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汤包江湖,谁主沉浮?

陆聪明 Bigger南京 2023-07-05


如你所见,本菌要开始大声bb汤包/小笼包了。心急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文末,收藏我们身体力行吃出来的汤包推荐list~


在南京,汤包的地位纵然不如烤鸭&面条,也算是二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围绕在汤包身上的谈资犹如掀开竹笼时窜出的蒸汽,在南京永远地热乎着。



倒着蒸汤包的鼻祖究竟是谁?吃汤包的仪式感有哪些?鸡鸣汤包的正统传承作何理解?汤包&小笼的区别究竟何在?

以及,最重要的——汤包/小笼在南京,谁能称霸江湖?





吃汤包被烫到,只有零次和无数次——这是个老梗,但本菌还是要拿它说事儿,毕竟它概括了事关汤包的两点精髓



首先,汤包是真TM烫烫烫烫烫!它绝对是全南京最烫口的美食了!


须知,有点追求的汤包馆,都必然恪守“现蒸”的信条,把食物以最高光的姿态端向食客的餐桌。



笼盖掀开,一只只小包子列成一环。蓬勃而生的白汽模糊了眼,唯见随着蒸汽翻腾轻微翕动的薄皮儿,和皮下隐约透出的一点肉色。


等不及就往嘴边送,被烫到是理所应当。



每个南京娃都曾被汤包里的灼热袭击过吧。口舌剧痛小手一松,整只汤包伴随两声惨嚎坠进醋碟——


一声来自孩子,伸舌头散热找水喝,同时心疼好吃的。

另一声来自孩子妈,得,又得找面碱搓衣服了。



其次,就算“被烫到”,依然会“无数次”去吃它,难以割舍汤包的美味!


南京汤包的好吃是有标准的:汤包卤是灵魂,皮和馅是肉身,醋碟是调剂



“灵魂”卤汁仿若惊鸿过隙,第一口吸上舌尖,饱含着鸡汤、皮冻精华的稠厚鲜香在味蕾直接爆发,直接颅内高潮!



皮和馅的讲究,在于松紧有度,而不拖泥带水


皮子太松容易粘底,用筷子提起到一半就会破开。皮子太紧容易粘牙,嚼在嘴里犹如甩不脱的牛皮糖。



肉馅太松容易烂糊,和卤子混在一起仿佛口中的泥石流。肉馅太紧就变成了肉圆,失去了一分滋润。


皮是皮肉是肉卤子是卤子,泾渭分明却滋味和谐,混在一处便风味尽失,这是吃汤包的哲学。



至于醋碟,对于普通汤包而言只能算解腻的调剂,加一点辣油以示南京人无辣油不欢,起的是辅助效果。


唯独六合蟹黄包,老饕懂得通过褶口向里灌姜醋,利用略带辛香的酸味刺激出大闸蟹的鲜,同时又平衡了一丝寒凉。





南京汤包从何肇始?早就不可考。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历经百余年风起云涌,南京城如今已有1000+汤包馆子,而属于它们的江湖从未偃旗息鼓



谈起恩怨情仇绕不过「鸡鸣汤包」,要说命途多舛则会想起「刘长兴」,闷声发大财的是「小李汤包」



在老鸡鸣汤包的传承层面,尽管坊间把「鸡鸣汤包」和「徐建萍汤包」的掐架传地剑拔弩张,现实中却终究不像小郑酥烧饼那般对簿公堂。



两家店像是商量好一样互相错开店铺,各自安好


历史无关对错,商场总有输赢。鸡鸣汤包店铺开地更多更大,甚至走出南京去往苏州上海,但在南京,徐建萍汤包却一直口碑更好。



而说起「刘长兴」,南京人多是发出一声叹息。说好的“百年老店,长兴长青”,如今的水平却有些泯然众人。


回想当年占着太平南路和建康路路口的光辉日子,刘长兴的人气不亚于任何一家网红店!老一辈人说“去夫子庙吃汤包”,去的就是这里。



后来,刘长兴总店搬去了许家巷,店面开始在全南京铺陈开来,成了不少南京人触手可及的公共食堂

 

