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搞形式主义,专业人做专业事

镇长本人 大树乡长 2022-04-25


可能很多朋友还记得,2021年6月,小镇首次批评过一座城市,周六晚上22点发的,周日上午被删的,存活了不到12小时,但是这座城市已经有近万市民看过了,有很多朋友也是在那一篇后关注的小镇。


当时这篇文章主要讲的就是:


少搞形象工程,多关注民生根本。


当时这座城市在迎接3个月后举办的运动会,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堪称全力以赴。


比如桥下突击种树,对大规模清理摊点,比如搞建材装修的要求停工,还大规模收缴共享单车——很多习惯了骑共享单车出门或者接驳的市民,被迫提前半个多小时出门。


与此同时,还为了这场运动会全面翻新,比如沿街房子、高架桥甚至彩钢瓦屋顶都要统一喷涂成一个颜色,大夏天大规模种树,很多道路都要翻开重修,交通非常不便。


在这一篇里,小镇提醒:人民赋予权力,是希望获得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给自己添堵。在各地市激烈竞争、争抢人口的时代,必须做得更好才行,否则人民会用脚投票。


搞一场大型的活动,对城市发展确有必要,但决不能大搞面子工程,而是要借着大活动把城市治理好,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要做到这点,就一定要从执政理念上根本扭转,彻底抛掉那些小算盘,戒掉懒政、怠政,少搞面子工程,把事情做实,真正以人民为先。


在最后,小镇留了这样一句话“民愤不平,必有惊雷;善待人民,好自为之。”


最后这篇文章被删除。删就删吧,起到提醒的作用就好,且之后确有改观。


但事实证明,一座城市尤其是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治理理念、治理能力的提升很可能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在和平时期还好,但是一旦遇到突发状态,就很容易露怯、现形。


比如面对爆发的疫情,有的城市做得很好,但是有的城市,很显然不及格,更暴露了和平时候隐藏的严重问题,这是非常需要反思的。


什么叫大城市,不是GDP高、人口多、成了网红就叫大城市,关键是要有符合大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考验的还是治理能力。


结果呢?


就不说因为买馒头被打还被迫道歉、孕妇在医院外流产、疑似确诊者向邻居道歉被迫下楼求救等等个案,就说普遍的。


已经习以为常的流调为什么做不到?

为什么都要封城了,还留下了时间窗口,导致物资哄抢?

为什么物资供应出了问题,以至于新闻直播时那么多市民纷纷留言要求供菜?

为什么凌晨3点才发通知考研生可以申请借考,但上午10点就停止受理?

为什么要进行全市全面检测,最关键的“一码通”竟然又出了问题?


有太多的为什么,过去这座城市一直自诩防疫“优等生”,做了很多宣传,但不由得要问一下,这个优等是如何取得的?


说白了,就在于这座城市一直采取非常简单粗暴的疫情防控政策,比如曾强制要求所有到访人员必须提供48小时之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但是这样简单的“一刀切”在面临传播快、隐匿性强、排毒量大的冲击时,一下子就被突破了,而防疫体系不健全,就导致难以迅速完成控制,直接导致现在的局面。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卡点,就是这座城市的“一码通”。


这个“一码通”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足,根本不是新闻发布会一直说的短期数据量暴增,就算在系统崩溃的时候,每秒查询量也不过仅仅20000次左右,还不及成都的一半,更不要说广州了。


广州去年6月面临的防疫形势何等严峻又复杂,广州有1870万人口,日亮码高峰高达1.87亿次,崩溃了吗?


相比之下,这座城市仅仅1350万人,怎么就不能正常使用,怎么就流量过大了?


一个旨在掌控疫情的“一码通”,倘若都不能支持日常查询,反而讲什么“非必要不亮码”,要它何用?有几个闲的没事亮码玩?


讽刺的是,这个“一码通”可是屡屡获奖的,2020年3月出现问题可以说上线仓促,可现在已经是2022年了,为什么在12月20日崩溃之后,在2022年1月最关键的时候又崩溃?


