就问我一个室友借了三千块钱回家。我那个室友当时月薪已经到八千了,我就想了想原因,觉得是因为他毕业之后一直在一家公司做,所以我想我不能老是换工作。
然后当初在阿里认识的那帮朋友,他们总是给我传递一种积极的感受,所以我想我要回阿里去,就重新面试中供的那个岗位,但是人家也不要我,说做销售最重要的是坚持,我太容易放弃。
我就换了另外一个部门面试,还真进去了,那个部门就是诚信通——电话销售部门,面试我的人是当时诚信通的头儿——卢洋(现湖畔大学副校长)。
2005年,大米二进阿里
进去之后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做,后面拿了一个百年之星,第二年我又拿了诚信通的年度第一,第三年就晋升为管理岗,并且打造出了一支TOP团队,直到2009年,我从阿里出来。
Q:听说你离开阿里巴巴的时候内心是极其不愿意的,是什么让你不愿意出来?
A:我觉得是阿里的价值观让我不愿意出来,这家公司很正能量。
我举一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我做英语培训时的状态是,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约朋友当天晚上哪里喝酒,哪里打麻将,哪里K歌,然后就等着下班。
做英语培训阶段的大米
我经常打电话给一个阿里的朋友,问他:你今天能出来吗?他总是说:不行,今天开会。或者:不行,今天加班。我们就嘲笑他:你有那么忙吗,忙什么呢?
后来我进了阿里,我就变成了那个被打电话的人,变成了那个回答“开会”,“加班”,“忙”的人,变成被他们嘲笑的人。但我一点也不羡慕之前那种生活了,我觉得那是一种浪费人生的生活,看起来很享受,其实什么都没有。
阿里看起来很苦,但实际收获很大。后来我另外一个以前一起玩的朋友也进了阿里,他也变成了我这样。我觉得阿里是能够改变一个人的,让他变得更加正能量,变得更加上进,变得乐于去想很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一些事情。
我觉得阿里这家公司对于行业、社会的贡献,不是创造了多少就业岗位,而在于真正打造出了一波人,这波人让社会充满着前进的力量。
所以从阿里出来创业者,虽然有些人公司做得不怎么样,但我觉得人都很有正能量。
我刚进阿里的时候,有一次培训,Savio(原阿里巴巴首席人力官)说:现在像索尼这种公司,工号在1000的员工那是被后面的员工所敬仰的,你们也是1000号左右。
所以从那个时候我脑子里就有一个想法:我要在一家公司一直待下去,等这家公司到5万、10万、20万员工的时候,那我多牛X。
这是我在那个时候对创业的一种理解,就是一直在一家公司服务,帮助这家公司或者参与这家公司从小到大的发展。
Q:为什么最后还是离开了?
A:我能说是爱情吗?当时是我太太让我出来,她还发动我身边的朋友都来劝我。我很怕她哭,她一哭我就怕。折腾了大概有半年左右的时间我才决定出来的。而且当时她怀孕了,然后我爸生病了,经济上的确有压力。
Q:在阿里巴巴薪水应该还可以吧?
A:在诚信通那个时候一个月一万多块钱吧。那个时候钱花哪了?有几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我当时有一个女朋友,本来我们准备结婚的,我爸说家里还存了大概几万块钱资助我,后来两个人分手了,然后我就跟我爸说老家房子这么破了,要不然把房子拆了再建,然后我每个月给家里一万块钱,那个房子造下来大概花了十几万,这也成了我做电话销售的动力。
后来认识了我现在的太太,谈恋爱花了一点钱。她性格很刚烈,我记得有一次吵架,她把我赶出了家,我就自己在翠苑五期租了一个房子,交了一万块钱押金,结果一个月之后我们和好了,又搬了回去,这个押金收不回来了,当时这种事情反反复复好多次。
大米和他太太小米
Q:和爱人一起创业,心态有变化吗?会不会觉得不如意或者感到后悔?
A:没有,我从决定离开就没有任何的后悔,从来没有想过。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做一行爱一行,跟一个人好就跟一个人好,没有那么多想法。
02
“淘品牌是伪品牌”
Q:刚到这个公司的时候,你说不要以挣钱为目的,而是要做一个品牌,你内心不喜欢挣钱,还是说你认为挣钱这个事情......
