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问答五则:《寻梦环游记》、牛顿信神、肯尼迪遇刺档案、通俄门调查、美国州长

2017-12-07 林三土 林三土

本期收录五则“悟空问答”:

1.      如何评价《寻梦环游记》的价值观:没有传宗接代就会永恒死亡?

2.      为什么牛顿晚年不信科学信神学?

3.      为什么肯尼迪遇刺的文件要五十多年后才能公开?

4.      如何看待特朗普前竞选经理在通俄门调查中被正式起诉?

5.      美国州长的权力有多大?是怎样选出来的?

上期问答:《问答一则:康德是如何在道德上证明上帝存在的?


问 答

     如何评价《寻梦环游记》的价值观:没有传宗接代就会永恒死亡?


『看完《寻梦环游记》只觉得,没有家庭的人将不得安宁,还被各种限制与禁止,直到永远死亡。你怎么看这一价值观?』

 

虽然受主打亲情牌的题材所限,但其实从细节可以看出,《寻梦环游记》的编剧有在很小心地试图避免给人留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传宗接代就不得好死”这样一种印象。比如在亡灵节安检处,并非所有亡灵都是靠家人纪念才能通过,有些靠的是朋友、同事、以及其他曾经帮助过的或者打过交道的人。

 

当然,从长远上看,这些缺乏血缘关系的纪念,恐怕一两代后就要中断(比如牙医诊所里放几张病人的照片可以理解,但牙医的子女有什么理由把这些照片传承下去?),所以按照电影的逻辑,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通过传宗接代、孝子贤孙香火传承,来保证自己的亡灵不朽,仍然是最靠谱的做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编辑很小心地在摆脱传统家庭价值观的桎梏,但受主题与设定所限,不可能完全成功。

 

不过按照电影的逻辑,那些生前功成名就、被粉丝代代传诵的人,就算没有子嗣流传,也仍然能够在亡灵界不朽,甚至还能占据亡灵界的权力顶层,死后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这在电影大反派歌王克鲁兹身上表现得最明显不过了:要不是主人公来搅局,只等可怜的埃克托魂飞魄散,歌王在灵界岂不就能千秋万载一统江湖了?——当然,用声望功勋作为血脉和家谱的替代品,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而亡灵界居然还保留着人世间的阶层分化、权势高低,这个社会背景在电影温馨的故事主线中若隐若现,也实在令人不寒而栗。

 

除此之外,电影的逻辑还有一处吊诡:亡灵不死的条件,并不仅仅是有人纪念而已,必须要生前与亡灵相识者,将记忆口耳相传给别人,别人再相继传出。倘若这一链条有所中断,亡灵便要魂飞魄散,就算此后再有人发现其生前事迹、重新纪念起来,也无补于事了。比如要是主人公没有偶然来到亡灵界,或者返回人间后未能及时将歌曲唱给太外婆听,埃克托的灵魂便要消散无踪;此后就算有人从埃克托生前手稿或者别的什么地方挖掘出历史真相、为埃克托正名,也无法让他在亡灵界重生。然则历史上多少曾经被抹去的姓名、被遮蔽的真相、被墨写的谎言掩住的血写的事实,都是无法靠亡灵界的生生不息来获得慰藉的了。

问 答

     为什么牛顿晚年不信科学信神学?


这个题目的表述容易引起误解,仿佛牛顿早年信科学不信神学,晚年“改信”神学而不信科学了似的。实则牛顿一生都既信科学又信神学,并不存在早年与晚年之别。

 

为什么会这样?有几方面原因。

 

首先,就像我在之前的问答里反复说过的,单单科学本身,并不足以推翻神学信仰;只有将科学知识与哲学反思结合起来,才能对神学构成致命打击(参见《科学家与哲学家的宗教信仰》、《宗教、物理学、哲学》、《什么是神学》等)。

 

事实上,单单科学本身,不但不足以推翻神学信仰,而且不足以让科学家避免其专业领域之外的伪科学(参见《什么是伪科学》)。比如牛顿晚年就迷信炼金术,花了许多时间试图找到点石成金的秘方;人工智能领域的开拓者阿兰·图灵,坚信超能力、透视眼、读心术的存在,甚至在其学术论文中煞有介事地讨论如何防止人工智能被这些特异功能干扰。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说到底,毕竟科学家也是人,也受人之为人的种种认知机制的限制,只不过在专业领域因为较多训练而比较能够辨别是非,一旦超出专业领域,这种优势便不复存在。

