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罗振宇:我买书有一个窍门,直接翻到倒数第二章

关注新书的 好书探 2024-01-29

 2012年底,罗振宇以“说书人”的身份,创办知识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10年间,罗振宇和他的“读书计划”陪伴了数百万用户成长,也打造了《时间的朋友》和得到App两个IP产品,成为一代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当下,我们如何从灿如星海的图书中找到发现适合自己的书?又如何从几十万字的书中,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阅读有哪些方法?围绕这些问题,罗振宇在新书《阅读方法》中进行了回答。


罗振宇与俞敏洪连线


Q:为什么会想写《阅读的方法》?


罗振宇关于阅读的方法,市面上有很多相关的图书。但在做知识服务的过程中,觉得有些事好像不大对头,总体下来有两个感受很强烈。


第一:当你问他人“读书是不是好事儿”的时候,甚至不识字的人都会告诉你,“读书是好事”。我印象特别深,小时候家里街坊邻居有些老太太不识字,遇到小孩都会说好好读书,将来考大学,挣大钱,孝敬父母,这是我们民族的一个共识。但奇怪的地方是,如果你问任何一个知识分子,在你熟悉的领域今年有哪些好书时,他们往往都咂咂嘴说,“今年没出什么书”。人人都觉得读书好,人人都不见得看得上自己,甚至是同行写的书。“文人相轻”并不能准确描述这一现象,这种感受只能用一个场景形容:视频平台上有那么多电影,但真挑个视频好像也没啥要看的。


第二:该怎么读书,几乎每位学者都会说要读经典、读原著,应该做笔记、精读等等。但问题是,这些还应该是唯一的读书方法吗?精读文本我深受其惠,我很享受拿到一本书一句一句地读书,包括很通俗的书,也经常会这样读。比如《诗的八堂课》真是值得一句一句往下读。但我身边的朋友当中,真正爱读书、会读书的人,我几乎找不到一个人是用阅读的方法来读书的,都是“野兽派”。我们总觉得现代社会是一个分工社会,读书也是一样。但如果我们仔细去看任何一个分工序列,在这个分工顶端的顶级高手,都是读书极杂的人。


比如何帆的阅读的速度是一天一本书,除了他阅读文本本身的速度极快,也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我私下问他,你读书为什么那么快?他回答道:我打开任何一本书,首先想到的问题就是,这本书的作者的问题意识到底是什么?然后紧接着是我的问题意识,他的问题意识我能接受吗?或者何种程度上我的问题意识和他的问题意识交叉,然后只在书里找他的问题的答案,其他事情不问。你看,每个人读书读到最后都有自己的路数。


Q:为什么您希望这本书变成父亲送给孩子远行的礼物?


罗振宇假如你的孩子上大学行李箱已经满了,你非要塞一本书进去,塞哪本?请记住,不是你觉得好,是他觉得好,不仅他觉得好,你不要塞一本负担很重的书,这是你家娃,行李已经满了。拍着良心的说:你想推荐的一本好书是谁的?这个问题我一直在问身边的朋友,也在不断地问自己,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的野心是想把这本书写成这个样子。一个父母跟孩子意见肯定不一样,代沟已然形成了,塞一本什么书给孩子?我觉得《阅读的方法》这本书大概能起到这个作用,因为它是火柴盒,可以点燃自己,希望它好读,希望它负担小,希望它真有用,希望读者读了它,真的觉得好。


《阅读的方法》罗振宇著

新星出版社2022年4月版/69.00元


Q:您如何选择一本书?


罗振宇我买书的时候有一个小窍门,很多题目我感兴趣的,我会直接翻到倒数第二章,倒数第二章的写作水平决定了这个作者的能力,因为基本上写到倒数第二章的时候作者的心气就没了,倒数第二章很难控制得好,倒数第一章往往又振奋起来。一个作者其实没有那么多话说,在一个主题上,不得已非把它凑成一本书。


Q:您觉得,书对当代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罗振宇我记得原来在《第一财经》的时候,我的小助手,他父母每天逼他弹钢琴,他快要烦死了。他父母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不逼他弹钢琴,就是读书的时候,觉得你在干正事就不烦你了。所以他说之所以这么爱读书,就是因为父母逼他练钢琴。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事情。书中最后有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你对自己满意的一个瞬间。在我们这个时代,一个人一生的质量并不完全取决于社会地位和财富最终的积累,而是一生当中有多少个瞬间对自己满意。而拿起书就能对自己满意,这是多么好的瞬间,多么便宜、低门槛、易得的,对自己满意的瞬间。“做一点小努力,对自己很满意”,这是我们总结出来的,这个时代的人在阅读这件事情上最大的好处。


Q:当下,互联网深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读纸质书是不是有些落伍?


罗振宇我们一般都会觉得书是知识的载体,但难道互联网不是吗?如果从知识和信息维度对比,书只剩下劣势,又沉、又受牵制于它的肉身,我们还得把它印出来,为什么不是电子书呢?为什么是纸质书呢?书在变,每个人也在变,而当过去的阅读方法只是站在书这一头,要求人必恭必敬,甚至是青灯黄卷,捧着它,把它给吃干挖尽,这种阅读的方法很可能需要重新思考。


一本书和网上的一段文字区别究竟在哪儿?我觉得书应该算是社会产品。它经历了太多角度的审视、太多刀锋的雕刻,才能立在世上,成为社会结构当中的一个嵌入品。在网上写一篇文章一键发送,非常方便,但书不是这样,而是经过了一系列人的审读、审查以及最终要经过市场的检验,这样的一套完整的流程体系。书在今天的世界上到底意味着什么?我觉得它跟网上的那些爆款的内容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经过审视,有句著名的话,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未经审视的内容我们这个世界上太多了,书不是,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只不过相对来说它经过审视。


Q:有观点认为,现代人越来越不爱看书了,您觉得呢?


罗振宇很多人读书读不下去,觉得是自己的责任,“我没出息,我不是读书的种子。”但究竟是谁的责任呢?比如我已经来到Shopping Mall,准备了时间、预算,也大体知道要买什么。但最终我没有买东西,请问是谁的责任?是不是这个商场的各个商家都应该拖出去打屁股?我已经来了,我有预算、我给了时间,我就是来买东西的,但没有人吸引我。


设想一个情景,假设一代人都不爱读书,谁着急?是这些不读书的人着急吗?不会,不读书的人有的是乐子,不读书可以去打游戏,可以去撸串,但这个文明该着急了,书籍是文明往下传的基因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文明是有责任让书变得有魅力、好看。这是一个奇谈怪论,但也是《阅读的方法》这本书设计时候的一个自我要求:它必须首先以身作则,这么厚的一本书必须写的好看。


来源:编辑部

初审:江玉婷

复审:张中江

终审:张维特

◆ ◆ 往 期 精 选 ◆ ◆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参评作品公示

从《梦华录》谈起,宋代女性如何摆脱家暴男?

专访 | 周静:人生中大部分答案,要靠自己去找

排版|童 尚

好书探,我们绝不放过一本好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罗振宇:我买书有一个窍门,直接翻到倒数第二章

关注新书的 好书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