Q:2010年的时候大部分商家还是在卖货阶段,你们说要做品牌,同行会觉得你们在吹牛吗?
A:2011年我们花了两百多万请了一个品牌公司帮我们做品牌升级,换了新的slogan。因为这件事情被很多人笑过,说:你钱真多,两百多万做这么一个的东西。
放在今天,当时做出来的东西可能有一些过时了,但我觉得这个事情代表了当时我们做品牌的决心。
其实到了2012年的时候,另外一股力量起来了,线下传统的品牌。我记得2012年还是2013年,就在这个水吧,香港一个同行的董事长过来拜访,一个胖胖的中年女性,一进来就掏出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一边听我讲一边记笔记。
我就觉得:哇,我们行业龙头品牌——那时候他们一年大概20个亿的体量——的董事长这么的“空杯”,真的很厉害。
回去之后她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从2013年到现在,用了6年时间终于起来了,线上业务现在也是行业第一了。我觉得她的品牌力很厉害,产品和供应链这些基础功都很强大,在国内,她现在是我学习的对象,我们和他们的距离还很远。
Q:当时淘宝和天猫造就了一批像伊米妮这样品牌。就跟你刚说的那样,今天出现了两极分化,有一些已经上市了,有一些已经消失了,为什么?
A:我觉得不能抛开选择这个问题。
类目和行业,是伊米妮不能做大的第一个制约因素。包这个类目决定了它的体量永远不可能像化妆品或者说食品那么大,对一个女孩子来说,一个包、五双鞋、十件衣服,差不多就是这么一个比例,包是一个很小的类目。
服装算大类目了,当时韩都衣舍是做得最大的,好像有二十多个亿的收入。其它当时做的大的商家,包括茵曼、裂帛、七格格......我觉得现在都做得和预期有很大差距。
反而是线下的那些品牌,比如森马、太平鸟、江南布衣等,现在都做得不错。所以”淘品牌“,大家都在喊品牌,但是真正做到品牌的真是少之又少。
三只松鼠跟御泥坊,我觉得第一是他们选择的类目好,第二我觉得他们的确是有战略眼光。御泥坊的原创品牌群、国际品牌群的布局让它的整个销售体量和市场份额占有很大优势。而且小戴(注:御泥坊创始人戴跃锋,湖畔大学一期学员)让我很佩服的一点是,小戴在公司搞的”271“考核、价值观考核和阿里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我算是在阿里工作过的,我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我非常敬佩。
我觉得章燎原(三只松鼠CEO)真的是自成一派,我不能说他是天才,但最起码是接近于天才的一个人。
我觉得最根源是创始人的修行问题,也就是格局和眼光。小戴经常批评我,说我的心太小了,我觉得确实是这样。但是小戴的心是远远不止这么大的,另外是CEO能不能和团队同步,CEO只靠自己肯定不行,得去找到优秀的人,得到他们认可,把创始人的想法变成大家的想法,让大家能够相对有序的组成一个协同体,我觉得是一个管理能力,说到底还是CEO搭班子的能力。
Q:”淘品牌“是品牌吗?跟传统的品牌比,它的生命力在哪里?
A:我们经常自我批评,我们做了十几年但是严格来说不算是一个品牌,我们最自豪的是有一波忠实的粉丝对我们不离不弃,但是数量不是很大。
网购的客户不能说见异思迁,反正就是随波逐流,忠诚度很低,我们品牌本身的厚度又不够,围绕着品牌让顾客产生印记的东西不够,所以”淘品牌“是一个伪品牌,我们现在就在实现从伪品牌变成真品牌的过程。
我们做线下店的第一出发点其实是品牌,但是我们一开始是销售的做法,做得不好,所以现在更加理性,线下店得先让自己活下来。
我认为往下走反而机会非常的多,这个机会是社会变革带来的,不管是说原先的90后,现在的00后还是10后,不管是个性化的消费诉求和中产阶级的精品消费诉求,还是说三到六线这些城市的巨大消费升级,那这里面一定会产生品牌的机会。
当大家都追求好的,有特点的东西的时候,品牌一定会百花齐放,我觉得其中就有属于我们的机会。
03
“现在我要做‘皇帝’”
Q:最近这两年主要在忙什么?