 

此外,还要注意到牛顿(1642-1727)所处的时代背景: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初的欧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政教合一的社会,基督教不但在民间占绝对主导地位,而且左右着欧洲各国的政局;国王尊奉何种教派,常常是内战及国与国之间战争的导火索。与牛顿同时代的哲学家洛克(1632-1704),在其名篇《论宗教宽容》中呼吁基督教内部各派互相宽容对方的信仰、并同时尊重其他“异教徒”的信仰,这样的呼吁在当时已经算是振聋发聩;饶是如此,洛克在《论宗教宽容》中,却仍旧认为:对无神论者是绝对不能宽容的。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无论是否科学家,信神才是常态,不信神连性命都未必保得住。只有到了十八世纪启蒙运动节节胜利之后,世俗化态度、无神论观念,才逐渐在社会中扎根。

 

有鉴于此,身为科学家的牛顿终身信教,并不是什么值得诧异的事。不过有意思的是,即便如此,他所信奉的神学理念,在当时教会以及主流基督徒眼中,其实是属于“异端”的;比如牛顿否认三位一体,不但认为耶稣是人不是神,而且认为,时人敬拜耶稣乃是“偶像崇拜”、是要下地狱的大罪。牛顿深知这些“异端”观点不容于主流,所以只敢私下记录在笔记中,终其一生都未公开,以免遭到宗教迫害。

问 答

     为什么肯尼迪遇刺的文件要五十多年后才能公开?


英国著名记者Bernard Ingham有句话说得好:“很多记者都被关于政府的阴谋论吸引。但我向你们保证,假如他们坚信搞砸论(而不是阴谋论)的话,他们的报道将会更加准确。”

Many journalists have fallen for the conspiracy theory of government. I do assure you that they would produce more accurate work if they adhered to the cock-up theory.

 

肯尼迪遇刺一事,在大众文化中激起了层出不穷的阴谋论想象,有认为是副总统约翰逊阴谋篡位的,有认为是情报部门或者军工利益集团发动政变的,有认为是“犹太银行家”消灭“不听话”的代理人的,不胜枚举。凶手奥斯特瓦尔德在上庭前被杰克·卢比刺杀,以及相关档案被尘封数十年,无疑更加剧了阴谋论的流行。

 

有意思的是,恰恰是这些阴谋论的集大成者,奥利弗·斯通导演的1991年电影《刺杀肯尼迪》,促使国会在翌年通过了《刺杀肯尼迪档案法》,规定所有档案将在25年内自动解密(也就是20171026日),除非总统对其中涉及国家安全的部分额外保密。今年解密期限到来时,特朗普在国防部门的要求下延长了对其中部分内容的保密期,但剩余绝大多数档案均已对公众开放。

 

从解密的档案来看(其中重点内容可参考《华盛顿邮报》的报道: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retropolis/wp/2017/10/27/strippers-surveillance-and-assassination-plots-the-jfk-files-wildest-documents/),坊间过往种种阴谋论都是站不住脚的(其实这一点根本不待解密,历史学家早有公论;大凡热衷宣扬阴谋论的,不是美国政治史的门外汉,就是为了推销自己的作品而刻意造势)。之所以要将调查档案保密许久,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调查档案中涉及大量当年FBICIA上不得台面的活动细节,包括FBI对国内左翼团体的渗透和监控、CIA在国外的种种活动包括数次策划刺杀卡斯特罗等等。虽然这些活动在过往几十年中早已从其它途径受到揭露,但这些部门当然希望细节越少曝光越好,尽量避免尴尬和抨击(正因如此,就连对专门成立调查刺杀事件的沃伦委员会,CIA也隐瞒了自己的这些活动;导致沃伦委员会的调查报告犹如盲人摸象,成为后来各种阴谋论的嘲笑对象)。

 

二是档案同样暴露了FBICIA并不像大众文化中想象得那样手眼通天,反而常常在千头万绪的监控与调查中茫然失措,有时未能充分重视关键线索,有时面对线索却未能及时行动,有时又过度抓出错误信号不放而走进死胡同。比如CIA早在刺杀发生的两个月前就开始监控奥斯特瓦尔德(因为后者曾准备叛逃苏联),却一直未能厘清他与古巴方面、苏联方面、以及美共究竟是什么关系(从这次公开的档案看,FBI的后续调查倾向于认为美共与此无关,苏联的嫌疑也极小,但古巴的嫌疑尚未排除)。

