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快乐人生99 2022-06-26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流传很广,几乎成了一般世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学佛人贪口福吃肉的依据。


若见学佛人吃素,则说何必执著。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邪见,我们千万不要理解偏了,把这句话当成杀生吃肉满足口腹之欲的借口!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来由,本是一个悲壮的典故。


说的是明朝张献忠攻打渝城,也就是现在的成都时,在城外的庙里驻扎,强迫里面的和尚吃肉,当时有个叫破山的和尚说:“只要你攻城后不屠城,我就吃肉。”结果张献忠答应了他。


于是破山和尚一边吃,一边说出了这句话。他是为了数千百姓的生命才破戒的啊!


有人认为:酒也不是荤食,也不是腥食,也不会吃了以后有杀生的罪过,为什么佛教要禁止喝酒呢?


甚至于有一些错误的观念说:你们看人家以前济公,不是都吃肉、喝酒!这其实都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却不知还有后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致使前述谬说流传至今,招致口业,贻害非浅!



虽然酒的本身它没有罪恶,但是因为喝酒引生的过失、引生的罪恶很多,所以在佛教里面,佛教的五戒就已经戒喝酒了。


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喝酒。


菩萨戒更进一步,在十重戒里面,戒不能卖酒;酒虽然本身不是罪恶,但是卖酒本身是罪恶,因为卖酒会坏了众生的心性,让众生堕落,所以菩萨是不能卖酒的,菩萨卖酒比喝酒的过失还大


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喝酒会引生哪些罪恶呢?在经典里面是怎么说的呢?


首先,喝酒会促使烦恼业障的现行


我们喝酒的时候自然而然心智就会昏沉,心智就不明,所以就容易跟烦恼业障的现行相应。


烦恼业障的现行,无非就是会现行于十恶业上面,就是现行在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这样等等的业行上面,因为酒会麻醉你的意识心。


其实当我们修行的时候,必须要靠意识心的作意,来使我们的心行趣向于清净;虽然我们说意识心祂不是真心,但是在修行的过程里面,意识心祂还是非常重要的。意识心祂能够让你迈向佛菩提道的究竟解脱,所以还是得要靠这个意识心。



其次,喝酒会遮障你清明的意行,会让你的烦恼业容易现行,跟这些烦恼业障相应;会容易造作贪、瞋、痴、慢、疑跟身、口、意行三业相应,所以酒会促使烦恼业现行,我们必须要远离它。


酒会遮障圣道,远离涅槃寂静;因为酒的特性,就是会让人蒙蔽掉、昏障掉,所以它会遮障圣道。


喝酒的人自然而然会跟佛法、佛道远离,不只远离了解脱道,也远离了佛菩提道;远离了佛菩提道,就是远离了涅槃寂静;因为这是跟如来藏的涅槃寂静的法会互相相悖的,会远离的。


其次,酒会使人堕落,即使再为人的话,也容易得痴狂的果报,这是属于异熟果报。


痴狂的果报有很多种,有的是谤法、有的是杀生,但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喝酒;你如果长时间喝酒,这个酒会麻醉了你的胜义根,这一部分就会再一度转成你的业种,变成未来世的异熟果报。所以酒会使人堕落,生生世世堕落,即使你因为没有造其它的恶业,未来世再生为人的话,因为你习惯于喝酒,也会容易出现痴狂的果报


另外,酒还会破坏我们的清净行。为什么呢?因为酒它本身虽然不是罪恶,但是会因为喝酒而破坏我们的清净行。


以前在迦叶波佛的时候,有一个受持五戒的居士,因为隔壁的邻家有一只鸡跑到他家里来了,他看一看,不知道这只鸡是从哪里来的?因为嘴馋,就把这只鸡给杀了,占为己有。


后来隔壁邻家的妇女来找这只鸡,他想说:糟糕!这个是人家的鸡,他已经把牠杀了、吃了,那怎么办呢?他就说:“没有看到。”“没有看到”这是妄语:你把人家的鸡占为己有,这个就是偷盗;你把鸡杀了,是杀生;所以杀生、偷盗还有妄语。


