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懂了琉球的命运,就认清了世界的真相

观雨大神经 观雨大神经 2023-05-08
  • 作者:观雨者

  • 顾问:谈书


在琉球群岛中有一个叫庆良间群岛的小群岛,它景色优美,离琉球本岛(日称冲绳岛)很近,是著名的潜水胜地。

 

不过在70多年前的一天,这里曾发生过一件骇人听闻的事件。

那一天岛上的一些居民突然对自己的家人和邻居痛下杀手,在把家人和邻居杀完后,他们又集体自杀。

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正值1945年美日冲绳战役期间,准备进攻冲绳岛的美军打算先拿下庆良间群岛,将其作为前沿基地。

于是岛上的日军自然就要进行防守,那么他们打算怎么个守法呢?

先杀一下岛民再说。

日本人的脑回路真的是异于常人,你打仗就打仗,没事跑去杀岛民干什么?

按照日军的说法,这么做是为了保障“军队的战斗行动不受非战斗人员打扰”。

也就是说杀你是因为怕你打扰我认真作战。

在这个奇葩的理由下,日军用洗脑和逼迫的方式勒令岛上的居民自杀,于是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最终庆良间群岛的1000多居民几乎被屠戮殆尽,这下日军终于可以“认真作战”了。

然而等美军真打过来的时候,这帮人跑的跑降的降,总共就没放几枪。

被俘的日军:

美军攻占庆良间群岛仅用时5天,伤亡仅为31人,还不到死亡岛民的零头。

这城门失火,烧的全是池鱼,然而这只是日军琉球大屠杀的冰山一角。

在整个冲绳战役中,日军阵亡10万人(包括2万多强征的琉球壮丁),美军阵亡2.8万人,那么琉球居民死亡了多少呢?

当时琉球登记在册的人口是47万人,结果美军战后一清点,发现岛上只剩下11万人。

琉球死难者中真正死于战火的很少,大多数是被日军屠杀,根据专家的估算,琉球居民被日军直接屠杀的数量在27万以上。

此时的琉球并非刚刚被日本侵占,而是已经被日本占领了60多年。一代人都过去了,琉球人还是没被日本当人看。

那么琉球到底做错了什么,要遭此劫难呢?

这个群岛在历史上一直都没有什么存在感,主打就是一个与世无争,如果硬要说有什么错的话,那就是它太过弱小。

今天各国对日本控制琉球的现状早已习以为常,不过我国外长最近特意提醒了一下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

琉球并非日本领土。

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要重提琉球问题?今天的琉球到底面对着一个什么样的处境?日本对琉球的控制又是否合法呢?

看懂了琉球的命运,你就认清了这个世界的真相。


从与世无争到濒临亡国

琉球群岛在广义上包括了从台湾省到日本九州之间的一长段岛链,在狭义上则指日本目前的“冲绳县”区域。

在我国隋朝时期,隋炀帝派去寻访海外异俗的将军朱宽发现了这个群岛,并将其命名为流虬。

后来在唐朝编纂《隋书》时,因“虬”字意为“幼龙”,犯了皇家忌讳,所以更名为流求。

到了1372年,明朝又把它改名为琉球,并正式遣使前往,从此中国就与琉球王国建立了宗藩关系。

在这以后,每一世琉球国王都要受中国皇帝的册封,向中国称臣纳贡并使用中国的年号。即使是中国国内的改朝换代也没有改变这个关系。

琉球群岛展示琉球国王册封仪式:

日本从17世纪开始逼迫琉球向自己进贡,所以后来琉球就保持着同时向中日两国进贡的状态。

在大国的夹缝中求生是小国的宿命,不过总体来说日子还是比较安稳的,只是这种与世无争的生活在日本明治维新后就走到了尽头。

1873年,日本单方面宣布琉球受日本内务府管辖,并开始阻止他们继续向中国进贡。

1875年,日本派遣内务大臣亲赴琉球,督促他们断绝和中国的外交关系,同时还向英国订购了一艘3700吨级的现代化蒸汽铁甲舰。

眼瞅着山雨欲来风满楼,亡国进入倒计时,琉球国王赶紧在1876年派出使者去大清摇人。

面对这个局面,1877年上任的清朝驻日公使何如璋也力谏清廷拿出实际行动去压灭日本气焰,以绝后患。

“现在日本国势未定,兵力未足,应当乘机与之争衡,若只为息事,隐忍迁就,琉球必灭!”

