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上,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
1936年12月1日晚,数百名艺术家在纽约因为参与抗议政府解雇艺术家的活动被捕。随即在监狱里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所有艺术家心照不宣地在登记时使用了假名,信口胡诌了历史上不同的伟大艺术家的名字蒙混过关。于是,“米开朗琪罗”被捕了,“毕加索”也被捕了。当一个著名艺术家的名字被喊出来的时候,其他人会注目一阵,看谁又挑走了有趣的名字。狱警一头雾水。
艺术家李·克拉斯纳也是当晚被捕的人之一,她给自己选了印象派画家玛丽·卡萨特的名字。事后,她回忆说:“我当时并没有太多选择……不是用罗莎·博纳尔,就是用玛丽·卡萨特。”
“并没有太多选择”——克拉斯纳无意间道出了艺术史令人尴尬的一面。
历史上有女艺术家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如果加上“伟大”这个形容词,再问一遍这个问题,似乎会让人犯难。女艺术家的名字并不在艺术史的“常识”之内。
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认识王维或列奥纳多·达·芬奇,可能会令人惊讶,但是如果那人不知道管道升或弗里达·卡罗,大概却没什么大不了的。在介绍法国印象派的书里,如果绕开画睡莲的克劳德·莫奈,简直是大逆不道之事;而如果恰好忽略了贝尔特·莫里索,却不会有太多人提出质疑,即使莫里索参加印象派联展的次数比莫奈要多得多。
为什么会这样?是女艺术家们更缺少天赋吗?还是她们不知道如何展示自己、让自己被人记住?
1971年,艺术史学者琳达·诺克林在《艺术新闻》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Why Have There Been No Great Women Artists?),指出“伟大”的概念本来就是艺术史叙事有意无意编造的一种神话。
在这种神话里,一个艺术家有天赋、创造出伟大的作品然后青史留名,是一个不会被动摇的成长模式。然而要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并不完全仰赖天赋,而是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得到周遭环境乃至社会的一定程度上的支持。这些先决条件看起来并不浪漫,也总是从伟大艺术家的传说中被删除。诺克林明知故问:“如果毕加索是个女孩呢?他的父亲还会为他投入如此多的注意力和期望吗?”
许多女艺术家甚至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训练的机会——欧洲不少美术学院直到19世纪才开始接受女学生的申请。如果她们有幸成为男性艺术家的女儿、伴侣或是助手,能够接受基础艺术教育,就会遇到第二个难题——裸体。女艺术家使用裸体模特长期以来被视为绝对的禁忌,而绘画或者雕塑出生动的人体是西方艺术的重要评判标准——让她们在这场比赛里输掉实在太容易了。
诺克林的讲述在西方艺术史学界可谓石破天惊。从那时起,许多人开始努力挖掘历史上那些隐没的天才——被遮蔽的女艺术家们,并且发现,在艺术史的几乎每一个阶段,女艺术家从未缺席,总有女艺术家超越自我和社会的限制,创造出动人心魄的作品,然后迅速被人遗忘。
总是如此。
从诺克林发表这篇论文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五十年。在这段时间里,重新发现和讨论历史上的女艺术家的著作数不胜数。
近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艺术史的另一半》一书,该书主要是由女艺术家的生平组成的。在她们的故事开始之前,作者介绍了她们生活的时代,比如那个时代喜欢什么样的风格,那个时代艺术家是怎么赚钱的(没错,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家都是需要钱的),而那个时代的先锋艺术家们想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
李君棠负责写,垂垂负责画和排版,她们彼此提意见、帮助对方修改,共同完成了《艺术史的另一半》的创作。她们在书里加入了一个人物——一个小黑人。小黑人可以是任何人,可以代替读者在书中发出疑问,也可以代替作者做出解答。在后记里,她们假设自己正在接受采访,共同做出了回答,以期让读者了解这部书背后的故事。
以下是《艺术史的另一半》的后记。
《艺术史的另一半: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
李君棠著 垂垂绘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6月版/128.00元
Q:为什么想要做这本书?
垂垂:我老公是很少去逛博物馆和美术馆的人,每次去,他都会对我说同样一句话:“我看不懂,你去逛吧,我坐着等你。”一开始,我想做一个PPT给他讲艺术史,后来觉得,做都做了,为什么不做成一本书呢?让那本书通俗地告诉他——博物馆和美术馆里的东西他是能看懂的!最后觉得,既然做了,何不用更有趣的题材?
李君棠:之前我买过一本书,叫《艺术史的艺术:批评读本》,里面收录了纳内特·所罗门的论文《艺术史规则:忽略之罪》。那篇论文阐释了西方艺术史是如何从瓦萨里开始建立规则、有意忽略女艺术家,这些忽略又是如何被未来的艺术史书写者继承的。从那时候起,我就很想挑战一下,做一本真正属于女艺术家的艺术史科普书。但是我的行动力很糟糕,直到垂垂来找我,并且给我列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我才真正开始动笔。
Q:你们最喜欢这本书的部分是什么?
垂垂:都喜欢。最喜欢的部分是画书里的小黑人,非常解压。
李君棠:好像真的只能说“都喜欢”!每一个女艺术家,都是我和垂垂一起看过她们的作品,非常喜欢她的风格、理念,才会选进书里的。调研是一个很快乐的过程,感觉每天都有新发现。另外,我特别喜欢的地方大概就是这本书的视角,我觉得我是有点“书呆子”的人,有时候会过于注重一个艺术家作品背后的概念,甚至超过对她作品本身的欣赏,但是垂垂会从画家的层面提醒我,什么是真正好的东西。我们两个人视角的融合大概就是这本书有趣的地方之一。
Q:做这本书的过程中有什么遗憾?
