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神话越南,就是在神话中国

镇长助理 大树乡长 2022-07-23


最近越南风头正盛,从李嘉诚大手笔投资越南到越南出口数据超深圳,一举成为最近互联网的顶流。人们不禁发问:


越南会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吗?


或者说,


中国的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身份,会被近乎“同制度同路线”的越南动摇吗?


这是个好问题,因为想清楚这个问题,就意味着认清一个国家能不能实现产业升级,能不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现代的工业国。


无论是在经济学界还是在各国政府,均有一个基本共识:


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人均资本的积累,工业化的过程实际上是资本增密的过程。而在更长期,只有技术进步才是增长的源泉。


所谓人均资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均所拥有的固定资产。


先来讨论越南增长的上限。


从长期来看,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进步才能打破发展的天花板,这也非常符合我们大家的常识:


英国人凭借第一次工业革命拔得头筹,成为第一代超级大国;美德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双雄并进,最终在欧亚大陆上闹得腥风血雨;而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人独领风骚,为成为第二代超级大国打下坚实基础。


那什么才能促进科研产出呢?最起码得有足够的投入才可能有基本的产出。因此在经济学中,一国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就能很好地衡量一国的科研实力。


各国研发支出占GDP比例,数据来源世界银行,越南数据有缺失


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虽然经济增长已经放缓了,可是在科研投入上从不含糊,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平均为2.75%。


而中国自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后,科研强度也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平均下来在2.02%,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8%。


越南虽然数据有缺失,但是并不妨碍我们估计他的大体水平:可以看到研发强度十分之低,远远低于中国和世界平均水平,平均值在0.38%左右,强度只有中国的19%。


这只是相对值,中国科研经费的绝对值可是稳居世界第二,美中两国加在一起,占据2018年全球研发投入的55%。


那越南什么体量呢?


2019年越南科研投入占比为0.44%,绝对值大概为13亿美元;而华为2019年投入研发经费1317亿人民币,折合170亿美元,一国甚至顶不上中国一个公司的十分之一,这就是体量上的差距


这么比当然有失偏颇,我们就把双方尽量拉回一个基准。


中国加入WTO后的头五年科研强度大约为1.17%,越南由于数据缺失,在加入后第5年的科研强度为0.19%,考虑到科研强度一般相对稳定而且入世之后越南总不可能投入越来越少,就让他平均值定为0.19%,可以说中越两国起点差距依然巨大


越南2019年的人均GDP约为2715美元,这个水平大致相当于中国2007年的人均GDP,可是当年中国的研发强度为1.37%,而2019年越南仅为0.44%,两国经济水平大致相同时越南也不重视研发


可以说越南在科研投入上,无论是在起步、总量还是相对比例上,和中国均不是一个层面的对手。这还只是投入,从投入到产出还尚需时日,在技术进步方面中越完全没有可比性。


中美间的科研投入差距远比中越间差距小,中国制造业升级赶超美国尚且被人嗤之以鼻。如果对越南赶超中国有信心,怎么对中国赶超美国没信心呢?


中美比,中必输?中越比,越必赢?那是不是越美比,越必赢呢?


一句话总结,起点低还不重视科研和技术进步的越南,发展的天花板就在那。


而且越南在经济发展中,研发没学中国,房地产泡沫倒是学了中国,投机炒房的外资在越南尤为恐怖。


“东方巴黎”胡志明市


说完越南的上限,我们再说说越南产业升级的道路到底顺不顺畅。


大家对中国早期发展经济的那一套模式十分熟悉:依托世界市场,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然后进行补偿贸易,从衣服玩具做起然后产业升级。


越南现在也在走这条路,这自然引起了很多人担忧:越南会不会走中国的路,让中国无路可走?


事实上,这种担忧其实是过头了。


经济规律表明:人均资本水平越高,一国经济发展水平也越高。


简单地理解是,人均资本水平上去了,就意味着更多的机器代替了人工,机器越多代表着需要的技术工人越多、工程师越多,而对普通劳动力的需要更少,更高效的机器也凝结了更多的技术,最后表现在商品上就是产品附加值越高。


工业化程度越高,需要的人越少,这是无法避免的经济规律。


工业化节省的人力势必会流向第三产业,这也是为什么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承载了绝大多数就业的原因。


工业制造大国德国男性女性工业就业人员占比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如果中国产业升级顺利,那么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一定会逐步外流,国外工资水平低,那么国内想强行留也是留不住的;


但这种外流很多都是产业链某一环节的外流,比如要人最多的组装环节;很多供应链环节其实还在国内。


有人会说,中国制造业也是“边干边学”,为什么越南不可以“边干边学”,把供应链抢走?


这里就涉及到双方发展工业的底子了。


我们不光要看后40年,我们也要看前30年:前30年的工业化为后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比如化肥厂,现在世界上具备现代化肥产业链建造能力的国家屈指可数,这种工业既需资金也需技术,能建化肥厂就能造高能炸药,就能造核潜艇外壳。


普通人以为的产业升级是什么?我们卖衬衣卖玩具有钱了,就可以进一步买设备搞重工业了?别人卖你技术吗?


另外,玩具厂的资产值多少钱,一个大型化肥厂又值多少钱?没有国家去推动去扶持,普通企业根本拿不下来。


欧美能从纺织业升级到重工业,那是因为他们前面没有路,谁先搞出来谁就能取得先机,进而迭代升级。


中日韩能获取重工业,是因为在好时机成体系地获取了外部的技术转移和资金支持,加上自己争气,所以能后来居上,有特殊的历史地缘因素在。


50年代156个苏联援助项目和70年代的“四三方案”让新中国受益良多


而如今的越南,可真的是从头开始往上爬产业链,更高级的工业制成品需要技术和资金的积累。


而在上位的国家们已经把大量工业制成品的单位成本打得非常低了,一个从零开始的国家基本没有“边干边学”的机会了,因为不给你干的机会了。


不仅是越南,连人口更多更年轻且更被西方看好的印度,也基本没有机会了。


要知道,在越南之前,亚洲“四小虎”和中国也曾是竞争关系,90年代东南亚汽车制造中心和东盟最大的汽车市场可是泰国,越南现在离生产汽车还远着呢。


我们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从1+1的小学数学学到微积分,我们更类似玩了几年的高中生重新捡起了课本;而越南则是从1+1学起,如果没人教他引导它教他,大概率是学不会微积分的。


部分中低端产业的流失并不是说对中国不会产生任何负面影响,比如就业机会就会流失。前文已经说了,人力成本上升导致的组装、代工环节流失不可避免,其实这种流失早就发生了,但总不至于中国发展了这么多年最后还要和人家比拼低工资吧?


正确的做法应引导这部分劳动力走向第三产业,同时让这种流失是温和的逐步的,让我们有调整的空间和时间。


所以,底子差又上限低的越南,真要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还远着呢;在这种差距下都看好越南,为什么不想想中国更有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中心呢?


后记:越南的发展和中国的确挺像,产业路径像,发展房地产的路子也学来了,这对越南有什么影响呢?有些读者朋友们甚至会心动投资?


下篇,将就畸形的房地产经济谈谈越南的未来,敬请期待。


其他文章推荐


■  和读者朋友们聊聊:如何面对危机?

■  都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可龙究竟起源何方?

■  黄金时代结束,等待中国的会是滞胀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