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再也培养不出大师?答案就在这里!
来源:海那边(yiminhnb)
1、钱学森之问,令无数国人痛心
钱学森问:“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再也培养不出大师?”
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依然无人能够回答。
前些年很多人在看了一部新出版的语文老教科书之后,纷纷感叹:“也许答案就在这旧书里。”
2、拍纪录片意外打开民国老课本的新天地
开启这个答案提示的人叫邓康延,是一个媒体人。
2008年,邓康延正在腾冲拍摄纪录片《发现少校》。那天,随同一起到现场拍摄的老黄埔军校校友们哭着唱起了黄埔军歌,拍摄者也哭了。远征军曾在这块土地上血流成河,但那些活着的人此后承受着命运的不公,邓康延甚至觉得已无力承受悲苦。那天下午,为了换换心情,摄制组决定放假。
邓康延独自到当地玉石市场闲逛,碰到了老相识杜老伯。老人家搬出新近收到的一箱老课本,原本就有民国杂志、图书收藏雅好的邓康延自然不会错过。他只是简单翻了翻,就留下了几百元, 把这箱书搬回了招待所。
打开这些老课本,邓康延发现了审订者竟是大名鼎鼎的教育家蔡元培。
一本本老课本翻过,邓康延从内心深处发出感叹,大学者编的小课本,文字简洁、通畅、明白、生动,在那样兵荒马乱的年代,有那样充满人性的教育,有那样蹲下来看着孩子编课本的姿态。“
3、温润、儒雅、笃定 发现母语久违的自然与张力
下面就从这些课文里节选一些篇章,一起来看看什么是真正的人文教育,在那温润、儒雅、笃定的语言下,能让人感受到母语久违的张力。
课文选:河中两舟
河中两舟,一去一来。去舟风顺,桅上挂帆,其行速;来舟风逆,以桨拨水,其行缓。
高僧称:“世俗江面上只有两条船,一条是名,一条是利。”
孩子说:“江面上有大船也有小船。”教育家看到的是:顺风船和逆风船。只要得法,都有彼岸。
课文选:勿贪多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母告诫儿,人民告诫官员,同样的话:“汝勿贪多。”可当县官高堂高坐坐成了父母官,手伸多长,拳攥多多,都不奇怪。那该是历史小儿手痛心急大哭的时候。
课文选:食笋
园中有竹,春日生笋。摘笋为羹,其味鲜美,我甚喜食之。父谓我曰:“园蔬,野菜,胜于鲜鱼,肥肉多矣。”
父子居家情景对话,一语清新,盈盈可握,如雨后笋芽。 生活亦俗亦雅,雅如苏东坡,俗如东坡肉。
有民谣称:住无竹而俗,食无肉而瘦,若要不俗也不瘦,竹笋炖猪肉。常被喻为新生事物的雨后春笋,鲜嫩嫩、脆生生。
课文选:写生
妹习画,临摹画帖。姊曰:“不如写生。”妹问何谓写生。姊至门外,折野花一枝,归而置于几上,谓妹曰:“以真花作画帖,谓之写生。”
画中人,人中画;野花一枝,姐妹俩儿。写生生机勃勃,绘画画里乾坤。
李叔同曾作歌曲《春游》:“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装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荠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花儿是姐妹的画帖,姐妹是天地的画帖。
课文选:读书
学生入校,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
上苍托先生转交学生一把钥匙,一把打开书房、教室、眼界、心扉的钥匙:读书。两个字、一件事,贯穿一辈子。
当年的学堂乐歌有唱《读书》:“学生学生学生,读书要用心。平上去入四声,字字要彻清。音要准,读要勤,讲解要分明。字音字意要留心,进步自胜人。”但,“不读书不能成人”。
史书印证:不读书、不能读书、不尊重书、多禁书的朝代,人非人。
课文选:逐雀
