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京港城故事

古月一刀 看世界杂志 2019-07-31



从码头到港区再到湾区,从江户到东京再到首都圈,东瀛岛链上本州岛上的入海口,就这样成为了全球首屈一指的都市圈中心。


在东京的不动产领域,有一条长长的鄙视链,23个区各有自己的位置。什么千代田区具有皇族气质啊、新宿区鱼龙混杂啊、文京区居民涵养很高啊等等,每个区都有特色,但闪耀在鄙视链顶端的,始终会有“港区”。


这个集合了东京铁塔、高级住宅、高级写字楼、外国使馆、高端时尚前线的区域,拥有六本木、御台场、赤坂、青山、白金等众多知名街区,被称为“东京的东京”。






“你住在哪里?”是港区居民最喜欢回答的问题之一。当港区人装作漫不经心地说出“港区”一词后,以日本人喜欢极力配合的劲头,港区人将收获一组自带“哇你真有钱”声效的夸张表情包。


01

不平坦的“开港路”

为何港区如此受到富人的喜爱?这就不得不说到,港区所背靠的东京港和整个东京湾。


大家都知道,东京的原名叫“江户”。所谓江户,直译过来就是“江の入り口”(江的入口),在日语中“江”可表示海、湖,“江户”就可理解为港湾、入海口的意思。当时的江户,位于作为武藏国与下总国分界的隅田川的河口西侧。这个隅田川,就是汇入今东京湾的主要河流。


在日本都城尚未迁移的时候,江户地区最富裕、贸易最活跃的地方,正是这一片临近港口的地区。当年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因为物流与交易的便捷住在这里。而今,富商、名人仍然愿意聚集在此,则是东京港数百年来发展的结果。



1456年,扇谷上杉氏的家臣太田道灌开始修筑江户城,在位于江户前岛的平川河口建筑小型港口,名为“江户凑”,此乃东京港的前身。“江户凑”落成后,许多庶民在码头附近买卖大米、鲜鱼和药物等日常用品,促进了该地区的贸易。1612年,德川幕府改建江户凑,并在该地建造大型码头。


德川幕府末年,随着《美日修好通商条约》的签订,神奈川县东部的横滨港顺利开港,迅速作为生丝贸易港、商业港、客运港、工业港得到发展,在短时间内就具有了国际港的规模。横滨一时间抢过了江户的风头,江户未能开港。


的确,论港口开设的自然条件,横滨优于东京。横滨入海口水很深,天然适合大型船只停靠,而彼时的江户入海口水位较浅。于是乎,横滨通“国际”,江户通“国内”这样的印象,就逐渐确定下来。


到了明治时期,考虑到背靠东京湾的首都竟然没有港口实在是不像话,“东京开港”终于被政府提上议程。隅田川入海口的整备工作随之展开,月岛与芝浦成了港区的第一片人造土地。


真正使东京港快速建成的,是1932年的那场关东大震灾。地震令陆上交通一度瘫痪,尚在初步发展中的东京港,顿时成了当时的交通运输枢纽。为了利用水道运输物资,政府全力开港,挖掘水道、清理泥沙、人工造地,先后建成了日之出、芝浦、竹芝三大码头。历经9年建设,东京港终于在1941年迎来新生。


△1932年关东大地震遭到摧毁的横滨市区


然而好景不长,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的行为直接引燃了与美国的太平洋海战。东京港被美军接管后,基本上就停运了。才刚出生就被断了奶,东京港命运多舛。


迈入美苏冷战时期,日美逐渐转变为盟国。之后日本经济不断飞升,带来旺盛的物流需求,东京港开始发挥出它真正的实力。20世纪60年代末,集装箱物流革命席卷了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港口,后发的东京港敏锐地感知了这一潮流,率先把港口装备上了对应集装箱的设施。


一方面,东京商业区与港口工业区距离近,外面的零部件刚被运过来就上了流水线,刚组装好产品就能摆上货架,形成了生产—消费—再生产的良性循环,也令日本制造品开始在全球具有成本竞争力。


另一方面,集装箱运输将东京港与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消费市场,以及中东的能源供应和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的铁矿石紧密联系起来。尤其是从跨太平洋海运线路来看,东京湾相比关西地区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东京港又比横滨港更接近日本的经济中心。所以,进出东京港的远洋船舶越来越多。



1998年起,东京港终于超过横滨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达到日本首位。其拥有海域面积5453 公顷,陆域面积1080公顷,内外贸码头共计24个,泊位总数为115个。其中,集装箱码头4个(大井、青海、品川、台场),集装箱泊位16个。如今,东京湾西岸的横滨港,经常被视为东京的外港。


