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骗中国人的票房,《花木兰》还太嫩了

黑羊5 流量公园 2021-04-03

作者丨黑羊、兴兴
来源丨流量公园(llpark001)
 
请中国演员,搭中国布景,讲中国故事……迪士尼新片《花木兰》直指中国市场。

估计片方怎么也没想到,会遭遇中国观众如此的恶评相向。
 
《花木兰》今天在中国上映了,豆瓣却早早的给了5.9分,现在4.7分。
 

差评在哪?很多人说迪士尼讲不好中国。《花木兰》是个流传了1300年的故事,这部电影同样到在1300年积累的文化、传说和大众流量之中。
 
可1998年迪士尼动画版《花木兰》至今还在豆瓣上攥着7.8的高分,怎么一变真人就扑街了呢?
 

 

“唧唧复唧唧”这个花木兰古老传说,在中国流传了1300多年,如果计算其流量,完全是一个天文数字。
 
迪士尼在1998年将花木兰的传说变成动画片,又给现实的历史添上一点超现实的神话色彩,结果无论是木兰还是动画中那条爱耍贫嘴的小龙,都一下成了全球的大明星。

 
动画版《花木兰》中的吉祥物木须

花木兰也成了迪士尼众多的ip之一。甚至说是一朵流量小花也不为过。
 
另外一点,《花木兰》采用了流媒体在线上映方式,迪士尼想用这朵小花,为其流媒体应用程序Disney+添彩。
 
所以要想看到这部电影,仅仅注册Disney+还不行。你需要在每月7美元服务费的基础上额外再支付30美元。
 
即便如此,消费者在这款应用上的支出也比一周前增长了193%,达到1200万美元。并且在上周末,Disney+的下载量上升了68%,达到89万次。
 
甚至在《花木兰》和迪士尼流媒体服务的相关消息发布后,其股价在美国时间8月5日一度上涨10%。
 
    
商业或者流量角度上来说,《花木兰》不仅打了阶段性胜仗,连国外媒体的评价也都是一边倒——好!
 
《花木兰》在烂番茄上新鲜度突破81%,均分升至7.03,MTC均分69。这个分数相较迪士尼最近几部真人改编电影,口碑相当不错的,甚至创造近4年来迪士尼真人改编电影最佳,也是史上迪士尼真人改编电影第三高口碑。
 
国外纸媒上,比如《英国每日电讯报》《休斯顿纪事报》《芝加哥太阳时报》等多家报社评论这部电影也是一片叫好。
 
比如这样的评价:《花木兰》的视觉效果让人眼花缭乱、剧作太有生命力了、最优秀的真人动画重建、刘亦菲的扮演很不错!
 

甚至《旧金山纪事报》给《花木兰》打了100满分后还说:虽然没有按计划上映,但它来的时机堪称最佳!
 
外媒对《花木兰》的评价

虽然鲜有差评出现,但一片溢美之词中还是有冷静的声音。
 
国外社交平台上有人这样说:骨子里想成为伟大的电影,但是却被动画改编束缚了,最终成了部平庸的电影。
 
但到了国内,现在来说“平庸”可能是对这部电影最高的评价。
 
 

美国留学生刘然之前在Disney+上付费,看了真人版《花木兰》。
 
1个多小时的影片结束后,他说:流量小花死在岸上了。
 
也许是迪士尼不想破坏98年动画版《花木兰》积累的美好回忆,因此在真人版的剧情和镜头表达中,对当年的动画做了很多致敬式的还原。
 
比如木兰化妆的桥段、场景布置、雪崩和木兰的飞檐走壁——除了那条“木须龙”没有被致敬,迪士尼几乎在原版动画上做足了功课。
 

宣传力度上一样强势。虽然这部“讲述中国古代老百姓”故事的影片没能在疫情期间上映,但从B站到微博,能看到很多版《花木兰》的宣传片——在刘亦菲、甄子丹、李连杰同框下,影迷对这部电影建立起充分的期待。
 