 

此外,不仅FBICIA之间的矛盾在档案中暴露无遗,而且这两个联邦部门与地方执法部门之间的协调也常常缺乏默契,比如新公开的档案显示,肯尼迪遇刺后两天,FBI就警告达拉斯地方警局说,消息显示有人将试图在庭审前杀死奥斯特瓦尔德,要达拉斯警局注意保护后者安全;但显然达拉斯方面并没有对FBI的警告给予足够重视。

 

情报部门对国内外大事的预测也经常出错,比如FBI曾经信心满满认为卡斯特罗政权用不了多久就会自行倒台。

 

三是这些档案中还涉及诸多政治人物的秘辛和谣言。比如FBI的一份备忘录提到,洛杉矶当时一个著名的私家侦探FredOtash正在调查几年前的一系列性交聚会,这位侦探怀疑当时还是参议院的肯尼迪、他的妹夫演员Peter Lawford、著名歌手弗兰克·辛纳屈等等都是这些性交聚会的常客。Otash最后并没有查出什么切实证据,但显然这个谣言本身已经足以损害肯尼迪的名声。

 

类似地,FBI的一份内部报告中提到,有名线人声称继任的总统约翰逊年轻时曾经加入过三K党、并且声称能够出示相关证据(但这名线人最后并没有拿出证据来);无论这名线人的说法是否属实,肯定都会对约翰逊的声誉造成巨大打击,尤其当时正是民权运动的斗争高峰,约翰逊正在向南方种族隔离主义者施加压力,推动通过《民权法案》,谁也不知道这名线人究竟是不是专门捡这个时机来抹黑约翰逊、借此打击民权运动。

 

此外档案中还涉及一些国内议员涉嫌收受古巴前独裁者巴蒂斯塔的贿赂等等(虽然FBI的后续调查因为线索不足无疾而终)。显然,在当事人尚在世时公布这些(证据常常并不充分的)档案,对美国政坛造成的震动不会亚于肯尼迪遇刺一事。

 

四是调查过程中确实涉及一些国防方面的机密信息(比如可能涉及美国在国外的间谍网络)。这部分信息刚刚被延长保密,要了解其确切内容,恐怕还要再等上几十年。但这些信息与刺杀事件并无直接关系,而解密文档恐怕也并不能平息已有的阴谋论情绪。

问 答

     如何看待特朗普前竞选经理在通俄门调查中被正式起诉?


注:本题答于11月初,出于疏忽未能及时搬运到公众号,如今时效性已有所欠缺,但对回顾事件发展仍有参考价值。上周(12月1日)通俄门调查又取得重大突破,弗林将军认罪并配合调查,调查团队的下一个目标很有可能是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对这一最新进展的分析,可参考游天龙《前国家安全顾问弗林认罪意味着什么?》。

 

20171030日,特别检查官罗伯特·穆勒(Robert Mueller)对俄罗斯干预2016年美国大选、以及特朗普竞选团队涉嫌通俄的调查取得突破性进展,特朗普竞选团队的前经理保罗·马纳福特(Paul Manafort)及其商业合作伙伴瑞克·盖茨(Rick Gates)在面临数项起诉罪名(阴谋叛国、洗钱、作为外国政府代理人未依法注册、作伪证、未依法汇报国外银行账户,等等)的压力下选择向FBI投案自首;同一天,穆勒调查团队又对外公布称,早在105日,特朗普竞选团队的前外交政策顾问乔治·帕帕多普洛斯(George Papadopoulos)就已经向FBI调查员认罪,坦白自己曾在2016年大选期间秘密会见俄罗斯政府代表;帕帕多普洛斯愿意作为检方的污点证人,换取对自己的从轻处理。

 

对穆勒团队在调查取证以及对嫌疑人攻心方面的高超技巧,我的“选·美”同事游天龙在《“通俄门”特别检察官穆勒的完美开局》中已经有详细的分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尽管迄今为止,调查团队所公开的起诉罪名与俄罗斯干预大选一事大多并无直接关系(比如马纳福特的主要罪名是其非法作为乌克兰前亲俄政府在美国的代理人,以及涉嫌洗钱),但这些罪名的主要目的其实是作为控辩交易的一部分迫使被告与检方合作,同时也对涉案的其他人敲山振虎。马纳福特等人自首认罪的消息公开后,多方面消息均显示特朗普团队内部人人自危、乱成一团;特朗普在事发后急着甩锅,表态声称马纳福特、帕帕多普洛斯等人均是团队的边缘人物,所做一切与己无关,更是让团队下属寒心。

