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饭圈输出的困局

竹几 看世界杂志 2019-04-20



“吴亦凡粉丝刷榜iTunes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时,我们意识到,或许,国内粉丝成长于不成熟、规则模糊的消费观念中,强烈的个人意愿常常与集体诉求是有所出入的。


从综艺节目 《中国有嘻哈》到《中国新说唱》第二季,明星吴亦凡一直处于风口浪尖。无论圈内圈外,对他的讨论集中在其说唱艺人的身份上。


他所宣传的“中国化”“年轻化”等,都是对于文化娱乐圈来说极有意义的概念,但本身作为偶像在音乐创作上的实力,却似乎无法被专业人士完全认可。当然,这与节目本身的运作也有关系,再硬的“老炮儿”也要向市场低头。


△《中国有嘻哈》中的吴亦凡


除了唱之外,近日缠绕在吴亦凡身上的还有iTunes。对于国内那些使用iTunes音乐体系仍没有那么熟练,并不了解欧美流行乐的人们来说,可能对吴亦凡与iTunes突然激起的火花感到一脸迷茫。


我们简单复盘一下。一切风波始于11月2日,吴亦凡新专辑《Antares》率先在海外市场上线发行(早于国内上线时间11月6日)。公开数据显示,专辑上线后不到5小时,就已经登上iTunes专辑总榜、单曲总榜、Hip-Hop/Rap专辑和单曲4个榜单的首位,直接碾压美国当红歌手Ariana Grande(以下简称“A妹”)、Lady Gaga及Queen的新歌。


△吴亦凡新专辑《Antares》封面


Queen和Lady Gaga的音乐能力与全球影响力都不必赘言,而得过两座全美音乐奖、四次格莱美提名、三张专辑都在发行当周空降Billboard冠军、Instagram粉丝数全球第三的A妹,也可算当下流行乐坛的天之骄女和流量担当。无数美国年轻人都在期待她这张《Thank U,Next》,但她的新歌排名却卡在第四,欧美网友纷纷惊呆,忍不住在社交网络集体发问:Who's Kris Wu?


  5小时登顶之惑  


此后,便开始有网传,A妹经纪人斥责吴亦凡有粉丝进行刷榜操作,甚至说美区iTunes下架吴亦凡专辑。瓜越吃越大。


△美国当红歌手Ariana Grande


接下来,吴亦凡所属的环球唱片发官方声明澄清道,iTunes美区下架吴亦凡新专辑的言论及传闻,“均与事实不符,属恶意造谣”。A妹经纪人也在推特上辟谣,否认指责过吴亦凡团队,但用词却耐人寻味:我并不认识吴亦凡,但希望他一切顺利。


事情到这儿,引得更多人好奇和观望。尔后,iTunes世界榜单刷新后,吴亦凡的新歌虽然称霸美榜,但似乎没出现在全球TOP10里。换句话说,粉丝集中打榜的事是真的。


△Ariana Grande新专辑《Thank U, Next》封面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下iTunes榜单的数据内容来源。iTunes所呈现的并不是播放量,而是付费后的下载量。而且由于区域的限制,还必须在苹果系统内部使用美国银行卡支付,信息才算有效。这就意味着,对于使用国内网络的粉丝来说,为偶像冲榜是一件除了花钱,还费时费力的复杂工作。


有网友称,比较大的吴亦凡粉丝站,早在6月份就已经提前启动集资,数额多的甚至达几百万。在苹果限制每个账号每首歌只能买一次的情况下,他们就切换地点和账号,不断购买,绕开反作弊系统,达到累积效果。


△人气偶像鹿晗


更妙的操作是,此次专辑于北京时间中午12点发行,也就是美国东部时间的晚上12点,趁着半个美国都在睡梦之中,吴亦凡的专辑已经被疯狂购买。5个小时,对于登顶来说绰绰有余。


不追星的人很难想象粉丝的用心程度,其高度的组织化堪比一家公司的运营,流程规范不亚于一次选举投票。



这些应援站为了这次吴亦凡的打榜,发布了详细的教程和规则,不仅说明如何使用VPN,还将各个流媒体平台的计数操作都列得一清二楚,甚至还体贴地为英语不好的粉丝提供语言模板,方便大家去网站留言评论。


