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解读中航工业《关于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决定》
2016年7月27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发布了《关于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决定》。《决定》分为发展定位与目标、发展原则与路径、能力与任务、资源配置四大部分,共十四小条,是中航工业发展通航产业的纲领性文件。下面我把出台背景、主要思路、下步举措跟大家交流一下。
(一)对接落实国务院通用航空《指导意见》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十三五期间我国通用航空进行了新的定位和部署。《决定》是对《指导意见》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
(数据显示,美国通用机场约2万个,各类通用飞机超过20万架,通用航空产业一年的产值超过1500亿美元,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100万个,美国全年通用航空飞行时间2300多万小时,其中私人飞行时间占比达到30%以上。相比来看,我国通航产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通用机场仅300多个,通用航空企业300家,在册通用航空器仅2000架,不足全球通用飞机数量的1%,去年飞行小时数仅73万。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中国通用航空市场未来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定位与目标”承接《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通用航空企业。研发制造水平和自主化率有较大提升”。中航工业作为通航产业的主力军,以通航制造为核心,义不容辞承担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与使命。在企业层面中航工业是实践者,在产业层面是推动者,在国家层面是贡献者。未来从通航产品研发制造、配套、保障到品牌建设,中航工业通航产业价值链上的各个关键环节都要实现突破。交付通航产品占全球新增市场份额20%左右,占国内新增市场份额40%左右,参与通航运营与服务年飞行量占国内20%左右。
(注:2011-2015年,全球每年新增交付通用航空器3500架左右,据预测2020年全球交付通航产品可达4000架左右,中航工业预计交付800架,占20%;2020年,预计国内新增交付通航产品接近1000架,中航工业预计交付国内400架,占40%;2020年,国内预计飞行小时达200万,中航工业预计参与的通航飞行小时近40万,占20%。)
其次,“能力与任务”承接《指导意见》的“重点工作”。《指导意见》强调要“提升制造水平、促进产业集聚、深化国际合作”,并培育通用航空市场。《决定》中提到中航工业将通过培育市场响应能力、低成本制造能力、行业引领能力、国际化能力等七大能力与任务进行承接。
(二)对接五大发展理念
2015年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决定》力争体现五大理念的思想精髓。关于创新理念,《决定》提出“鼓励管理层、技术骨干参股”的体制创新,“通航运营业务”的商业模式创新,同时重视产品设计创新。关于协调理念,《决定》提出积极参与适航取证、通航运营及行业服务等标准制定工作,促进行业健康协调发展。关于绿色理念,《决定》强调要发展绿色产品打造低成本制造能力。关于开放理念,集团党组第一次在文件中非常清晰地指出在通航产品研发和制造阶段都要引进社会资本。关于共享理念,《决定》明确对行业新进入者提供通航产品、商业咨询、人员培训、维修托管等系统解决方案。
(三)对接军民融合战略与供给侧改革
去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去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供给侧改革”首次提出。今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正式公布。通用航空是军用航空与民用航空的融合,是军民融合产业的典型,具备军民技术同源性,能够支持平战结合的能力建设需要,能够促进军民共享资源的更有效利用,能够提升国民的现代国防意识。
同时,通航产业还是新供给的代表。大国之争,某种程度上是产业的竞赛,新产业的不断崛起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增长乏力。通航产业虽然起步晚、坎坷多,但是发展速度方面,有可能大幅超过同期M2和名义GDP的增速。十二五期间飞行时间年均增速为15%,机队规模增速达到17%,十三五期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一)体现了中航工业开放发展的决心
军工行业一直被外界诟病封闭垄断,但中航工业此次在通航产业的发展上勇立潮头,从顶层设计破痼疾,坚信只有开放才能发展。通过开放,促进全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更高的经济效率;通过开放,培育“造血功能”,打造通航产业新生态,为中航工业创造一个“开放红利期”!