 

目前消息显示,穆勒团队的下一步目标,很可能是年初从特朗普团队解职的迈克·弗林(Michael Flynn)将军父子,突破点首先放在其被土耳其政府收买为非法代理人方面,迂回切入其与俄罗斯方面的接洽。其余像现任司法部长塞申斯、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等等,也都是调查团队虎视眈眈的对象。相信在未来几个月中,穆勒团队还会扔下更加重磅的炸弹。

 

最后说一点我自己从“通俄门”发酵以来一直的推测。虽然我并不喜欢特朗普,但我并不认为特朗普本人主动卷入过与俄国政府的合谋。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他的手下以及家人(包括女婿和儿子)通过各种渠道与俄国接洽(参见《如何看待特朗普儿子公布通俄邮件》),特朗普对此或有察觉、但并未追究。就特朗普的个人性格而言,其高度自恋与自大,令他很难主动低声下气有求或听命于俄国人;反过来,俄国方面也不会放心把秘密交托给一个冲动的大嘴巴,而是更有可能将他当作一个“有用的白痴(useful idiot)”,只要能够推他上台,就足以祸害美国了,并不需要真正让他成为受俄国耳提面命的傀儡。

 注:以上回答作于11月初,出于疏忽未能及时搬运到公众号,如今时效性已有所欠缺,但对回顾事件发展仍有参考价值。上周(12月1日)通俄门调查又取得重大突破,弗林将军认罪并配合调查,调查团队的下一个目标很有可能是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对这一最新进展的分析,可参考游天龙《前国家安全顾问弗林认罪意味着什么?》。


问 答

     美国州长的权力有多大?是怎样选出来的?


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五十个州各有自己的宪法,州长的选举办法及权限是由各州宪法自行规定的(极少数情况下还包括州里的其它法规,比如怀俄明州的州长任期限制就不是由州宪法、而是由次一级的成文法典规定的),这意味着各州州长权力的范围与程度均存在不少差别。

 

作为州行政部门的首长,一般而言州长对州里的财政预算拥有很大的发言权,同时也有广泛的行政官员任命权。在某些州里,州法官也是由州长来任命(另一些州的州法官则由选举等其它方式产生)。此外,目前除了阿拉斯加、俄勒冈、威斯康星三个州,其余各州若遇到该州在国会参议院的席位意外出缺的情况(比如现任参议员突然去世),州长有权临时任命新的国会参议员顶替空缺,直到召开特别选举为止。

 

目前各州州长均有权否决州议会通过的法案(北卡罗莱纳直到1996年公投修宪后,州长才获得否决权;其它各州则早已如此),且其中四十三个州的州长有权对州财政法案实行逐条否决(即只否决若干条款,而不必打包否决),这个权力连美国总统对国会都不具有,极大地增加这些州长对州议会的谈判筹码。

 

反过来,作为对州长最主要的权力制衡,各州议会推翻州长否决的门槛也高低不一:有些州需要议会三分之二多数票才能推翻州长的否决,有些州只需要五分之三多数票,还有些州(比如阿拉巴马、印第安纳、肯塔基、田纳西等)只需简单多数即可,实际上令州长的否决权形同虚设。除立法机构外,州长的权力有时还受到来自行政机构内部的制约:在有些州,副州长的职位是和州长分开选举的(而不像美国总统与副总统那样是竞选搭档),因此常常会出现两党政敌分别担任州长与副州长的情况。

 

同样地,尽管各州州长都是由州里的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但在选举周期、候选资格、任期限制等方面的规定不尽相同。比如新罕布什尔和佛蒙特两州,是两年选一次州长;而其余四十八个州,目前都是四年选一次州长(但历史上未必如此,比如纽约州的州长选举周期在三年一次和两年一次之间长期反复摇摆,直到1938年修订州宪法,才改为四年一次)。再有,目前有十四个州对州长不设任期限制,其余大多数州规定连续担任州长职务不得超过两届(但隔届当选不受限制),而弗吉尼亚州则禁止州长连任(但隔届当选同样不受限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