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巾纸上,留下时光
【作者简介】陈颍,毕业于成都石室中学,1987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学习高分子物理,后赴美国留学。在芝加哥Motorola做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十多年后,2011年起定居北京。自幼喜爱美术,闲暇之余,爱逛画展,爱翻画册,翻译艺术史,去美院学习,还不时画上几笔,创作的石头和爸爸系列深受读者喜欢。
这些餐巾纸上的绘画大部分完成于四、五年前。在餐巾纸上涂鸦,既是就地取材的创作实践,也是随时随地的生活记录。
如果,没有四月的那一次诗词分享,
我可能想不起来,把这些画从画夹里取出来,
重新拍摄,查看笔记,再次记录。
四月,是一树树花开,
是爱,是暖,是希望。
献给:四月和四月诗人。
『 四月诗人 』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玲珑伞下
一半春色一半雨
一条深巷窈窕淑影
柳烟青雾
一袭丁香傍晚
谁家女郎
(肖曦)
【忆江南】题陈颍师妹《出巷入巷》
江南雨,深巷沁新凉。
皓腕佳人红竹伞,纤肢秀发绿丝裳。
袅娜散幽香。
(刘芸)
巷子这头是你,巷子那头也是你
中间隔着春雨,每一丝也都是你
(朱敬恩)
几年前,曾经在餐巾纸上记录了一段生活。翻出画夹,六十来张带画的餐巾纸如册页般整齐地码放在夹页中,一张张取出,归类,拍摄,查看笔记,那段生活又呈现在眼前。在餐巾纸上绘画,是一种随心随性,谈不上艺术价值,但是每一张都是一段时光的绘画笔记,值得再次梳理一下。
『 等候的时候 』
查看这些画,有些是在等候孩子和朋友的时候打发时间的涂鸦,有些是聚会之后回家的印象笔记,有些是跟朋友安静呆在一起的写生,有些纯粹是路上美丽风景的描绘。画夹里有几张用万国击剑咖啡屋餐巾纸画的画,最早的落款时间是2015年4月12日,等候孩子击剑训练时的随手勾画,是这套餐巾纸系列的开始。
写生与花草,2015年,2016年,北京万国击剑咖啡厅
2015年的某一周,待过的几个地方,一边等人等餐,一边涂鸦:孩子学校餐厅,楼下吉野家快餐店,朋友倩倩的798“捌道面”面馆。
聚散花家地,2015年11月,跟研修班的同学告别,在永乐豆浆吃点东西,带走几张餐巾纸,把孩子送到剑馆后,感叹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一场,有聚必有散,有感恩,亦有感伤。
『 相聚时光 』
旅行看书画画,我喜欢独处,但吃饭品茶喝咖啡,我愿意有伴,也因此跟朋友常常约在饭店茶室咖啡厅见面。就着店家的餐巾纸,有当场勾画,也有回家独自涂抹,每一张餐巾都有它的故事,跟我相关,也跟朋友相关,重新去整理这些画,仿佛又把过去一段生活走了一遍。
霍克尼的 iPAD 世界,2015年,北京
跟朋友在798看过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展览后,在 “东八时区”用餐,有感于大师 iPAD 绘画都玩儿的那么溜,用桌上几张餐巾纸,回家画下画展印象,也有那把红纸伞,但人不再是雨巷女子了。
中央美院丹托讲座之后,CAFA餐厅,2015年,北京
艺术批评家阿瑟·丹托(Arthur Danto)2013年去世后,引发了又一波研究座谈会,其“艺术终结”的观点在当代艺术批评中占有一席之位。2015年在中央美院(CAFA)参加一个短期的艺术批评学习班,对此印象深刻。美院食堂的三楼餐厅,是当时与一起进修的同学们常去用餐的地方。