意思是趁着现在日本国力还不强,咱得赶紧出手,如果一味忍让,琉球肯定会被日本吞并。

此时的清朝已经开展了十几年的洋务运动,比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更长,综合实力强于对方。如果马上购买军舰并出手干涉,是完全有能力扭转局面的。

洋务运动中兴建的江南制造总局:

然而清朝唯一的动作仅仅是“据理力争”,这样的态度最终导致何如璋无可奈何成为了“预言家”。

1879年,日本仅派几百人就轻松占领了不设防的琉球王国,并在同年将其改为天皇直辖的“冲绳县”,这段历史被日本称为“琉球处分”。

清朝选择袖手旁观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当时西北边患未平、海军装备落后等等。

不过所有的原因其实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不划算。

从眼前利益来看,琉球王国的存亡对清朝影响有限,而为了他们去跟日本开战则风险巨大,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毁掉洋务运动攒下来的“坛坛罐罐”。

于是清政府把小算盘这么一扒拉,遂决定以口头抗议为主。

这个思路不能说错,就是格局太小。

日本侵占琉球这件事并不是只和琉球有关,它关系到的是整个东亚的秩序。

清朝虽然之前被西方列强揍得满地找牙,但在东亚这条街上仍是最靓的那个仔,所以东亚诸国之间的秩序仍是在由清朝维持。

救援琉球虽然有成本,但从维持秩序的大局来说是划算的。

反之如果放弃琉球,虽然看似没什么损失,但却等于向世人宣告现在即使是东亚国家也可以随意践踏你的秩序。

既然如此,别人以后肯定会得寸进尺。

果然,15年后日本卷土重来,挑起甲午战争。

这一次清朝不仅丢失了重要的藩属国朝鲜,还葬送了整支北洋水师,最终喜提割地赔款结局,几十年洋务运动攒下来的“坛坛罐罐”被人一次性打包带走。

辜负琉球的清政府终于被自己当年的鼠目寸光反噬。

从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琉球问题的起源就是日本在19世纪70年代侵占琉球的这个“琉球处分”事件。

不过当时的世界已经进入到近代,这个时候你就算是明抢也得白纸黑字的留个协议,不然你的既得利益就没有“保障”。

那么日本侵占琉球后有没有跟清朝签订过什么协议来确认这个现状呢?

当时在美国的调停下,日本确实拿出了一个条约:《琉球条约》及《酌加条款》。

该条约把包括琉球本岛在内的大部分群岛划归日本,剩下南边仅占全琉球三分之一的先岛群岛则划归清朝。

日本允许清朝在这个群岛上给琉球复国,也算是给清朝留了个面子。

 

那么清朝签了吗?

清朝并不想签。

琉球的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琉球本岛(日称冲绳岛)上。至于日本扔出来的那个先岛群岛,基本都是些贫瘠的荒岛,根本没法大规模居住。

所以所谓的“允许琉球复国”只是个幌子,签下这个条约就等于承认日本对琉球的彻底吞并。

清朝虽然怂不拉几的不敢动手,但在立场上肯定是反对日本吞并琉球的,所以也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可以把琉球北边的奄美群岛划归日本,但中间的琉球本岛还是要留给琉球。

大清现在态度有了,方案也有了,就是没有底牌。在这个世界上,靠拳头拿不到的东西,靠嘴巴更没戏。

 

所以日本不仅没有让步,反而还威胁清政府,如果不接受条件就进犯中国海疆。最终清政府正常发挥,选择妥协,同意了日本的分岛方案。

于是双方在1880年10月达成共识,并约定三个月后正式签约。

这个字一旦签下去,琉球王国就会从法理上被彻底抹除,一点念想也没办法留给后人了。

但事已至此,局面已然无力回天,接下来的三个月不过是走走程序、准备准备文书而已。

然而就在这个绝望的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硬是用一己之力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一命换一国