红日将下,打麦已完。小雀一群,纷集场上,觅食余粒。数童子立门前,拍手噪逐之。雀闻人声,散入林中。
丰收的黄昏,小雀、童子相继出场。面对争食麦粒的小雀,童子只是拍手噪逐。如田间稻草人,只阻吓,不杀生。
各有活法。在有矛盾的交汇处,留白天地宽。无需龙威震怒,麻雀虽小,五脏也盛有忧喜悲念惧。
课文选:贾易
贾易七岁丧父,其母彭氏,纺织以自养。令易入学读书。有时与以钱,为果饵之费。易不忍用,积得百钱,仍以还母。
母子守爱怜,冬夏生春秋。记得古人有诗:“以我三句两句书,累母四更五更守。” 沉郁深切,切入肌肤。
许多成大业者,曾经孤儿寡母。物事颠簸,终归平衡;人间得失,悲喜转换。萧索尽头是寥廓,春在村头荠菜花。
课文选:插秧
大雨如注,田水骤满。既晴,数农夫,头戴笠,入田插秧。秧针出水,长二三寸,分列成行。
二三寸秧针,分列成行,缩影成中国阡陌纵横、汗水雨水的农业社会。
五代后梁布袋和尚有诗云:“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满田的粮食、希望和禅意。
4、老课本的产生 融一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与情怀
民国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也是一个文化大变革的年代,既承袭了传统文化的风骨,又带有面向世界的开明,两不隔绝。因着一份责任感,编写教科书之人皆是当时一流的知识分子、社会精英、学者、教育家。蔡元培、张元济、王云五、陶行知、顾颉刚、叶圣陶、丰子恺、朱自清、夏丏尊……他们将德育放在首位,却不过多说教,从儿童视角,让孩子们在日常点滴中明白责任和担当。
那一代大知识分子,就这样把自己的理想和情怀,编撰融入进一张张书页里。
为了让课本既有工具性,又兼具人文性、文学性,既承袭传统文化的风骨,又带有面向世界的开明,大学者们可谓绞尽了脑汁。“共同讨论,反复修改,常为一字,费事恒至一二日。”他们将民族文化作为基石。儒释道的精华思想,文学、书法、绘画集于一体的中华审美,极具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他们的文字,寥寥数笔尽显中文的魅力,处处透着自然和纯净,让人心生光明。
他们还极为注重寓教于乐:又好记,又好互动识字、画画两不误这样的国语课本,儿童得到的不仅仅是母语能力的提高,还有对中国书法、绘画的欣赏能力,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审美观属于中国人的审美观。
“老课本的编著是民间的,无关君王军阀权贵,崇尚天道伦常自然,有着民族风骨的例证,透着民众皮肤上的冷暖,不呼口号,不居高临下,不繁文缛节。仁爱、礼仪、诚信、情趣、方法、逻辑,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情节和写人状物中。”
5、新老课本之较:假大空的垃圾VS真善美的情怀
这是建国初期的语文课本
五六十年代的语文课本
其实在民国,不光是语文教材,就是算术、音乐、美术、农业等课本,也都充满了信念、常识和情怀。民国时期学者编纂教科书的态度,犹如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充满了童心、慈悲心和父母心。
哪怕是一本地理教材,也编得让人拍案叫绝。如何向孩子阐释地球是圆的?民国地理老课本是这样教的——
“王生不明地球的形状,他哥哥对他道:地圆像皮球,所以我们叫他地球。试立在海岸,远望来船,必先见桅杆,后见船身,这便是地圆的实证。”
再辅以配图佐证:“在岸上望海船,见甲船全身时,乙船只见桅杆,丙船则全不见,可证地为圆形。” 通俗易懂,明白晓畅。
傅国涌先生说过一段话:“小学教科书固然不能为一个民族提供文明的高度,但是它能够为一个民族提供文明的底线。”这或许就是民国一代出大师的一大原因吧!