再度光临,只觉得汤包好像是返蒸的,肉馅绞得太细,水准不复当年……



众多连锁汤包品牌里,真正稳扎稳打的,还属「小李汤包」


小李汤包的故事开始于世纪之初的殷高巷,那时的老城南还氤氲着炊烟与热闹,店家只有个简陋的门头。



一笼汤包八大个,平凡朴实的卖相掩藏着极其真切的肉香。价格也很美丽!在猪肉身价大涨之前,每笼售价不过8元~


后来不知何时,小李汤包的店子也开始谨慎地扩张。在茶南、珠江路、长乐路,生意都不错。



和鸡鸣、尹式的套路相反,小李汤包开到哪儿都是低调的样子。踏入其中感觉绝不像连锁店,反倒有些苍蝇小馆的神韵。





在南京,大多数人对这种食物的认知止于「汤包」&「小笼包」的二元对立。双方以正着蒸/倒扣蒸为分野隔空对线,承包了大部分争议的火力。


△正着蒸vs倒着蒸


然而,吃遍了南京汤包的我们发现,事情并不简单——细细再分,我们发现了五大流派


「小笼派」行正坐端,个头丰润,褶子清晰。店家卖的时候往往4只一组,屹立在蒸笼中的模样特别挺实。



由于size大,内里包裹的肉卤和肉馅也更多更厚,吃起来也更爽。


「小笼派」的翘楚,要么是南京美食的开山鼻祖老字号,要么是老牌面馆的知名“副业”。



老字号无脑推荐四川酒家!无论是丰富的汁水还是敦实的肉丸,都能提全南京一等一的快乐。


而知名面馆里的美味小笼包,首推南湖老华友,次推双塘路老瞻园,三推洋珠巷四鹤春——就着小碟子吃的愉悦,大蒸笼永远不懂。



「倒扣派」则是大家心目中“南京特色”的模样。毕竟,宁式汤包的代表们——鸡鸣、徐建萍、尹式——基本都长这样。



倒扣蒸的汤包必须尽快赏味!刚出炉时,轻薄的面皮吹弹可破,卤汁的流动感很强。不到一刻钟,汤包皮便会塌软下来,连完整地夹起来都困难。



至于这种蒸法的源流,一种说法是来自莫愁路尹式汤包老店,另一种说法则是诞生于鼓楼老鸡鸣汤包的厨房。


2020,真相业已不再重要,只是老鸡鸣汤包的美味散佚在了时光中。而尹式汤包把老店搬到了朝天宫西街,我们总觉得其他分店比起老店差了点意思。



介于前两大派系之间的汤包,南京城最多见,这类馆子的出品甚至叫“小笼汤包”。姑且称之为「混搭派」


闷声发财的小李汤包便是此派中人。汤包个头不大,褶子捏地也随意,胜在实在,一看就是市井厨神手影翩飞的产物



同样的还有渊声巷的胡劲松汤包、朝天宫的迎春汤包、长白街的大松汤包和鲁氏汤包王、来凤小区顾家包子……


这些店,都是你家楼下的美味,平日里打牙祭之选。



最后两派汤包是「牛肉汤包派」和「蟹黄派」,食客稍稍少一些。前者常年生活在牛肉锅贴的阴影下,后者则被赏味时间和昂贵价格所桎梏。



牛肉汤包仅见于南京的清真馆——这几个定语缺一不可。外地的清真馆子找不着牛肉汤包,南京其他馆子也找不着好吃的牛肉汤包。



菌菌试吃过几家,总能逃不过“软皮”锅贴的魔幻感。相对来说,安乐园的出品全方位值得推荐,李记清真馆中规中矩,绿柳居的汤包,姜味熏死个人……



至于蟹黄汤包……刚从六合归来的菌菌,总觉得其他蟹黄汤包不得劲儿。


那只蟹黄汤汁流了三大勺的沈师傅蟹包,真心吊打城区来历不明的“百年六合龙袍汤包”啊!



最后的彩蛋,是没法被归类给任何一派的「京华汤包」


来自上海的它,是南京最像沪上南翔小笼的出品了!20多年的老店,纵使开二店也没离开锁金村。



店主不好意思地笑笑,恋旧。


浓厚到稍稍粘嘴的汤汁,簇拥着鲜甜得恰如其分的肉馅。齿尖感受到汤包皮轻微韧劲的时候,方知这不是苏派汤包的娇嫩,而是海派的均衡。



南翔古漪园有黄瓜小笼,京华有菊叶汤。菊花脑纤柔的芳香轻巧地平衡了猪肉的浓厚,很妙。




写了这么多,让我们回到文首:南京汤包江湖,谁主沉浮?对此,答案其实很烂俗——口味没对错,汤包无第一。


列给大家一张我们认为值得一吃的list,吃出那家属于自己的汤包馆吧!





 ○ 本文由南京上哪吃原创发布 ○ 
 × 随便转发,禁止转载 × 
 商务合作:陈川川 1737275676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