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不是河西,也不是鼓楼。
今天,说起街宽路畅的河西,我们已经很难把龙江绑定在这片区域中。但时光倒推15年,龙江正是河西1.0时代的C位。
在奥体中心周边尚且一阵荒芜的2005,一座精彩纷呈的新城市广场空降江东北路尾端。
那年的43路班班爆满,把一车车南京人从四面八方运往龙江。大家散着步从华纳国际影城逛到金润发,龙园路附近的各种摊位数不胜数。
彼时的龙江,早已被哄抬成了继夫子庙和新街口之后的“南京第三商圈”。
如今是2020年10月,轰轰烈烈的河西大开发越过龙江,从江东门一路向南延伸到鱼嘴,龙江的高光时刻早已化为明日黄花。
褪去了“河西”光环的这里,露出了老鼓楼的精神内核。
从江东北路拐进两边的老小区,一切都像被按下了0.5倍速的播放键——慢。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里,生活的氛围是鼓楼标志性的缓和恬淡。
更具辨识度的“鼓楼特色”是:这里是真正的“书香门第”,名校一抓一大把。
银城小学、拉小分校、芳草园小学、龙江小学……不大的区域内汇集了太多名校,此起彼伏的下课铃是龙江人的生活起居的固定BGM。
而在蓝天园23号,坐落着南京高中界的“铁军”29中,素以治学严格闻名南京的它,连年高考成绩名列前茅,在南京城的口碑也是螺旋上升。
初到龙江的人,看到的是个“美丽新世界”。
站在草场门大街和江东中路的交叉口,近处是簇新的新城市广场二期和龙江大厦的玻璃幕墙,远处还能望见紫峰和江苏广电电视塔。
江东北路的双向八车道永远奔腾着车流的涌动,视野顺着柏油马路一路延展,满眼都是密集而错落的高层楼房。
4号线的到来,是龙江近10年来最大的惊喜,再忙碌的早高峰时段,居住在龙江的社畜也能幸福地在地铁里安然坐定。
这是个精致、快捷而又川流不息的世界,代表着龙江的今时不同往日。
拐进银城街、宁工新寓和龙园路,欢迎来到七弯八绕的老旧小区。这里是龙江安静祥和的里世界。
几座90年代建成的小区里,保留着几乎在闹市区消失的人事景。
在银城街,大爷大妈们喜欢带着孙辈在树荫下走走停停。钓一尾鱼或是择一把菜,在悠哉中消磨掉半日的辰光。
在碧树园的陈林鸭子店对面,我们遇见了久违的书报摊。大爷边剥花生米边读报纸,已然是数十年如一日的习惯。
在中保街与漓江路的路口,没生意的修车大爷坐在躺椅里安然打盹,秋日午后的阳光与微风都正正好。
这样的龙江往日,其实真的挺好的。
龙江素来不以“网红”美食闻名,流连于街头巷尾之间,龙江人的满足在于朴素的“实在”。
比如龙江的士快餐店,店家大喇喇地把桌子摆上街头,大家也就这么大喇喇地吃。
20块钱两大盘家常菜两碗饭两碗汤,开业10几年了,这份实在早就超越了“的士司机”的圈子。
再比如宝藏包子店无双包子粥铺。店家从广州路搬过来的理由特别实诚:那边租金太高……
我们依然中意它家的小菜包。青菜几乎全是嫩叶,柔柔的菜香完全唱了主角。5元6只,性价比也极高!
再再比如杆子馄饨。最大碗的馄饨也不过10元一碗,29中学生、龙江土著早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家食堂。
皮薄馅鲜的馄饨遇上大骨汤,榨菜虾米小葱都特别舍得放。连汤带料一碗下肚,走在路上的步子都踏实了不少。
再再再比如陈记多味面馆。无限吹爆它家大鸡腿干挑面!只需16元就能拥有一整个卤到连骨头都香的大鸡腿。
伴随着面条拌开的动作,红卤的甜香也四散溢出。浓厚的味道附着在筋道的面条上,又被咸香的雪菜解了腻。
而这份“实在”劲儿到达巅峰的刹那,则是在猫姐鸭血粉丝。一碗鸭血粉丝端上来,我彻底服了……
区区14元的鸭血粉丝,却做出了24元的既视感!鸭肝鸭肠鸭血豆腐果簇拥着一整个鸭胗,把碗口结结实实地封住。
鸭肝绵润鸭肠爽脆鸭血滑嫩,汤头也是清清亮,基本挑不出错。鸭胗吃起来更是特别爽,一口咬下去满足感爆棚!
这种老式的爆米花和爆米花炉子,真是久违了!隔着老远就能闻到浓厚的烘烤谷物香。
无糖的老式爆米花,更是久违了!在影院门口被糖精味和廉价奶油味劝退,只有这种老式的无糖款才能激发出玉米原生的清香。
龙江只能是龙江,不是经典的鼓楼、河西,更不是下关,更像是它们的结合体——河西在外,鼓楼在心。高大上的隔壁就是老破小,相处地特别融洽。
慢慢走,融入进这片土地的朴素和精彩,这是南京城的独一份。
10月初,龙江的桂花开了,满街沁人心脾的芳香,叫人忍不住把脚步放得再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