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大学”名单发布,这些省市成了最大赢家
文|凯风
29 27010 29 7868 0 0 1351 0 0:00:19 0:00:05 0:00:14 1351
“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正式发布。
作为重要教育改革举措之一,“双一流大学”的出炉,意味着“985”和“211”评价模式的正式退出。
新名单的出台,同样意味着高校层级的重新洗牌,其中既有得意者,也有失意者。哪些省份、哪些学校成了暂时的赢家?
1.【31省市雨露均沾】这份榜单,共涉及137所高校,其中包括42所(A类36所、B类6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覆盖内地31个省份,一个不漏,教育相对较弱的青海、宁夏、西藏、新疆都有高校在榜,体现雨露均沾的政策取向。
2.【“东湖西”与“云新郑”】一流大学基本上是985大学的翻版,不同之处是,本名单将一流大学分为A、B两类,按教育部门的说法,B类高校属于有一流潜力,但仍需“正视差距、奋起直追”。
与传统的985高校相比,这份名单最突出的变化是有两个地方:一是原985高校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被放在了一流大学B类名单中;二是新疆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这三所非985高校,进入了一流大学B类名单。
3.【江苏压过上海】从入选的高校数量上看,北京遥遥领先,江苏超过上海,更超过教育水平相当的陕西、湖北和广东,成为这份榜单的最大赢家。不仅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成功晋级“双一流”,而且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其他13所高校同时上榜一流学科名单。
4.【西部得到了重点倾斜】在印象里,西部总体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城市,但从榜单上看,整个西部10省共有25所高校上榜,其中新疆大学和云南大学还进入“一流大学B类”榜单,体现政策对于弱势省份的倾斜。
5.【河南这回不再有意见】在过去的评价模式里,河南长期受困于缺乏重点大学,一个户籍人口过亿的大省,却只有郑州大学一所211高校,没有985高校。此番双一流大学榜单,河南共有两所高校上榜(另一所是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更是入选“一流大学B类”名单,体现对于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的教育倾斜。
1.【清华北大依旧拥有碾压优势】虽然市面上各种高校排行榜纷繁复杂,甚至不乏清华北大被超越的所谓“劲爆”排名,但一流学科的多寡,或许更能说明高校实力强弱。从这份榜单上不难看出,清华北大仍旧遥遥领先,其一流学科的数量两倍于排名第三名的浙江大学。
2.【这些传统名校有些暗淡】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大学这些传统985名校,此次入选的一流学科数量却不尽如意:南开大学一流学科5个,兰州大学一流学科4个,天津大学一流学科4个。
3【两匹黑马:东北师大和华中农大】有不少人发现,这份榜单里,有两所高校,并不在42所一流大学名录之内,但是一流学科的数量却超过不少一流大学。
这两所学校分别是东北师范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有6个一流学科,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华中农业大学则有5个一流学科,分别是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体现出学校特色。
这也说明,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并行不悖。有些学校的综合实力可能不如其他大学,但某些学科却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既看重高校的综合实力,又不忽视重点学科的优势,这正是“双一流大学”评价模式的进步所在。
1、【北京依旧碾压,这次连上海都无法追赶】从一流学科的城市分布来看,北京依旧处于碾压优势,接近上海的3倍,杭州广州西安等地的8倍。得益于清华北大庞大的一流学科优势,和一系列中字头部委高校优势学科的存在,让北京成了独一无二的存在。当然,这背后仍旧是高等教育资源向个别中心城市过度集中的老问题。
2、【南京武汉超过杭州广州】南京、武汉、杭州、广州都是教育大市,双一流大学的数量在国内也处于领先位置。但从一流学科的分布来看,南京最为突出,武汉次之,而广州与杭州差不多。南京之所以一流学科实现大爆发,主要是因为有多所非211高校进入一流学科名单;而杭州则只有浙大一家独秀,缺乏与城市实力想匹配的高校阵营。
3、【最尴尬的深圳】作为一线城市,深圳的教育资源孱弱,一直备受诟病。为了形成追赶效应,深圳近年来加大教育投入,从国内引进一系列知名高校的分校,并重力打造了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大学两所本地高校,但遗憾的是,本次双一流大学名单,深圳无一高校入围。就连当初被寄予改革厚望的南方科技大学,同样无一入榜。
最后说几个结论:
其一,与985和211不同,“双一流”并非一劳永逸,评价模式是动态的,榜单也会随着考核成绩而调整,这也就意味着高校要不断走在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路上。
其二,中国高校存在严重的“贫富差距”,不仅东部与西部之间,而且不同省份,都有相当大的悬殊。通过政策调整,固然可以对部分弱势省份予以倾斜,但仍然无法解决招生名额分配公平问题。
其三,高校改革的最终方向应该是去行政化,让行政权力从高校评价模式中逐步退出,实现高校在招录和治理层面的全面革新。就此而言,双一流评价模式只是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END-
原创作品,转载请后台联系,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