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搭上国家发展的大势?
小镇其实不太在乎流量,更希望分享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所以小镇的文花的心思很多,但远远不如一些搞流量的阅读数据好,还是有些挫败感的。
比如说昨天那篇《中国的未来需要新动能》,这里面涉及一些直接影响到国家决策的底层逻辑,有的观点就是来自于直接参与决策的部级以上领导。原本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可能看不到,小镇愿意去讲,初心是希望影响更多人,帮助建立更加有效的认知体系,进而帮助更多人更好的成长,也算是“授人以渔”。
而个人更好的成长,这就为中国的发展增大了一丝丝力量,有很多朋友也留言感谢小镇确实帮到了他们,这就很好。同时小镇也感叹,大树乡长这个号经过半年的分享,读者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6%,这在全世界可能都是学历最高的群体层了。
但是小镇的文照样没什么吸引力,有时候也会怀疑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坚持?要不要也转型走流量?毕竟流量文写起来特别轻松,十来分钟就一篇,这样反而还安全,省的经常被删文、封号。
可是,为了流量而改变,小镇的良心过不去,更是本末倒置。因为小镇写文的根本目的是两个:
一是分享,影响更多人提升;二是通过每天的日更、交流,不断的提高小镇自己的能力,更好的了解社会现状。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大家尽量有个习惯,不管看不看,睡觉前或者起床后打开“大树乡长”,点击一下最新的文章,为小镇增加些长期坚持的积极性。
今天的牢骚有些长,大家见谅。不过前面说的跟后面要讲的也有关系,那就是急功近利和经得起沉淀到底哪个才是未来?
我们都知道,紧跟国家大势,才能事半功倍的获得更多,所谓“风口上的猪都能飞”,道理都懂,大势在哪里,估计常看小镇文章的也应该明白了:
数字经济、碳中和。
很多朋友留言问,个人如何参与到这个大势里,还问一些培训班有没有价值等等。
首先,学习是必须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想要成功的门槛越来越高,有些老人的话听听就行,时代不一样了,比如学习与成功的关系。
在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学习其实没那么重要,只要脑子够活、有魄力、肯吃苦、能闯荡甚至有一些不要脸、不要良心,到处都是机会。那个时候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本来就不多。
但是现在呢?还讲什么不学习更成功?光高等教育在校生就已经超过4千万人,而且现在很明显已经临近数字化改造传统行业的临界点,越来越多的行业需要一定的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自主学习越来越重要,这个时候有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什么小镇不把印度视为威胁,因为在未来,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或者职业教育的都不能算作有效的劳动力人口。
更何况,大学生越来越多了,今年900多万应届大学生毕业,仅仅明面数据就有近三分之一毕业后未就业,这900万人里985是少数中的少数,好工作本来就少,那自然在学历上越来越内卷。
就像最近,有些街道、中学招的都是清华北大,小镇觉得没啥奇怪的,光清华一年毕业的本科和研究生超过1万人,全社会累计清北生有多少?哪里还金贵啊,当然清北还是有优势的,所以这些年薪几十万的街道办、老师工作,就是被清北的抢走了。
更不要说创业了,不学习创业成功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未来是数字经济的时代、是碳中和的时代,这两个哪一个不是高度技术化、知识化的,不学习行吗?
有的互联网公司,也不算小了,好歹近百亿美元,创始人学历不行都混不进圈子,都被逼着去读在职提高学历去了。学历已经成了一些圈子的门槛。
学习的道理不多展开了,总之时代变了,未来还要进一步变,不要拿过去当安慰了,清醒一点,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会砸死人的。
其次,学习不要急功近利。
很多朋友已经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一定要明白,学习是长期的事情,怎么学习今天不展开,但是要专门批判一下某些赶潮流的速成班。
比如什么碳中和相关的培训,这个就不点名了,省的坏了人家的生意。
碳中和的确非常缺适用的人才,也确实有一些专业的岗位,但是一定要明白,碳中和到底是怎么回事,碳交易又是怎么回事。
可以看看一篇旧文《碳交易与我们个人有什么关系?》,小镇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现在中国碳交易就三种形式:配额、CCER、碳普惠。
CCER已经暂停新增了,而且体量很小,目前真正搞起来的也就是林汇之类;碳普惠更是零星试点,没啥太大意思。
国家现在真正投入大力气去做的是配额,但是这个配额目前也只完成了发电领域的应用,接下来要拓展到化工、建筑、航空等8个重排放企业。
这里就要明白,参加这个的门槛很高,这都是国家分配的配额,参加的企业都是非常有实力的。比如7月开始的全国碳交易,参加的企业就几千个,最差的都得是有点规模的火电厂,先不说这样的事情在各个企业本来就是比较重视的,光说进这些企业就所有人都行吗?
相关的机构更是不容易,比如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各地政府部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智库单位,清华大学等高校,还有一些专业的咨询机构、独角兽以上企业等等。
这些相关的单位,是一个简单的培训就能行的吗?都没进不去上面的这些参与方,还谈什么机会。
尤其是这些培训,说白了就是几十个小时的视频网课,结束了发一个课程学习证书,挂的名头看上去很大,但是大家有没有去“中国人事考试网”查查,有没有这个培训?
如果“中国人事考试网”都没这个培训,那说白了就是个民间培训班,能有啥公信力?
当然这种班还是有用的,比如实在不想去自己搜集材料,但是领导已经安排要干这个活了,那么花点钱去培训下,系统地了解下,回头拿着证书也好跟领导报告,反正费用能报销,这种情况就挺好。
是有很多来咨询小镇的,可是指望靠这个证书去反过来找机会的,这可能吗?
有付出才有收获,就几千块钱几十小时随随便便的学习,凭什么能换来那么大的收获?
最后,到底怎么做?
小镇之前也回答过,知道趋势,对个人最现实的就是认清未来发展方向,然后整理下自己的能力结构、背景机遇,思考下自己可以在什么地方找到切入点,什么地方需要提高,然后经过一番努力,让自己契合这个大势,最核心的是找到一份更加符合未来发展的好工作。
然后,就好好努力吧,先把工作做好,上了正路,按照小镇在《人生前35年的个人发展方法论》所讲的:
大学以前就好好养成学习习惯,尽可能考上好大学,学校和专业选择可以参考《高考志愿该怎么填?》。
大一好好熟悉大学,大二开始就要为了未来确定方向,什么学生会之类的不是主席副主席不想走体制内全都放弃,未来继续深造、工作开始准备,最迟大三就要开始实习,去体会下到底有多卷。
毕业前三年找一个尽可能大的平台,去好好的磨练系统化的能力,脚踏实地的提高自己;然后开始进一步加深或者带团队、打造行业口碑,35岁左右有一定的个人品牌,这么走下来,35岁以后该怎么走自己很清楚了。这样走下来,根本就不会存在什么“35岁危机”。
大概的框架就如此了,具体不展开了,有兴趣可以去对照下,如果发现对应年龄的目标自己没实现,那就抓紧补。
一定要明白,没有谁能轻轻松松成功,总有读者朋友留言哀怨,问小镇如何改变。
其实答案很简单,发现了问题,那就去做就行了,小镇说再多、说的天花乱坠有什么用?不还是得靠行动?
今天聊的有些情绪化,归根到底是觉得相识也是缘分,希望关注小镇的读者们未来能更好。
人生一世不容易,但是还是要努力。
其他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