除了提出在通航产品研发和制造阶段引进社会资本外,《决定》中“控制不控股、推动不盲动、管住不管死、放开不放任,以技术、品牌、少量资金等入股,不谋求最大股份,交由专业团队发展壮大,不干预日常经营事务”等一系列关键词,表明集团党组下定决心在通航运营环节充分开放、充分放权、充分信任,轻资产运营模式将得到实质性突破。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未来集团公司将承担战略投资者的角色。
(二)体现了中航工业合作共赢的诚心
开放与合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开放是合作的前提,合作是对开放的承接,是对“协调、共享”等发展理念的落实。复杂系统理论表明,自上而下的计划、控制不能带来创新,创新是涌现出来的。《决定》中仅合作一词就出现了八次,彰显中航工业谋求合作的诚心。
如《决定》中第五条指出,鼓励相关单位通过非现金入股、技术支援、咨询服务等形式参与地方、社会投资者发展6吨/9座以下通用飞机、3吨以下直升机通航产品。
第六条强调,整机设计制造单位要在全球范围选择配套产品,点明“部装以下环节一般不再做内部增量投资”,要构建供应商体系。
第十一条提出,要与国际优秀设计公司、制造商、营销商合作,优势互补。
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地方,是为了合作;部装以下环节不再做内部增量投资,是为了合作,全球范围内选择供应商,还是为了合作!合作之诚,合作之深,合作之广,跃然纸上。
(三)体现了中航工业对市场前景的信心
忆往昔,我国通航产业的发展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上不了天”、“落不了地”、“飞行员少”、“市场尚未形成”等是绕不开的制约因素。但是这一次,《指导意见》的出台对解决诸如此类问题都作出了部署,低空开放势不可挡,改革已经实质性启动,“落不了地”的瓶颈也正在破除,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国务院通用航空《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要科学规划空域、优化飞行服务、提高审批效率。到2020年,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并提出年飞行达到量200万小时以上。
在市场培育方面,中航工业亦在全力以赴。《决定》中将“多措并举形成全民通航氛围”视为重要的能力和任务,并策划1+X活动。“1”为通用航空日,“X”为飞行者大会等活动。作为国家通航产业的主力军,培育航空文化,激发航空消费是中航工业光荣的使命和责任。
万事俱备,通航产业正形成天时地利人和之势。中航工业能否借政策和市场之东风,搅动通航产业的一池春水,助力国家万亿通航盛宴?我们持最大的乐观态度!
(一)强能力
当通航产业迎来黄金时代,中航工业能否双手托起国家的殷切期望与市场的火热需求?无他,唯有强身健体,对自身能力不断地更新塑造,茁壮成长,才能真正扛起主力军的重担,才能不负于国家与人民。《决定》中提出七大能力与任务,特别是:
形成系统方案解决能力。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能够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能够在薄弱领域实现重点突破,能够进行革命性的创新产品研制。
加强行业引领的能力。作为引领者,要协助维持市场均衡,做好相关统筹,推动通航产业链健康快速发展;要服务好国家重要行业部门,竭诚为国家应急救援、执法、气象、勘察、旅游、石油、电力等各行各业提供一流产品与服务。
提高国际化运营的能力。新研通航产品能够取得国际适航认证,进入全球市场;国外并购企业产品能够取得中国适航许可,在国内生产,真正成为中国品牌。
(二)聚外力
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天空,抬头看路。通过借外力、借巧力,将事半功倍,加足马力前进。主要包括人才、资金、资源三个方面的外力,来促进中航工业发展:
引人才。通过引进国际通航领域的优秀人才,面向全社会寻找优秀的专业化团队,将为中航工业乃至全国的通航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集资金。敞开怀抱吸引地方、国内外企业及个人与机构投资者。通飞公司开放资本结构是《决定》中的一大亮点。通飞公司将向社会开展50-100亿的增资扩股,同时100亿通航产业发展基金的成立,彰显了中航工业通航产业与社会资本融合共赢的决心。
汇资源。中航工业通航产业以往发展中存在着重生产、轻市场的问题,尤其需要利用外部资源,如国际优秀的营销商开放合作,加强营销和服务保障能力等。
(三)共发展
通航产业打开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另一扇大门,开辟了一个产业发展的新空间,不仅是经济上新的增长点,更是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产业。通航产业要大力发展,离不开全民的参与、离不开全社会的关注。
当前,中航工业依托自有10大机场、依托爱飞客品牌择优布点,愿与各地联合打造国家级通航产业发展综合示范区。与此同时,中航工业正在整合组建通航运营控股公司,恰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与地方政府和外界机构进行合作。
中航工业已将每年的5月15日确定为“通用航空日”。515,取自“我要飞”的谐音。通用航空日,不仅将有一场盛大的爱飞客大会,更是中航工业与外部进行通航产业发展研讨、投资洽谈的重要日子。届时,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通航爱好者、社会投资者、相关从业者如水而至,共襄盛举,为推动通航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航空人诚邀社会各界一起见证通用航空快速发展的伟大征程,用航空托起中国梦!
【通航飞机】关注通用航空、无人机相关的产业信息和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