接着,他看到邻家这个妇女颇有姿色,因为喝了酒以后有几分酒意,就把人家给强暴了,这样同时又犯了邪淫。


所以酒虽然本身没有罪恶,但是喝了酒以后,会让我们烦恼障会现行;这个烦恼障现行,就像我们现在所举的这个佛典故事,迦叶波佛时候的这个居士。


因为你喝酒了以后,虽然酒本身没有过失,但是你喝酒所引生的过失,同时犯了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这四条罪,五戒全部都犯了,所以说酒会破坏人的清净行。


其次,酒会使人定、慧消失。修行人无非就是要修戒、定、慧;戒、定、慧是必须要在清明的一个心境里面去修的


也就是说,你必须要能够安住在戒、还有定、还有慧上面。如何才能够安住在戒、定、慧上面呢?方法有很多。但是如何让戒、定、慧消失,酒是最主要的一个动力,所以酒会使我们的戒定慧消失。


所以经律当中 佛说:“酒是放逸处,它能造诸种的罪过,违诸善法,所以说饮酒有十种的过失。”


在经律当中说,你喝酒本身就是放逸的,这个并不难懂;一般我们说酒后吐真言,其实经常是胡言乱语,甚至于把平常不敢讲的话,肆无忌惮地讲出来。


为什么会酒后吐真言?就是放逸。不愿意在口行上面,不愿意在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上面去遵守,那就是喝酒以后造成的一个放逸的心态。


所以酒后吐真言,从世俗法看起来,好像是很好,但是这个真言,其实都是因为你意识心的作意,没有受到戒律的约制之下,去造作这样的身、口、意这样的业行。


所以说饮酒以后,会造成十种的过失:

第一个是颜色恶,第二个是劣力,第三个是眼视不明,第四个是现瞋恚相,第五个是坏田业资生法,第六个是增致疾病,第七个是益斗讼,第八个是无名称恶名流布,第九个是智慧减少,第十个是身坏命终堕恶道。


我们可以看看一下,喜欢喝酒的人,他的五阴里面的色阴,他的色是不是现出一种暗沈的恶色?所以我们说颜色恶。


喜欢喝酒的人,乃至于嚼槟榔而全身恶臭。喜欢喝酒的人眼视不明,因为喝酒会影响到你的视力。喜欢喝酒的人会产生劣力,什么叫作劣力?就是像前面所说的莎伽陀,他是不是原来能够降龙,现在一点点力量都没有了,所以这个叫作劣力。


喜欢喝酒的人容易现瞋恚相,也就是说前面所说的,因为他喝酒了以后,会落于放逸处,所以不愿意去约制自己的身口意行,奉持在十善的这个善法上面,所以就容易故瞋,容易现瞋恚相,所以喝酒的第四个过失就是现瞋恚相。


第五个过失是坏田业资生法,也就是说你喝酒的话,容易造就身口意诸业,而破坏了你的这些田业资生法的资财。


第六个会
增致疾病,我们都知道喝酒伤肝,但是很多人说不喝酒伤心,但是你这个心是什么心?你这个心是意识心。所以你喝酒的话,不只是增致了身体的疾病,也增致了心理的疾病,所以是伤肝也伤心。



第七个过失是喝酒益斗讼。喝酒的人就是因为放逸,所以容易引生斗诤,容易引生争执,所以喝酒益斗讼。


喝酒无好名称、恶名流布;喜欢喝酒、喜欢酗酒的人,一定容易造贪、瞋、痴,乃至于身、口、意行的这些恶业,所以一定会恶名流布。


智慧减少就是因为无明的缘故。乃至于到最后,身坏命终会堕三恶道。所以,虽然你这一世喝酒,未必下一世堕三恶道,但是你这一世喝酒,未来世、再未来世又喜欢喝酒,世世酗酒的话,终究会命终以后堕三恶道,这个就是喝酒落于放逸处的最主要的过失。


所以酒本身虽然没有过失,佛教必须要制不能喝酒这样的喝酒戒,最主要的道理就是在这里。


作者:余正文老师



更多阅读推荐:

从强尼戴普被前妻诽谤案谈,如何得好眷属?

为什么梁武帝大布施而被饿死?

不花钱的776,您学会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