A:我是2015年读的湖畔大学,之前没上过别的商学院。当时别人有一个忠言,说读商学院会把企业读死的,我有点懵懵懂懂,也有一点紧张。
一开始,读湖畔的确对我产生了一定的干扰,因为湖畔同学和企业都很优秀,我的心一下子就被打开了。而且湖畔上课,包括游学,同学的互访,各种各样课程,时间很分散,也让我对自己的企业少了一些关注。
有一句话说:一个企业,如果老板天天在外面讲,很少在公司里面呆着,那这个企业肯定是有问题的。
另外一点是,当时我对团队的判断过于乐观,觉得团队已经成熟到我不在他们也不会跑偏,事实上跑偏了,出了很多问题。
从2015年到2018年,如果从销售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公司没有什么增量,一直属于一个平稳的状态,有时候还降一点。
这跟行业有关系,因为电商已经过了前面红利的阶段,进入到红海,出现了两极分化,可能还有很多比我们更惨的。
但是我始终认为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外部,是在内部。所以这几年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呆在公司,从思想到组织到业务整顿、重建公司。
Q:思想出了问题不正是因为CEO出了问题吗?
A:是CEO出了问题,因为我的心不在这里,我的心在外面。我记得2016年,光美国我就去了两趟,日本去了两趟,还去了法国。有家庭旅游,也有湖畔组织的游学。那一年好像坐飞机坐了有百来次,反正就是人不在公司。
我觉得CEO偶尔出去,公司人会觉得挺好的,给了大家更多的空间。但是CEO天天不在,就乱了。反正“皇帝”不在我就随便弄弄,他也看不到,回来给述个职,聊个天就行了。
Q:你不在的时候,好像业绩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A:对。我的敏感度建立在业绩变化上,业绩、利润没有什么变化的时候,我就觉得行业不太好的情况下我们能够保持住也不错,但事实上团队的根底已经烂了我都不知道。
而且电商本身是一个比较小的圈子,过高地预估自己真正的实力,我还天天出去分享,而且很多是跨界的分享,就是不务正业。
Q:你享受吗?
A:我那个时候也说不上来是不是享受,反正就是进入到那个轨道里一下子出不来,甚至有时候会给人上一天的课,说企业该怎么做,讲很多很大的事情,然后听众们也觉得很有味道,不知道为什么。可能那时候大家都很单纯,很多做电商的草根学习力、学习欲望很强烈。
反正全国各地到处讲,也认识了一些更厉害的人。但是整个状态是比较乱的,一是失去了最初那种专注和务实,同时又有一些虚荣的东西让自己膨胀了,没有在那个时候去梳理一下自己,企业只是按照惯性继续发展了两年,后面两三年,市场环境发生了下降的变化,我们的问题完全暴露了。
Q:当时的你也不太可能注意太多的细节了?
A:这个就说到我的性格了。
第一,我很注重感情,因为我的人基本上没有从外面高薪聘请来的,都是我自己培养。我有一个管理有信条叫:化腐朽为神奇,就是把一个不怎么样的人培养成一个很牛X的人;
第二,我是销售出身,同理心特别强,比较容易去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第三,我不是那种很强势,很不近人情的风格,我还是比较委婉,不能让团队更深入地认识到问题。所以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我的性格、脾气、心态。
但是我又是一个很会自我激励的人。我讲过我跟我太太刚结婚的时候,天天吵架,一点儿也没有婚后的甜蜜。当时是什么支持我继续走下去而没有去民政局?因为我觉得人家说七年之痒,我第一年就“痒”了,以后就不会了,事实是后面七年确实没有痒过。我就是有这样一种自我激励的阿Q精神。
Q:经过这些事情,你现在在人事方面有改变吗?