  偶像与粉丝的连带关系  


风波归风波,销量的数据还是真实的,至少不存在违规操作、造假买榜的事情。大手笔砸钱,也只不过是粉丝自愿为偶像埋单的结果。这种行为,客观来说,很难判断其对错,粉丝想出钱也是权利,对于流量偶像这一定义的经营堪称优秀。


△人气偶像蔡徐坤


通过粉丝消费来强化明星效应,可能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可以预见的结果。电视台不再是唯一的了解喜欢之人的渠道,偶像除了展示自己的作品,生活某些可以开放的部分也变成大众视野的内容。如果能占据各大网络平台曝光率的前位,他们必然被看见、被知道甚至被推广,一切都理所应当。


网络应援分子活跃于各大社交平台。除了最常用的新浪微博、百度贴吧,偏向口碑的豆瓣和知乎也会有固定班底常驻,吸引新粉丝、提升旧粉丝活跃度、组织各种线上线下活动,有针对性地利用平台优势去给自家明星提供声势。这是仅仅依靠经纪公司,完全达不到的宣传力量。


△2017年6月25日,成都,数百名吴亦凡粉丝守候在吴亦凡下榻的酒店门口,最后吴亦凡通过其他通道回到酒店


偶像与粉丝的连带关系,其实是韩国流行工业打磨出的概念。创立应援色、制造属于粉丝的专属名称,粉丝成为拥有特殊社会关系的群体,彼此视为坚定的伙伴。打榜不在话下,有技能的去做社交媒体、搜索优化、控制热门评论等,都可能是常规操作。


随着明星越来越依靠粉丝稳固名气和地位,粉丝消费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强调。本有所隔离的两方平衡产生变化,粉丝从单一的仰视,开始走向能够俯视,甚至指导的一端。


△通过粉丝打榜投票最终出道的杨超越


如果市场表现不好或遭遇恶评,粉丝们的指责不再是轻飘飘的网络意见,而是能够汇集起来对明星公司产生撼动的能量,就像粉丝合力炒掉经纪人的现象也发生过几次。


  实力的遗憾  


国内并没有形成成熟的娱乐工业体系,在成熟娱乐体系里摸爬滚打过的小鲜肉们,回国后的发展自然沿用了“粉丝埋单”的模式。粉丝们于是到处学一点,市场乱象就免不了。再加上审美方向和传统文化观念的彼此冲突,为明星掷千金的作为屡受诟病。


△在韩国发展时期的吴亦凡(此图源于豆瓣图片)


关于数据的讨论从没少过。数据为结果提供了更加明确的区分,一定程度上也是最公平的努力反馈体系,但数据强化了所有领域的竞争压力,也变成了攀比的直接参考,需要撑场面的业绩也就被搞得高无止境了。


其实理性而言,从韩国走出来的明星们,本意是韩国市场相对饱和,于是开发中国市场。这和在中国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后,艺人们想走向世界的逻辑是相同的。可惜国内粉丝成长于不成熟、规则模糊的消费观念中,强烈的个人意愿常常与集体诉求有所出入。



打入欧美市场的初衷,一定是希望自身作品知名度上升。可是数据的极限登顶,除了能获得当下的荣誉感,给媒体提供宣传的资源及夸赞的底气之外,好像其他更实在的目的并没能更好地实现。欧美社交媒体或者娱乐新闻对于作品本身的评论过少,努力冲上榜单第一取得的关注似乎本末倒置。


其实跳出来换位思考一下,很多非饭圈的旁观者,会将音乐人、明星、偶像的定义分得很清楚,认为偶像靠粉丝,被捧又受宠,自身付出可能就没那么多,结果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娱乐圈刻板印象和社会偏见。


△TFBOYS组合


这导致很多以专业为看点的节目中,一旦出现偶像,总很难避免被先入为主地贴实力不够的标签。如果非要用结果说了算,也许多少粉丝埋单不是最重要指标,多少路人埋单才是影响力的证明。


无论如何,能让对于流行有极大发言权的美区发现,有中国人在做也许他们觉得东方永远不会有人能超过他们的事情,也是相当鼓舞人心的突破口。往后,中国音乐走出国门的想象力与可能性都被拓宽了。



声嘶之后尽显力竭,在音乐实力上得到更广认可的道路还很漫长。




作者 | 竹几

编辑 | 何子维 hzw@nfcmag.com

排版 | 龙明佳,Keith



点击发现更多好文



点击订阅2019年全新《看世界》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