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要是甲方不瞎折腾,我都不知道自己还有躺赢的命~

拆房部队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2023-01-01

生活你全是泪,没死就得活受罪,

越是折腾越倒霉,越有追求越悲催,

垂死挣扎你累不累,不如瘫在床上睡。

《哪吒之魔童降世》


拆房:陈天骄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导:林雅楠  总指导:赵劲松

 

俗话说的好,

跟着甲方混,三天饿九顿。

 

其实饿九顿也算好的,说明至少半夜肝图的时候还能吃上顿泡面。



通常情况下,我们管甲方叫爸爸:只要能给生活费,要打要骂无所谓。

也有人说,其实甲方是孙子,因为只有爷爷才会无条件满足孙子的任何要求。

 

但有时候吧,

甲乙双方更像婆媳关系——

都说为了孩子(项目)好,

就是谁也不服谁。

 

还有一点很重要:

你的甲方婆婆虽然百般嫌弃你,却也真有可能帮你把孩子拉扯大。




Walltopia是保加利亚的一家专门从事攀岩设备设计制造的公司,开业十几年来效益相当不错,2013年的时候他们计划给自己盖一个新的全球总部。

资金到位,就是地不太好找。


几经周折,终于搞到了位于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市——

八环以外的一块荒地。



这要搁在帝都,估计已经快到大厂了。

但好处就是面积够大,有将近2万平米。



而W公司满打满算也就需要10000平米的办公面积,可这么大的地也不能浪费了。甲方头脑风暴了一番后决定让新总部伙同周围搞一个攀岩主题公园,对外号称是服务周边社区,对内讲就是改善工作环境,事实上就等于给自己立了个巨大的广告牌。

一箭好几雕,要不说人家能挣到钱呢?



既然甲方都这么明确说了,那建筑师就得正儿八经的去设计场地景观,对不对?

那也不一定。

 

来自荷兰的

MARS Architects事务所

就是这个不一定。

我们有理由怀疑他家主创Neville Mars火星哥根本就是个眼里只有攀岩的狂热运动男。




先来分析一波场地。

场地西侧的道路靠近城区,是人流主要来向;而北侧的道路刚规划完成,两边基本还属于未开发阶段。



所以根据任务书要求在西侧道路旁先拉起一个10000㎡的三层体块。

当然,指望这个小不点儿去控制整个场地肯定是没戏了,也就是说剩余的大片场地都要做成公园。



接下来是不是就应该考虑一下建筑和公园的关系了?至少,也得先把总部功能给安排明白了吧?

 

不!

我们说了,火星哥眼里只有攀岩。

他老人家就只考虑了——

怎么攀岩才能更开心。



就算以攀岩区为中心来设计建筑,也有好多种排布方式。

比如,可以把攀岩区放中间,办公区分置两边;也可以用攀岩区包住办公区;还可以让二者相互咬合。这三种摆法都能满足要求。



但上述组合都有一个bug是攀岩区总会对办公区的使用产生影响:要么流线交叉,要么流线被打断。

而且,说好的总部呢?

怎么就变成攀岩俱乐部了?



火星哥明显考虑的更多。

当然,他主要是考虑这样的攀岩俱乐部不怎么好用。


攀岩攀岩,最主要是岩。

不管一个空间多大,也就只有四面墙,怎么够爬?

 

所以,为了让攀岩区有更多岩,也为了让W公司的办公区连续完整,火星哥决定将攀岩区分组镶嵌到建筑外部。并拓展到地下一层相互联系,剩下的工字型空间则作为办公区。



然后将攀岩区调整为更符合真实山体环境的三角形,办公区顺势变为S形。



对于攀岩,火星哥不但是认真的,

还是专业的。


攀岩区对于室内净空高度的需求是根据难度而变化的,初学者所需岩壁的高度只要四五米,而高阶选手则可挑战二三十米的岩壁。一般的攀岩馆会根据不同的难度做出至少三个分区:入门区、进阶区、高难度区,便于教学管理的同时也能促进同水平攀岩爱好者之间的交流。


否则,这边小白刚穿戴好装备,旁边大神都已经爬到顶了。

那还爬什么?直接自闭了。



于是,火星哥再次对攀岩区进行细分,按照难易程度分成了三大块;同时S形办公区也就又多拐一个弯。



又根据难易程度的攀岩高度变化将屋顶随之倾斜。

配合采光分析将北侧屋顶降低,南侧屋顶拉高,并将南侧外墙倾斜设置来找回损失的面积,这样建筑在适应攀岩区空间需求的同时减轻了对后方公园采光的遮挡。



然后火星哥就随手将这个拐了三个弯的S形给放到了公园中。

这不公园就有了吗?