A:有。第一我现在对自己说:我要做皇帝。军令如山,达成一致的东西别跟我讨价还价。
就像昨天晚上,我的一个搭档又跟我提起他想要做的新项目。他跟我说了很多次这个项目,一开始我不同意,因为他那个项目的产品太low了,我不想做。我要做的是那种有质感的东西,但是他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赚钱机会,再不做就没有机会了。后来他拟了一个方案:公司占大股,他跟另外几个人占小股,他们出钱,公司入股的钱永远都保底,就算这个事情做砸了,亏的也只是他们出的钱。
我觉得既然大家搭档做事,在不影响当下业务的情况下,去做一个项目试试看也可以。但我定了几个规则:第一,这个事情不能上升到公司战略层面,只是一个测试项目;第二,不能动用公司任何一个老客户的资源,除非你这个项目的产品过关了,阶段性成功了;第三,不能刷单,有违诚信价值观。
但是昨天晚上他来找我,说他跟几个项目组的同事聊完之后,对是否刷单这个事情有争议,觉得一个新的项目,不刷单做不起来。我说:你作为高管,这件事情还有什么好说的,如果要刷单,那就没得玩了。
这是我现在的状态,但在过去某个阶段,我的态度可能也就是“呵呵”或者说不回复,他可能就觉得我默认了。
Q:你现在坚持一些原则,会不会怕引起和老战友在个人感情方面的冲突,觉得驳了别人面子?
A:这不会。比如我有个老乡搭档,当初管的是公司最大的业务,他走了之后,业绩下降了,也就过去了。
现在其他人因为一些原则的问题,或者感情或者别的什么离开了,我觉得不是坏事情,这家公司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只有我一个人能把控得住,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必须非常的坚定和坚决,即使是撕破脸我觉得也不要有所顾虑。
最近,我和我太太一直在聊,我们这么累,这么辛苦,承担这么多的委屈和骂名,到底为什么,我们要做什么才是无憾的?
我觉得就是把这家公司做成我们自己想要的样子,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干嘛还要去承受那么多委屈和压力,即使赚了很多钱那又怎么样呢?
04
“员工提前下班接孩子,我没意见”
Q:你说要把公司变成你和你太太想要的样子,但是现在好像你们还不知道那个样子具体是什么?
A:我们有一些词可以去定义“想要的样子”。
第一词是叫质感。我们这家公司只做有质感的东西或者说只输出有质感的内容。
我们起步的时候,也是淘宝刚开始的时候,那个时候很多都是便宜货、次品货。我太太她为什么能在第一步跑出来?最重要一点是因为她很挑剔,一般的东西她看不上,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有比别人更好一点的东西。
2009年第二届网商大会,小米和自家海报
到2010年我们做了一次很大的转型,那个时候我们的爆款是单价49元的包,销量很好,那一年我们好像是淘宝女包的第一名还是第二名。但是我们决定不卖这个了,直接跳到了卖200多元的真皮包,因为那个转型我们走上了一条快车道,一下子就销售额过亿了。
不能说49元的东西不好,只是不属于我们理解的好东西。
再比如说我们这个办公室,现在属于比较一般了。但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花了200多万元,装修成地中海风格。这个办公室前前后后接待了也有几百个电商客户,有些同样做电商的都说我疯了,一个做淘宝的装这么一个办公室干嘛。但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如果我们要做有质感的东西,那么办公室装修也应该是很质感的。
2011年,新办公室乔迁
第二个词是稳健。我跟我太太从内心里面是抗拒很快地发展,因为我们都不属于天赋很好的创业者或者说管理者,快了就容易失控。
拿我们做供应链来说,我们从2011年开始做,到2018年才真正把供应链的水平做到能够跟那些传统品牌相持平的水准,过程中也有很多同行用很快速的方式,但是都不持久,最后供应链出了很多问题。
我不需要高速发展,每年能够有一个10%的增长就可以了。这里面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什么?跟我们俩的心态有关系,我们俩对物质的欲望没有那么强烈,没想要买私人飞机,或者是去赌钱。
我们俩的心思就是培养好我们的两个孩子。生活和企业其实很多东西思路是一起的,就是稳定健康,希望这家公司做得更长久一些,品牌是一个愈久弥香的东西。
大米全家福
我们很懊恼的是什么呢?从开淘宝店到现在有14年了,注册品牌也有10年了,但是我觉得伊米妮还不是一个让我们满意的品牌,这个品牌远远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那种知名度和美誉度。