“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产生敏感。洞彻人心者,人心生光明。”
民国老课本就做到了这一点。“你从父母那里,学到爱、学到笑、学到怎样走路,可一打开这些课本,你发现你有了翅膀。”
因为之前有读者在后台询问:有没有更适合孩子阅读的《民国老课本》?小编寻找到了这套“儿童国学晨诵•午读•暮省”系列的《民国老课本》。
《晨诵》《午读》《暮省》不仅保留了老教科书的原文、原图,而且对图片进行了精心的上色处理,并增加了简体对照和注音,方便小朋友自主阅读。
所选篇目,是从《开明国语课本》《世界书局国语读本》和《商务国语教科书》等100多种民国老课本中选取的精华内容。经过重新分类,分册,精心编选而成。
一辑十册,内容涉及学童的品性修养、礼仪常识、生活自然、童谣故事等。老课本,新阅读,图文结合,简繁对照,原汁原味地再现民国风范,家国深情。
至于繁体字的保留,则是想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欣赏书法之美,提高鉴赏能力。
看图,识字;读书,遐思。不繁文缛节,不急功近利,给孩子传授的思想和信仰全都浸透在短短的字句里,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潜移默化地提高孩童的识字能力,鉴赏能力,想象力和自理能力。
晨诵养正,午读启智,暮省养性。
这是一套可以和孩子一起共读的书!中国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充满着无穷的智慧与力量。孩童自幼接受经典熏陶,既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又能塑造贤善人格,优秀品质。
所谓晨诵养正,午读启智,暮省养性,本书系以养成国民之人格为目的,惟所有文字必力求合于学童心理。
《晨诵》《午读》《暮省》选取的民国老课本,皆由蔡元培、张元济、王云五、顾颉刚、叶圣陶、丰子恺、朱自清、夏丏尊、陈鹤琴、陆费逵、庄俞等民国大家共同参与编撰。
叶圣陶说:给孩子传授的思想和信仰全都浸透在课文里,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语言是纯粹的白话,是亲切的"口语风"。
陈|丹青说:民国是丰富的,是古典文化大规模转换的国家景观,回首前瞻,与传统、与世界,两不隔绝。民国范儿,是各色人等坦然率真那股劲。敢作敢为,有豪情,有胆气。
《晨诵》《午读》《暮省》三套书以民国经典老课本为范本,通过遴选适合当下的内容,经精心辑录而成。三套书系均独立成册,各有侧重,内容涉及学童的品性修养、礼仪常识、生活规范、自然常识、童谣故事等。
全彩印制,画风古拙,文字古雅, 原汁原味地再现民国风情。
读本一页一课,每课均有插图,采用中国传统写意技法,凡山川人物、花鸟虫鱼、一草一木,均寥寥几笔勾出,活泼灵动,意趣盎然。
课文字体采用颜体楷书繁体,不仅保留了老教科书的原文、原图,而且对图片进行了精心上色处理,并增加了简体对照和注音,方便小朋友自主阅读教人一翻开课本,便觉一股扑面而来的中国气韵。
将中国文学之美、书法之美和绘画之美融于一体,极具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
在潜移默化中开启孩童善的本性,启迪孩童的心智和灵性,激发孩童对汉语和国学的热爱,给孩子以纯真教育,教他们怎样做人,做事。
《晨诵》10本:系列以音韵协调、朗朗上口的韵味为主;
1《自然真美妙》2《四季读书好》3《春风轻轻飘》4《花儿朵朵笑》5《昨夜风声闹》6《六个好宝宝》7《你们可知道》8《上学真正好》9《摇到外婆桥》10《我家多热闹》
《午读》10本:以经典故和生活故事为主:
1《立德•修身》2《知礼•守信》3《启蒙•求知》4《生活•自然》5《勤学•善思》6《自立•勇敢》7《团结•合作》8《友爱•互助》9《知足•务实》10《游戏•童谣》
《暮省》10本:以哲思短文为主
1《风从哪里来》2《小狗去送信》3《猴子捞月亮》4《花儿放电影》5《蝶大姐做媒》6《蚂蚁飞上天》7《笨猫捉老鼠》8《孩童放纸鹞》9《老虎怕蚊子》10《老鼠学跳绳》
在唤醒国语与学童生命关联的同时,将"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优雅地融入国人的血脉与魂灵。我们也希望将“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重新融入每个人的血脉与魂灵。
▼点击“阅读原文”也可购买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