左:细头彩色水笔,小城知味餐厅,2015年,北京
右:碳素墨水笔,太平洋咖啡,2015年,北京
一起出去吃饭,对方总在看手机,比如“小城知味”这位,好吧,你看手机我勾彩线,大家都不尴尬。碰到有默契的朋友,可以在咖啡厅呆一下午互不打扰,你看书,我画画,画店里的装饰,画心中的图案,也是一聚,也是一记。
在纽约的时候,弟弟邀请去 Neue Galerie 的 Cafe Sabarsky感受一下维也纳风格的甜品和咖啡。美术馆收藏20世纪初德国和匈牙利艺术,有大量克里姆特(Klimt) 的杰作,包括那幅导致了世纪官司的《阿黛尔肖像》( 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咖啡厅甜品单上可爱地印着:Klimttotte (一种巧克力榛果蛋糕)和 Adele - Schnite(一种百香果椰子慕斯蛋糕),画家和他的缪斯再次汇合了。
去过不少星巴克,印象深刻的是每家星巴克的内饰都不一样,大多有结合当地特色的壁画,餐巾纸也各不相同,取来一张速写眼见之景,算是一种及时记录,纸张上的logo印刷可以影响构图,也成了内容的一部分。
左:土耳其装饰图案,2015年,颐堤港CostaCafe,北京
右:国家天文台密云站,2016年,颐堤港CostaCafe,北京
同一家咖啡厅,也会不时换餐巾纸设计,比如这家颐堤港的Costa Cafe。
孩子南征北战击剑比赛的日子里,天津那次印象深刻,不合理的赛程安排导致比赛严重推迟,幸得一家咖啡厅可以坐坐,休息一下。
清华图书馆窗户,2016年,清华园,北京
因为一位在清华图书馆工作的朋友,进图书馆的内库看它的老藏书和老结构,古色古香的图书馆,常春藤爬满窗户。参观完跟朋友在清华园旁边的海星地餐厅吃午饭聊天,这个场景一直在脑海里,取餐厅纸巾,回家勾画那天的最美场景。
跟朋友同学相约,也不都在咖啡馆,比如这家美院旁边的老北京炸酱面,没有很好的餐巾纸,纸抽也行啊,接地气,要很轻柔很轻柔地画。
这些年,每年都去故宫武英殿看古画,故宫古建部的朋友约在故宫食堂用餐,食堂里的纸抽,很柔软,学学Rothko,用色域画风格展示一下故宫的门。
『 春夏花开 』
撰文中,夜已深,养在碟子里的栀子花,香气不时袭来,遣散了倦意,精神也为之一振,继续编辑继续写。北京的春夏之间,是鲜花盛开的季节,路旁,墙边,公园里,小区花坛里,乱花渐欲迷人眼,满眼的色彩。新的绘画材质一旦上手,逐渐就成了试验对象,花草树木,独角兽,女人的鞋,小飞虫,都来吧。
望京求实职业学校操场围栏外,种有大量蔷薇,开在北京的五月。
小区的花丛中,各种小虫来光顾,用上宜家买的荧光笔画苍蝇翅膀,很出效果。
四月初去核桃园路的杂志社,街边高高的泡桐树花开的几乎遮挡了天空,想起家乡的小学……一直不知道怎么将这种浅紫色的花儿画在纸巾上(没有很浅的紫色水笔),画完放在画册上,画册的图案透过来,呈现出梦幻的背景。
山楂花,今日美术馆的茶人烹茶说花,花瓣一把,撒在我茶盏里。
小区的野花,还有萦绕在脑海里的独角兽壁毯。
路旁小雏菊,花凉鞋,还有那若隐若现的中世纪花园,把景画到画面里,把梦放到背景里。
蜀葵,自我感觉是这些纸巾画花卉中最合适表现的。
『 回望土耳其 』
2015年春假,来到土耳其,行李箱里有花裙,还有奥尔罕·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收获了知识、快乐和友谊。留念那里的清真寺,海峡,渡船,市集,瓷器,郁金香……