原因就是我们有一段时间被欲望所左右了。
举个例子,过去几年我做了三个子品牌,每个子品牌都花了大概两三年的时间,有些是齐头并进的,虽然花的钱不多,三个加起来也就是千百万元的投入。
但是这个事情分走了我们很多精力,如果那个时候我们把所有精力全部聚到伊米妮这个品牌上,我觉得这个品牌的厚度会比现在好很多。
所以我的总结是:当事情做得比较顺利的时候,也就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人对自己的看法会远远高于自己真实的水平,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然后就会有很多雄伟的计划。
另外,做的比较顺的时候,欲望也会变得很多,会觉得应该有一个更快的步伐。
我当时做子品牌的另一个原因,就觉得我们的团队相对比较成熟了,人才拥挤,公司给他们的机会不够多,所以我要给他们提供新机会。
结果当把这些机会给他们去独立承担的时候,没一个能担起来,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所以在稳健这么一个发展的定位上,我们才能做得更加的舒心和有未来。
第三个词是共享。这家公司未来,一定是和跟我们走的最久的团队分享的,这两年我们也做了一些试点。
一是仓储物流业务,之前只是我们的一个部门,现在我们的业务需求只占它整个业务的1/4,剩下的都是接外面的业务,我觉得他们基本已经走上一个正轨了。
另外就是我们做的粉丝运营,有点像网易严选,他们现在卖的那些东西,整个选品的机制,供应链上的合作以及销售也跑上轨道了,今天卖韩国的洗脸剂,明天卖台湾的山楂片,各种各样的优选产品。当然要求必须是质感的东西。
未来这个公司我的想法是只做最核心品牌的资产管理,其他的业务慢慢地分享出去,让有能力的人去独立担当。虽然说之前做几个子品牌产生了很多错误,但我觉得并不影响我在这个方向上继续尝试,只要选对人,但是更多时候,人不是选出来的,而是试出来的,虽然试错的成本有点高,但还是要继续不断去试。
所以现在我好像不能非常明确地具像化“我们想要的样子”,起码有一些答案了。
Q: 你和你爱人对于质感的追求是怎么来的?
A:在这个点上,我觉得核心在于她不在于我。我的成长环境是农村,没有那么高的质感要求。她是丽水市一个镇上的。但她为什么会对品质有这么高的追求,我跟她相处这么多年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这也是最让我着迷的一个地方,这就是人格魅力吧。
Q:你刚才提到你们夫妻对于物质没有太高的追求,小时候是否经历过物质的匮乏?
A:这方面她比我好一点。人家说缺什么追求什么,但我好像还真没有这种想法。
可能跟我妈妈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我妈是一个心地特别好的人,很善良。她跟我说过的话,有两句我印象特别深刻。
她说:你这个人太老实了,以后娶不到老婆。我小时候家里比较穷,可能营养也跟不上,一直比较矮,所以从小我就给自己打上一个标签”老实的人“。
第二句是:你一定要对别人好一点,亲戚朋友能够帮他们的地方就帮一点,对人一定要好,不能给别人使坏。有人说我赚钱之后回家很风光,是一种荣耀,但是我不觉得,我不要那么风光地回去,差不多就行了,故意装穷也没必要,但是太风光了我总觉得心理上hold不住那种嚣张跋扈的状态,我不知道为什么,回头找一个心理老师剖析一下看看。
其实我最早对基业长青有触动的时候,我还没有看过那本书(《基业长青》),看了书之后觉得更有共鸣感了,我觉得这个事情说到底跟我的性格是绝对相关的。
我觉得我就是那种把一件事情慢慢钻研,慢慢琢磨的性格,所以基业长青很对路。别的怎么说呢,我相信一个人或者一件事不是短期内吹气球就能吹得很牛逼,他一定是经过时间考验。
Q:我看你的朋友圈经常发自己孩子的照片,我也听说你每天都去接送孩子上下学,你会不会觉得自己这个创业者不那么典型?
A:小戴经常说他很羡慕我,说我生活质量很高。这就是真实的我,包括小米那也是真实的小米。
我觉得跟我们的使命一样:创造质感生活。
我们得先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有质感,要不然怎么跟大家说我们的理念是创造质感生活呢?质感的生活不应该是天天加班,天天熬夜,回家没有时间陪孩子。我觉得我们不管说什么,首先自己要做到。
我们加班不多,除了特别的日子,比如说大促,像双11,有一些岗位如果因为人员变动,一下子补不齐,可能加班会多一点。我们经常有一些员工会提前下班去接孩子,我没意见。
05
“我们的终局是一起退出这家公司”
Q:你和你的爱人是完全不同的人?体现在哪?