多少医务人员,凌晨就准备好了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一打开系统崩溃了,就说最近一次要在3个小时完成全市全面筛查,实现“社会面清零”。


结果呢?在有的小区,早上8点多,居民被叫号下楼做核酸,才半个小时系统就崩溃了,久等之后被迫回家;回家后又通知带着身份证和户口本下来,结果又刷不了,系统持续故障,又被迫回家;再然后通知在家里提前打开二维码,结果还是刷不出来。


最后一直等到11点半,原本是本次筛查结束的时间,这个系统仍然没有修复,给出的回应仍然是“流量过大”。


流量大不应该成为理由,就像战士不能以敌人火力太强而拒绝战斗,更何况从第一次崩溃已经过去了两周,为什么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中国的疫情防控,核心的基础就是各个城市使用的各种“健康码”,没有“健康码”怎么进行跟踪、又如何开展全面监测、又如何组成周密的全面防控体系?


更何况,都要进行全市统一检测了,为什么没有做好预案,有没有提前对系统进行检测,准备不足仓促上阵,简直是顶着敌人的炮火冲到一半才发现不对劲,要求撤回。


说白了,这个“一码通”问题在于底层就没设计好,容灾和备份机制存在缺陷,放在和平时期还好也看不出什么,但是一旦碰到紧急情况,这就是典型的样子货。


这个“一码通”上线时有没有经过严格检测,有没有充分考虑紧急状况下,千万人口的查询压力?是如何通过的评审?过去的两年有没有进行加强和优化?


小镇相信,疫情防控这么大的事,不可能存在一些网友传言的层层转包结果导致大量的钱没用到实处。但是信息系统不同于传统的项目,后期维护升级比建设更加重要。


为什么阿里、腾讯还有一些城市使用的“健康码”就能够持续运行,归根到底是依托背后强大的运营维护团队,不断地进行优化升级,在数据量爆发的时候,也有云计算紧急扩容,更不要说更多的冗余和防灾备份机制。


也只有这种大型的专业公司,才能储备足够的技术和人员,能够把维护的成本摊薄,换成其他公司,就需要为了这个项目专门组建一支专门的团队,成本是扛不住的。


很多城市在数据系统建设上,总是重建设轻维护,又或者存在某些企业建设的时候小吃亏、维护的时候赚大钱,这样的事情不应该发生在疫情防控上,对于疫情防控最关键的基础设施“健康码”,必须把技术实力和长期运维服务能力作为第一也是必须的红线要求。


未来是数据时代,很多青年一代肯定会因此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比如在体制内加速晋升。但是一定要明白,不是年轻就一定更懂数字时代,对于数字领域尤其是数字和传统相结合的领域,尤其是各地的数据管理部门,一定要让专业的人去做,否则很多企业编造的故事是看不透的。


为什么东部地区就很少出现数字领域的问题?核心就是从上到下懂的人多,不好忽悠,结果广大中西部还有小城市就成了被忽悠的重灾区。


现在疫情防控仍在持续进行,大量一线防疫人员、市民都在付出极大的牺牲,战士的努力,更离不开将帅的指挥。


疫情是一道尺子,全面考核城市的公共服务和应急能力,也在考核一座城市的治理能力。


一座城市的治理能力,光靠上面的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更深层次挖掘。关键在于各部门、各层级有没有主动的开展工作,比如浙江为什么能从全国为滞留考研生调集十几万份卷子?


倘若有一套完整的应急机制,每一个部门都全力以赴想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哪些做的不到位,然后主动补位、互相提醒,最起码向可以决策的人第一时间报告,又会如何?


一座千万人口的大城市,需要在基础能力上多下功夫,多去跟先进城市对标思想、对标治理能力,扎实的找一找差距,很多隐患在平时不好显现,到了紧要关头那就是天差地别。


但说到底,千万级人口城市管理能力再差也远远超过平均,面对突发情况仍然手忙脚乱,全国更多的普通城市呢?有没有做好更加长期的准备?


疫情无小事,功在平时,扎紧篱笆好过年。


其他文章推荐


■  教育到底是谁的责任?

■  每个人都应该试着玩玩游戏

■  互联网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遮羞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