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深源: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升专业期刊大众化传播力

人民网 学会服务365
2024-08-24


点击观看视频


9月23-25日,以“合作共赢,赋能未来——共筑科技期刊发展生态圈”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长春圆满落下帷幕。会议期间,院士、高校校长、期刊编辑、学术领导等行业专家为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9月25日,人民网围绕本届论坛主题,对中国铁道学会副秘书长郑深源进行一对一专访,就中国铁路期刊的发展现状,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升专业期刊传播力与影响力路径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一、科技创新与铁路

高质量发展互为支撑,相得益彰


《铁道学报》是铁道学会主办的铁道行业影响力最大的科技期刊。创刊四十多年来,中国铁路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格局性和整体性变化为《铁道学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强劲动力,《铁道学报》致力于中国铁路的科技创新,也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助力中国高速铁路技术的创新进步。”郑深源介绍,《铁道学报》服务中国铁路科技创新与高速铁路技术发展,其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铁路期刊是基础理论和技术创新的摇篮。《铁道学报》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前瞻性、创新性意义的研究成果,成为行业内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的思想摇篮和技术仓库,对后续基础理论研究的启发与支撑,对现实技术革新的应用与指导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铁路期刊是展示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期刊发表的科技创新论文,是对科技工作者工作业绩和成果的充分肯定和全面展示。从创刊以来所发表的研究文献看,《铁路学报》清晰地展示出中国高速铁路技术进步的发展轨迹和光辉历程。


再次,铁路期刊是铁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在编辑的耐心指导和严格把关下,一大批科技工作者通过铁路期刊发表文章,科研能力得到快速进步、成熟,为铁路中青年科技人才建设搭建了有效的成长阶梯。


此外,铁路期刊的直接经济效益有限,但间接经济效益不可估量的。对于促进铁路技术创新、管理进步、繁荣铁路科技事业十分有益。


二、打造高水平编辑队伍

建设一流期刊


编辑工作是期刊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的素质和能力对期刊质量有重要影响。郑深源认为,科技期刊能长期保持高水平发展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中国高速铁路、重载铁路、高原高寒铁路、智能铁路技术等领先世界,代表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自然也表现出一定的超前性;二是需要有科学知识广博、时代意识强烈和创新思维能力活跃的高水平编辑队伍三是建立严格的审稿制度,采用三审一定、同案评议、专家审稿等方式,确保期刊质量。


三、技术应用领先,基础研究有待加强


郑深源指出,包括高速铁路、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智能铁路技术在内的中国铁路科技创新成就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一些重点领域已进入领跑阶段。郑深源说:“中国高速铁路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基础理论研究及重大工程技术仍存在一些空白、面临许多难题。如围绕更高速度的高速轮轨技术、真空管道高速铁路技术、中高速磁悬浮技术、智能高铁技术等前沿发展方向所涉及的高速轮轨关系、弓网关系、空气动力学、减振降噪、电磁兼容等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以及攻克川藏铁路等艰险复杂、极端条件铁路工程建造、生态保护、运营维护等重大工程成套技术难题,需要我们用较大的精力去研究和攻关。”


四、加强专业期刊传播力

提升科学服务公众水平


科技期刊具有专业性强、受众面窄、传播力不足的特点,就破除专业壁垒、提升专业期刊大众化传播力方面,郑深源指出,在融媒体发展的形势下,要拓宽科技期刊传播路径融合传播途径,多途径全方面进行期刊传播,提高科技论文的显示度、可读性,让大众更容易更方便理解专业论文。“专业期刊大众化传播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不影响期刊学术性、专业性的前提下,让更多人接收和理解学术期刊的专业知识,需要更开阔的办刊视野和更立体化的发展渠道。”郑深源说。 


来源 | 人民网


 往期热文回顾:

● 杨保华:凝聚中国科技期刊智慧,助力中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 袁亚湘院士:高质量期刊建设要有信心,扎实走好每一步

● 张伯礼院士:学科建设和经济建设应该无缝对接


本文由丨学会服务365 xhfw_365丨精编发布

欢迎留言、分享、点赞

转载、投稿、咨询

邮箱:xhfwzx_wx@163.com

小福团微信:xft20200115


———— 猜你喜欢————

(点击蓝字跳转)

学会百问研究视窗法律小讲堂举个好栗子


版权保护声明:

本公众号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对内容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本号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小福团联系。


我知道你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学会服务365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