A:我们两个人说起来完全不同,但结婚之前从来没发现,结婚之前因为家里人不同意,我们矛头是一致对外,天天就是去斗争,两个人很团结。结婚之后发现能找出的一样的东西真的很少,比如说吃,她吃素,我吃荤,然后她喜欢多点一个菜,我又害怕浪费,结果全都吃了,她觉得男孩子胖一点没事儿,给我吃这个吃那个,就吃胖了。还比如说菜里面也分,她不吃茎类的,我就专吃茎类的。
再比如我是一个缺不了朋友的人,但是她跟我结婚以后,几乎不怎么跟朋友来往了。她还不喜欢我打麻将,因为丽水那个地方赌风很盛,她从小就看到很多人赌得家破人亡。
我们临安是什么样子呢,就是小孩从小是在麻将桌上长大的,虽然我就是跟朋友打,也不是去赌,但她会说我。
Q:这种差异在你们一起创业的过程中会出现吗?
A:其实刚开始的时候矛盾很多的,我刚回来的时候,我们是共同决策,就会有很多争吵。当时我们有个搭档,专门在中间给我们做翻译。
Q:具体翻译什么?
A:最近几年没有翻译过了,早期的那几年是天天需要翻译。
打个比方,她要一个款式,她一直说的是品质要好,做工要好,用料要好,这里要增加一个人性化的功能,那里要增加一个什么功能。
我表达的是这个款式要热卖,要流行,要受欢迎。
那么两个人表达出来的意思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说这个东西需要有竞争力。但是因为她讲她的,我讲我的,最后她觉得我没有理解她,我也觉得她没有理解我。
所以这个时候中间翻译者就说:你们两个人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但产生的策略和方法是不一样的,大家要去相互理解本质,怎么样合二为一。
Q:你们早期相互之间有没有去思考两个人可能不太适合在一起创业?
A:有,我们经历过觉得很融洽,到针锋相对,再到是完美组合这样一个过程。
一开始就跟谈恋爱一样,蜜月期很融洽,事情有商有量。
后来的问题不在于沟通方式,而在理念上,因为我们俩不是科班出身,她是英语专业我是旅游专业的,对于怎么做一个品牌都没有什么经验,对于怎么做一家企业也没有概念,唯一就是我在阿里潜移默化学了一些东西,所以一开始会有很多打架的地方,就会有很多针锋相对,特别是如果遇到业绩不好的时候,那就会相互指责。
2009年,两人一起创业的开始
那后面变成是完美组合,第一是我们做了明确的分工,反正她就在一个小的范围里,主要做产品,但她是灵魂,我的分工在一个大的范围里,我做的是齐头并进;
第二是我们两个的性格注定了,她属于冒险型,我属于稳健型,所以越走越发现两个人的性格、特长真的是组合得还不错。
再比如说她的学习能力很强,比如说作图,她从来没有学过也没有人教过,她就自己研究一下PS,图就做好了,做得还不比专业的美工差。我属于学习能力不强,但是学习后劲很足,我可以把这个东西做得炉火纯青,但是我需要时间。
Q:你们针锋相对时,有没有坐下来讨论要不要继续一起在这个公司做?
A:讨论过,但是最后发现秤离不了砣,砣也离不了秤,因为产品是我的硬伤,对于女士包,我自己不用,我也没有给她买过包,没感觉。
但是管理是她的硬伤,她一碰到管理,涉及到跟人谈话,涉及到薪资等各种各样的事情就觉得很烦。
Q:这个过程在今天讲起来还挺开心挺有意思的,但夫妻创业其实......
A:这个问题我也想过,这个阶段的定位是我为主,因为她的家庭感比我更强,她在孩子上面花的心思比我更多。
所以我们现在一直在找设计的解决方案,就是可以有自己的设计团队,也找一些国外设计师合作。
我们的终局是我和她一起退出,然后交给对这个品牌或公司和我们一样有热情的人,最好又是能力比我们更强的人。
Q:她会觉得这种退出是一种事业上的失败吗?
