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青报时政部主编郑劭清离职,曾打造“政知”系列公号

2018-04-05 岳轻 记者站


据记者站了解,《北京青年报》时政部主编、“政知系列”公号主编郑劭清已于近日离职。


据公开信息,“政知系列”目前包含主打解析时局报道的“政知局”,主打时政常识和揭秘报道的“政知道”,以及主打时政人物报道的“政知圈”。用户85%为男性,多数为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知识分子。在腾讯、网易、今日头条等平台订阅用户过百万。


郑劭清认为,做时政新闻的都是勇士。在早先蓝媒汇举办的一次沙龙中他提到,“虽然时政新闻一直是一个风口,但其本身就有许多限制”。他也一直在尝试,如何在诸多限制下辗转腾挪。在郑劭清看来,时政新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把新闻写的更有趣更别出心裁,“新鲜的视角,新鲜的语态,新鲜的表达,时政新闻也可以做的很好玩。”


担任“政知系列”主编期间,郑劭清对团队的期望很高,除了要求编辑能够独当一面,“要有其他媒体副主编的水平”外,还要求员工在负责的领域里有专家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公号的质量”。


离职之后的郑劭清暂未透露下一步的去向。



附:《郑总其人》

 作者 45 31956 45 14398 0 0 747 0 0:00:42 0:00:19 0:00:23 2848张伟  来源:公众号(时代曲)


郑总,如今走上了新岗位。

以郑总呼之,是体现一种疏离感。若直用其名,不足以为尊者讳;若用“内部称谓”,则同事觉得无比熟悉,外人难免一头雾水,以为其在教育界任职。

郑总长期浸淫时政报道领域,编辑时政版面,操盘时政公号,其资深程度可以想见。

我与郑总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似近实远的2015年1月。那天印象历历在目,郑总穿着一件灰色衣衫,一如他日后的穿衣风格,挎着正方形的小挎包,一副平易近人的样子。郑总体瘦,由瘦而更显其高,望去体态一如哲人或智者的模样,仿佛所有摄入的物质都用于不竭的思考之中。从体态上,郑总想要刷存在感很难,而精神上的存在感则无孔不入。

刚见到他不久,郑总就派活了。彼时,我们这批新员工和实习生一起来到这个核心的部门,尚需人领路。校长循循善诱地布题、指导,颇有和蔼可亲之意,让我在报纸上发表了第一篇稿件,而吴总则让我在微信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由是开启了记者之门。

我是记者,郑总是编辑,但都不是新闻科班出身,当年苦读中文,有文人气质。郑总不注重衣装,常年几件轮换,如同被长期把玩的手串,衣衫颇有异样的色泽。靠着它们,郑总度过了数不清的漫漫长夜,如同铠甲附体、宝物加持。郑总常年用一玻璃杯,泡菊花熏眼,自谓颇有效果。每天熏眼的几分钟,当是郑总除睡觉洗脸外,唯一眼镜离身的时间,小小的一汪水,淡淡的几缕氤氲之气,恐怕难以尽除疲累。熏眼的几分钟过后,郑总快速戴上眼镜,正襟危坐于显示器之前。

未久,12层大改造,整楼层的人寄居于10层斗室。屋小干劲高,环境的局促反而能提升单位空间内的思想浓度。时值2015年两会,我的座位正巧在郑总旁边,彼时郑总负责编辑报纸版面,未至百事缠身的程度,故能时常请益。每逢我有短处遭致批评提点,郑总往往私下安慰一番,并因事制宜、面授机宜,我的观察能力及时政知识由此与日俱增。与郑总邻座,实乃幸事。

改革之下,部门诸事数年几变。郑总职位一升再升,一年两调。郑总曾自谓,职位变,人亦变。细想来,诚非虚言。郑总开始百事傍身,举凡报纸版面策划定夺,微信选题构思拿捏,更不论撰写材料、参加会议之类,都需其参与。于是,长谈不易,请益更难,方觉斗室邻座之幸。要和郑总谈话,最好在夜里。若是从前,郑总必在11楼照排处,打着响指,分配内容的安置之地,速度之快如同久经沙场、调兵遣将的老帅。随着岗位调换、总览全盘,郑总晚上必一边揉眼查看版面,一边审阅微信稿件,又或者同时正在撰写一篇巨稿。而当报纸版面底定、微信推送完成之后,郑总心满意足站起身来,拿着杯子,穿着拖鞋,接一杯水。这才有了交流的时机。

空闲时,郑总常感慨,自己当年做版,夜里突发重大新闻、重大事故,他难掩兴奋之情,觉得周身充满力量,整版重做也无所畏惧。我理解,郑总是遇强则强、愈难愈勇之人,但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最好郑总兴奋次数能少一点,庶几天下太平。

说到部门公号,在时政领域颇负盛名。然而一个团队、三号在手,稿件需求极大,时有断炊之虞。郑总常旱地藏泉,于沙漠中变出一二题目,度过难关。如遇假期,郑总常备好题目数个、稿件数篇,但往往更换,因为如假期出大事,郑总会临时把笔为文,不旋踵间,佳构写就。

岗位越大,责任越大。除负总责、把总关之外,还经常需要亲身上阵,比如组版、编稿、撰稿之类。郑总手法熟练、速度极快,能一人完成数人之工作,而质量尤佳,我自叹不如。对于具体业务,郑总极为精通,与其商议,有一种“内行不说外行话”的快感,这种快感放在今日,无论各行各业,殊为可贵。

郑总不烟不酒,日夜操劳,也吃些佳品保健。而最重要者,还是休息。有劳模如郑总者坐阵,吾辈不敢轻言累字。郑总曾感叹,自己于2008年进入报社,其间已历数年,离职而去者不知凡几。如今,离职名单上又多了郑总一人。

郑总乃闽人也。报社著名闽地男子有二,一为郑总,一为陈总,皆知识分子之相貌,陈总更为老派。郑总颇有怀乡之情,曾笑言,年老之时重归故乡,于童年旧地颐养天年。

由闽入京,步步上扬,郑总走出了一条小城青年精进之路。青年已中年,笔力韧且坚。郑总曾得意自夸,自己两次买房,均正当其时,入手果断。与我谈及此事,郑总难掩笑意,以此自傲。但私以为,郑总最应以为傲的,还是那一双眼与一支笔。如今,郑总离开媒体岗位,开始办公室之生涯,我有祝福,也有遗憾。祝福是,郑总从此可以休息调整,补养精神;遗憾是,怕“将军空老玉门关”。

听人转述,郑总告知众人离职之事,语带哽咽。遥想当年他人作别,郑总也曾红了眼眶,只是如今主角更换。“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郑总任职生涯恰恰十年,报社也确有青楼之别号。莫非郑总与报社的缘分,一千年前已经写就?郑总发愿,自己要想平日一样,悄悄离开,不要大张旗鼓的告别,不要精心设计的送行。我猜想,郑总用情深挚,怕泪下如雨。

众人未遂其愿,在郑总任职的最后一天凌晨,堵其于迈出电梯之时。生拉硬拽,强迫夜宵一聚,席间觥筹交错,相谈甚欢,一如每次部门聚餐时分。

但一朝离去,郑总不复来,有些事件的影响,常常需要时间来慢慢写就。我未曾见证也难以想象部门没有郑总的日子,然而很多事情,总是不期然地来到眼前。

国内最大的媒体人社群

记者站,欢迎回家

更多文章:


记者们,下一个胡玮炜就是你了


美团跟出行市场杠上了!补贴大战究竟能撑多久?


微信刚刚宣布:上调分成比例,高阅读活跃流量主的春天到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