1880年11月20日上午,大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外来了一个30多岁的中年男子。

此人名叫林世功,是琉球使臣之一。

这些使臣在1876年就被琉球王国派到清朝求援,到现在已有5个年头。

他们在这5年里辗转多地,想尽了一切办法,后来甚至每天跑到上朝的必经之路上守候,一碰到清朝大臣就跪地哭诉,但终究还是没能搬来清朝的救兵。

个人的力量在历史的车轮面前非常渺小,更何况他们只是几个“弹丸小国”的使者,清廷的官员本来就不怎么重视。

这几个无可奈何的琉球使臣只能寄希望于神佛,定期去关帝庙祈祷国运。

然而他们等来的却是清政府准备和日本签约的消息以及清政府打发他们回家的几百两路费。

这下彻底没希望了。

如今林世功再次站到了这个自己曾多次请愿的总理衙门前,当着所有人的面,留下了一首诗:

古来忠孝几人全,忧国思家已五年。一死犹期存社稷,高堂专赖弟兄贤。

大意是我已经为国家奔走了五年,现在就要为国家尽忠了。我死后,希望我的国家还能够继续存在下去,自古忠孝难两全,以后家里的父母就靠兄弟们了。

诗罢,挥剑自刎,死在了总理衙门前。

总理衙门:

周围的人群大惊失色,人们这才反应过来:林世功今天是来死谏的。

这位亡国之臣决定最后拼一次,用自己的性命换取国家的一线生机。

林世功殉国的消息传出后,清廷震动,朝臣们不禁纷纷感叹:

“此诚忠臣也!实属可悯。”

一个人可能无法改变事情的结局,但永远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所以再小的国家也有脊梁,再大的国家也有跪物。

虽然我们都知道清朝在后来还有巨大的下滑空间,但至少在那一刻,清廷确实感受到了尊严的份量。

大家都是读四书五经长大的,现在一个偏远小国的臣子都能以身殉国,自己作为天朝的大爷,这字还怎么签得下去?

于是清政府就此硬气了一把,推翻了之前和日本达成的共识,拒绝在条约上签字。即使在十几年后清政府跟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里,也没有明确规定琉球的归属问题。

所以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文件承认过日本占领琉球的合法性,也就是说日本对琉球的统治从来就没有任何法理依据。

林世功真的改变了一些事情。

正因为琉球地位的不确定性,所以在二战结束后,琉球被定义为“从敌国剥离的领土”,主权地位进入到了一个待定的状态。

也就是说它不在日本领土的范围内,但具体怎么处理还需要国际社会进行商议。

那么国际社会是怎么处理的呢?


国际法

战后日本的全境都被美国控制,不过美国当然没工夫去直接管理这么大个国家,所以在具体的行政上还是要依靠日本政府这个“中间商”。

但美国对琉球则进行了“分离处理”:该群岛在战后并不由日本政府管理,而是由美军代表盟国进行直接统治。

从这些举动可以看出,二战的盟国阵营从来就没有把琉球看作是日本的一部分。

实际上早在战争结束前的开罗会议上,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先后两次向蒋介石提议过战后将琉球交给中国。但不知蒋介石出于何种原因,两次都表示了拒绝。

当然,对日本领土范围最权威的定义还是在中美英三国1945年发布的《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里(简称《波茨坦公告》):

“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其他小岛之内”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的:

首先明确《开罗宣言》是所有条款的基础,然后就是确定了日本主权的覆盖范围仅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这四个岛。

 

当然,日本毕竟是个岛国,周边总有些零碎的小岛,所以从现实出发,《波茨坦公告》也允许部分零碎的小岛划入日本的主权范围内。但至于具体是哪些小岛,得由“吾人决定”。

这个“吾人”就是《波茨坦公告》的发表国,即中美英三国。

也就是说在琉球群岛的归属问题上,除非中美英三国都同意琉球群岛的主权归日本,否则琉球群岛就不属于日本。

现实中不要说三国同意了,连一国同意都没有。

所以琉球群岛和日本的关系其实已经被国际社会定义得十分清楚了,那就是没有关系。

另外《波茨坦公告》是建立在《开罗宣言》的基础上的,而《开罗宣言》对日本领土的处理有一个非常直接的条款:

“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意思就是要将日本驱逐出之前那些被他们武力夺取的土地。

而琉球群岛就是典型的“被武力夺取的土地”,因为之前什么条约都没签,所以现在连一份可以用来掩饰的文件都没有。

这就是当年林世功用命换来的一线生机。

在战后具体的管理中,盟军基本上是默认北纬30度线附近为日本和琉球的边界线。详情可见1946年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部发布的《关于若干外部地区在政治上行政上和日本分离的备忘录》。

 

另外1948年3月25日美国国务院的 PPS/28号档也对日本的领土范围有明确的表述:

“有理由认为,冲绳以及琉球岛链的中部和南部不是属于这些‘小岛’的范畴(指《波茨坦公告》中的“其他小岛”),对于最高司令部所提之北纬30度边界线的接受,构成了一种默示的国际认可,即该线以南的琉球已经不再被视作日本的一部分。”

日本面对这个局面倒也不是完全躺平,他们在1947年非常不要脸的去请求美国看在“日本对冲绳的感情”的份上“归还”琉球群岛。

这是知道自己在法律上站不住脚,开始打感情牌了。

但我寻思着你们对琉球群岛有哪门子感情呢?岛民都被你们差不多杀干净了吧。

当时的盟军驻日最高司令麦克阿瑟对这个奇葩的要求是这么表态的:琉球人不是日本人。

所以琉球群岛不属于日本领土是一个在法律上板上钉钉的事实,哪怕日本屠杀了再多的琉球人,移民了再多的日本人去“鸠占鹊巢”,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可以说战后确立的一系列国际法规都站到了琉球的这一边,当年林世功用鲜血浇灌的一线生机终于要开花结果。琉球像其他殖民地那样摆脱殖民统治,实现自己的民族独立和解放应该是指日可待了。

然而今天的琉球群岛居然又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日本全面控制,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规则发明家”

我们刚才一直在讨论国际法规,但对于这个世界上的大国,尤其是像美国这样的霸权来说,法律这种东西只有在对自己有利的时候才是法律,在对自己不利的时候那就是张废纸。

只要愿意,他甚至可以随时“发明”个新的规则出来。

美国人之所以在开罗会议的时候那么大方地提议把琉球交给中国,并非因为他们大公无私,而是因为他们当时确实不需要这里。

按照二战末期的世界格局,美国在东亚的敌人只有日本,琉球群岛不过是拿下日本的跳板。等真的拿下了日本,这些散落在大洋上的岛屿就没什么太大的用处了。

就算以后跟苏联成为对手,琉球群岛这个位置也不是什么战略要冲。

因为当时的中国还处在国民政府的统治下,遍地都是甘当列强代理人的军阀和买办,这里更有可能成为未来各国博弈的“棋盘”。

所以战后的世界风云似乎跟琉球没什么关系,怎么处理这个群岛美国根本就无所谓。

然而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中国人在战后拒绝成为列强棋盘,最终将各路代理人消灭并成立了新中国。这就导致中国大陆再无列强的立足之地,于是东西方博弈的战线就从中国大陆转移到了现在的第一岛链。

这一下琉球和日本都成前线了。

面对这个剧变的形势,美国决定推翻之前的安排,重新布置东亚棋盘。

而这就意味着他要开始发明新规则了。

1951年,美国拉来了50多个国家在旧金山签署了《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简称《旧金山和约》。

 

个条约主要解决了日本战后的领土和国际地位等问题。此后美国对琉球群岛的处理方式也正是在这个条约的基础上确定的。

该条约规定包括琉球群岛、大东群岛在内的一系列岛屿将被联合国托管。在走完托管程序前,这些岛屿暂时由美国来“施政”。

也就是说在《旧金山和约》之后,美国在琉球群岛上获得了全面的施政权,他们将可以行使包括行政、立法和司法在内的一切权力,成为了这个群岛的实际统治者。

但这个条约有个重要的问题:

中国作为主要的抗日国家之一,居然被排除在此次会议之外。

同时印度、缅甸、南斯拉夫等国则因反对美国的媾和政策拒绝参加;苏联、波兰、捷克斯诺伐克等国虽然参会了但拒绝签字。

也就是说二战盟国阵营中的四巨头(中美苏英)有两个没签。美国的这个“琉球大王”纯属是自封的。

根据国际法,中国既然没签字,这个条约对中国就是无效的,中国也从来没有承认过《旧金山和约》的合法性。

“旧金山对日和约由于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准备、拟制和签订,中央人民政府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开声明

其实我国早在旧金山会议前就对美国对日媾和的动机产生了怀疑:

“…美国政府此种野心,纯为假借联合国名义,实行对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的长期占领,在远东建立侵略的军事基地。”

----周恩来

从后面的事态发展来看,周总理的预判可以说是非常精准了。现在美国在琉球群岛建立的军事基地已达40多个。

部分建于琉球本岛(冲绳岛)的美军基地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是在《旧金山和约》这个非法条约的框架下,美国对琉球也只是拥有施政权而已,而且还是暂时的。

等联合国走完托管程序后,他是要把琉球交还给联合国进行托管的。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点:

按照这个条约,美国在琉球群岛的定位只是一个为联合国打工的“经理人”,他如果哪天不想干了可以不干,但没有权力去私自转让这个管理权。

然而等美国真的把琉球管上后,就再也没有联合国什么事了。

什么“接受联合国托管理事会监督”,“到期交由联合国托管”等等,都跟一个屁一样随风飘进了太平洋。

美国人就这么大摇大摆地“打工打成股东”,后来干脆把琉球的管理权私自转让给了已经成为自己跟班的日本。

转让的流程非常简单,就是美日两国在1971年签了个协议(《日本和美国关于琉球与大东群岛的协定》),连多找几个国家过来开开会演演戏都省了,联合国这个老板当得跟个孙子似的。

根据非法的《日本和美国关于琉球与大东群岛的协定》,美国把他在非法的《旧金山和约》中获得的琉球施政权全部让渡给了日本。

非法条约套娃了属于是。

不过尽管有这么一大串非法条约的加持,美国也没敢提琉球的主权,它自始至终提的都是“施政权”。

《波茨坦公告》没有把琉球的主权划给任何国家,这一点连美国也不敢违背。

《波茨坦公告》之所以这么硬,是因为它是战后秩序的主要支柱之一。

如果连《波茨坦公告》都能推翻,那战后的规则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推翻的了,大家就可以快进到大规模兼并重组了。

所以我国现在提醒世界各国日本对琉球没有主权,其实已经是个底线。事实上日本对琉球不仅没有主权,连施政权都是非法的。

那么为什么这些国家可以在众目睽睽之下践踏法律而不用承担后果呢?


国际秩序的真相

这个世界虽然有道理,但不经常讲;虽然有规则,但不经常被遵守;虽然有联合国,但不经常有存在感。

我们作为普通人,很容易从自身生活经验的角度去理解国际社会的逻辑。

对于普通人来说,法律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所以遵纪守法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

但法律这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一方面需要高阶暴力的维护,另一方面也需要普罗大众的共识。

简单地说就是既需要警察叔叔去抓坏人,也需要所有人都接受普法宣传。

但在国际社会里,逻辑就完全不同了。

这个世界上虽然存在强大的国家,但不存在可以碾压所有国家的超级力量。所以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警察”,存在的只有“大哥”。

“警察”与“大哥”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警察维护的是整个社会的秩序,大哥维护的只是和自己相关的利益。

所以国际社会虽然在纸面上存在各种规则,但这些规则到底能得到多大程度上的遵守,完全取决于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和利益纠葛。

对于普通国家来说,在国际社会这个江湖上混,“抱大腿”比“遵纪守法”要靠谱得多。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日两国可以在琉球问题上肆无忌惮的践踏国际法了:

一个是世界上最强的“大哥”,没人能制裁得了他;一个是“大哥”的跟班,制裁他要看“大哥”的脸色。

而像琉球群岛这种没有大腿可抱的地区,不要说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了,当年被日军屠杀了一半以上的居民,世界上连个愿意听他诉苦的人都没有。

所以作为这个世界的一份子,我们虽然应该充分去了解和尊重国际法规,但也要明白一个道理:

国际法不是数理化,它的文本内容虽然是客观的,但具体的理解和实施却充满了主观因素。

丛林世界的规则永远是为立场服务的。

如果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纸面规则上,那是蠢;如果站到对方的立场上去讨论规则,那是坏。

不过话又说回来,列强这种践踏国际法的行为,是不是真的就一点后果都没有呢?

其实后果还是有的,只是没有“警察叔叔破门而入”那么明显罢了。

它的最大后果就是破坏大国之间的默契。

那么这个默契重要吗?

非常重要。

这个世界充满了争议和矛盾,又没有警察叔叔来调解,所以大家要想过上安稳的日子,就只能寄希望于大国们顾全大局,把争议先搁置起来,也把小国的行为都管理好。

这种大国间的默契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秩序。

如果有朝一日大国间的默契被消耗殆尽,人们就会看到摆在桌面上的一堆烂账。

前段时间我国驻法大使和西方媒体讨论了一下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主权定位问题,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这三个国家在一战前属于俄国统治,在俄国1917年的二月革命后,他们陆续从俄国脱离,不过并没有马上加盟后来的苏联,而是直到1940年才并入。

到了1990年,波罗的海三国又带头脱离苏联独立,但后来他们没有去签署苏联成员国互相承认主权和领土的《阿拉木图宣言》。

《阿拉木图宣言》签约现场:

这个操作就导致他们现在的主权和领土缺乏合法性支撑

所以如果深究起来的话,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是不符合战后的国际法秩序的。

从逻辑上来说,如果西方承认他们的合法性,就没有理由否认现在克里米亚独立的合法性。

要么就全认,要么就全不认;不能总是有利于自己的地方就认,不利于自己的地方就不认。

卢大使提出这个观点后,西方舆论一片哗然,波罗的海三国更是暴跳如雷,他们马上进行了反驳,并提出了他们的观点:

咱这三个国家当年是被苏联“吞并”的,并非苏联的加盟国,所以独立出来也就不需要去和其他的苏联成员国签什么互认主权和领土的协议。

这个观点有问题吗?

这个观点在逻辑上没问题,但他们抛出这个观点后没多久,自己就主动闭嘴了,并表示这个问题不要再继续讨论下去。

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回家把这个历史账本一翻,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大坑:

他们现在的很多领土其实是在并入苏联后由苏联从俄罗斯或其他成员国那里划拨过来的。

比如说立陶宛就有很多领土是从波兰划过来的,这里面甚至包括了自己的首都维尔纽斯。

地图中的黄色部分为苏联划给立陶宛的土地:

(图片来源,头条号:大明号)

你现在不承认自己曾经是苏联的加盟国,那就意味着你不承认苏联划给你的那些领土是合法的。

行啊,那就把土地还给人家波兰呗。

所以波兰在此次事件中一直都保持沉默,并没有参与西方舆论的骂街行为,因为他做梦都希望能有个大国出来为他的故土说两句话。

其实作为人类历史上战争最频繁的地区,欧洲这样的烂账还有很多,大家之所以能够相安无事,靠的就是上文所说的默契。

这些争议大国都不提,小国自然也就只能捏着鼻子该干嘛干嘛去了。

但默契的存在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互惠互利。

我可以从大局出发去尊重某些有利于你的规则,但前提是对于那些有利于我的规则,你也要尊重。

你好我好才能大家好。

但偏偏就有一些人觉得自己享受到的权利都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仅不需要为此承担任何义务,反而还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别人。