A:不会,她没有那么强的事业追求,虽然说创业是她起的头。而且她有点腻烦公司的现状,觉得模式有点重。
她最近在研究一些类似于微商的东西,想去做一个新的模式。她比较擅长小团队作战,人一多她就嫌烦。
Q:如果她退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慌,或者说没动力吗?有没有想过去干点别的事?
A:我觉得不会,我是不会去干别的东西了,除非这个公司做死了。如果让我重新来一次,可能我需要好好掂量掂量。
但是如果说这个公司只要有机会一直往下走,我就会一直走下去,因为我没有那么多的杂念去追求别的东西。
Q:你现在对这个公司仍保有激情?
A:我很有激情,我觉得每天来这上班是非常开心和向往的事情,因为现在还有很多东西等待我去解决,我觉得这就是我的价值。
06
“我们草根出身,唯一有的就是梦想”
Q:我们最后谈一谈你的老物件,这个东西是怎么来的?
A:这个东西有十年以上了,我不确定是不是2006年,我跟我太太去过一次丽江,我们淘了很多东西。
当时这个东西打动我们的原因就两个,一个是小女孩,因为我们品牌”伊米妮“取名由来就是”一个叫小米的卖包的小女孩“。
陈荷忠的创业老物件
第二,我们本身就是草根出身,我们从一穷二白做到今天是什么支持了我们?是我们对未来的向往,是梦想,那是我们当时唯一拥有的。所以一个长着翅膀的小女孩就是凭着梦想创业的我们的写照。
Q:实际它只是一个淘回来的摆件,我还以为是一个礼物。
A:只是一个摆件。这又让我想到另外一部分,刚开始我们在另外一个更差的地方办公,当时我们经常说:今天我们在这里办公,但是未来我们可能是在巴黎办公,早上是在香榭大街逛,中午在米其林餐厅聚会,下午去五星级酒店开会,以后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子的。
因为我们做的是时尚,我们要走进全球最时尚的地方,现在经常会说起这个的就是最老的那批人,大家能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能够有信念投入足够的热情做这件事情,我认为这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力量。
Q:你有没有想过以后,自己子女后代看到它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A:他们会想:这个女孩子是谁,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会在这里,她要飞到哪里去。
Q:你想通过这个物件给其它创业者传递什么?
A:创业者要敢于做梦,勇于做梦,而且要乐于去跟团队讲你的梦。
Q:你现在自己能做到这一点吗?
A:我觉得我能做到,但是做得还不够。我可能只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会讲,但是平时讲得不够多,或者说我还没有能力用这个东西,比如说像马校长那样能说服蔡崇信加盟阿里巴巴。
Q:自己不那么自信?
A:我认为从根源上是这样子,但跟性格也有关系,因为有的人天生就是属于很善于去说的那种人,有的人可能更多是通过行动去体现的。
Q:你的梦想是关于小女孩,为什么你没有在这个故事里面放进自己的形象,感觉你是在实践着你太太的梦想?
A:我觉得我在考虑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没有考虑我自己,我觉得我并不重要,如果最后真的这件事做成了,最终站在台上的不是我也可以,我觉得甚至更好,其实我属于喜欢在台下鼓掌的人。
Q:但是你上台的时候还是要分享这个故事?
A:你激发了我,我为什么会创业,为什么会做这件事情?一切都是因为爱。也正因为有了这份爱,我有了在未来要把这个事情做得不一样的追求。如果用艺术一点的话就是:爱在这里,因它而起,因它而终,一辈子的追求就在这里吧。
Q:爱可能会淡去,或者不再能够激励你,你有没有体验过这样的感觉?
A:爱怎么会淡去呢,爱不是越来越浓厚吗?我经常说结婚是爱情真正的开始,要不断经营它,中间发生一些故事也只是让爱有更多星光的点缀。
采写 | 包龙星 | 校对 | 三水
视频 | 张旭 | 编辑 | 陈怡 | 值班主编 | 魏一平
-----------------------------
本文由湖畔大学整理而成,转载请联系授权,可在微信后台输入“转载”,获取《转载须知》,或联系工作人员(hupanheiyiren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