02

从港区到湾区

站在东京塔上远眺,夜幕下的城市霓虹闪烁,车水马龙,房屋如火柴盒一样鳞次栉比地安插在城市中,令人过目难忘。



依托东京港区形成的东京湾区,纵深80公里,为东西两侧的房总半岛(千叶县)和三浦半岛(神奈川县)所环抱,通过两个半岛之间狭窄的浦贺水道和西邻的相模湾,与太平洋相连。周边的城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堪称世界上人口最多、城市基础设施最为完善的第一大都市圈。


东京湾区人口高达4100万,占日本全国人口的1/3。2010年,湾区实际GDP为198兆日元,占日本GDP总量的38%,相当于意大利全国的GDP。


200年不到,东京湾从物流中心蜕变为全球顶级湾区,这其中有很多给人启示的地方。


△在东京湾能够踏上的接近海洋的土地,90%以上都是人工海岸线


东京港最初水浅,制约了物流的发展,政府就开始填海造陆,让码头伸向深水区。随着城市化加速,东京港口的填埋也愈发剧烈。到今天,你在东京湾能够踏上的接近海洋的土地,90%以上都是人工海岸线,总填海面积超过了250平方公里。


土地有了,交通也要解决。除了东京港和横滨港,东京湾还拥有千叶港、川崎港、横须贺港和木更津港四港口。这些港口由所在地区对应的机构分别管理,会不会造成港口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增加不必要的资源内耗,同时降低整个东京湾的国际竞争力呢?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日本运输省港湾局提出《东京湾港湾计划的基本构思》,通过顶层设计将上述港口有机整合,形成广域港湾来与世界其他港口竞争。



六大港口与羽田、成田两大国际机场及东海道等新干线一起,构成了东京湾与日本及全球主要城市之间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


去过东京的人,往往会对其复杂的电车线路图印象深刻。这些让人望而生畏的复杂路线,背后却是精密的网络布局。东京湾地区的交通体系,成为各国轨道交通规划争相学习、研究的对象。


△东京复杂的电车路线,背后却是精密的网络布局


产业是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东京向西南发展出京滨工业地带,向东发展出京叶工业地带。京滨、京叶两大工业地带,分别向环抱东京湾的两侧延伸。这里集中了钢铁、有色冶金、炼油、石化、机械、电子、汽车、造船、现代物流等产业,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产业地带。


这种布局将工业地带与东京主要城区的大体量人口,进行了一定的隔离。城区主要发展金融、研发、文化、大型娱乐设施和大型商业设施等。


03

城若“芬芳”,人口自来

东京湾区的成功,也是城市化飞速发展的结果。更确切地说,位于东京湾的首都圈,走的是“大城市化”路线。


大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城市人口规模的巨大化。2015年在全球超大城市中,排名第一位的东京(东京大都市圈)常住人口已经多达3800万人。在城市化浪潮中,东京与周边的神奈川、埼玉和千叶三县已浑然一体,构成东京大都市圈,其人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而1900年东京人口150万,在世界上还只排第七位。50年后,虽然经历过战争轰炸,人口还是猛增到1128万。再之后,东京大都市圈人口继续膨胀,在1985年达到3000万。此后人口增速放缓,但还是在2015年达到约3800万。


这30年来全球化发展非常快,东京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由于少子高龄化,日本也成为了移民门槛较低的发达国家。有的来留学,有的来求职,有的通过跨国结婚,有的通过劳工引进,纷纷在东京住下来。


△横滨国立大学


整个东京湾区(首都圈),拥有260所以上的高等教育机构,注册大学生人数超过120万。其中京滨工业地带就有庆应大学、武藏工业大学、横滨国立大学在内的知名研究型高校。


大规模的人口聚集与大规模的产业交流,使得整个东京湾充满了活力与生机,同时也带来了所谓的城市病。不过,当东京大都市圈人口达到一两千万时,人们曾惊呼大城市病不得了。但当其人口达到3000万甚至接近4000万时,其大城市病反而没那么明显了。至少,你在人口如此密集的东京,看不到其他大城市常见的堵车。


原因在于,东京提高了高密度人口聚集下的管理、运营能力,从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到日常管理水平和能力,都在不断提高。


同理,东京湾在开发建设中,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战后,东京湾沿岸成了工业大会战地区,钢铁、化工、造船等重污染企业将废水废料排入东京湾,林立的大烟囱则让东京看不到蓝天。大规模填海造地,也带来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经过30多年的治污努力,东京湾才水变清,鱼儿回游,天空变蓝,港区也重新回到安静、怡人的生活环境。



从码头到港区再到湾区,从江户到东京再到首都圈,东瀛岛链上本州岛上的入海口,就这样成为了全球首屈一指的都市圈中心。






作者 | 古月一刀

编辑 | 谢奕秋 xyq@nfcmag.com

排版 | 范芷萱,Keith



点击发现更多好文



点击订阅2019年全新《看世界》杂志

觉得文章好,点赞一个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