直到上映前,《花木兰》放出1分半的中文先导预告,很多人的感受,依旧是对1998年动画的改编很彻底——比如刘然就是看过先导预告后进行的付费。
 
如果原封不动改编动画,相信不会太差,如果排除演员演技,剧情上不会有什么漏洞,关键在于导演其实不了解中国,这部电影在中国人看来,有点胡来了。他说。
 
刘然相信大部分中国观众不会给真人版《花木兰》打高分: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来说,这是一部“美式中国戏,任何中国人看了都会觉得和我们的文化相差太远。”
 
但老外很喜欢:《花木兰》表达的,就是他们理解的中国。就像许多美国人一辈子都认为中国遍地都是李小龙、成龙一样好笑。刘然说。
 
他一连说了几个词来形容《花木兰》:剧情尴尬、逻辑稀碎、不中不洋。
 
然而在国内,今天上映的《花木兰》在微博上,却没有引起过大的争议,除了对主角刘亦菲的演技的讨论外,甚至大众对这部影片的表现有很多给于积极的态度,以至于呈现了一种枣核状的评判:喜欢的人特别喜欢,对历史和文化深究者极其讨厌。
 

剩下的呢?
 
还没来得急看。
 
 

现在看来,对于《花木兰》的争议在于——到底迪士尼懂不懂中国?
 
先看看之前,迪士尼怎么俘获大众流量的。
 
2018年,《超人总动员2》登录影院,观众惊奇地发现,片头附带一段7分钟左右的公益短片《包宝宝 Bao》。

短片《包宝宝》

短片中,一位空巢老人和自己制作的包子产生了感情,可爱的包子为老妈妈提供陪伴的感觉,但是包子最终长大、叛逆……短片真实地反映了一个中国味十足的故事,真实地刻画了留守老人的心境,甚至有观众看完以后感慨:这是迪士尼、皮克斯乃至所有外国影片最懂中国的一次。
 
事实上,迪士尼一直在坚持不懈地与中国文化融合来收获关注,比如动画版的《花木兰》就是成功的产物,虽然其后一些融合的效果不是很“惊喜”。
 
迪士尼近年中国的主要业务有乐园、商店、影视、数码和迪士尼英语。其中英语项目已经在今年6月发布公告,关停了在线课程,这意味着迪士尼将不再重新开放英语中心;还可以看到迪士尼中国、迪士尼互动、迪士尼英语等认证账号的新浪微博官微已经至少一年没有更新了。
 
尽管如此,迪士尼在其他方面的尝试也从未停止。
 
2018年,迪士尼和上海博物馆进行了跨界合作,创意活动选取了西周大克鼎上的古典图文,迪士尼让米奇乘着滑板畅游其中。到了2019年,迪士尼还推出二十四节气的壁纸,后来相继推出了合作的24节气联名交通卡、金属徽章等周边文创。
 
就连迪士尼的天猫商城也不会错过双11或者99划算节这类促销活动。可以说非常中国了。
 
今年春节,迪士尼配合新电影宣发,公布了一系列包含中国元素的海报。设计中除了使用色彩、祥云、山水、中国结、剪纸、烟花,还利用中式传统窗景进行整体构图,令人眼前一亮。
 

尽管如此,《花木兰》还是被诟病“不懂中国”。
 
或许建公园、做公益、挂灯笼的迪士尼更懂现今的中国,它收获的流量更多地夹带着儿童、家庭和无边的想象力。
 
但对于那些着迷于文化、历史和故事的人来说,迪士尼的真人版《花木兰》就像开了个玩笑,不值得在1300年的老祖宗故事中深究,但始终带着地球另一边的乐趣。

(文中受访者姓名为化名)

《花木兰》今天上映
你会走进电影院观影吗?


阅读更多


你点的每一个“赞和在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