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名驹:谈伏羲文化
马名驹,北京大学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值第26届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开幕之际,就伏羲文化的现实意义,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名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
出生于天水的马名驹教授对伏羲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谈到伏羲文化在新时期的现实意义时,他说,“作为‘三皇之首’、‘人文始祖’的伏羲氏所创造的伏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之一。”马教授分析说,伏羲氏族部落生活在13000多年至7000年前的远古时代。
他们的历史功绩在于把人类从远古洪荒野蛮的旧时代,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用和平的方式,带进了古代农耕文明的新时代。例如,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的先进狩猎养殖时期,改善了先民们的生活状况;从先进狩猎时期进入原始农耕时期,创造了一定物质财富;他们与不同的部族和平相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部族大联盟,实现了和谐社会;形成了天、地、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部族首领实行禅让制,民主推选,能者为师,等等。在今天看来,这些制度和措施,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马名驹认为,伏羲氏族在进入先进狩猎和原始农业社会的过程中,用八卦图记录气候的四季变化,驯化可以食用的作物。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试种成功,于是中国最早的原始农业就在渭河上游的河谷地带出现了。这对于人类的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
渭河上游地区属中纬度区域,既有利于发展狩猎,又有利于原始农业。但人口的增加和有限的河谷台地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于是伏羲氏族的一部分人口向外迁移,先到达了陕西宝鸡以东的陈仓,最终到达古代陈或宛丘所在的中原大地,即现今的河南淮阳地区,同时也把先进的伏羲文化带到了这里。他们在此建立都城,发展原始农业,向四周部落族群传播先进的伏羲文化,同当地的部落族群和睦相处。他说,甘肃大地湾考古的重大发现即对上述记载作了可靠的佐证。
“大地湾发现了距今8000年的炭化稷标本,大量的石斧、石刀等农业工具和房舍,说明已进入定居农耕兼狩猎的生活,这比当时国内已有的同类农作物标本还要早约1000年。表明北方发现的最早种植的粮食品种为稷,然后才是粟的推广。近年来河南在淮阳地区周围发现了距今9000年至7000年古代农业发展的裴李岗文化遗存,其中舞阳贾湖一期文化最早,距今约有9000年。经过分析研究,确认他们就是当年从天水地区东迁来到这里的部分伏羲氏族部落。”
随后,记者问及伏羲氏族部落如何实现和谐社会?马教授回答,伏羲氏族部落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开始寻求发展古代原始农业的土地资源。伏羲氏族部落在东迁的过程中不去占据别人的领地,而是寻求适宜于发展农耕的平川、平原地区,与当地生活在山麓地区的其他氏族部落发生直接冲突较少。相反,先进的古代农业文化不断地吸引着许多当地的部落族群,前来学习取经,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伏羲氏族部落在东迁中部分留守,部分迁移,走走停停,哪里适宜于生存,便向哪里迁移,年复一年,代复一代地寻求适宜的生存地域,逐渐与当地族群融为一体。在伏羲时代,中华大地就是一个以伏羲氏族部落为核心的多部族大联合的区域。太昊伏羲氏作为伏羲氏族部落建都于陈(或宛丘)的领导人,也是中华民族第一个部落大联盟的首领。他是这个族群中集大成的领袖人物,是中国古代伏羲文化的象征。
采访结束之际,马明驹教授为我们总结了伏羲时代的思想理念,伏羲时代的先民们在长期严酷的自然环境中观察天地与气候的变化,形成了负阴抱阳的太极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天、地、人和合的朴素辩证思维,把人和天、地等同看待,突出了人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据《尚书o大禹谟》记载,后人把伏羲文化的太极思维概括为“十六字道统心传”,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其意思是说,管理者要顺应民意,大公无私,社会才能安定发展。相传它是舜帝传给大禹的治国心法。周文王依据当时社会的纷争和扭曲,“拘而演《周易》”,把伏羲文化的天地人合一而同道,成功过渡到阴阳人合一而成中,再由中通道。孔子根据“十六字心传”,近一步写成《中庸》、《大学》,奠定了儒家文化的基础,而儒家文化的发展为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文化。
“伏羲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根基,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马名驹语气坚定地说。
| 责任编辑:燕园君
| 投稿邮箱:yanyuandjt@126.com
| 来源: 文 中国甘肃网, 图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敬请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欢迎点赞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