对建筑东侧的地形进行下凹处理,让出直通地下一层的攀岩区入口,并在临街面设置主入口,并在公园中布置景观及活动场地。




攀岩有了,公园也有了,

可算轮到正主儿——总部办公了。


布置办公楼内的各个功能区,

这个过程也伴随着对攀岩空间的微调。



办公楼主要分成三个部分:

餐厅区、办公会议区以及休闲娱乐区。


将餐厅布置在北侧,面向公园游客开放;办公和会议区布置在中间,正对主入口;休闲娱乐区以及部分后勤功能则布置在南侧,靠近停车场;剩下的大部分辅助后勤功能则塞到地下。



此时要适当调整通高攀岩空间的位置并减小宽度以满足办公空间的面积需求,随后把王者攀岩区延伸至南侧外墙,为变窄后的王者攀岩区带来更多自然采光,并在首层设置连接门厅和休闲区的廊桥,使攀岩者们不必从办公室绕行。



在建筑中部插入两个交通核来组织竖向交通:南侧交通核用来组织办公区和休闲区的竖向交通,北侧的则连接地下的攀岩区大厅与首层门厅。



至此,建筑内部办公+攀岩这两组连续又变化的空间就已经完成啦。



再把屋顶做成平台,在屋顶北侧设置一组连接地面的楼梯,可以从室外公园直达屋顶酒吧。



最后进行立面处理,给办公部分的立面套上一层穿孔板表皮,攀岩部分则采用透明玻璃幕向外开放展示。


打完收工!




这就是

MARS Architects

设计的

Walltopia Collider Activity Center

竞赛方案。



最后看一下完整设计过程。




可能火星哥对于攀岩的热爱打动了甲方,最终成功入围决赛圈。

和他一起入围的还有另外四个方案。

 

既然能入围,人家也都是各有千秋。

他们分别是来自保加利亚的1A Studio事务所的小方块



来自西班牙的Fissure Team事务所的小裂缝



来自保加利亚的I/O Architects事务所的小省钱(目测这个应该是五个里面最省钱的了)



以及来自克罗地亚的Radionica Arhitekture事务所的小橙红



正常流程这5个应该还要再pk个n轮:

5进3→3进2→2选1。

不然都对不起观众。

 

可是,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W公司不知道拜对了哪路神仙,政府大大一高兴又给了他们一块位置更好的基地。

新基地位于索菲亚市的一处科技园区(Sofia TechPark)内,距离市中心才5公里。

这是八环变五环,直接进城了啊~

而且这回用地也不是长条了,变成了个还算规整的方形。



用地西北侧是一座展馆,通过天桥与路西侧的居民区相连。用地北侧和东侧是科技园的会议中心以及公共绿地。



W公司很激动,

决定立马开工赶紧占住坑

——生怕政府哪天不开心再反悔了。

 

再然后,火星哥就躺赢了。

为什么?

因为只有火星哥的方案可以立马开工。

说白了,不用改方案直接match新场地。



老基地面积很大呈长条形,建筑只占一小部分,公园占一大部分。而新场地面积只有几千平米,刚刚好够盖个房子。

换句话说,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原先的公园没了。



这对于火星哥的方案来讲没啥影响,因为人家本来就是一门心思搞攀岩,顺手用建筑的拐弯去做的公园。

但对于小方块和小裂缝就很尴尬了。

这俩的基本思路都是建筑景观一体化,然后景观被没收了,建筑等于就瘸了腿。


小方块的模块化思想需要公园的网格状规划去衬托,去掉公园基本也就去掉了模块的核心。



小裂缝的“攀岩峡谷”也是与公园流线连为一体的,如果公园没了那就是妥妥的消极空间。



其次是场地周边环境的不同。

老基地位于城市郊区,周边除了少数住宅楼几乎未开发;而新基地可是正经进城了,周围可都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时髦房子。


小省钱和小橙红估计当时考虑了老基地周围的环境比较荒芜,所以选择了比较简单经济的方形体块,谁能想到绕了一大圈甲方最后又进了城?

这上哪儿说理去?

而火星哥采用的这种S形非标准几何体给人的视觉冲击力以及建筑本身的存在感明显比其他四个更强。



就这样,火星哥稀里糊涂就躺赢了。

真是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方案现在已经建成使用了,

除了换了个表皮,基本没怎么改。




别怕甲方作妖。

搞不好哪天作妖就变作法,

送你直上青云了呢~




 


点击下方二维码进入购买
《非标准的建筑拆解书》
思维转换篇+方案推演篇


 


点击进入
躺着只会做梦的非标准建筑广告


非标准建筑 · 非标准定制


 



图片来源:
本文图[1]
来自https://1astudio.eu/project/collider-activity-center
图[2]来自
https://www.archdaily.com/352702/collider-activity-center-competition-entry-ignacio-gias-jes-s-lorenzo-garv-n-ana-vida
图[3]来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mot88L1JBs&list=PLRvkzcyg0PaQP5MkwoOWLjQjdvQXkE1ld&index=5
图[4]来自
https://www.archdaily.com/358646/collider-activity-center-competition-entry-radionica-arhitekture?ad_medium=widget&ad_name=recommendation
图[5]
来自https://www.collider.eu/design/
图[6]、[7]、[8]、[9]、[10]来自
https://aasarchitecture.com/2013/05/collider-activity-center-by-mars-architects-intoarch.html/
其余分析图及动图均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

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