这类人的一大特点就是喜欢用政治正确去代替权利和义务,在他们的眼里不存在什么默契和交易,有的只是“你们必须尊重我的价值观,无条件地按我说的去做”。

这样的结果就是他们经常一边要求我们去维护他们的秩序,一边又在孜孜不倦地践踏我们的利益;一次又一次地把我们的“顾全大局”当成是“自己的正义显灵了”。

那个多次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国的立陶宛就是个典型。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必要聊一聊他们的烂账,以此提醒一下这些西方国家,如果他们真的要把默契打碎,会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结 语

现在全球经济正处在一个下行的周期中,理论上大家更加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秩序把生意好好地做下去,所以我们一直都乐于去做顾全大局的那一方。

但正如本文所说,国际秩序的基础是大国之间的默契,所以维护它需要的是所有大国的努力,光靠我们一家在这顾全大局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我们没必要一看到外国人生气就着急反思自己,一看到订单少了就怀疑自己跪的姿势是不是不够标准。

毕竟你跪得再标准,能有人家韩国标准吗?

该国4月份出口同比下滑14.2%,其中半导体出口更是同比暴跌41%。他们的总统跑去美国一阵唱跳Rap求对方放宽对韩国的“芯片禁令”,结果只换来了美国的一个态度:“芯片禁令”坚决不松绑。

然后这个总统还要表示感恩。

你看屁股翘那么高有用吗?

而且如果光靠翘屁股就能把钱赚了,那这个世界上还需要那么多伟大的企业家干什么?

我们可以回过头看一下我们现在坚持的一些立场:

琉球问题是白纸黑字的战后秩序,台湾问题既是战后秩序也是我国的主权内政,这些都是底线,里面已经没有任何反思的空间。

而且如果人家都踩到你的底线了还无动于衷,那就会被认为是懦弱,这样反而不利于秩序的维护,当年的大清就是前车之鉴。

《孙子兵法》里有一句话: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意思就是善于作战的人从来都是主动调动别人,而不是被别人调动。

你不主动去维护秩序,秩序不会理所应当地存在;你不主动去给对手制造问题,对手就有足够的闲工夫来整天给你找茬。

我们现在所做的所有事情,其实都是在尽最大的努力去维护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但如果西方国家无论如何都要推翻战后秩序怎么办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一个例子。

抛开在近代被逼着打开国门的晚清不谈,中国古典王朝中对外开放的巅峰无疑就是唐朝了。

著名诗人王维曾这么描绘过盛唐的气象:“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翻译过来就是“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

开放包容的唐朝是当时全球贸易的中心,我们耳熟能详的丝绸之路正是在唐朝达到了繁盛的顶点,天下商贾皆汇于大唐。

 

那么问题来了,丝绸之路在西汉就已经存在,为什么直到唐朝才到达顶峰?而且为什么一过了唐朝就迅速走向衰落?

难道其他的朝代不喜欢丝绸之路,对外国人不够Welcome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搞清楚丝绸之路是怎么在唐朝繁荣起来的。

丝绸之路虽然很早就存在,但这条路上一直都不太平。

西域长期盘踞着各类喜欢打家劫舍的游牧政权,文明一点的就收收过路费,“粗犷”一点的就随机把你给劫了。

有这些“大哥”在,商队运个货跟打仗差不多,轻则废钱重则废命,贸易量起不来太正常了。

而到了唐朝的时候,唐太宗把他们全都收拾了。

唐军把丝绸之路上的各路势力全部打成了自己的儿子,并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从此将丝绸之路全面纳入了自己的保护范围之内。

这才有了后来的贸易繁荣。

可见对外开放从来就不是一句Welcome这么简单,繁荣的经济和强大的力量永远都是统一的。

没有天朝军威,就没有丝绸之路。

所以如果西方国家无论如何都要推翻战后秩序怎么办?

很简单,天与弗取反受其咎,如果他们不要旧秩序,那我们就建立一个新秩序。

全文完

延伸阅读:




为防止“失联”,欢迎大家顺手关注一下小号:

(注:如果之前申请过开白的朋友不需要重复申请,因为我开的都是长白。另外本文已经开启快捷转载

欢迎加入知识星球,

加入后可以进入观雨的微信讨论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