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2022年11月4-6日,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五届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在本次会上,90余位学者围绕汉文佛经语言文字汇报研究心得,开展充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展现汉文佛典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开幕式由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真大成教授主持,浙江大学文学院(筹)院长冯国栋教授、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汪维辉教授、台湾政治大学竺家宁教授分别致辞。冯国栋院长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并感谢各位学者多年来的指导与支持。汪维辉教授代表主办方对与会学者表示欢迎,并期待青年学者进一步推动汉文佛典语言学研究。竺家宁教授回顾了“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筹办历史,相信研讨会必将继续汇聚同道,携手为学术研究和宏扬中华传统文化尽心竭力。
会议开幕式
冯国栋教授致辞
汪维辉教授致辞
竺家宁教授致辞
线下参会学者合影
线上参会学者合影
本届研讨会设4场大会报告、12场分组报告和1个工作坊,共报告87篇论文。
第一场大会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朱冠明教授、中国社科院姜南副研究员主持。香港教育大学朱庆之教授《说“入门”》论证“入门”的直接来源是佛教的“入法门”,阐述后者从“入法”发展而来的过程及原因,以此展示佛教在汉语词汇发展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浙江大学方一新教授《翻译佛经与汉语词汇的发展》结合“字面普通而义别”和“字面生涩而义晦”两类词语,以“看病”“欠呿”为例窥察翻译佛经词汇在汉语词汇史上的重要价值。武汉大学卢烈红教授、广西师范大学袁卫华副教授《禅宗语录“管带”“般汉”词义考》考释了“管带”有“控制,着意”“挂念,思念”“帮助”义,“般汉”基本用于贬抑语境,指“愚笨、不明禅理的人”。
第二场大会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龙国富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高列过教授主持。浙江大学王云路教授、卢鹭特聘副研究员《佛经翻译“住持”探源》考证了译经中动词“住持”的梵语和汉语源头,梳理了该词如何进入中土涉佛文献并在隋唐后作为僧职名被广泛接受,也借此探讨了译经语词融入中土语言的影响因素。香港浸会大学张美兰教授《〈十地经〉五种汉译本词汇异文比较研究》总结了同一概念在不同文本中的不同译法背后所体现的词汇匹配规则,并揭示五种译本语言面貌。四川大学顾满林教授《从“塔”“支提”相关译语看汉文佛典的一词多译》综合stūpa和caitya的音译形式和意译形式,揭示了汉文佛典存在不同方向的一词多译。
5日下午分组报告分两场。第一场A组由台湾辅仁大学刘雅芬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潘牧天副教授主持,本组以汉文佛典语言演变研究为主。B组由四川大学王长林副研究员、浙江大学卢鹭老师主持,本组聚焦汉文佛典词汇,就俗语词考释、词义发展、概念场比较研究展开讨论。C组由上海交通大学张玉梅教授、上海大学张萍副教授主持,与会学者分别从汉文佛典音韵、与非佛典语言的比较视角探讨了佛典语言的特殊性。
第二场A组由杭州师范大学姜黎黎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李博寒助理教授主持,本组主要关注中古汉译佛经语法研究。B组由河南大学张雨薇老师和北京师范大学王金英老师主持,与会学者梳理译经字词关系,并据以匡正相关典籍和辞典疏误。C组由东北师范大学白军鹏副教授、中山大学贾智副教授主持,主要探讨本组以佛经音义、异文、用字入手,探讨语音、辑佚以及佛教文献整理方面的问题。
6日上午分组报告分两场。第一场A组报告由广西大学田春来教授、广东财经大学钱珍老师主持,本组主要通过比较汉译佛经和中土传世文献,探讨其中语法现象及其差异。B组由台湾清华大学陈淑芬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曹婷老师主持,本组大体以佛教文献翻译为研究视角,结合不同语言对汉译佛经词汇、句式等进行察考辨析。C组报告由徐州工程学院朱若溪老师、浙江工商大学嵇华烨老师主持,本组论文涉猎广泛,关注佛教文献、梵汉对勘、方音考论等方面。
第二场A组报告由济宁学院张静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孟奕辰老师主持。与会学者考察佛教文献不同语言、文体、译者翻译情况,探析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语言现象。B组由山西大学侯立睿副教授、鲁东大学张颖慧教授主持,主要从汉文佛典引书情况出发,开展文献学研究。C组由浙江工业大学罗慕君老师、中山大学李周渊老师主持,聚焦汉文佛典文献学研究。
本届研讨会专设的“佛典语言中国化历程研究”工作坊于5日晚上举行。本场工作坊由中国人民大学朱冠明教授主持,共报告7篇论文。工作坊主题集中,主要关注来自原典的语言成分融入汉语的发展过程及其机制,旨在为汉文佛典语言研究和汉语词汇语法史研究开辟新的视角。
6日下午,第三场大会报告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王继红教授和四川大学顾满林教授主持。浙江大学汪维辉教授报告论文《“放牛”考》。论文围绕“放牛”这一具体组合,考察表达“放牧”这一概念的用词在历史上的演变和方言中的分布,并阐明二者关系。日本南山大学梁晓虹教授报告了《康历本〈大般若经音义〉类聚“梵语”“汉语”特色考察》,指出康历本中“梵语”“梵语文”“汉语”内容应为后人在抄写时添入,这种形式打破了以无穷会本、天历本为代表的“专经字书”的特性,又增加了“无穷会本系”的丰富性。暨南大学曾昭聪教授《〈佛教新出碑志集萃〉中的词语考释问题》选取了《佛教新出碑志集萃》中部分注释翻译失误的例子,并对“鹄林”“布护”等词进行考释。
第四场报告由武汉大学萧红教授、台中教育大学周碧香副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朱冠明教授《从语言到观念:“师父”一词的来源和影响》阐述了“师父”来源于古代印度人“师”“父”一体的观念,随着其使用面扩大,又转而影响中国人思想观念从师与父对立到视师如父。四川外国语大学谭代龙教授《〈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疑难字词考释》考察了“寻听”“流神”“流望”“布素”“村封”“陇树”“陵师”“长祇”“聊城一发”等9个词语含义。南京师范大学赵家栋教授《法藏敦煌写本P.2269〈盂兰盆经赞述〉校读及文本研究》对部分录文做了重新释读和校正,探讨《盂兰盆经》不同译本的源流关系及其问题,并指出该写本撰者为慧沼。
会议闭幕式
杭州师范大学史光辉教授主持闭幕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李博寒助理教授、浙江大学卢鹭特聘副研究员、武汉大学李广宽副教授、中国社科院于方圆助理研究员代表各小组及工作坊进行总结。浙江大学王云路教授宣读“青年学者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四川外国语大学谭代龙教授代表下届会议主办方发言。会议最后,朱庆之教授、方一新教授、朱冠明教授发言,指出与会学者以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研究功底奉献了一场学术盛宴;多年来,汉文佛典语言研究主题不断扩展,探索不断深入,取得了大量优秀成果,汉文佛典语言学研究未来可期!
史光辉教授主持会议
王云路教授宣读获奖名单
谭代龙教授发言
朱庆之教授发言
方一新教授发言
朱冠明教授发言
编辑:吴 晶
审核:真大成