笔者2015年土耳其旅行速写
“餐厅里,面包圈散发着香气,她拿了一个过来,一边吃一边掰给窗前的鸟儿,一不留神,面包被鸟儿叼去一半。有了余食,海鸥嗷嗷发声,唤来好些同伴,在窗前时而跳跃时而飞翔,刮蹭着屋顶的铁皮,煽动着薄雾的空气。“(陈颍《来到土耳其》)
”不冷的春天夜晚,清真寺的祈祷刚刚结束,餐厅和咖啡屋灯火通明,烤肉店、冰激凌店、土豆摊、蛤砺摊、水烟还有画摊,没有喧哗也没有雾霾,年轻人在水边聊天。他们,是否也在数着记录着通过这座著名海峡的轮船? 夜幕中, 一个庞然大物(一艘万吨油轮)正悄悄驶过……“(《来到土耳其》)
Tapas Plus(顺义西班牙餐厅)的餐巾纸,纸边的压花很漂亮,像阿拉伯窗棂格子。
郁金香是土耳其装饰图案里的主题(Motif)。
瓷砖图案尤其以各种变形的郁金香最多。郁金香发源于帕米尔高原的天山脚下,是生命力非常强的花朵,从高原一路向西传到波斯和土耳其,到达苏丹的后宫,博斯普鲁斯海峡边帕夏的别墅,蔓延开来。
伊兹尼克地区出产的陶瓷制品和陶器,用各种半宝石,如红珊瑚、孔雀石绿、蓝绿松石与青金石蓝等明亮的色彩烧出特有的图案。
『 鸢尾 点彩 童话 』
进入六月,鸢尾花遍地盛开,好似山中蓝蝴蝶,在绿叶丛中翩翩起舞,煞是好看,儿童节也让六月年轻起来。弟弟曾送我一本讲述玛丽·布莱尔(Mary Blair)的书 The Art and Flair of Maey Blair。Mary Blair是50年代迪斯尼动画片的最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她创作的经典形象Alice,Peter Pan,灰姑娘……早已深入人心。当我将Mary的Alice画在鸢尾花丛中时,孩子一下就认出来了。
『 迷之蓝色 』
为匈牙利朋友的孩子准备礼物,想起曾经在布达佩斯看见过这种有着独特花纹的Herend瓷器,非常精致。用碳素墨水笔勾线,蓝色水笔上色,效果还不错。
画完这只小兔子,感觉就已经可爱的不要不要了,不需要添加任何景了。选一个小木框,剪一方蓝色纸做卡纸,速成一件小礼品。
『 涂鸦之乐 』
Think out loud,
Think out graphic.
与朋友分享餐巾纸画,大家喜欢,同时又要求不要用纸巾画画了,因为不好保存。确实是不好保存,也不好画,但我还是兴趣盎然,喜欢那种笔尖与软纸接触的感觉,喜欢颜色透下几层纸巾的效果。
对动手画画的人来说,有不少体会来自过程:落笔的感觉,灵感的来袭,睡觉前的构思,清晨起来的新点子。薄纸巾上作画既挑战又有趣,笔尖的硬软,水笔的出水速度,纸巾的厚薄和纹理,绘画方式的选择,有些可以看见可以描述,有些得亲自实践才能感受到了。
喜欢笔落到软软的纸上的感觉。
将画好的纸巾摊开,对称的图案又成一幅画。
透过红纸伞看天坛,影影绰绰,水笔轻轻在纸上剐蹭颜色,烘托出有凸起的纸巾纹理。
『 写在后面 』
这是一篇准备在四月完成的文章,因为亲人生病不得不中断,就像生活中计划无数次被打断一样,生活又无数次给人以希望,静下心来,就着酒店餐厅的纸巾,再画一张,做为这一篇文章的结尾。
EICU去往CT室途中,2020年5月,成都
将碳素墨水笔放回笔袋,瞥见袋里总放着的一瓶速效救心丸,想起这还是十几年前父亲让我随时放上一瓶,他发病的时候我可以救他,也可以救别人。
珍惜生命,活着,就有机会去爱和被爱
(本文的所有图片和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发和引用请联系公众号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