垂垂:很多东西因为篇幅限制删掉了——没错,在这本书背后,还隐藏有一整本书的内容。
李君棠:我觉得我们做这本书的时候还是没能完全逃避掉所罗门在《艺术史规则:忽略之罪》里批评过的那个框架,有时候仍然会免不了强调西方艺术史正典里的概念。一方面是因为我的学术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科普书的考量,想用一些读者熟悉的艺术史概念和流派,来引导他们注意到和这个流派及概念相关的女艺术家。
Q:分享一个和这本书有关的,读者可能不容易注意到的小细节或小秘密吧。
垂垂:猜猜哪一个小黑人是我,哈哈!
李君棠:这本书目录里的女艺术家有23个,实际上我们让更多女艺术家藏在了里面,比如追随文俶的画家周淑祜、周淑禧,还有更多隐藏在人物关系页、历史背景页面里的女艺术家,比如嫁人以后就放弃雕塑的杰西·利普斯科姆,一张作品也没流传下来的管道杲和普鲁登西亚·真蒂莱斯基。也许以后你在阅读艺术家传记的时候,会多问一句:与某位艺术家一起学习的同学去了哪里?那位同样爱好艺术的艺术家的妹妹现在过得怎样?或许,就能发现又一个被遗忘的女艺术家。
Q:对读到这本书的人,有什么期待吗?
垂垂:希望喜欢艺术的人,能得到周围人的理解和支持,想学就学。
李君棠:这本书介绍的女艺术家实在是太少了,还有好多是我们忍痛删除或者没来得及写的。希望未来有更多关于女艺术家的科普读物,也希望如果有机会的话,你能去寻找身边的、熟悉的历史里的女艺术家,希望这本书是你一切美妙发现的起点。
试读章节
谁来定义“伟大”?
——第一个书写艺术史的人
艺术家的名字被一代人记住还不足够。想要被人世世代代歌颂,还需要史学家的努力。1550年,意大利艺术家乔治·瓦萨里出版了第一本西欧艺术史著作《艺苑名人传》,影响和塑造了许多人对西方艺术史的理解。
评选最伟大的艺术家
《艺苑名人传》介绍了许多意大利艺术家的作品和生活轶事,书的全名是《最优秀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的生平》,这个题目反映了瓦萨里的野心:他不仅仅要保存一份艺术家记录,还要选出他们当中最伟大的艺术家。而且在瓦萨里看来,评判那些伟大的画作需要参考艺术家的生活。至今仍然有人同意这个观点——艺术家的生活和他的作品是不能分开看的,而且艺术史应该呈现的是一代代艺术家的历史,而不是一件件作品的历史。
在《艺苑名人传》中,瓦萨里把文艺复兴分为三部分,其中米开朗琪罗、达·芬奇和拉斐尔生活的16世纪初被称为“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他认为,是这三位艺术家的作品标记了艺术史巅峰的成就(在“文艺复兴三杰”当中,瓦萨里又把米开朗琪罗尊为最伟大的艺术家)。他们作为顶级大师的地位就此确立,未来的艺术家们很难再撼动瓦萨里选出的“文艺复兴三杰”的地位。
五个世纪前的忽略
在瓦萨里厚厚的传记里,他只记录了一位女性艺术家——雕塑家佩普罗西亚·德·罗西德·罗西出生于15世纪末的博洛尼亚,擅长在果核上雕刻精细的图案,甚至能刻出一幅《最后的晚餐》。她精湛的技艺让她赢得了为博洛尼亚圣白托略教堂创作雕塑的委托订单。她现在最著名的作品也是在这间教堂里创作的——《约瑟和波提乏的妻子》,源自《圣经·创世记》中的故事:波提乏的妻子想引诱约瑟,被他拒绝,在约瑟逃跑时她扯下了他的披风,这后来成了诬陷他的证据。这件雕刻作品有生动的细节,波提乏的妻子手臂上的肌肉和飘动的披风线条都经过了细腻的处理,将故事中关键的一刻用大理石定格了。
这个故事似乎是一个不幸的隐喻。德·罗西成名后,有人散播谣言说她是一个不道德的女人,让她的事业受到了重大的打击,她最后在贫穷中死去。
即使瓦萨里再版《艺苑名人传》时又加入了三位女艺术家,但是和长长的一百多位男艺术家的名单比起来,仍然显得太少了。瓦萨里对女性艺术家的忽略,或许是因为文艺复兴时期从事艺术的女性要比男性更少。无论如何,这个有意无意的忽略,也随着《艺苑名人传》成为艺术史经典,被保留了下来。
把“伟大”的定义传给下一代
瓦萨里通过他的传记把艺术家从工匠推到了伟人的位置,他还希望未来的艺术家们都能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他说服当地统治者科西莫·美第奇赞助建立了欧洲第一所美术学院——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并聘请米开朗琪罗作为学院院长。学院为培养艺术家增加了新的教学内容:除了学习绘画技巧,还要学习历史和文学。在赞助人看来,能够用对历史和文学的理解创作作品的艺术家,比在作坊里只学习技艺的工匠要更高一等。从此,艺术家的地位逐渐超越了工匠。同时,瓦萨里对米开朗琪罗的推崇也通过教育系统传给了下一代艺术家。
就这样,“伟大”的标准通过美术学院和艺术史确定了下来。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审:江玉婷
复审:张中江
终审:张维特
排版|童 尚
好书探,我们绝不放过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