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绿色金融发展模式与体系建设路径选择

2017-08-18 绿金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经济趋势,发展绿色金融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促进本国经济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去年,在我国的倡导下绿色金融首次写入G20峰会议程;我国“十三五”规划和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在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方向和目标已定的情况下,发展模式与体系建设将成为绿色金融未来成败的关键点。


绿色金融发展模式的国际实践

    绿色金融的运行是以保护和完善生态环境为前提的。从世界范围看,绿色金融的实践已有40余年历史,基本可以分为法律责任型、信息披露型、绿色资金供给型和风险控制型四种模式。


    美国1980年出台的《全面环境响应、补偿和负债法案》就是法律责任型模式的代表,其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了金融机构对所投污染项目的法律责任。


    现在世界各国绿色金融实践的主要方式为信息披露型,如英国1992年起开始实施环境成本信息披露表彰制度,丹麦、加拿大、日本、瑞典、荷兰、挪威等国家也于2000年之前就强制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


    绿色资金供给型模式,是以设立绿色金融机构和供给专有产品作为主要发展模式。如以绿色投资为主的绿色银行、绿色投资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信托等机构和产品。


    风险控制型模式,主要是通过建立专有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系统和部门,把环境因素纳入银行和信用评级公司评定企业和主权信用风险的核心内容。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主要遵循两种模式,一是环境风险控制型模式,即要求从事金融投资的业务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把环境风险因素纳入信贷信用分析之中,并把其作为商业银行贷款的主要条件之一;二是绿色资金供给型模式,要求各金融机构成立绿色金融专有机构,专业从事绿色金融产品的供给工作。从实际看,我国绿色金融经过多年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预期效果还有不小的差距,需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把握绿色金融运行的特点,加快绿色金融发展。


加快形成综合性绿色金融发展模式

    绿色金融的本质是金融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绿色经济系统和绿色社会系统的平衡与协调。从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应采取复合型发展模式,即融环境责任模式、环境风险控制模式、环保供给模式、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模式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发展模式。采取综合性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发挥生态环境规律对金融系统运行约束作用的必然要求。生态环境既是金融发展的基础,同样是金融系统运行的基本约束,也就是说,金融系统的运行是在生态环境规律约束下的运行,同时金融系统要保证对生态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提供支持与服务。


    二是加强绿色金融系统在生态、经济、社会和金融综合系统中协调服务功能的必然要求。发展绿色金融不仅仅是金融系统运行规则与服务的改变,同时要实现对其他系统的协调服务,从而取得优化配置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实效。


    三是满足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必然选择。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等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作用的关系,发展绿色金融目的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综合性绿色金融发展模式下,绿色金融要重点建设两个“圈”。一是“生态圈”,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金融运行与发展系统,这是绿色金融体系正常和有质量运行的基本保障;二是“管理圈”,绿色金融以社会利益为主的特性,要求社会加强对其管理,形成集目标、标准、执行、反馈、评价为一体的完整的绿色金融管理链条。


切实加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绿色金融责任体系建设。责任设计与落实是一个系统运行的基本保障,没有责任的系统建设是不可能实现系统高效和高质量运行的。绿色金融责任体系设计是整个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基础环节,决定着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成败。绿色金融责任体系建设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一是道德责任体系建设,以道德责任感约束金融行为;二是民事责任体系建设,强化金融机构在环境污染中的赔偿责任;三是刑事责任体系建设。


    绿色金融价值体系建设。价值体系建设是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核心。绿色金融的价值是指金融满足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程度。绿色金融价值体系包括绿色金融投融资价值子体系、绿色金融政策价值子体系、绿色金融市场价值子体系、绿色金融机构价值子体系等。


    绿色金融宏观管理体系建设。绿色金融的宏观管理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大目标下,对绿色金融规划、管理和评价的过程。建设绿色金融宏观管理体系,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绿色金融管理的方方面面。


    绿色金融监督评价体系建设。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目标是维护与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属社会效益的范畴。建立一个政府和社会组织相结合的监督、评价体系,才能保证绿色金融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绿色金融信息与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生态环境及管理现状的各种信息是绿色投融资决策的基础,同时也是政府与社会监督与评价的前提。绿色金融信息与服务保障系统包括生态环境信息系统、企业环境行为信息系统、政府环境行为信息系统、个人环境保护行为信息系统和企业环境行为评价系统、环境责任认定服务系统等。


    绿色金融激励与处罚体系建设。有效的激励与处罚是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建设激励与处罚体系,一是完善激励机制,主要在再担保、贷款贴息、信用奖励和精神鼓励等方面下功夫;二是健全处罚机制,运用好责任追究、环境赔偿、信用降级等措施。


【相关阅读】

★ 绿色金融观察 | 一周要闻回顾(8.07-8.13)

★ 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

 国资|央企杀入 环保市场一片血色

★ 78家!2016年度浙江省绿色企业(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名单

★ 环保产业发展背后的隐忧——别让低价竞争毁了环保产业

★ 四川省财政厅:PPP项目融资成本分析

★ 举办污水及垃圾处理PPP行业趋势分析与模式讲座的通知

★ 论文征集 | 关于2018绿色金融论文集征文的通知

来源:河北新闻网  王小江,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学习参考、交流之目的,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拇指处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